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海軍在海上作戰會利用雷達偵測敵方,幫助炮彈瞄準目標。美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研究炮兵定位雷達,偵測雷達就是海上雷達的一種發展應用,但難度卻高得多。六十年代已經有了炮兵定位雷達,不過較為原始,簡陋,極易受到幹擾,但也有個別「高手」可以很好掌握運用。
在1968年的溪山戰役中,炮兵定位雷達第一次參與實戰。美國在開戰前,做足了準備,但是奈何北越軍隊攻勢太猛,於是就調運來了炮兵定位雷達。雷達運來後,很快就鎖定了北越的炮兵陣地,僅僅過了5分鐘,越軍一個重炮團遭到炮火急襲,該團的所有榴炮彈全部被毀,400多名士兵一個不剩。溪山戰役持續了數月,北越軍隊傷亡慘重被迫停止進攻。可以說炮兵定位雷達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戰爭期間,炮戰是常見方式。當時號稱「世界第三」的越南裝備有不少蘇聯重炮,但在中國對越反擊戰期間,越軍炮兵為何總落下風,後來還被中國炮兵單方面壓制?這是因為中國向英國進口了炮兵定位雷達,是當時最先進的辛伯林炮兵定位雷達,偵測雷達是通過炮彈和彈道追回的,一旦越軍開炮,我方的炮彈將會雨點般地砸向這個地方,而越軍卻無可奈何,越南軍隊當然不敢妄動。
在戰爭結束過後,中國仿製成功了這種偵測雷達,給它命名為371型炮兵偵測雷達,填補了我國偵測雷達上的空白,並且做出了許多貢獻。從最開始的進口然後仿製,到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炮兵偵測雷達,而且還對外出口,勢必相信我們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