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軍的作戰特點是依賴空軍支援,而陸軍本身的作戰能力和炮兵支援火力比較差。提到炮兵,蘇-俄軍被認為是炮兵戰術的王者,具有強大的毀滅能力。但其實,美軍的炮兵作戰效能完全不亞於蘇軍,而且更加靈活。
這裡以二戰中阿登反擊戰的雙子鎮之戰為例。1944年12月16日,德軍發起目標為突向默茲河和安特衛普的大規模反擊,孤注一擲,試圖利用一次大勝扭轉戰局,逼迫英美盟軍談判。其中,在進攻地區北段,德軍投入了精銳的SS第6裝甲集團軍。在一次波次進攻中,SS第1裝甲師和SS第12裝甲師在幾個步兵師的掩護下向美軍縱深發起突擊。
SS第12裝甲師當面的美軍第99步兵師和部署在當地的裝甲、炮兵部隊遭到慘重打擊,潰退而去。SSS第12師的先頭戰鬥群在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的掩護下向重要目標:克林科特和洛切拉特這兩個雙子鎮發起突擊。一旦得手,將徹底撕碎當面美軍防線,並突破地勢險要的艾森博恩嶺。德軍的坦克機械化兵團將獲得行動自由,兵臨默茲河。
美軍也意識到當地的重要性,第99師第38團率先搶佔陣地,美第1集團軍下的命令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不過在美國步兵身後,卻集結了10多個炮兵營,總計300餘門105、155和203口徑重炮的支援。因為天氣惡劣,美軍航空兵無法出動,戰鬥的成敗就看炮兵的了。
一開始,德軍攻勢順利,拿下了一些外圍村莊。但隨著前線炮兵觀測員的就位,以及後方炮兵進入陣地、標定諸元的完成,德國人的厄運開始了。
美軍203毫米重炮美軍炮兵相對於二戰其他國家的炮兵而言,最大的優勢是通訊器材齊全。前線的連、營級單位都可以很輕鬆地和後方取得聯繫,炮兵觀測員更是如此。炮兵部隊之間,美軍設立的炮兵群指揮部,可以通過快捷的有線或者無線通訊,與配屬的每一個炮兵連取得聯繫,快速調集目標射程範圍內的火力,制定炮擊計劃並快速實施,協同作戰。對於當時的蘇軍、德軍而言,這很難做到。蘇軍戰役萬炮齊鳴的場面,恰恰是因為其炮兵協調和反應能力差,只能實現集結大量炮火對已經標定的目標進行死板的覆蓋,而無法做到隨叫隨到,隨時協同。
美軍炮兵當時還裝備了最新的無線電近炸引信。炮彈引信上的無線電感應設備可以感知與地面的距離,在10幾米的半空中引爆炮彈,達成殺傷最大化。因為訓練好、通訊設備完善,美軍炮兵部隊還可以進行同時彈著射擊,讓不同陣地的火炮射擊的炮彈幾乎同時在目標上空爆炸。德軍在12月19日上午發起的第一次攻擊,其一個先頭營遭到了美軍召喚的兩個炮兵營、50餘門大炮的同時彈著火力覆蓋,50餘發大口徑榴彈的同時空爆根本讓開闊地上的德軍沒有機會躲避,整個營被一輪齊射掃平。在隨後的攻擊中,德軍三個團從多個方向向雙子鎮發起多次衝鋒,得到坦克的掩護,但在半天時間內就美軍可怕的炮擊打垮,敗下陣來。2小時後,這個德軍的精銳裝甲師就喪失了戰鬥力,只能後撤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