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將至,在雲南省鎮沅縣境西北部無量山南麓,巍巍茶山上雲霧繚繞,梗壩梯田層層疊疊,葉片間沾滿露水,一芽一葉芳華盡吐……這是鎮沅縣勐大鎮文況村砍盆箐小組的砍盆箐古茶園中的一景,此地也是鎮沅「爺號」普洱茶中「三爺」砍盆箐茶的主產地。
一直以來,鎮沅縣緊緊圍繞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及「千億雲茶」戰略部署,致力塑造培育「千家寨爺號」公共區域品牌,旨在讓世界共享到「純生態、高安全、高健康」的「千家寨爺號」普洱茶。
據了解,在西南邊陲,民間有著「班章為王,冰島為後,千家寨為爺」的說法,爺號作為「抬稱」,呼應了在世界稱「最」的地位。鎮沅千家寨擁有2700年最古老的普洱野生茶樹,更被譽為世界茶樹原產地、茶樹馴化和規模化種植髮祥地的活化石,因此也被稱為普洱茶「根」和「源」所在地,鎮沅也被譽為「世界野生茶樹王之鄉」,堪稱普洱茶之「爺」。
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茶產業不僅是鎮沅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特色骨幹產業,更是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致富產業。為拓展產品多樣性,鎮沅縣結合境內八大茶區(千家寨茶區、馬鄧茶區、老海塘茶區、茶山箐茶區、老烏山茶區、打筍山茶區、砍盆箐茶區、五一茶區),推出了從「大爺」到「八爺」系列千家寨爺號普洱茶產品。
近年來,鎮沅縣政府把向山發展「爺號」茶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利用良好的茶葉生產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高山古茶種植。為響應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三張牌」,鎮沅縣堅決貫徹落實決策部署,突破思路,整合當地優勢資源、深挖普洱茶文化內涵、塑造公共區域品牌,統一推廣、統一營銷,在茶產業突破上形成合力。
鎮沅縣委書記白兆林表示,未來將按照「生態+科研+產業(旅遊、健康等)」的模式,抓質量、抓品牌、抓標準、抓規模、抓科研、抓市場(營銷),為鎮沅縣茶葉的種植、採摘、製作制定「爺號」茶系列標準,走「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發展道路,聚焦優勢強產業,讓茶樹成為鎮沅的「致富樹」。
現如今,鎮沅縣正不斷加快綠色有機茶園轉換認證,以及對示範茶園、低產低效茶園創建改造,在對3.08萬畝古茶樹的管理與保護過程中,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嚴格管控違禁農藥化肥在茶園中施用,同時提高茶園標準化管理水平,提升茶葉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為鎮沅強勢推進茶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及打響「千家寨」普洱茶公共區域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步,鎮沅將加大營銷宣傳力度,豐富「爺號」普洱茶精神文化內涵,講好「千家寨爺號」普洱茶的故事,營造和提升茶文化氛圍。同時,利用一部手機遊雲南等進行線上線下宣傳,通過辦節會、開展研討、舉行鬥茶大賽等活動,打亮打響鎮沅千家寨「爺號」茶品牌。(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