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臨摹過程中的讀帖:要處理好森林與樹木的關係

2020-12-13 只是書法

學習書法要先讀帖後對臨,方不錯用功夫。

這裡的讀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對我們真正臨摹學習的字帖經常性的閱讀分析,就是在不臨摹的時候,就像讀書那樣去閱讀,可以是一個字或者一行字,從一點一畫開始閱讀分析點畫,結構整體氣勢。並努力去記住字形中的特點,甚至如照相機那樣印在腦中。

在就是臨摹前的讀帖,在臨摹之際,要邊讀帖邊臨摹,初學者不妨讀一個點畫臨摹一個點畫,就是看一筆臨摹一筆,對字形結構和技法熟練了,要堅持看一字臨摹一字。或者看一個偏旁部首臨摹一個偏旁部首。在對字帖中每個字都能夠背臨下來了,可以看一行臨摹一行。在臨摹過程中還有要善於照特徵抓特點。不能只是就字論字。

讀帖和臨摹要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即見樹木又見森林,就是說整體與細節兼顧。如果只顧細節,可能會出現比例不協調的問題,點畫寫對了,點畫在字形中的位置和點畫間的比例關係不對。

我常見一些初學書法者臨摹練習是會把字寫出格了,甚至東倒西歪,點畫空間處理不和諧的原因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只注意細節不注意整體。

如果我們臨摹書法,只注意整體而不注意細節,臨摹的字形就會只見結構不見點畫,就是說從結構看字形與原帖位置都對,甚至可以重影,但點畫形態與用筆節奏非常模糊。

雖然字形非常工整穩妥,可細點畫粗糙,不見筆法。這樣都是不對的。我們臨摹練習書法一定要二者兼顧均不可偏廢。在初步掌握中鋒運筆和調鋒等用筆技法後的臨摹學習往往讀帖功夫重與臨摹練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知道,學習書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點一畫都要有來歷見出處,也就是說一定要胸有成竹,先做到胸有成竹,然後再臨摹練習時心中有範有準,自然容易見書法之法度,規矩和技法。

如果臨摹之際心中沒有範字字形,頭腦中只有這個字的粗略結構,甚至一切都是模糊朦朧的是不可能寫好的 只是按照自己的印象去寫,哪就不是臨摹練習或學習書法了,只是把簡單的一個字抄下來而已,如此學習書法就不正確,嚴格來說與臨摹練習書法無關。

讀帖的「讀」實際上就是觀察分析,看點畫線條形態位置體味其質感氣韻,包括結構同樣如此。出現一般觀察力不夠我們可以藉助結格線來觀察分析點畫位置長短粗細大小。對於點畫,要觀察分析每一筆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形狀和粗細輕重、曲直剛柔、藏鋒露鋒等變化特點和比列關係。並把觀察所得要努力記下來,能夠在臨摹時,精準表達出來,也就是要能夠背臨下來,並越像原帖字形越好。

相關焦點

  • 臨摹的關鍵是什麼?讀帖和悟帖!這都不知道,難怪進步不大
    一般的教學方法步驟都是這樣的:老師把要臨摹的內容逐一講解,從落筆的動作到行筆的路線,再到收筆的方式、位置以及方法,講解完了就讓學生「照著臨」。接下來便是學生們盡最大的能力,一遍一遍地,最大程度地臨出與原帖相似的文字。
  • 以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為例,詳解臨摹中如何正確讀帖
    書友的習作其實這也算是初學者比較常犯的錯誤,接下來我們就結合大家在臨習的作品: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來詳解一下臨摹中如何正確讀帖。所以讀帖的時候就是要記住,每個筆畫寫多長,尤其是主筆的長短一定要把握好,該寫夠長度就不能縮手縮腳,該停下來就不能拖泥帶水。
  • 推薦一個學習隸書書法的好字帖
    書法技法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對於隸書的書寫要求是篆書用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要真正寫好隸書,就必須要有篆書的用筆方法。《西狹頌》也不例外,下面逐一對其結體和點畫作一簡要分析。書寫注意事項以學習臨摹《西狹頌》時,應當根據其藝術特點,精確把握書寫規律,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認真讀帖。讀帖是通過對字帖中字形特點、藝術關係、點畫規律、用筆方法等進行研究分析的過程,沒有好的讀帖,要談寫字是空有理想的。
  • 書法愛好者的臨摹貼,唐代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
    書法是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書法藝術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現代人雖然依靠電腦打字為主,但是書法並不光是書寫功能,還可以修身養性。
  • 讀帖讀什麼?如何讀?
    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嚴重的問題。今天帶大家從四個步驟去讀帖。 觀 所謂精察。 唐代孫過庭在其所撰《書譜》中寫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說觀察一定要精細。
  • 聖人王陽明心學啟示:「眼高手低」才是學習書法至高境界!
    王陽明揭示練習書法中,讀帖比臨帖更重要!如何做到用正確的姿勢來「讀帖」?心學的「知行合一」,就是成為關鍵!首先要知道什麼好帖,學書法有個共識:選帖一定要選古人的名帖,不選今人的帖,這些名帖已經經過古人數千年驗證過的!王陽明書法以行、草為主,他臨摹帖多半是王羲之《十七帖》晉、唐、宋等名家,很少臨摹元代的帖。
  • 學書法,如何讀帖?讀字、讀結構、讀筆畫
    臨學書法,極其重要的第一步,即欲臨帖先讀帖。在筆者個人臨學書法的定論中有句話「讀帖三分鐘、臨帖一分鐘」。今文闡述讀帖的第一部分,讀帖——讀字、讀結構、讀筆畫。從「讀字、讀結構、讀筆畫」不難理解,是著於讀一個字框架,從整體至結構,再至筆畫的過程。筆者以為,讀字之前,先著眼於全局或一至兩行,為更好,而說為什麼?筆者給不出什麼明確文獻要證,而能說的,這樣去做,更是一種意境的培養;例如,觀賞風景,人先登頂著眼全景,之妙斷然不可言,再去賞局部區域風景,倘若該區域風景確實不是太好,人的心情有了「先入為主」,不會太受影響。
  • 盤點開年反腐新話語: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係
    新話語4: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係,治病樹、拔爛樹   森林,由一棵一棵樹連成;樹好,森林才好。   可以說,我們好的方面是「森林」,但「病樹」「爛根」也有不少,而且有的「病樹」「爛根」長得還很大。如果讓「病樹」「爛根」成了片,那「森林」豈不遭殃?   治病樹,拔爛根,是「治樹護林」之舉。   病樹前頭萬木春!
  • 書法:什麼是「永字八法」?什麼是「提按」?什麼是「臨摹」?
    「提」和「按」在軟筆書法中,有「提」和「按」這一說法,"提"就是指收筆,「按」就是下筆。但是,要注意,所謂「提」,並不僅指將筆鋒提得離了紙才叫提。只要是在筆按下之後,在行筆過程中,稍微提上一點,即使不到離紙的程度也叫「提」。
  • 大鵬教育書法學院,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全世界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漢字書法是獨具一格的藝術瑰寶,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藝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數千年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 13歲男孩臨摹《蘭亭序》,相似度高達99%,書法得王羲之精髓!
    ,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書法界的神童,這位書法神童叫李昭華,今年只有13歲,卻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臨摹的非常的像。難道一位13歲的少年還能把毛筆字寫好嗎?大家可不要以年齡看人,很多網友認為李昭華只有13歲,怎麼可能寫好行書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只能說你對李昭華還是不夠了解,李昭華的行書功底非常的深厚,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蘭亭序》了吧?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自李昭華之手,這也太像了吧?如果不看還真以為是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印刷品呢?
  • 曹寶麟:學習書法,我有十條建議!
    章法問題 要通過讀帖去領悟,應順著筆勢仔細讀,看看古人是怎樣趁勢處理各種偶然出現的情況。章法問題說到底,我認為還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的關係。 ,要做到,只不過是初上手必須慢而準而已。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趙孟畫像中國書法從宋朝開始,聚焦於一群文化精英身上,他們普遍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重任感,書法藝術被定位為「文娛」「雅玩」,「要之皆一戲」「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米芾)趙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樣玩下去,中國書法可能要沒落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三講
    王羲之《蘭亭序》是一篇有關人生「生、死」感悟的文章,同時書法清新優美,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波折,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本篇文章對於臨摹神龍本《蘭亭序》中的「賢」和「畢」字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說明,供大家參考、討論。
  • 色彩風景怎樣才能畫好?一要掌握正確作畫步驟,二要多臨摹大師作品!
    臨摹是追尋自身風格、完善自身繪畫水平、提高審美意趣的重要手段。徐悲鴻先生說:「臨摹,在繪畫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臨摹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同時能夠吸收畫家在畫作中所體現的精神特質、審美意趣,為自己今後的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季的色彩表現
  • 毛筆字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練,高手點撥,九個字讓你受益匪淺
    就是勤動筆,會讀帖,善用心。勤動筆這是練習量的累積,寫字不上量,那進步就是空談。書寫的結果是手部肌肉記憶的體現,不然怎麼會有筆跡一說。所以要想練好哪種書體,就得通過反覆的練習,熟悉用筆的方式,筆畫的特徵以及結體的安排。
  • 民國美女蕭嫻的書法是如何煉成的
    隨之,蕭嫻先生在書畫收藏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熱議,蕭嫻的生平事跡及書法作品也時常出現在各大媒體報端。筆者也十分欣賞蕭嫻先生圓厚寬博的書寫風格,咱們就一起對她作以更深層次的了解吧!蕭嫻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他的父親蕭鐵珊有著較高的書法造詣,受家庭文化氛圍的影響和薰陶,她對書法有著濃厚的不一樣的興趣。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磊臨摹陸儼少先生的樹石課徒稿
    關於山水畫臨摹:山水畫的學習從臨摹入手,從傳統中學習技法。初學者在臨摹前要善於選擇好的臨本,則起點高。選擇臨本要有辨別高下、文野、粗細等能力,要能分辨所選臨本的長短處。多欣賞前人及今人的優秀作品,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來取得經驗。初臨摹時忌照抄照搬、不求甚解,這樣的臨摹意義不大。
  • 著名書法家楊定鋒先生映客直播分享書法藝術心得
    6月15日晚,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直書法家協會、湖南省金融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楊定鋒先生在映客直播開啟了個人書法藝術心得分享直播活動。這場以「墨香書韻、匠心傳承」為主題的書法直播反響熱烈,吸引了近5.6萬人在線觀看。
  • 硬筆書法-臨摹《琴賦》之『琴』字
    硬筆臨摹古帖,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筆畫的粗細難以表現,所以我們需要觀其形,去其皮肉,留其筋骨,本文只臨摹《琴賦》第一個字『琴』,分析其結構,儘量用硬筆展現其形。大家仔細看一下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是兩個『王』,這兩個『王』其實形態不一樣,先講第一個『王』,如下圖所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1.前兩橫是短橫,最後一橫其實是一個『提』的筆畫;2.三個『橫』的右側是基本對齊,這就是書法裡所說的『收』;3.橫筆要細,豎筆要粗,豎筆的寫法是先頓筆,然後向下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