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開年反腐新話語
風蕭蕭,
雲飛卷,
步履疾。
轉瞬之間,新一年年曆,又被我們打開了。
2015年元旦前夜,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在這篇一千多字的新年賀詞裡,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繼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毫不動搖轉變作風,高舉反腐的利劍,扎牢制度的籠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有腐必懲,有貪必肅。」這是習近平第二次發表新年賀詞,媒體觀察注意到:在國家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裡,今年首次談到了反腐敗。
進一步整理信息,我們發現:自此篇新年賀詞始,到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半個多月裡,反腐新話語頻頻出現。
新話語1: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頑強的意志品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中國共產黨的反腐決心從來都是不容置疑的。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以查處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一批大老虎的成績單,讓這樣的決心更加彰顯。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頑強的意志品質」,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向深入發展——語氣之嚴肅、之凝重,讓我們感到了黨和政府反腐決心之堅定、之果敢。
腐敗是頑症。
反腐敗是持久戰。
所以,使命憂患感是「深沉的」;所以,不僅要靠決心和勇氣,還要靠共產黨人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依王岐山言,就是:要有靜氣、不颳風,不搞運動、不是一陣子,踩著不變步伐,把握節奏和力度,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一步步引向深入。
新話語2: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腐敗活動減少了但並沒有絕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感冒三天,非一片藥即止。
「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腐敗活動減少了但並沒有絕跡」「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對當前反腐敗形勢的準確分析和清醒認識,說明中央關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判斷沒有變化。有專家解析說,「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是一個關鍵性判斷。這個判斷告訴我們:反腐敗現在處於膠著狀態,處於攻堅階段!
頂不住,就打不贏。
攻不下來,就前功盡棄。
新話語3: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
攻堅之重點,如中央所要求:一是減少腐敗存量,要把已經發現的腐敗分子一個一個拿下來,把正在查處的腐敗案件一個一個辦紮實;二是遏制腐敗增量,要重點查處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三是重構政治生態,取得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實質性進展。
反腐敗我們已然佔了上風。
也因此,反腐敗我們正處在風口上。
新話語4: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係,治病樹、拔爛樹
森林,由一棵一棵樹連成;樹好,森林才好。
可以說,我們好的方面是「森林」,但「病樹」「爛根」也有不少,而且有的「病樹」「爛根」長得還很大。如果讓「病樹」「爛根」成了片,那「森林」豈不遭殃?
治病樹,拔爛根,是「治樹護林」之舉。
病樹前頭萬木春!
新話語5: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要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
與早前相比較,我們當下開展反腐敗鬥爭有了一個大背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鄧小平同志很早就講過,反腐敗「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運動式、一陣風式、不講法治的反腐敗,都與我們的目的相背而行。只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腐敗問題,國家才能從「運動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個人才能從心理上的「不敢腐」到行動上的「不能腐」。
把「破」和「立」的辯證統一,放到反腐敗工作來講,既是現實的,也是有深意的。必須把法律、制度、規矩立起來,完善好,才是真正治本。正如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公報所言:紀律建設就是治本之策。
反腐治本,規矩為上。
新話語6: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輿論普遍注意到,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他說,黨章是全黨總規矩,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要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講規矩,一是立好規矩,二是執行規矩,三是用規矩問責。講規矩,既是制度治黨,也是制度反腐。
講規矩,界限就清晰。
講規矩,才有好風氣!
新話語7:橫下一心抓「四風」。常抓抓出習慣來,耐心抓抓出長效,在堅持中見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強力反「四風」,狠抓落實「八項規定」。通過兩年多的努力,解決了文山會海、奢侈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車輪上的腐敗等一系列多年想解決沒有解決的問題,剎住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作風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但也要注意到,不良作風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思想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我們面臨的形勢不可樂觀,不可懈怠。
「四風」問題時有反彈,「八項規定」暗有牴觸;不良作風已被遏制,死灰復燃或有可能。這裡的關鍵是,壞作風還有市場,好作風還沒有成為習慣。所以,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一如始終反「四風」,鍥而不捨抓「八項規定」落實。
橫下心,才能鐵定心!
一如始終,才能漸成習慣。
鍥而不捨,才能促成常態。
新話語8:要特別體現在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上
對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王岐山強調:學習就要落實,落實就要特別體現在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上。
為什麼叫「牛鼻子」?王岐山解釋說,放牛的時候只要牽住了牛鼻子,小孩子牽著牛繩就能讓水牛這個龐然大物跟著自己走。主體責任再簡單不過了,黨委書記只要看看黨章就明白了,關鍵是敢不敢、願不願意把這個責任真正擔起來!
強調各級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以來,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落實情況仍讓人堪憂,一些領導幹部認識還不到位,觀望者不乏其人。王岐山表示,「兩個責任」今年一定要強化問責!哪怕離開原崗位了也要問你的責!
應該發現問題沒有發現就是失職;發現了不報告、不處置就是瀆職!
問責一個,警醒一片!
新話語9:現在有的幹部玩過了,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係了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王岐山「怒批」書協「官氣」太重,讓官員兼職書法協會這一現象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王岐山直言:「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他嚴肅批評道:「現在有的幹部玩過了,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係了。」有官員說,「退下去不要怕,名利雙收玩書畫」。這樣的藝術腐敗現象,說到底,還是作風建設問題。
作風建設沒有小事。
作風就是形象。
新話語10: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
當前,國企腐敗案件4個特點顯著:部分「一把手」涉案,形成系統性腐敗;作案手法隱蔽,以貌似合法的形式掩蓋違法行為;違規決策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損失;利用職權為親屬經商辦企業提供便利條件。中央巡視組一位官員也指出,一些國有企業高管利用掌握的資源為自己謀求更大的政治平臺,經濟上得利、政治上得勢,應當成為監管的重點。
「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習近平這句話講得十分動情,飽含了對人民利益、國家財富惜疼之情。他強調,要著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對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搞好對國企的巡視,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王岐山說,重點骨幹央企已經巡視過了11家,還剩40多家,「新的方法已經有了,通過創新方式,就一定能巡視完。」
新話語11: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整治「紅頂中介」
整治「紅頂中介」,這是李克強總理1月14日在部署進一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時,提出的明確要求。有媒體這樣形象地描述「紅頂中介」:「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置。」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就是這樣,通過形形色色的手續、關卡、資質、認證,蠶食行政審批改革的紅利。
李克強要求,要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整治「紅頂中介」,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著力剷除滋生腐敗土壤。
去「灰色」,讓權力有邊界。
摘「紅頂」,讓政商兩分離。
新話語12: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
有權莫貪。
為官要廉。
官場,實際就是考驗場;為官,就要面臨考驗。要面臨改革發展穩定繁重工作的考驗,要面臨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問題的考驗,要面臨形形色色錯誤思潮的考驗,面臨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庸俗風氣、潛規則的考驗……
1月12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座談會,同200餘名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他提醒手中掌握著權力的縣委書記們:
——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
——各種誘惑、算計都衝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
——道德上失足有時比某些工作失誤殺傷力還要大;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怎樣衝出這種「圍獵」呢?這就看你怎樣選擇了!習近平說:「選擇從政就不要在從政中發財,選擇發財就去合法發財。」他還說:「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