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粉溯源丨從米到粉,流派紛呈的湖南米粉從何而來

2020-12-25 華聲在線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 圖/記者 顧榮

湖南人的一天是從「嗦」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開始的。「嗦」一碗米粉是我們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入口嗆辣的一碗米粉,是蘊含人間煙火的日常,是如影隨行、深入血液的味道。

在我大湖南,米粉流派紛呈。每日裡,奶白的湯頭、各色碼子攪動著米粉江湖,牽動著人們的味覺記憶。那麼,湘粉文化,源何而來?

起源米粉最早源自秦朝

中華米粉的產生時間和發源地,學界眾說紛紜。據民間傳說,秦始皇為了統一中國,派兵遠徵南方,秦軍是陝西人,慣食麵類,而南方只產稻米,不產小麥。秦軍糧草運輸困難,初來乍到,吃不慣大米白飯,戰鬥力大受影響,將領命令夥夫設法解決。於是夥夫模仿製面過程,將大米舂成米粉,炊蒸後搓成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米粉。

在湖南,關於米粉的最早傳聞是郴州棲鳳渡魚粉,跟三國時期的龐統有關。但史料中並沒有確切的時間記載。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還提到「環餅」的做法。而他詳細介紹的「粉餅」是用煮好的肉汁和粉做成粉漿,灌入鑽孔的牛角(孔眼細如麻線),讓粉漿順孔漏出。「粉餅」的食用方法是澆拌肉汁或者肉醬食用,跟炸醬麵的吃法相似。這應該是我國米粉、米線的萌芽。

宋代,米粉稱之為「米纜」。明弘治初年,「湖廣熟,天下足」這句民諺出現,標誌著湖南地區糧食生產具有初步的商品生產性質,這成為湖南飲食文化發展的強勁動力。

明清之際,米粉被稱為「米糷(làn)」,並已經在民間廣泛普及,而「米糷」的做法也跟現在相似:將米線放進肉湯中煮,然後放入胡椒、醬油、蔥調味。清末民國以來,這種吃食就直接叫米粉、米線,並在南方地區盛行,且形成了地域性風味。

演化】湖南人調擺出各種花樣米粉

米粉是「圓」滴?還是「扁」滴?誰是碼子界的No.1?米粉江湖,誰家強的爭論時常掛在各地湖南人的嘴邊。

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餐飲文化代言人鄧傑眼裡,其實看看湖南各地豐富多樣的飲食就能明白一碗粉為何能被湖南人演繹得精彩紛呈。

「近山者採,近海者漁」。鄧傑介紹,湖南飲食文化差異的形成,與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境有關。

湖南南有南嶽衡山,九嶷、武陵諸山遙相呼應,北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匯於洞庭。湖南古稱「卑溼之地」。而辣椒有提熱、開胃、去溼、驅風之效,深為湖南人所喜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區性的、具有鮮明味感的飲食習俗。

在明清時期,因為常德重要的交通位置,有不少的回族和維族人遷移到這裡,因此常德的米粉,就有了漢族澆頭和回族澆頭兩大類。同治《武陵縣誌》也記載了清代雲南馬如龍率士卒調駐常德,將雲南過橋米線的做法帶到常德,促使常德米粉的形狀轉為細圓狀的故事。

常德米粉可以說是一種移民創造和不斷改變著的美食。「常德米粉製作技藝」也早在2016年就入選了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常德除了有米粉,還有米線,而且是乾貨。據湘菜大師聶厚忠介紹,常德人將米粉曬乾,是因為常德地處洞庭湖,為防漲大水,以備逃荒時帶在路上吃。吃時先將其浸泡漲發後下鍋烹製。

另外,因為郴州漁產豐富,棲鳳渡魚粉盛名遠揚;懷化洪江人好吃鴨子,於是有了鴨子粉……

(新晃侗鄉推介他們的特色米粉鍋巴粉。)

傳承味道的記憶滿載的是鄉愁

「有所念之人,隔在遠遠鄉,有所讒之味,結在深深腸」。中國人的情緒常與食物有關。湖南每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鍾愛的米粉。

長沙老鄉、著名學者、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火宮殿品味時曾感慨:吃粉一定要吃牛肉粉。

湖南米粉就是紅塵滾滾、煙火日常裡的必需品,也是很多人的味道記憶,時間久了便沉積為一種鄉愁。「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歲月流轉中,被湖南各地演繹得風味各異的米粉,漸漸也成了離家時思鄉的載體。

在鄧傑眼中,最終決定米粉味道的還在於碼子。鄧傑表示,各地的人們像做一道道菜餚一樣去做一碗粉的碼子,才讓每個地方的粉打上了強烈的地方特色,擁有了與別地不一樣的風味,也給吃過的人留下獨特的記憶。

在長沙從事保險業的田豔是生活在長沙25年的吉首人,每次年節回到吉首,第一件事情肯定去吉首的米粉店吃上一大碗香香的米粉。吉首的米粉特別的是它的佐料。其他地方的佐料都是簡單地放幾塊肉或是一些熟的東西。而吉首米粉佐料裡的豬肉、牛肉或其他肉是必須要熬製很久的,加進去N多材料,而且不會放湯的。

特色煙火味是它的氣質

湘菜大師周伯安介紹,以前長沙人的早餐並不如現在這樣流行吃粉。過去,長沙流行一句俚語:趕得北門的粉,丟了南門的包子。說的長沙兩樣有名的早點:德園的包子、和記的粉。德園在南門口,和記在城北的湘春路。

「湘7粉」連鎖店董事長張毅有過在楊裕興從業的經歷。據他介紹,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長沙城裡的麵館和粉館的經營範圍都是涇渭分明的,麵館不賣粉,粉館不賣面。吃麵對於老長沙來說是件有面子的事,而粉館主要集中在長沙城北,北門外聚集著為生活奔忙的販夫走卒,他們是米粉的主要消費者,米粉口味重,能飽腹,放點剁辣椒,鹹鹹的辣,吃得一身舒爽,負重滿滿的他們一轉身,又渾身力氣地為生活奔忙。

在張毅眼中,接地氣、有煙火味是米粉的氣質,它就是普羅大眾「嗦」進腹中對生活的滿足和幸福。

如今的湖南米粉早已從一個早餐小吃蛻變成為一個產業,一些連鎖粉店早已開始走向全國。米粉雖早於幾千年前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但,是如今這個時代成就了它,願越來越多的人每天起床,能從「嗦」一碗粉中汲取力量,能量滿滿地開始新的一天。

連結湖南與米粉萬年的緣分

也許你每天滿足地「嗦」著一碗米粉的時候,卻不知道它是湖南先民費盡心力馴化的戰利品。

1988年,考古人員在澧縣彭頭山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了摻雜的水稻殼,距今約9000年。這是湖南史前水稻首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993年至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玉蟾巖進行了4次挖掘,發現了距今約14000-18000年的古栽培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稻穀遺存,將中國的稻作起源位移到了10000年以上。

這些稻穀遺存的出土,證實了湖南先民除了以採集和狩獵獲得食物外,稻米亦作為飲食的一個來源。米粉來自於稻米,湖南人與這每天早起的一碗米粉可是有著萬年的緣分呢。

相關焦點

  • 常德牛肉粉、邵陽粗粉、長沙米粉…湖南米粉,你最愛哪裡的?
    正在晾曬的米粉皮在外的湖南遊子總是有意無意地思念著湖南米粉的味道嘬住米粉的一頭輕輕吸氣,筷子順手一遞「嗦」的一聲這是湖南清晨最悅耳的聲音正宗的邵陽米粉原料選用優質本地大米用純過初戀的資江水淘洗泡脹研磨為漿,待到濾幹捏成粉團煮熱榨成整齊的米粉就像出水白龍細滑柔韌潔淨得不可褻瀆嶽陽魚粉丨粉扁,細膩,炒碼好
  • 津市牛肉粉柒碗粉傳承湖南米粉精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津市牛肉粉柒碗粉傳承湖南米粉精髓 人們常說,湖南人早上是被一碗米粉喚醒的,可見湖南人是多麼喜歡吃米粉,湖南米粉中,有很多流派,比如婁底青樹坪米粉、嶽陽平江米麵、衡陽筒子骨粉、郴州棲鳳渡魚粉,但最出名的莫過於常德津市牛肉粉。
  • 湖南人的一天從一碗粉開始!湖南14個市州特色米粉
    大個碗 粗木筷米白粉 清水燙紅油滾過的臊子往上一淋再火速撒上翠綠的蔥花這就是一碗湖南米粉最基本的模樣現在,湖南十四市州的米粉一次性讓你吃夠常德牛肉粉、衡陽米粉、邵陽粗粉、長沙米粉…湖南米粉,你最愛哪裡的?
  • 湖南米粉火到日本,帶上這份嗦粉攻略去吃湖南人才知道的正宗湘味
    雖然借這部動畫,三鮮米粉衝出湖南,走向國際,但湖南吃貨們並不滿足。因為湖南米粉派別極多,根據圓扁粗細、做法、地域、碼子能分出百種旁支,各流派彼此並不服氣。看著外地觀眾在影評裡寫下的湖南米粉四個字,小編的常德朋友怒發十幾張常德牛肉粉的圖片大呼三鮮是邪教。
  • 粉裡尋湘味,這些視頻能讓大家流口水!
    扁粉、圓粉,和從圓粉中細分出來的米線,三大流派,代表著三湘四水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地域文化,品來各不相同,各有滋味。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如果將整個湖南地圖用米粉來劃分,那麼,扁粉主要分布在長株潭、益陽和嶽陽等地,以湘中、湘北為主;圓粉的勢力範圍會更大一些,常德、張家界、湘西、懷化、
  • 湖南米粉大擂臺丨千年長沙千年粉 唇齒留香萬人迷
    熱鬧火爆的米粉大賽現場 食客雲集的湖南米粉大賽現場長沙展臺▲長沙各具特色的招牌米粉各具特色的長沙小吃策劃/曹 輝 文/張頤佳 圖/範遠志「走,嗦粉克!」而米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漢代就有「臛澆豚皮餅」(肉湯扁粉)的記載,到清朝末年開始出現圓粉。1974年長沙阿彌嶺漢墓出土米粉作坊文物,把這一時間精確到2200年前,再次證明了長沙米粉是迄今為止世界最早的米粉形態,是世界米粉的起源之一,長沙米粉可謂傳統湘菜技法具體而微的活化石。在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間,長沙米粉是主要御用食品之一,可謂「圈粉」無數。
  • 粉裡尋湘味|香氣四溢!「湖南米粉大擂臺」正式開戰,你今天呷什麼...
    4月14日至23日,湖南14市州特色米粉將齊聚省委九所賓館,一場來自三湘四水的「米粉大擂臺」正熱鬧上演。即日起,本報推出《粉裡尋湘味》系列報導,為您講述擂臺上下,關於湖南米粉的故事。「聽說九所賓館有米粉擂臺賽中午約飯去?」
  • 好吃不過湖南米粉,湖南米粉大盤點
    丨走,克弗蘭恰米粉克丨在湖南,「嗦粉」是一件很隨意的事,不論是早餐、中餐還是晚餐,餓還是不餓,嗦一碗粉,除了填補空虛的胃,還可以滿足饑渴的味蕾。「湖南人怕不辣」,但辣不是湖南人唯一的追求,只不過辣味恰好契合了湖南人潑辣直爽的性格。如果問一個湖南人,「你的家鄉有什麼非吃不可的美食?」米粉絕對會是答案之一。
  • 「吃粉大省」湖南,米粉種類多到數不清,給你不一樣的「湘」味!
    「吃粉大省」湖南,米粉種類多到數不清,給你不一樣的「湘」味!雖然湖南米粉在外地名氣不大,但只要你走進湖南嗦一碗粉,就會明白它的美好。中國最會吃的紀錄片導演陳曉卿曾專門為湖南米粉作詩,並稱讚它擁有大煙一樣的致命吸引力。
  • 我們嗦了北京 16 家湖南米粉,這 5 家連湯都喝光了
    ● 評測維度湖南人的一天通常是被米粉喚醒的,但僅在湖南省內,米粉也因地域演變出許多各分千秋的流派。提到「湖南米粉」,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長沙米粉和常德米粉了。即使米粉的流派不同,但一碗米粉依然離不開以下四個維度的綜合評分。● 米粉米粉是由大米作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多道工序製成。北京與湖南地隔千裡,環境與氣候也大不相同,考究的店家們通常會選擇成本更高的空運米粉來確保口感的高品質。
  • 走起,到九所賓館嗦粉去!湖南14市州特色米粉「打擂臺」
    「已經聞到濃濃的米粉臊子香!」4月14日一大早,湘聲君趕往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瞬間被四溢的美食香氣包圍,一場來自三湘四水的「米粉大擂臺」正熱鬧上演。早市一開鑼,已經有不少吃貨趕來嗦粉,有人一次點了兩三份。擂臺現場,14個市州最具代表性的米粉品牌一字排開,等待食客挑選自己的最愛。
  • 曾憑一碗米粉就火到日本,湖南人怎麼這麼會嗦粉
    說到最高調的米粉江湖,湖南說第二,怕是沒有城市稱第一吧。常常「窩裡鬥」的湖南米粉,總是誰也不服誰。愛粉的人走進湖南,就被各種驚喜迷花了眼。光是種類,就分有長沙米粉、常德米粉 、衡陽魚粉、永州滷粉等八大門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也都有自己認為最好吃的底氣。
  • 粉裡尋湘味|來碗長沙米粉!今天你要什麼碼?​
    說到米粉,那可是湖南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早餐到夜宵,從煨碼到炒碼,從湯粉到滷粉,一筷子夾起送進嘴裡,吃出來的是滿滿的韻味。對湖南人而言,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不僅是滿滿元氣的開始,香氣裡更多的是對家鄉的眷顧,是味蕾上的鄉思與鄉愁。
  • 湖南哪裡的粉最好吃?津市米粉、長沙米粉、湘西米粉、湘潭米粉
    作為一名湖南人,這些天最讓我牽腸掛肚的就是別人店裡的米粉。有人問我你們湖南的粉真的這麼好吃,你怎麼天天想吃?今天我就帶大家去瞧一瞧我們大湖南到底有哪些讓湖南人慾罷不能的粉。"高檔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聽到這個前奏腦海不自覺浮現《舌尖上的中國》中的許多美食。
  • 一碗地道的湖南米粉是怎麼做出來的?湘妹子自製牛肉粉以慰思鄉情
    湖南人愛吃米粉,但我們不叫吃粉,叫嗦粉。湖南各地,不管是省會長沙,還是常德、益陽、邵陽、懷化、湘潭等地,隨處可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米粉店。米粉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圓的,和雲南的米線還有桂林的米粉比較相似,但是比前兩者更細一些;還有一種是扁的,類似於廣州地區的沙河粉,但是比它的質地又更為厚實一些。湖南菜類繁多,別說各地小吃的種類五花八門,就連罈子裡的醃菜都多的讓人眼花繚亂。至於每日用一碗米粉開啟這一天的湖南人,對米粉的菜碼,也俗稱臊子,更是盡心盡力絲毫不敢馬虎的。
  • 恰了17家湖南米粉,拼出這張上海嘬粉地圖
    實際上,魔都的湖南米粉店裡一般都有圓粉、寬粉兩種粉型可選。知道關於湖南米粉的這些,得益於和湖南探員一起嗦粉的經歷——為了找到魔都值得一恰的湖南米粉,我們日行兩萬步,奔走在魔都的東南西北、大街小巷,20家榜上有名的湖南米粉,除去撲空白跑的,一共嗦到17家:
  • 湖南米粉哪家強?給你吃遍湖南14個市州特色米粉的機會
    給你一次吃遍湖南14個市州特色米粉的機會大個碗 粗木筷米白粉 清水燙紅油滾過的臊子往上一淋再火速撒上翠綠的蔥花這就是一碗湖南米粉最基本的模樣常德牛肉粉、衡陽米粉、邵陽粗粉、長沙米粉…眾多的湖南米粉當中
  • 長沙人:茶顏悅色和粉店回來了丨湖南新聞聯播
    長沙人:茶顏悅色和粉店回來了丨湖南新聞聯播 2020-02-21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米粉店突破41萬家,中國人為啥越來越愛「嗦粉」?
    雖然傳統意義上,國人飲食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呈現南米北面的地理格局,向來井水不犯河水。而到了2019年第二季度,全國泛米粉類餐廳更是突破了41.6萬家,根據不完全統計,米粉已經進入到了40%國人的日常食譜之中。
  • 圓的扁的細的,粉裡尋湘味,這些視頻真讓人流口水!
    對湖南人而言,清晨往往都是從一碗粉開始的。扁粉、圓粉,和從圓粉中細分出來的米線,三大流派,代表著三湘四水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地域文化,品來各不相同,各有滋味。二十多年前,常德米粉進入長沙,湘式德語系的老闆們一句口頭禪「呷圓的還是扁的」,馬上就成了省會的流行語。如今,常德米粉已經扛起了湖南早餐的半邊天。除了湯粉,就著牛肉牛雜燉著吃,也是常德圓粉的一大特色,其豐盛程度與豐富的口味,是圓粉的頂級盛宴,無人能及。邵陽圓粉,潔白細滑,柔韌。據說,比常德圓粉更為筋道,它有個洋氣的名字,被稱為「湖南烏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