出身寒門的越南咖啡之王鄧黎原羽

2020-12-13 搜狐網

  河內一個溫潤的早上,7點50分,越南強大咖啡產業的「哲學之王」正享受當天第一支雪茄,眼瞅著只剩下最後兩寸了。鄧黎原羽(Dang Le Nguyen Vu)總經理穿著隨意,戴著一頂巴拿馬草帽,據說他更喜歡古巴產的高希霸(Cohiba)雪茄,但這一支是大衛杜夫(Davidoff),「德國品牌,」他透過翻譯對我說。他還請我也來一支,但這個點兒就抽菸似乎太早了。

  除了在中原咖啡(Trung Nguyen Corp.)位於胡志明市的總部運籌帷幄之外,你偶爾也能在中部高原地區那龐大的咖啡種植園裡見到他的身影。在他的莊園裡,光馬廄裡的馬就有120匹之多。

  在越南做生意的西方人估計鄧黎原羽的個人財富超過1億美元,在這個人均收入僅有1,300美元的國度,這個數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這一天,人稱羽主席(Chairman Vu)的鄧黎原羽來到越南首都,與總理和農業部長會面,商討咖啡政策事宜。因此,他選中最靠近權力中心的一家中原咖啡門店享用早上的咖啡和雪茄,事實上,該店正處河內核心地帶,以至於幾周之後就遭遇拆遷——為興建越南國會大樓騰出空間。

  與許多同胞一樣,鄧黎原羽也收藏胡志明(越南人喜歡稱呼他為「胡伯伯」)胸像——胡志明的陵墓離這家咖啡店也不算遠。可是,作為共產主義革命家的他會如何看待這位41歲的資本家呢?

  胡志明若泉下有知,或許會欣賞鄧黎原羽的所謂「咖啡主義」。他指出,越南與大多數其他咖啡種植國一樣,都是貧窮的熱帶國家,通常全球咖啡產業每創造20美元產值,他們只能分到1美元,而大多數利潤都被雀巢(Nestl)和星巴克(Starbucks)之類的跨國公司攫取。「我們為什麼要服從這一秩序呢?」他問道。鄧黎原羽指出,中原咖啡的產品如今已出口到60個國家,並在中國和美國深入拓展,越南有望在規模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全球咖啡產業鏈中繼續升級。

  越南共產黨員、併購與收購諮詢公司AVM的創始人Dang Xuan Minh表示,胡伯伯希望越南繁榮昌盛。他還指出,10月13日已被確定為越南企業家日,因為1954年10月13日胡志明曾向越南生意人致函,感謝他們在反法鬥爭中的經濟支持。

  越南已經湧現了一批資本家,他們敢於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冒險弄潮的精神振奮人心,而鄧黎原羽乃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原咖啡尚未上市,因此披露的財務數據不多,但其發言人表示,2011年營收達1.51億美元,而今年有望實現78%的增長率。

  與越南一樣,雖然中國有悠久的茶文化,但咖啡的發展潛力很大,而中原咖啡的速溶咖啡產品正在中國不斷拓展市場。鄧黎原羽對公司大舉擴張的計劃毫不諱言,中原咖啡計劃兩年內上市,而且將繞過越南那規模較小的資本市場,登陸某個國際性交易所。在公司內部,鄧黎原羽也在力推雄心勃勃的戰略計劃,涉及今後十多年裡8億美元的工廠及其他投資。

  鄧黎原羽承認,中國與越南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可能使此類計劃受阻,不過他的想法與許多西方經理人一樣,用該公司發言人的話來說,「我們希望每個中國人每年在我們的咖啡產品上花1美元。」

  越南的經濟自由化往往因裙帶資本主義滋生泛濫而飽受批評,而鄧黎原羽出生寒微,這也是他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越南經濟貿易大學教授Nguyen Viet Khoi指出,他是「白手起家」。

  1986年,越南政府承認,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在這個飽受數十年戰爭摧殘並嚴重依賴於本身日漸衰落的蘇聯的國家行不通,一個稻田遍地的國家竟然需要進口大米才能養活饑民,於是啟動了稱為「革新開放」的經濟改革,當時鄧黎原羽還是個高中生。原本忽冷忽熱、隨領導人意志而起伏的越南經濟,變成了其政府口中的「市場導向的社會主義」。

  據說在越南經營大企業離不開有影響力的官員提供「保護傘」。如今鄧黎原羽或許也有幾頂保護傘,但他的童年生活與其他高原農家子弟沒什麼區別——照料家中的田地、餵豬以及幫母親為附近一家磚窯制磚。他在學校表現突出,考進了越南咖啡之都邦美蜀的西原大學(Tay Nguyen University),攻讀醫學預科。

  鄧黎原羽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喝咖啡,上到大學第三年,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想做醫生。當他告訴母親他計劃在越南勃興的咖啡產業中大展身手時,後者哭了一場。

  他買來首部咖啡烘焙機,租了個小房間,並將招牌刷成Trung Nguyen(原意為「中部高原」)。鄧黎原羽回憶說,他的創業資本其實是一些咖啡種植戶的「信任」。他們提供咖啡豆,而鄧黎原羽承諾分享銷售收入。最初他用自行車送咖啡,後來升級到摩託車。15年後的今天,他的公司已有3,000名員工,包括自己的卡車車隊。

  如今,鄧黎原羽的父母住在他位於邦美蜀郊外的宅邸,中原咖啡在這裡建有「咖啡村」,設有博物館和會議室。除了繁育賽馬之外,鄧黎原羽還收集了數十個名人胸像,包括毛澤東、拿破崙、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為什麼?「巨大變革往往是個別偉人掀起的,而非一群人所致。」他解釋說。

  鄧黎原羽的崛起並非毫無爭議。一本由越南學者(不包括Nguyen Viet Khoi)寫的書對他作了特寫,書名可翻譯為《天賦超群 理應成功》(Talented and Deservingly So)。該書描述了10位越南人,以及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託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等外國人——除鄧黎原羽之外都是歷史人物。鄧黎原羽的篇章長達42頁,而胡志明的那部分只有25頁。許多媒體深感不安,一則相關新聞的標題是《新書將中原咖啡總經理與偉人相提並論 令人震驚》。鄧黎原羽發表公開信,駁斥了關於他「收買」讚譽的說法,還向批判者致謝,稱公開討論對國家有利。

  鄧黎原羽曾幫助培訓其他企業家,儼然已成為非官方的越南經濟發展大使。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學者等組織面前演講,還主持過與咖啡有關的國際會議。經常出訪亞洲的哈佛大學教授、食品安全學者彼得·提莫(Peter Timmer)說,他和鄧黎原羽有過多次長談。

  「我覺得鄧黎原羽非常聰明,從商業角度來說他是個真正的領袖,他對公司能做到什麼擁有清晰的願景,而且能將這種願景傳達給全體員工,」提莫說,「他們對此深信不疑,效率很高,從而反過來促成這一願景實現。」

  他補充說:「亨利·福特(Henry Ford)就是這樣,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就是這樣,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也是這樣。我還不確定鄧黎原羽是否能與這些偉大企業家相提並論,但我確實覺得他是東南亞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

  2007年,越南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除了最近因政府竭力控制嚴重通脹而導致經濟減速之外,該國經濟年增長率維持在7%左右。越南咖啡產業的出口額原本微不足道,受世界銀行貸款的推動,目前已成為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國。

  與越南領導人會晤時,鄧黎原羽稱他正在推進「集群」戰略,將這個以種植咖啡為主的國家轉型為集烘焙、加工與出口於一體的咖啡強國。「雖然從經濟數據裡就可以看出增長,但我不認為過去的模式將來還行得通,」他解釋說,「我們需要新的成功配方。」

  中原咖啡最近新開了第五家加工廠,用以支持面向中韓兩國的速溶咖啡出口,該公司稱,中韓市場的年增長率超過25%。

  在越南國內,中原咖啡自主擁有42家咖啡店,使用其品牌的加盟咖啡店更是上千家,在食品雜貨店中原咖啡也很暢銷。根據尼爾森(ACNielsen)公司的統計,中原咖啡在越南的銷量超過雀巢咖啡和越南企業集團Masan Group旗下的邊和咖啡(Vina-cafe Bien Hoa)。

  鄧黎原羽建有一個模範種植園,使用來自以色列的灌溉系統和芬蘭生產的特殊肥料,希望能提高越南咖啡的產量與品質。越南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生產國,但這種咖啡豆口感較粗糙、廉價,鄧黎原羽希望擴大更口感更好、價格也更高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的種植面積。

  鄧黎原羽的咖啡主義中包含他的個人信念:咖啡有助於解放思想、激發創造力並推動進步。這仿佛將微軟、亞馬遜和垃圾搖滾歸功於西雅圖街頭攤販。「將飲用咖啡視為進步與創新的主要標誌是荒唐的,」提莫說,「可他似乎真的相信。」

  中原咖啡高檔的貂鼠咖啡(Legendee)包裝上印有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畫像,還有他的名言:「當我們喝咖啡時,思緒就像大軍一樣馳騁!」與許多越南人一樣,鄧黎原羽似乎不願談論政治。他表示:「我們所強調的是人們可用於改變其生活的創造力和創造能量。」

  早晨的訪談已近尾聲,鄧黎原羽提出,與其用道家的陰陽學說來解釋越南文化,還不如用兩種本土傳說中的動物——龜和龍。龜生性堅韌、耐心、鍥而不捨,能夠靜待逆境消退。當年在著名的古芝地道中作戰的士兵正是如此,白天如龜般潛伏,晚上則像龍一般騰飛,他們正是這樣在40年前擊退了美軍。龍是一種想像中的生物,代表著運氣、追逐夢想的勇氣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夢想,又怎麼可能使它成為現實?」鄧黎原羽早已掐滅了雪茄,「沒有行動,又怎麼可能有好結果?」

  他補充說,但是龜的精神同樣重要。「你想知道中原咖啡企業精神中龜和龍的比例嗎?」他咧嘴一笑,「我覺得是四成龜,六成龍。」

相關焦點

  • 亞太咖啡小旅行,一起去看看越南和日本
    胡志明市是咖啡之城,它在越南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國際化、洋氣,滿大街都是咖啡店,數量上能與之抗衡的大概只有河粉店(Pho)了,逛街過去,累了隨時可以找到咖啡店,餓了到處都能吃到河粉。胡志明市街頭,中原咖啡的廣告裝飾了各家雜貨店胡志明市的咖啡店多是獨立小店,很多咖啡店都充滿文藝氣息,這點很像國內的咖啡店,更多的就是一個攤檔,門口擺幾張桌椅。
  • 越南「咖啡皇后」登上了福布斯雜誌
    深圳2017年11月22日電 /美通社/ -- 今年恰逢國際福布斯成立100周年,亞洲福布斯英文版10月刊介紹了一位成就非凡的越南女企業家 -- 黎皇葉草女士。大家對這位女企業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在2012年,她的前夫 -- 鄧黎原武先生就曾經出現在福布斯雜誌上,以「咖啡之王」的稱號著稱。
  • 如何做越南"冰咖啡"?一起領略越南咖啡的風情
    ,在一個叫紅河谷的咖啡館喝過滴漏咖啡,一杯越南冰咖啡缺確實令啡香一解暑熱。                       鄧黎原羽:棄醫從商的越南咖啡大王  中原咖啡的歷史並不長,其創始人也是現任總經理鄧黎原羽
  • 越南這名法官累到誤給訴訟費多加個0
    最近,在越南的一起離婚案中,法官就讀錯了判決書中的訴訟費,幾十萬美元瞬間變成了幾百萬。據《越南快報》網站報導,3月27日,越南「咖啡之王」鄧黎原羽(Dang Le Nguyen Vu)和妻子黎皇葉草(Le Hoang Diep Thao)的離婚官司在經歷了3年的訴訟之後終於宣判,雙方所涉及的財產分配也不少。
  • 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到底出身寒門還是世家?
    有很多人認為,郭嘉是寒門新貴,曹操重用郭嘉,也代表了曹操對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態度。再進一步聯想,又得出曹操重用寒門,平衡世家之類的結論。關於這一套理論鏈,小編不置觀點,單從起點上來看,郭嘉究竟是寒門還是世家?
  • 「洛陽紙貴」的背後,竟然是因為這位名臣的推崇,而他出身寒門
    而這位權貴,竟然出身寒門。魏晉時期,門閥勢力興盛,位高權重者不是皇親國戚就是世家大族,到了西晉時期,這種風氣更加興盛。當時朝廷選拔人才首先考察的不是被選拔者的能力和學識,而是其出身。所以當時的狀況就是門閥世族壟和控制了選官權,將寒門出身的有才之人拒之於門外。到晉惠帝時期,朝廷權力核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大臣,他就是張華。
  • 貧賤不移,「棋王」王一生是如何由「寒門子弟」進階為「寒門高士...
    王一生凝視著遠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過去,那一瞬間,帝王將相都已失色,王一生的光芒,在觀戰的人們眼中,前所未有的耀眼!這一天,王一生一戰成名!王一生是阿城短篇小說《棋王》中的人物。小說主要借"我"之口,講述六十年代末期的一個小人物——棋痴王一生的故事。個人認為,《棋王》是描寫象棋最好的小說,沒有之一。
  • 東京咖啡之旅:從藍瓶子到茶亭羽當
    說到本次東京之旅,原計劃與大武同行,但因各種原因(懶),放了他鴿子,只留他孤苦伶仃,流竄於東京各個咖啡店,收穫此文。——來自某白姓工作人員的前言咖啡在日本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中期。時至今日世界上每年百分之九十的藍山咖啡都會銷往日本,如此日本人對咖啡的熱愛可見一斑。在這個東西方文化最為交融的國度,催生出了日本獨樹一幟的咖啡文化。
  • 走進咖啡之越南咖啡
    越南咖啡,香味較濃,酸味較淡,口感細滑溼潤,香醇中微含點苦,芳香濃鬱,提神醒腦,代表性產品是摩氏咖啡(moossy)、中原咖啡(G7 coffee)、西貢咖啡(SAGOCAFE)、高地咖啡。摩氏咖啡精選世界十大咖啡豆產地之一的越南邦美蜀高原的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咖啡豆混合研磨而成,以其優質的取材,製作技術的專業性保留了咖啡豆的甘醇芳香和原有的色澤。咖啡口感濃鬱醇厚,香甜中帶著微苦,口感飽滿而順滑。
  • 貴族政治時代,寒門終究是配角
    —237,曹魏重臣)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由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風氣驟起。鄧艾一生的轉折在於遇見司馬懿。因為才能非凡,司馬懿破格將他徵辟(一種擢用人才的制度)。《三國志·鄧艾傳》載:「宣王(司馬懿)奇之,闢之為掾,遷尚書郎。」部分史家據此認為:司馬懿看中寒門,有意革新階層。但這種觀點並不靠譜。
  • 越南的*位億萬富豪潘日旺:從方便麵起家
    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泰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富豪都位數不少,但惟獨缺少經濟增長迅猛的越南。直至2013年,越南富豪終於出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44歲的潘日旺(PhamNhatVuong)是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越南富豪。
  • 詩話鮑照:他是寒門出身的才子,他是杜甫詩中的「俊逸鮑參軍」
    鮑照出身貧寒公元415年,鮑照出生在南東海郡(今江蘇鎮江)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這在當時屬於「寒門」。他的幼年是在農耕年華中度過的,小小年紀就要幫助家裡從事田間勞作,但是鮑照依然利用閒暇時間讀書識字,堅持半耕半讀。
  • 唐朝科舉中的狀元都是什麼家世出身?
    王定保《唐摭言》中記載了一段唐代故事:「太宗在,登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個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範圍更廣,方式也更公平了。但是,唐朝的科舉卻未必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公平。
  • 特色越南咖啡之——雞蛋咖啡
    眾所周知,法國人在殖民時期把咖啡帶到越南,而越南的咖啡文化亦深受法國影響。越南咖啡用煉乳而不用鮮奶的這一大特點,其實也是源於法國人在越南找不到新鮮奶源所致。越南咖啡法國人對飲食向來講究,當嘴刁的法國人遇上味道獨樹一幟的越南咖啡,化學效果顯而易見。
  • 為何西晉縱容士族政治的悲劇,要寒門學子承擔?寒門再難出貴子
    自從隋朝建立科舉制度開始,中國的寒門學子就終於找到了黑暗中一條前進的方向。科舉制度,他不問你的出身,只要你有能力,有足夠的學問,你就能上榜,你就會得受到朝廷的重視,就會被任命為官。也會從此改變你的命運,這是很多寒門學子究極其一生而追求的目標,在古代時期,甚至有著年過古稀的老人還去參加科舉考試,就渴望在官場上得到一些功名。可是在晉朝時期。社會中所盛行的士族政治卻壓斷了寒門學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讓寒門學子在那個社會之中根本無法生存。而士族制度,始於東漢時期。
  • 出身寒門百折不撓,科研獲獎拿到手軟!| 長大之星牛朝露的勵志之路
    他出身寒門,立志成才成績優異收穫中科院、哈工大、重慶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保研offer他默默奉獻,愛心資助,微笑服務俯首甘為孺子牛成績優異,大三學年,綜合成績排名專業第一,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長安大學「自強之星」、「領航之星提名獎」、學業優秀獎、校園貢獻獎、課程優秀獎7門次等若干獎項。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省級項目一項,跟隨指導老師成為首批進入「創客空間」團隊成員(「長大無人機」團隊)。
  • 越南特色自助遊 之 羽晝俱樂部吃喝玩樂不走常規路
    越南自助遊越來越火,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旅客同比增長55%,各種條件使得中國人自助旅遊越南還會繼續火爆,來到越南應該怎麼玩呢
  • 從仝卓、陳雙雙看高考:公平的高考,可能是寒門學子唯一的機會
    高考,可能是寒門學子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筆者是出身農村的70後,小時候農忙時節,幹活累了,和父親坐在堂屋的門檻上,父親狠狠的吸一口煙,葉子菸捲一下子燃掉一大截,猛地一口吐出來,好像要吐掉心中的悶氣:「這狗入的農業,莫法搞。娃兒,使勁讀書,考大學,以後吃國家糧。」我相信,很多出身農村的70後80後在年幼的時候,都聽家裡大人說過類似的話。
  • 西哈努克說:我的莫尼克不是越南女郎,她是出身良好的柬埔寨人
    西哈努克國王有六位妃子,19段情史,因此外媒一直把他形容成花花公子,西哈努克國王感到很委屈:「我外公莫尼旺國王有60多個妃子,我祖上安東王有400多個妃子,我才有19個,到我這裡數量就減少這麼多了,你們不誇獎我,還貶低我幹什麼?」
  • 西哈努克說:我的莫尼克不是越南女郎,她是出身良好的柬埔寨美人
    西哈努克國王有六位妃子,19段情史,因此外媒一直把他形容成花花公子,西哈努克國王感到很委屈:「我外公莫尼旺國王有60多個妃子,我祖上安東王有400多個妃子,我才有19個,到我這裡數量就減少這麼多了,你們不誇獎我,還貶低我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