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驚嘆應未得,異哉此雞是何族?無骨乃有皮,無血乃有肉。鮮于錦雞膏,腴於錦雀腹。—— 清代 趙翼
讓清代詩人趙翼如此驚嘆的食材,便是雞樅菌。雞樅的名字對於像蔥姐這樣長在城市的娃來說頗為陌生。說起菌菇,雖然能不暇思索地蹦出see you tomorrow(金針菇由於不宜消化而得名「明日見菌」)、平菇、海鮮菇、杏鮑菇等名字,殊不知在菌菇大省——雲南人的眼裡,這些不過是「菌菇鄙視鏈」中最底端的人工菌,其鮮美程度與松茸、雞樅之類高端的野生菌種,完全不在一個level上。於是,一到7、8月,野生菌子們上市的季節,懂經的吃客們,便收拾行囊趕往雲南,品嘗百菌盛宴。
為了品嘗菌菇的鮮美,特意去趟雲南或許有些勞師動眾,好在網絡為我們這些嘴饞的人們提供了不少便利。
雖是家常料理,但清洗和烹飪也需要稍加注意才不辜負最好的食材。處理野生菌菇,有一些訣竅和禁忌,蔥姐會一一分享給大家。並挑選一些在家容易操作的,數種雞樅菌烹飪方法,一同獻上。
| 挑 選 |
雞樅菌根據顏色不同分為白皮、黃皮、青皮、花皮等,除了黑色的青皮雞樅為人工養殖外,其他均為野生品種。
菌柄粗壯者為上品。傘蓋收攏者較為鮮嫩、脆爽,適合煎炒。傘蓋撐平甚至反轉者則含有較多纖維,但香味會更為濃鬱,適合燉湯或做成油雞樅。
| 清 洗 |
雞樅和松茸一樣長時間浸泡會讓香氣有所損失。農家的建議是用小刀刮去泥土,在流水下衝刷數秒。實際操作發現特別耗時耗力,蔥姐借鑑去黑頭的的方法,讓泥土更易被洗淨。具體如下:
1.用小刀刮去表面大塊的泥土;
2.菌菇外層覆上薄薄的澱粉(或麵粉),沾溼雙手,親親揉搓,讓澱粉帶出縫隙中的泥土;
3. 流水下,用小刷子刷去菌菇表面的泥土和粉塵;
4. 吸乾菌菇表面的水分,待用。
雞樅菌菇宴正式拉開序幕
雞樅鮮雞湯
先從大家高票選下來的雞湯開始。當然,拿只雞過來燉,這種家家都做過的方式放在這裡說,有些湊數的嫌疑。據說雞樅菌的鮮美程度,即使用白開水燉,也鮮得掉眉毛。但為了不顯得寒酸,蔥姐嘗試用拆解下來的雞骨燉湯試試(好像沒好到哪裡去)。大家拭目以待。
步 驟
將幹竹蓀放入清水中,加一茶匙鹽,浸泡10分鐘後,去除尾部網狀菌幕(圖右)和菌蓋頭(圖左)以防異味。
鍋內放入清水,入雞骨煮開後,小火燉30分鐘,加入切好片的雞樅菌,繼續燉20分鐘後,加入竹蓀、適量的鹽。繼續燉10分鐘後,出鍋。
光喝湯,說它是用整雞燉出來的也不為過。
試吃者體驗:純香、鮮美
雞樅越式春卷
既然雞樅菌是百搭,那不如試試不太常見的越式做法。
步 驟
雞樅菌切片,撒少許鹽,用黃油將兩面煎黃待用。
蝦一樣,撒少許鹽和酒,用黃油煎熟。
用溫水將越南春卷皮軟化。放入鮮蝦、雞樅菌、哈密瓜片,用包春卷的方式將所有食材包起。
調一個魚露醋汁便可以享用了。吃不慣魚露臭臭味道的,也可以用甜酸醬代替。
醋汁配方 :雞湯 2.5勺、魚露 2勺、大蒜 1/4個、檸檬汁 1勺、泰椒 1個、水 1杯
試吃者體驗:鮮甜、果味、汁水滿溢
雞樅煲仔飯
最家常、最簡單、最不用動腦子、也不會流汗的方法,照樣很好吃。
步 驟
淘米,雞樅菌、廣式香腸切片,丟進去,按煮飯鍵,等…………
澆醬油,拌一下,出鍋。
在用雞樅菌試驗了一把意式燴飯失敗後深深體會到,還是最簡單、最中式的烹飪方法,更適合雞樅的天然鮮美。
試吃者體驗:腊味與菌菇互相烘託、浸潤,讓香味達到頂峰
油雞樅
新鮮雞樅,包裹在紙巾中,一般可以冷藏保存4-5天。如果需要延長保存時間,油雞樅會是不錯的選擇。上過舌尖中國的它,雖然被很多當地人詬病為過度烹飪,折損了食材的鮮美,但油炸後濃縮了菌菇的香氣,拌麵、拌飯,即使幹嚼都讓人慾罷不能。
步 驟
油鍋內放入二荊條(幹辣椒)、大蒜、花椒爆出香味。
雞樅菌撕成條狀,倒入油鍋內,撒適量鹽,轉小火,慢慢炸幹水分,至深黃色。
撇去香料,將雞樅菌和油都倒入瓶中,封存食用。
試吃者體驗:香醇、麻辣
死在前灘上的意式燴飯做法,拿來祭奠一下,大家就不要嘗試了。
數種雞樅菌烹飪方法,哪一種會是你的最愛呢?
本篇圖文均為【蔥說】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