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常熟蔣巷村的變遷

2020-12-11 金臺資訊

《 人民日報 》2020年09月23日 第 06 版 版面截圖

原題:蔣巷村的變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千畝良田稻穗漸黃,生態園內瓜果飄香,工業區裡機聲歡唱……金秋時節,走進江蘇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一幅自然人文相映成趣的美麗鄉村畫躍然眼前。誰能想到,這個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文明村,以前是常熟的貧困村。

致富增收,貧困村變小康村

「過去,『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全村186戶人家,住的是泥土牆、茅草棚,吃飯都成問題。」1966年,22歲的常德盛當上蔣巷大隊大隊長後,帶領村民拿起扁擔、挑起籮筐,疏浚河道、平整土地,完成50多萬土方工程,建成良田1700多畝,硬是把十年九澇的低洼地變成遠近聞名的高產田。

窪地變良田,讓蔣巷村人填飽了肚子,溫飽之後,如何小康?適逢蘇南地區鄉村工業興起,蔣巷人又把致富的目光投向了工業。蔣巷村瞄準市場空白,建起了兩條彩鋼複合板生產線和常熟第一家村級工業園,曾經一窮二白的村子,日漸富裕起來。

雖然依靠工業發了家,但蔣巷村仍不敢忘記「農業之本」。他們清楚得很:搞農業也要搞現代化農業。

「前年開始,村裡全面種植有機稻,並實行一年一季輪休制,讓土地休養生息。產量是低了,但是經濟效益上來了。」30歲不到的蔣蔭達,拿到村裡首批「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他扳著手指算了一筆帳:雖然每畝有機稻田的產量比之前的化肥稻少了300斤,但去年蔣巷大米的市場價從每公斤6元漲到20元,利潤翻了一番。去年,蔣蔭達還嘗試「稻鱔共育」,每畝又可增收2000元左右。

考慮到部分種糧大戶的年紀越來越大,今年村集體計劃把農田「流轉」回來,建立村級農場,由職業農民統一種植,提高現代化水平,力爭做到「三個人就能種好1200畝農田」。

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旅遊業,蔣巷村人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增收路子。經過多年經營,佔地680畝的「綠色氧吧」蔣巷生態園已經聲名遠揚。村莊西南角的大片香樟林內,親子互動項目「樹上見」掩映其中。繼引進民宿項目、打造蔣巷書院後,今年5月村裡又新建起集休閒、旅遊觀光、教育研學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未來將發展成為超億元的產業鏈,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現任蔣巷村黨委書記的常德盛介紹,今天的蔣巷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2000萬元,其中旅遊收入就超過了1000萬元,集體總資產超過10億元,村級經濟呈現健康發展勢頭。去年,全村總產值達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5.25萬元,人均社區股份制分紅1萬元。

老有所養,社會保障體系全

「村像大花園,家住別墅區,既有工業園,也有生態園,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本。」山西省絳縣古絳鎮退休村幹部趙光泉從報紙上看到蔣巷村的報導將信將疑,決定親自來看個究竟。2000年的一天,年已七旬的老趙只身前來,村裡村外轉了個遍,心悅誠服讚嘆不已,「真想住在蔣巷村。」

米袋子、錢袋子鼓起來,社會保障也得跟上。蔣巷村人富起來後,明確了幸福生活的願景:「勞有豐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

2000年起,蔣巷村分兩批建成擁有186幢紅瓦綠蔭「小洋房」的集中居住區,每幢220多平方米,造價近30萬元,村民只需交付12.8萬元,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等都由村裡提供。「自來水、天然氣、生態園、劇場、商貿街、活動中心,我們有城裡人生活的便利,又有著城裡人沒有的鄉村風光,你說好不好?」村民沈學平很是自豪。

距離「小洋房」不遠,坐落著蔣巷村老年公寓。房間一共158套,按三星級標準配套用具,老人免費使用。「周圍都是年紀相仿的老鄰居,相互之間說得上話。」幾年前,78歲的村民姚守高老人和老伴一同搬進了老年公寓,「白天,我們去別墅新村幫忙照顧重孫子,晚上回到自己家裡休息。」

除了住得舒心,蔣巷村老人還「按老取酬」,按月領取養老金。每年村裡還有股份分紅,去年人均達到了1萬元。據統計,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蘇州城鎮居民收入水平。

這幾天,蔣巷村村委會對面的蔣巷護理院已經裝修完畢。這處規劃床位250個的護理院將採取「公建民營」的方式:由村集體建造,並同專業養老護理機構合作,實行社會化運營,村內村外的老人均可享用。

鄉風文明,鄰裡關係更和睦

走進村民沈彩紅家,最顯眼的是書房——大大的書櫃佔了屋內的兩面牆,上面整齊擺放著各類書籍。

成立「婦女讀書會」,舉辦讀書活動,鼓勵村民讀書看報,為每個家庭訂閱報刊、贈送書櫥和圖書……口袋鼓了,精神上也要豐富起來。和其他許多村落一樣,蔣巷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內也擺著上萬冊圖書,但這裡還收藏著令人羨慕的獨特「財富」——村民們20多年來寫下的大量讀書筆記。

這背後,是蔣巷村的「巧辦法」:除實行社區股份制分紅外,還拿出一筆資金獎勵那些積極參與讀書活動和家庭表現良好的村民,由此激勵村民讀書學習講文明。

近年來,村裡持續開展新時代文明戶、文明標兵戶等系列文明創評活動,實行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一個黨員至少結對一戶村民家庭,家庭成員爭當一個好角色,各家為村發展出一個金點子,每人至少做一件善事,讓文明鄉風深入人心。

村民蔣惠明在工作之餘,將房前屋後打掃得整潔衛生,堅持十多年敞開家門接待遊客,被評為「村文明旅遊接待家庭」。「前兩年,村裡招募200多名志願者,差點沒報上名。」蔣惠明認為,讀書學習活動如同春風化雨,讓村民們言行舉止文明、鄰裡關係和睦友善。

這些天,蔣巷村農民劇場內歌聲嘹亮、琴聲悠揚,常盛滬劇團正在排練大型紅色經典滬劇《紅燈記》。常盛滬劇團是由蔣巷村村民、滬劇愛好者蒯春英牽頭組建的一支文藝團隊。組隊近兩年來,常盛滬劇團排演了《繡紅旗》等節目,先後在常熟、上海、蘇州等地演出近百場次,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看完排練,村民樊秀英意猶未盡,「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能不開心嗎?」

相關焦點

  • ...村民的承諾要一個個兌現」——江蘇常熟蔣巷村描摹現代化新農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踏進江蘇常熟蔣巷村,空氣裡有一種甜絲絲的味道。村裡的千畝優質糧油生產基地,正是水稻吐穗的時節;村民新家園裡,一幢幢小別墅掩映在綠樹叢中。20世紀50年代的蔣巷村,村民們住著泥垛牆、茅草棚,35歲以上的男人有一半討不到媳婦。「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村民一擔一擔挑出來的,村裡1700多畝低洼地硬是填高了1米多。」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告訴記者,「給村民的承諾要一個個兌現,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江蘇常熟蔣巷村:從「窪地惡水」到國家級生態村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江蘇常熟報導金黃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蕩起波紋,白鷺飛過天際,遠處別墅群掩映在荷塘綠樹下,一片淡雅清幽的景色。這裡曾是有名的「窪地惡水」貧困村,如今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已發展成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
  • 探尋鄉村振興之路:蘇州常熟蔣巷村調研的理論思考
    近期筆者帶著研究鄉村振興的課題前往全國文明村江蘇常熟蔣巷村調研,村書記就是全國勞動模範、近期獲江蘇省改革開放40年先進個人稱號的常德盛同志。這次調研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樣,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部署的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尤其是看到了集體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中堅作用。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沙家浜水鄉蔣巷村的起家、發家、旺家
    江蘇常熟支塘鎮蔣巷村位於陽澄水網地區的沙家浜水鄉,全村有200戶,875人。由於農耕落後、生產方式陳舊、環境封閉,直到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也才一二百元,有超過一半男青年過了35歲討不起媳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的蔣巷村人人有事做、戶戶有盈餘,年年有分紅、月月發放養老金。去年蔣巷村人均收入突破6萬元,並超過了蘇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江蘇-遊常熟之攻略路線!全域遊丨乘高鐵
    乘高鐵,遊常熟攻略路線01線路一,水鄉常熟之旅新古裡知旅文化街區品讀書香古裡,白茆山歌非遺魅力沙家浜風景區虞山人家休閒文化區體驗常熟休閒生活隆力奇感受工業4.0獨特魅力蔣巷村>體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蔣巷村-新面貌常熟,是黃公望筆下的潑墨山水,是嚴天池琴下的嫋嫋餘音,是張旭狂草的瀟灑不羈,是錢謙益詩裡行間的清詞妙句。
  • 【兩岸交流】新北市新莊區和五股區裡長參訪團來常熟交流
    10月24至25日,由臺灣國民黨中常委、新北市議會議長蔣根煌率領的新北市新莊區和五股區裡長參訪團一行近50人來常熟參觀交流。10月24日,參訪團一行來到常熟蔣巷村交流訪問,村黨委書記常德盛率村幹部熱情接待。
  • 探秘常熟「桃花源」…
    常熟有一個小村莊,這裡山青水美、鄉風文明,人人不僅能住上二層小別墅,還坐擁專屬劇院、書院、
  • 常熟2鎮4村入選省級名單!未來將有大發展
    >鄉鎮(街道)、村(社區)候選名單的公示公示時間為5月15日至5月25日蘇州有12個鄉鎮(街道)、15個村(社區)上榜其中,常熟也有梅李鎮已經獲得了多項榮譽:江蘇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江蘇經編紡織名鎮、國家園林城鎮、國家建設宜居小鎮、江蘇省「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基地。作為江蘇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先導區、蘇州市美麗城鎮建設示範點。
  • 實名羨慕,江蘇-常熟~這24個村,十裡畫廊,山水鄉愁!
    目前,我市共有10個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已建成5個「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支塘蔣巷村蔣巷、董浜觀智村天主堂、古裡塢坵村陳家灣、海虞七峰村上山巷、海虞福山村寺前),其中3個(支塘蔣巷村蔣巷、董浜觀智村天主堂、海虞七峰村上山巷)同時獲得「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命名。
  • 江蘇主題創意農園名單發布,常熟有兩個,一起去打卡!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2020年江蘇省主題創意農園名單,全省共100個,常熟市蔣巷村親子體驗創意園、
  • 崑山開通5條城際公交線路 無縫對接蘇州和常熟
    記者從崑山交通局獲悉,崑山開通5條城際公交無縫對接蘇州、常熟。這5條城際公交線路為109路、126路、121路、C1線和C2線,營運線路總長達90.9公裡。據統計,除C2線外,另外4條城際公交日均客流量已超1萬人次。
  • 江蘇常熟市蔣巷村:綠色發展拓寬小康路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就在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有機水稻是蔣巷村這幾年重點發展的農業產業。種田「老把式」王正樓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現在採用有機種植,不用農藥、化肥,改用稻田休耕養鵝、豬圈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減少了種植成本,增加了糧食的附加值。2019年,一年只種一季稻子,年收入也有5萬多元。
  • 花樣常熟,別樣江南.
    「拓碑技藝」—東方紅木—聖百合—蔣巷生態園【早餐】:興福望嶽樓【午餐】:張鳥園【晚餐】:蔣巷生態園【住宿】:蔣巷生態園【地址】:江蘇蘇州常熟市蔣巷村【地址】:江蘇蘇州常熟市蔣巷村【價格】:四室一廳 1850元 Day3:大型實景劇:蘆蕩烽火—沙家浜【早餐】:蔣巷生態園 【午餐】:阿慶嫂飯莊
  • 「乘高鐵,遊常熟」——滬蘇通鐵路開通 助推常熟旅遊業復甦
    常熟站也在當日正式啟用,自此,常熟正式邁入高鐵時代。當日,來自上海的近百名遊客代表及旅遊時尚達人組成首發體驗團,乘坐首發高鐵遊玩常熟。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在新落成的現代化常熟高鐵站舉行了歡迎儀式,迎接首發旅遊團的到來。
  • 常熟推出4條高鐵遊攻略
    常熟依山傍水,有著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這座小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始終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覺。高鐵開通以後,為更好滿足不同遊客的出行需求,常熟專門推出了4條高鐵遊攻略。高鐵遊攻略一:「水鄉常熟經典之旅」早上,到新古裡知旅文化街區,品讀書香故裡,體驗白茆山歌非遺魅力。午後,在沙家浜體驗蘆葦溼地,感受紅色經典。伴隨著夏日晚風,徜徉在尚湖風景區,感受一城山水,自在生活,這是專屬於常熟的悠然與愜意。
  • 常熟舉辦沙家浜旅遊節,亮出研學旅行目的地城市新名片
    10月16日,以「弘揚江南文化,打造福地常熟」為主旨的常熟江南文化節暨沙家浜旅遊節正式開幕。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研學目的地,本屆文旅節期間還將舉行2018研學旅行與文旅產業融合研討會,共有200餘位研學營地教育及文旅業界前沿精英,將聚首常熟,共同探討「文旅+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新模式,打造常熟研學旅行目的地城市名片。
  • 坐高鐵去旅遊,第二站常熟
    滬蘇通鐵路開通之後,從上海虹橋火車站出發,1小時不到即可抵達常熟咯!常熟古城歷史悠久,人文古蹟豐富、園林薈萃得厚,素有「魚米之鄉」、「江南福地」的美稱,一直吸引著眾多上海及其周邊遊客。七月的常熟,展露出更加醉人的風情。
  • 江蘇常熟庭院假山景觀設計施工原則
    江蘇常熟庭院假山景觀設計施工原則1.表意明確中國園林假山講究意境。通過自然假山巖石的特徵、外觀和表現手法,可以表達大自然的景觀隨機、奇特以及險峻甚至空靈的感覺。
  • 江蘇第一個成立的縣級市,屬於蘇州的常熟
    常熟是全國排名前十的縣級市,經濟發達,工業重點縣級市,常熟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北依長江,南靠蘇州,西靠無錫,東靠崑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江蘇最早成立的縣級市.常熟是江南水鄉,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就有原始人在這生存了,經過慢長的歷史演變才成為今天的常熟,現代的常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成員,還是中國國家生態市之一,這些榮譽奠定了這個縣級市的位置,使它成為了全國排名第四的縣級市.
  • 上海出發僅40分鐘即可直達常熟,邀你來邂逅「江南福地」古韻繁華
    常熟將進入高鐵時代上海出發僅40分鐘即可抵達這裡水行阡陌,綠野接天的錦繡江南!初夏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周末空閒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邂逅「江南福地」的古韻繁華悠然出行常熟是黃公望筆下的潑墨山水是嚴天池琴下的嫋嫋餘音是張旭狂草的瀟灑不羈是錢謙益詩裡行間的清詞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