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吃月餅,賞月亮,走親戚,約朋友?還有對著月亮發朋友圈?或者節日氛圍濃厚的地方還會猜燈謎,注重生活儀式感的還會飲幾杯桂花酒,擺上瓜果拜祭圓月。但是好像我們的中秋節過的還沒有老祖宗們有意思,他們那時候都有什麼活動呢?
「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統治階級的殘酷腐敗,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朱元璋也準備揭竿而起。但朝庭官兵搜查很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計上心來,命令屬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中,再派人分頭傳至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時起義響應。到了中秋節當晚,各路義軍果然一齊響應,很快便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元大都被攻陷,起義大獲成功。從此中秋節的又恢復了往日的歡樂氣息。
「中秋觀潮」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從明代起,錢塘觀潮之風益盛,尤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盛地。中秋前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齊聚海寧鹽官鎮,遠眺錢塘出海的喇叭口上掀起的洶湧浪濤,有時還可欣賞到弄潮兒驚心動魄的表演。
「農場偷菜」
在清朝,姑娘們過中秋佳節有盛行的風俗,竟然是偷蔥偷菜,當時流傳的俗語是:偷個蔥,嫁個好老公;偷個菜,找個好女婿。而已婚女子則偷瓜求子,所以現在有時候家長「罵」小孩「瓜娃子」是這麼來的嗎?
回到咱河南,中秋有哪些習俗呢?聽說開封有「鐵塔燃燈」,在歷史上,是開封地區正月及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到中秋前後,開封鐵搭公園流光溢彩,鐵塔更是會有絢爛的燈光秀,除此之外開封人民親戚朋友之間還會互贈燒餅,圓圓的燒餅和歷史上的「胡餅」相互呼應。
在老家會有對月祭祀,祭拜時,男人不參加。月奶奶是婦女,男女有別,故有「男不願月女不祭灶」的規矩。
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中秋的吃食,月餅就不用說了,經過千百年的改良,冰激凌、草莓、肉鬆等餡好像更受年輕人的追捧,還有象徵多籽多福的石榴,事事如意的柿子,圓圓的西瓜,福壽的桃子等等,有些家庭還會吃餃子,還有家庭會吃一鍋熱騰騰的火鍋,說起吃,總是令人高興的。
隨著歷史的變遷,習俗也在不斷改變,不管是古代的遊園燈會,還是現在的火鍋聚餐,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特別聲明:
1、文中所出現文獻資料部分來源知乎紫圖圖書的文章2、因時間、市場、政策等會發生變化,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使用。
內容編輯 | 小新
設計支持 | 閃電
內容出品 | 貝殼鄭州二手內容運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