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江蘇常熟蔣巷村:從「窪地惡水」到國家級生態村

2020-12-1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江蘇常熟報導

金黃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蕩起波紋,白鷺飛過天際,遠處別墅群掩映在荷塘綠樹下,一片淡雅清幽的景色。這裡曾是有名的「窪地惡水」貧困村,如今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已發展成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

現代版的「桃花源」是何種模樣?10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蔣巷村探訪,人們住著設施現代化的別墅,吃著自家菜園裡的綠色有機蔬菜,這種充滿詩意的現代田園生活,真實展現在眼前。從解決溫飽到共同富裕,蔣巷村用50多年描繪出我國現代化新農村的現實樣貌。

蔣巷村金黃稻田。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蔣巷村居民「小洋房」。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農業升級背後的「蔣巷經驗」

小康生活對於蔣巷的村民曾經是遙不可及的奢望,早年蔣巷的貧窮,一句話可以概括:住的是泥土牆、茅草房,人均年收入不到70元。這裡還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發病率高達70%。擺脫貧困、獲得溫飽、健康生活在夢裡都不敢想像。

1966年,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擔任當時的蔣巷大隊長,「一定要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信念紮根心中,靠一根扁擔兩隻筐,肩挑背扛,常德盛帶領村民將全村1700畝低洼地填高了一米多,徹底改變了「小雨水汪汪,大雨成汪洋」的困局。

青年時代的常德盛拿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決心,發誓要改變窮面貌,讓鄉親們吃飽飯。此後,修路建渠,漚肥養田,實施儲糧于田的沃土工程,按生產需要調整布局,昔日貧瘠的土地開始變得鬆軟肥沃。蔣巷村從吃返銷糧,一躍成為蘇州市3000多個行政村中的售糧「狀元」,站在了追尋小康之路的起跑線。

蔣巷村生態園。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農業基礎我們不能忘,我們從傳統農業走向了現代農業方式。」77歲的常德盛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蔣巷村自2015年開始推廣有機農業,在1200多畝耕地上種植不施化肥、不噴農藥的有機稻。有機稻畝產八九百斤,每斤單價約10元,相比常規種植雖然畝產1200斤左右,單價卻只有兩三塊錢。產量雖然下來,質量卻上去了,價格翻一番。

種糧大戶沈明華站在稻田裡向記者回憶起這些年的變化,現在都是機械化生產,再也不需要自己動手插秧,體力解放了,生活也更富裕了。「我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接下來我們還要用科學種植的方法讓我們水稻更加有質量。」

目前蔣巷村實現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生態化種植,現代農業初具規模。村裡還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糧食烘乾中心,引進進口設備,一次可烘乾1.5萬公斤糧食,進一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通過電商把蔣巷村的大米賣到全國去。

蔣巷村糧食烘乾中心。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空氣中「幸福的味道」

在蔣巷村居民區穿梭,宛如身在豪華高檔的住宅區,當雞鳴鳥叫聲縈繞,又讓人回歸到樸實的自然田園。2000年起,蔣巷村分兩批建成擁有186幢紅瓦綠蔭「小洋房」的集中居住區,每幢220多平方米,造價近30萬元,村民只需交付12.8萬元,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等都由村裡提供。

為了保障老人養老住所,村裡還建成158套三星級標準的老年公寓,年滿65歲的村民可以免費入住。75歲的村民周平亞老人告訴記者,今年是在老年公寓住的第15個年頭了,生活在老年公寓生活開心和自由,平時和鄰居拉拉家常。在老年公寓裡,天然氣灶具、現代家具、電視等一應俱全。「村裡對老年人照顧,我們生活幸福得不得了,也不讓子女操心。」

在蔣巷村中,老人還可還「按老取酬」,凡男滿58虛歲、女滿55虛歲的村民每月均可領取600元至2300元不等的養老金。每年村裡還有股份分紅,去年人均達到了1萬元。據統計,僅靠福利,蔣巷人就達到了全國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再加上勞動所得,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當年度60109元的蘇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們晚年生活有保障,生活有尊嚴,常書記一直要讓我們老年人吃得好,睡得香。」周平亞滿臉笑容地說,從之前一年收入幾千元到現在人均到1萬元,我們有時間還可以去全國各地旅遊,打開新的生活。

早在2000年初,蔣巷村就實現了村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大保險的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除市、鎮資助外,個人分擔部分全部由村集體補助繳納。村民看病除享受合作醫療保險規定的醫療費報銷外,個人承擔部分村補助50%至60%,醫療負擔大大減輕。

作為支塘鎮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蔣巷護理院也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於日前正式投用,入住的老人已經達到了30人。據介紹,蔣巷護理院由蔣巷村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規劃床位260張,配套了消防、電氣、暖通等基礎設施和2000平方米停車場、6000平方米綠化公園,康養環境舒適。

蔣巷村護理院。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蔣巷護理院院長盧桂芬表示,蔣巷村護理院病房內的基礎設施設備已全部到位,X光機、B超機、吸痰器等耗資400多萬元的醫療器械也已到位。蔣巷護理院採用「公建民營」的運作模式,由常熟德仁護理院負責運作,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不僅為老人提供專業的疾病和康復治療,還提供專業的生活護理服務。

遊客心中的「世外桃源」

進入新世紀,常德盛敏銳地意識到發展鄉村旅遊的廣闊前景,蔣巷村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在集中度偏低的680畝土地上,種植蔬菜、栽培果園、養殖魚蝦,創建了生態種養園。2005年,蔣巷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旅遊年收入破千萬元。

「以農俗為特色,以村莊為載體,以村民為主角,積極發展特色旅遊產業,不斷實現旅遊業的提檔升級。」蔣巷村黨委副書記李軍告訴記者,蔣巷村在全域旅遊發展進程中,不斷開發旅遊項目,諸如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蔣巷書院」,古韻今風,書香濃鬱,成為有名的網紅打卡地;而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蔣巷每年吸引遊客達20多萬人次。

據了解,蔣巷村投資建造了蔣巷賓館、江南農家民俗館、青少年科普館等遊樂項目,先後打造了「鄉村觀光採摘遊」、「農耕文化體驗遊」、中小學生實踐遊等旅遊項目,旅遊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把錦繡江南的田園風光以最美的姿態展現給遊客。2019年,蔣巷村旅遊年收入達到了1000多萬元,成功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為各地遊客心中的詩與遠方。

常德盛介紹,今天的蔣巷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2000萬元,其中旅遊收入就超過了1000萬元,集體總資產超過10億元,村級經濟呈現健康發展勢頭。去年,全村總產值達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5.25萬元,人均社區股份制分紅1萬元。

從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到生態美家和精神傳家,蔣巷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種瓜得瓜,收穫豐碩。什麼樣的村莊生活才是老百姓心底的小康夢?蔣巷人以自己的奮鬥歷程,繪就了新時代農村幸福民生的美麗畫卷,交出了高質量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答卷。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江蘇常熟蔣巷村的變遷
    《 人民日報 》2020年09月23日 第 06 版 版面截圖原題:蔣巷村的變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千畝良田稻穗漸黃,生態園內瓜果飄香,工業區裡機聲歡唱……金秋時節,走進江蘇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一幅自然人文相映成趣的美麗鄉村畫躍然眼前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沙家浜水鄉蔣巷村的起家、發家、旺家
    江蘇常熟支塘鎮蔣巷村位於陽澄水網地區的沙家浜水鄉,全村有200戶,875人。由於農耕落後、生產方式陳舊、環境封閉,直到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也才一二百元,有超過一半男青年過了35歲討不起媳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的蔣巷村人人有事做、戶戶有盈餘,年年有分紅、月月發放養老金。去年蔣巷村人均收入突破6萬元,並超過了蘇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江蘇常熟市蔣巷村:綠色發展拓寬小康路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就在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有機水稻是蔣巷村這幾年重點發展的農業產業。種田「老把式」王正樓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現在採用有機種植,不用農藥、化肥,改用稻田休耕養鵝、豬圈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減少了種植成本,增加了糧食的附加值。2019年,一年只種一季稻子,年收入也有5萬多元。
  • ...村民的承諾要一個個兌現」——江蘇常熟蔣巷村描摹現代化新農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踏進江蘇常熟蔣巷村,空氣裡有一種甜絲絲的味道。村裡的千畝優質糧油生產基地,正是水稻吐穗的時節;村民新家園裡,一幢幢小別墅掩映在綠樹叢中。從解決溫飽到共同富裕,再到注重「幸福指數」的提升,蔣巷村用50多年描摹出我國現代化新農村的現實模樣。人心齊,泥土也能變成金蔣巷村位於常熟市的東南角,在沒有私家車的年代,到常熟縣城坐大巴需要半天時間。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2020-10-28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_7x24...
    (國際論壇);4、中國在環境治理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5、中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抗疫情;6、阿根廷與中企籤署四項鐵路合作協議;7、青島等五市握指成拳,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融入新格局 培育增長極;8、財政補貼資金 「一卡」領取(政策解讀);9、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10、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86.6%;11、建強黨組織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杭州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疫情期間,杭州基於「城市大腦」建立的「親清在線」惠企平臺,只需用滑鼠或手機點一點,從信息錄入到補貼到帳即刻就能完成。  截至9月下旬,杭州「親清在線」平臺累計上線政策200餘條,兌付資金50億元,惠及杭州26萬家企業和74萬名職工。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重慶梁平獵神村:竹海深處的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光明日報記者 李宏 張國聖初冬的獵神村,巍巍青山四面環繞,百裡竹海雲蒸霞蔚。記者清晨走進這個村莊,看到一棟棟別致的小竹樓點綴其間,祥和雅致得宛如一幅水墨畫卷。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小康路上「領頭羊」 編輯:王欣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12-19 07:05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千年古村茶香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千年古村茶香濃  眼下正是秋茶綻香的時節,驅車行駛在福建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蜿蜒的山道上,依稀能聞到茶葉的香氣。用村裡老固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兩固的話說:「這股茶香讓槐川人忘卻了幾輩子的煩惱。」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永昌縣趙家莊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趙家莊村:黨建引領奔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寒冬時節,草木凋零,但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村民周福慶的日光溫室內,新定植的黃瓜苗已長到15釐米高,鮮嫩的油菜苗鬱鬱蔥蔥,透著濃濃的生機。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小樓裡的最美夕陽景
    原標題: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小樓裡的最美夕陽景   新華社上海9月24日電一幢四層小樓,外觀紅黃相間,院內綠意盎然。
  • 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2020-11-27 11:01:40   來源:人民網
  • 探尋鄉村振興之路:蘇州常熟蔣巷村調研的理論思考
    近期筆者帶著研究鄉村振興的課題前往全國文明村江蘇常熟蔣巷村調研,村書記就是全國勞動模範、近期獲江蘇省改革開放40年先進個人稱號的常德盛同志。這次調研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樣,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部署的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尤其是看到了集體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中堅作用。
  • 常熟2鎮4村入選省級名單!未來將有大發展
    蘇州有12個鄉鎮(街道)、15個村(社區)上榜其中,常熟也有2個鎮和4個村上榜它們是:梅李鎮、尚湖鎮碧溪新區-留下村李市村水、電、通訊到戶率,衛生戶廁率,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均已達標,主幹道硬化率逐年提高。
  • 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原標題: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水,晶瑩剔透;山,疊翠流金。秋日裡的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庫區,景色宜人。  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鄉親更富,今年2月正式脫貧摘帽。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古浪縣勠力同心奔小康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古浪縣勠力同心奔小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 通訊員 董海霞  古浪縣曾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看數字賦能城鄉發展-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看數字賦能城鄉發展 2020/12/22 14:1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遊歷 瀏覽:1089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創新中心負責人高春蓉介紹,他們將力爭打造國家級智慧醫療創新中心,形成開放的智慧醫療創新產業生態鏈,賦能全國智慧醫療產業。  鳥瞰未來科技城。本報記者 姚穎康 攝  10年來,杭州餘杭區一直致力於將未來科技城打造成我省數字經濟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