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門越南重炮開火 5分鐘後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400炮兵一個沒跑掉

2020-12-11 墨者師說

炮兵的使用與反制是一門學問。實際上,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就開始研發反炮兵雷達——這個項目的起步時間是很早的。美國因為電子技術的優勢,在類似裝備的研發上走在了前面。在越戰中,美軍的炮兵定位裝備已經投入了使用。

溪山美軍遭到炮擊

其實,早期的這類雷達是對海軍炮瞄雷達的一種發展——其實兩者的對象差不多,方向反過來而已,炮瞄是幫助炮彈命中目標,而反炮兵則是通過炮彈和彈道回退過去,當然了,後者的難度肯定要大不少。越戰期間的反炮兵雷達還比較原始,定位相對比較粗略。不過這也看使用者,有能人自然可以玩得更溜一些。

1968年的溪山戰役中,美軍就進行過類似的反炮兵射擊。法國《歷史》雜誌2017年6月號曾刊載文章寫到了這個事情。戰前,溪山的美軍炮兵對周圍的地形進行了詳細勘測,製作了詳細的地形圖和炮擊地圖,得到了大量數據,還針對各個可能的方向對火炮進行了試射校對,增強了炮兵的反應能力和打擊精度。

美軍的175毫米重炮正在更換炮管

1月底越軍發起進攻後,集結了龐大的炮兵參戰,和美軍打起了難得一見的陣地對攻。越軍參加進攻的325A師(這個師是主攻師之一)的指揮官信心滿滿,認為憑藉加強的大量重炮,3天內即可拿下溪山,取得全勝。實際上,越軍在溪山當面集結了76.2、85、122、130、152毫米的各式大炮,以及大量重迫擊炮和火箭炮,想玩一次「俄式炮火覆蓋」。

在進攻初期,越軍憑藉重炮和坦克戰車的確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美國人也堅守打到底,甚至不惜用大量運輸機運輸補給和武器。一臺試驗的反炮兵雷達就運了進來。配合手頭一定數量的重炮,美軍決定給肆虐的越南炮兵一點厲害。

越軍的122炮

2月16日,越軍的一個重炮兵團——擁有30餘門122和152毫米重炮——再次對美軍陣地猛烈射擊,但僅僅五分鐘後就遭到火力覆蓋,全軍覆沒。越軍的記錄也顯示了這一點,提到「第521直屬炮團遭到突襲,損失極其慘重,炮兵陣地上的400餘士兵全部犧牲……」。美方戰史後來記載,美方使用反炮兵雷達對越軍陣地進行了粗略定位。但因為戰前炮兵做的充足準備,利用完整精確的地形圖和諸元參數把定位精確化了。

美軍重炮使用了頗具毀滅性的「同時彈著」,即通過精密操作和組織,讓炮兵單位打出的炮彈能大略同時砸向目標爆炸,而且略過了試射環節,直接進行效力射——這一方面依賴炮兵雷達,一方面也依賴官兵的基本功,瞬間覆蓋了越軍炮兵陣地,根本無法躲避。

美軍炮兵

而越軍在之前順風順水的行動則放鬆了警惕,前進陣地構築得很馬虎,炮位之間間隔太小……越南人在重炮陣地旁布置了大量高炮防止空襲,卻沒想到美國炮兵同樣不是吃素的。溪山戰役血戰3個月,以越軍的撤退而告終,200餘門各式大炮或是被擊毀,或是被拋棄,丟在了戰場上,成為了美軍炫耀戰果的工具。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炮兵定位雷達?反擊戰時,解放軍曾用它壓制越南的蘇聯重炮
    美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研究炮兵定位雷達,偵測雷達就是海上雷達的一種發展應用,但難度卻高得多。六十年代已經有了炮兵定位雷達,不過較為原始,簡陋,極易受到幹擾,但也有個別「高手」可以很好掌握運用。在1968年的溪山戰役中,炮兵定位雷達第一次參與實戰。美國在開戰前,做足了準備,但是奈何北越軍隊攻勢太猛,於是就調運來了炮兵定位雷達。
  • 「辛柏林」反炮兵雷達有多強?看看越軍當年的戰果就知道
    眾所周知,反炮兵雷達就是利用雷達技術定位到敵方火炮陣地的具體位置,以便於己方進行反擊,基本原理是在敵方火炮炮彈拋物線上取若干個點,然後進行曲線計算,從而得出拋物線起始點。反炮兵雷達第一次在戰場上成熟使用是在1968年的越南溪山戰役中,在戰役打響之前,越南集結了大量炮兵部隊,準備對美軍進行火力覆蓋,而美軍這邊則是準備了反炮兵雷達以及轟炸機,戰役打響之後,越軍炮兵部隊對著美軍陣地一陣轟炸,結果僅僅過了5分鐘的時間,美軍就利用反炮兵雷達鎖定了越軍炮兵陣地,然後派出轟炸機進行密集轟炸,越軍多數火炮被摧毀,還有超過400名炮兵葬身火海。
  • 十年老山輪戰我軍炮兵大顯神威,辛柏林反炮兵雷達功不可沒
    1968年越南軍隊發起溪山戰役,此戰越軍集結了大批軍隊及數目龐大的炮兵投入戰鬥,戰鬥開始後,越軍的一個擁有30多門122、152毫米重炮在內的炮兵團對美軍陣地進行了瘋狂的炮擊,然而幾分鐘後漫天的炮火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劈頭蓋臉砸向了越軍炮兵陣地,很快越軍整個炮兵團損失殆盡,400多名越軍炮兵陣亡
  • 中越兩國炮兵的對比,1979年,中國炮兵擁有多大優勢?
    二戰期間,蘇聯軍隊把大炮兵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出現了「口徑即正義」的段子。例如在進攻柏林的過程中,面對德軍的拼死頑抗,蘇聯軍隊能夠集結了幾千門火炮進行全面打擊。在二戰之後,蘇聯也沒有放鬆對火炮的投入,出現了一系列的大口徑重炮。截止1970年左右,蘇聯陸軍下轄了16個軍區炮兵師。
  • 區區幾十門德國105火炮,撐起了抗戰炮兵的半邊天
    由於軍閥混戰,西方對中國實施了長達10年的武器禁運,掐斷了中國獲得先進武器的渠道,而國內薄弱的重工業也無法生產先進的火炮,導致了抗戰前整軍時,全國只有區區400多門破敗不堪的身管火炮,而75毫米以上的火炮更是寥寥無幾。於是國民政府決定向德國採購兩款重炮,一款是著名的leFH-18型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而另一款就是今天的主角leFH-18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
  • 誰說美軍炮兵不行?一個團召喚300門重炮支援,2小時打垮敵王牌師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軍的作戰特點是依賴空軍支援,而陸軍本身的作戰能力和炮兵支援火力比較差。提到炮兵,蘇-俄軍被認為是炮兵戰術的王者,具有強大的毀滅能力。但其實,美軍的炮兵作戰效能完全不亞於蘇軍,而且更加靈活。
  • 我軍反炮兵雷達如何8秒鎖定敵位置?曾讓越軍不敢開一炮
    回憶錄稱:「接下來事情就簡單了,雷達站直接通知炮營:方位多少多少,越軍某某種類火炮某某門。這種雷達一次能跟蹤二十多個目標,也就是說就算你越軍二十門炮同時開火,它照樣可以指揮炮兵同時敲掉你二十門炮。越南人越是拼命反擊,損失越慘重,因為他們沒有琢磨過來,對付這樣的雷達你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要開炮,你不開炮,空中沒有炮彈,這雷達就拿你沒轍」。
  • 凌晨4點,印度加農炮猛烈開火:高速炮彈摧毀哨所,現場大火燃燒
    印度優勢在於,印度有更多的先進重炮和更完善的探測系統。在近期印度主要在邊境使用的是瑞典博福斯FH-77B自行加榴炮,這種火炮甚至可以命中數座大山後面反斜面的巴基斯坦彈藥庫和隱藏在山谷當中的巴基斯坦炮兵陣地。
  • 二戰日本炮兵火力水平如何?一個字亂 眼花繚亂!
    1937年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全部陸戰炮兵單位如下(不含高炮和要塞炮兵):14個師團屬野炮聯隊、3個師團屬山炮聯隊、2個獨立山炮聯隊、1個騎炮聯隊、9個野戰重炮聯隊、9個重炮聯隊。這些單位當時都採用平時編制,但具體火炮數有多少,並不清楚!
  • 雙方炮兵的大對比,1979年,越南炮兵到底擁有多少實力?
    今天,我們聊聊70年代末期,越南軍隊的實際情況。截止1979年,越南軍隊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20多萬,下轄了58個步兵師。越南步兵部隊驍勇善戰,尤其是擅長叢林戰和山地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越南炮兵與對方的炮兵相比,則完全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根本不是一個等級水平。這就是農業國和工業國的差距,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
  • 解放軍炮兵群火力猛反應快,炮擊41次摧毀越軍62門大炮
    該軍打得很好,特別是炮兵戰績出色,有力支援了一線步兵作戰。在作戰第一階段,第43軍炮兵初次同越軍交手,還不了解對方的戰鬥特點,造成了有些火力運用的不當。如步兵127師、128師炮兵群第一次實施火力準備時,多以敵方高地突出部為目標,同時採取一次炮火急襲,爾後向前延伸的方法。結果越軍的工事多建在山腰、山腳,屯兵主要在山後的防炮工事內,因此我軍炮擊效果不明顯。
  • 70年前一個美軍步兵師有多富?重火力我們一個兵團都比不上
    很多人沒有經過仔細對比即認為一個師對一個師如何如何,其實美軍當時的師可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以此一個師105毫米口徑以上重炮就有90門。 部分美軍師實際還會增編一個炮兵營,使得師屬重炮營的數量達到5個。
  • 抗戰時期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有多懸殊,看完後為將士們敬杯酒
    以下就是1935年國民政府軍中央系部隊預備炮兵的全部家當:1、炮兵第1旅裝備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門;2、炮兵第2旅裝備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門;3、炮兵第6旅裝備德制克虜伯式75毫米野炮(L/29)72門;4、炮兵第8旅裝備國產遼十四式77毫米野炮(L/30)72門;5、獨立炮兵第
  • 沒炮兵沒雲梯怎麼登城?指導員讓每人帶一樣東西,10分鐘就衝上城頭
    但由於戰前偵察不力,誤認為守軍只有2萬左右,而實際上敵人是陳明仁指揮的71軍2個師及13軍一部,光是正規軍就有約1個軍兵力,加上地方保安部隊,四平守敵總數約3.5萬人,比我軍估計的要多出1.5萬。
  • 中國炮兵傳奇 — 中印邊境反擊戰
    我軍的炮火襲擊30分鐘之後,喜馬拉雅山麓上空騰起三顆紅色信號彈,紅色光團在灰濛濛的天空划過,顯得格外醒目。我5萬士兵在中印邊界東、西近600公裡的防線上同時發起了猛烈反擊。喜馬拉雅山麓一座座人跡罕至的皚皚雪山,立刻被一團團濃烈的黑煙所籠罩。炮火剛剛延伸射擊,尖刀5連便在連長高友貴的率領下,悄悄涉過了冰冷刺骨的塞維拉河,登上了南岸。
  • 沒炮兵雲梯怎麼登城?指導員讓每人帶一樣東西,10分鐘衝上城頭
    但由於戰前偵察不力,誤認為守軍只有2萬左右,而實際上敵人是陳明仁指揮的71軍2個師及13軍一部,光是正規軍就有約1個軍兵力,加上地方保安部隊,四平守敵總數約3.5萬人,比我軍估計的要多出1.5萬。6縱部隊在突入城內後,到處遭到敵人的阻擊,傷亡很大,而且城區街道狹窄,部隊無法展開。為了降低部隊的損失,6縱決心在城外重新撕開一個口子,從敵人防禦較為薄弱的地方突入城內繞開敵軍防禦太強的地段。
  • 越軍俘虜評價解放軍炮兵,美國人也沒打得這樣猛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雲南和廣西邊境全線,進行了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即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這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地形條件特殊,面對的敵人特殊。
  • 「五大主力」重炮都沒美軍1個師多
    1942年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新22師殘部和新38師退入了印度,此後以這兩個師為基幹補入國內空運的新兵,組成了新編第1軍。1943年到1944年,又從國內空運了14師、新30師和50師;因此以新38師為主力,編成了新1軍;而以新22師為主力,變成了新6軍。
  • 10公裡距離,國軍山炮旅讓日軍重炮沒脾氣?第一次見敢這麼編的
    無論是抗戰老兵還是軍事著作提及日軍作戰方式時都是: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不下,炮兵接著轟,如此往復。 在當時,中國軍隊中只有中央軍的少部分作戰師在師級編制有一個75毫米口徑的炮兵營,在地方軍中,甚至一個集團軍都沒有一門大炮。
  • 諒山戰役,我方的重炮火力到底有多猛?戰後越南老農說道:天都黑了!
    越南猴子兵 在戰爭爆發後,我軍依照先前的作戰預案,命令部隊快速閃擊至越南境內,用火炮與炮彈教育一下膽敢挑釁我國南疆邊境的越南猴子。 自從1979年2月,對越反擊戰開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軍就直接攻佔了越南北部20多個重鎮縣城。有一個地方,閱歷較深的朋友們肯定會記憶尤深,那就是越南諒山。 除了諒山有險可守,在其以南,幾乎都是大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就是這樣的地形,對於越南來說是其首都河內的「北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