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不管是民居還是寺院,處處都能看見房頂金光閃閃火焰珠寶,連空氣裡,仿佛都瀰漫著濃濃佛教氣息。
有人會留戀郎木寺的清晨,破曉時分,整個郎木寺的上空,都會被一層薄霧所籠罩,隱隱約約,仿若神仙降臨。
有人會留戀郎木寺的夏天,處處鬱鬱蔥蔥、綠樹金頂,看上去是如此地莊嚴肅穆,卻又有說不出的清新與寧靜。
有人會留戀郎木寺的冬天,白雪皚皚、天地同白,這裡雖不是雪後的瑞士,但卻是最純淨的東方「佛國小鎮」。
我總聽有人說,「色達一下雪,就能美哭全世界」,卻不知看雪後的郎木寺,同樣遠離喧囂、美若仙境、恍如隔世。
住在郎木寺,不止有人,還有心中的「神」,當地居民說,「天神」永遠存在,這是他們的信仰,更成為他們的傳承。
與熱鬧繁華的俗世相比,這裡的居住條件遠非常人所能想像,典型的高原氣候、原始的耕作模式,但這一切在郎木寺人的心裡,都是一種純淨與福祉。
郎木寺的他們,朝聖、祈禱、感恩,不追求名利,只求平安幸福,或許這世上,再也沒有比這裡更純淨地方。
郎木寺有佛心、心不遠,佛心,就是那一座座莊嚴肅穆的寺院,一張張華麗的唐卡,一尊尊形態各異的「神像」。
寺院裡,有前來朝拜的藏民,也有專心修行的喇嘛,他們全神貫注打坐、誦經,也會拿出隨身攜帶的碗來喝茶。
喝完後,再虔誠淨手,洗去浮華、留下莊重,讓看見的人不由心生敬畏。
有人說,不管你此生信佛與否,都應該前來感受一次郎木寺的「曬佛節」。
這不僅僅是藏族人民的一種儀式,更是他們對待信仰、發自內心的虔誠。
我在西藏參加過「雪頓節」,「曬佛」,即曬巨幅的唐卡佛像,真是震撼人心!
在郎木寺,「曬佛」是每年正月十三這一天進行,天不亮就有匆匆趕來參加朝拜的藏民,他們盛裝出席、滿臉肅穆,滿心期盼的去迎接唐卡「大佛」的降臨。
開始三三兩兩,漸漸成群,趕來參加曬佛節的藏民越來越多,仿佛整個山谷都是烏壓壓人群,熱鬧卻不失肅穆。
他們走進了心心念念的朝拜中心,一張巨大唐卡在五彩幕布下漸漸展開。
唐卡上面畫著藏民心中的「神」,周圍是誦經的喇嘛,紅衣飛揚、神情肅穆。
郎木寺,空靈而又禪意,朝拜的藏民、誦經的喇嘛,山間飛揚巨大唐卡。
置身其中,任何人的內心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信仰」。
郎木寺不大、不繁華,這裡沒有高樓大廈,只有莊嚴肅穆的民居和寺院。
郎木寺很美,純淨聖潔高山,開滿格桑花的草原,還有禪意無限的寺院。
郎木寺,就像隱藏在山間的世外桃源、瑤池勝境,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卻在召喚著一個又一個渴望平靜的人,如果你累了,郎木寺永遠是你的歸宿。
「郎木寺」漢語地名,首次是在1935年8月紅軍高層一份電文中出現過3次。
可見,郎木寺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可見一斑,這也是迄今所知道的用漢語表述郎木寺這一地名最早的漢文文字記載,與今天規範的書寫方法完全相同。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
紅軍長徵時期,爬雪山、過草地,草地是靠近郎木寺的若爾蓋草原溼地。
郎木寺、若爾蓋,也因此增添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若爾蓋人以「若爾蓋是紅軍經過的地方,是共和國九大元帥走過的地方」,而倍感引以為自豪!
共和國九大元帥是指: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所缺陳毅元帥留在了贛南梅嶺山區,堅持遊擊戰爭。
九大元帥到過郎木寺,是高原的犛牛、青稞救援了紅軍「三過草地」,是郎木寺的虎穴仙女護佑紅軍走過了草地……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