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武漢軍區第43軍開赴諒山戰場,在廣州軍區前指的指揮下,從東南方向對邊境重鎮祿平、諒山突擊,配合軍區主力作戰。該軍打得很好,特別是炮兵戰績出色,有力支援了一線步兵作戰。
在作戰第一階段,第43軍炮兵初次同越軍交手,還不了解對方的戰鬥特點,造成了有些火力運用的不當。如步兵127師、128師炮兵群第一次實施火力準備時,多以敵方高地突出部為目標,同時採取一次炮火急襲,爾後向前延伸的方法。結果越軍的工事多建在山腰、山腳,屯兵主要在山後的防炮工事內,因此我軍炮擊效果不明顯。
取得了初戰經驗後,我炮兵群針對越軍的防炮特點,事先實施周密的偵察,詳細了解敵人防禦配系,取得各種射擊數據,從而改進火力準備的方法。如128師炮兵群支援步兵向邊境要點長條山攻擊,在周密準備的基礎上突然實施火力急襲,一次斃敵60餘人,摧毀了多數敵防禦工事。
到了第二階段作戰時,127師炮兵群向迷邁山地域之敵射擊時,靈活地採取炮火假轉移的方法,打打停停,反反覆覆,使越軍摸不清我炮火準備的規律,幾次倉促出動,遭我嚴厲打擊,扔下了74具屍體,還被擊傷一批。
對于越軍炮兵的作戰特點,第43軍炮兵群也進行了及時總結,採取了有效應對之策。如抓住敵炮兵多採取在平坦一線配置,並設置假陣地,以炸藥配合發射,混淆我軍偵察,以及陣地轉移比較頻繁的特點,對敵有炮兵活動的區域建立了晝夜觀察所,並定時匯總各觀察所報告的情況,分析其活動特點。因此掌握了越軍炮兵活動的基本規律,當敵炮兵一有活動,就能迅速確定其位置,及時予以火力壓制。
戰鬥中,第43軍炮兵群共對越軍炮兵陣地射擊41次,摧毀敵各種火炮62門,擊毀敵軍車8臺。有的敵炮兵正出動部署火炮,就被我炮兵以猛烈射擊打得落花流水。如3月7日傍晚,我偵察兵報告在通蘭方向有越軍軍車20多臺、火炮6門正在運動,軍炮兵群經過分析判斷敵炮兵正在佔領陣地,於是組織一個122加農炮營迅速佔領陣地,突然射擊,連續發射400餘發炮彈,將敵車隊炸成一片火海。經過偵察,確認擊毀敵122榴彈炮2門、軍車5臺,斃傷敵30餘人,粉碎了越軍要炮擊我方陣地的企圖。
解放軍炮兵威武,嚴懲敵寇,揚我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