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主體全用玻璃鋼打造 僅重250公斤 能承載1噸以上的重量 李金豪即將用6米小船闖蕩汪洋大海 為了圓自己兒時的一個夢,涪陵小夥李金豪自製了一艘玻璃鋼小船,準備明年3月從
上海下水,橫渡太平洋。昨日,李金豪駕著小船在烏江上進行了他的首航。 動力系統用
自行車改裝 李金豪的玻璃鋼小船長6米、寬1.2米,主體全用玻璃鋼打造,重250餘公斤,非常輕巧,可裝載1噸以上的貨物。船體呈流線型,分3個部分,前部是雜物艙,用來儲存長途航行所必需的食品及飲水。中部是駕駛室,動力系統是用自行車改裝的,蹬動自行車的腳踏板,小船便可在水中快速前進;輕輕拉動駕駛室兩旁的搖柄,便可控制船的尾舵方向。後部是休息室,可供一個成年人蜷著身子休息,休息室里舖著木板,在海上航行時只需鋪上被褥就可安然入睡。 4分鐘橫渡1公裡江面 昨日下午4時,記者觀看了李金豪的首航。小船橫渡1公裡多寬的江面只花了約4分鐘,若不是親眼見到,很難想像這樣一艘小船能有如此的速度。坐在自己親手打造的小船上,李金豪顯得很自豪,不時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引得岸上數百人圍觀。 明年3月要橫渡太平洋 李金豪告訴記者,駕著小船在海上航行是他從小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從今年3月開始,他走訪了多位造船專家,並查閱了大量造船資料,終於在8月造出了第一艘玻璃鋼小船。可由於傳動裝置過細,小船首航失敗了。不甘失敗的李金豪又改進設計,第2艘小船終於在9月底問世了。相較於第一艘小船,第2艘設計更加完美,經受風浪的能力也更強,李金豪請專家做過測試,第2艘小船能承載1噸以上的重量,並能抵抗較大的風浪。據李金豪透露,他已經收集好了中國沿海的海圖,明年3月,他將獨自駕著小船從上海下水,橫渡太平洋。 李金豪現在已著手準備橫渡航行物品,他希望能有好心人為他提供更全面的太平洋海圖,讓他早日成行。
李君豪,今年8月該到22歲了,我出生在中國腹地的一個小城裡,
重慶市涪陵區一個不大但是和這個國家許多地方一樣擁有悠久歷史和眾多地區文化的小城。
從小我是跟著爺爺,婆婆長大的,因為爺爺承經在這裡也算是個社會知名人式,他為我創造了一個安全,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我能夠用所有的時間去幻想,去嘗試。
這次航行就源於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到了中學的時候在涪陵區航空模型協會我認識了現在的好朋友李思傑,那時我第一次給他提到想自己造一艘用人力驅動的船進行海上
旅行,因為共同的興趣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一起畫過一些草圖,也做過一些精彩的設想,不過沒後來他家搬到了重慶,事情也就擱了下來。只是偶爾在電話裡講講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實現。在過去的4年裡我去過
內蒙古的滿洲裡,到過
新疆的
烏魯木齊,見到了草原上太陽西下時的美麗彩霞,通往高原的蓋上了少許白雪的壯麗峽谷,荒蕪的戈壁灘上殘缺的古老城牆,這些美景使我震撼,感慨,感慨大自然為我展現的所有美。它們讓我堅定的認為一定要實現我至小以來的夢想,到海上去,沿著海岸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國家,更多的讓我振奮的美景。今年3月我開始了船的設計,看了一些國外從事同樣以及類式活動的資料和
圖片,在對船型的設計完成以後我找到了兩位退休的船舶工程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完成了建造。
關於路線原計劃是從上海出發,橫渡東海到達
韓國之後再沿著海岸一直往北,然後穿越白領海峽進入美洲完成一次橫渡太平洋的冒險。不過在後來與探險協會中的多人交談後決定先做一次短程的航行,一方面可以先學習適應海上的生活和航行技巧,新的航線定為完成第一段從上海出發橫渡東海目的地韓國釜山。
2.意義
首先是為實現我至小以來的夢想。
第二,選擇今年的目的之一也是因為2005年正好是我國的航海英雄鄭和,下西洋的600周年紀念。現在各地已經開始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像舉辦鄭和節,討論會,發行郵票,紀念冊,修建紀念館,還有已經啟動的重走鄭和路活動。另外一艘
瑞典製造的仿古
帆船哥德堡Ⅲ號也將在今年10月出航,預計明年7月到達上海。這次航行正好與那些已經在籌備之中的重走鄭和路活動遙相呼應。通過這次航行紀念600年前我們民族的偉大壯舉,其次又代表著新時代的中國人繼承了中華民族先輩們的勇敢,開拓,不畏艱險的精神,敢於用從沒有人嘗試過的方式,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新的冒險。
第三,我國的海洋運動基本上還是在近幾年才得以發展,參與的人數很少,直到2000年才有了自駕帆船航海的活動,對於居住在內地的人們來說更是對海洋充滿了畏懼。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冒險能夠帶回大量有關海上冒險生活的照片和影像,等到回來後整理出來,在城市廣場,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無償的展覽活動讓人們看到海洋並不可怕,相反它倒是充滿美麗,壯觀和刺激。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海洋運動的行業。
3.船隻主要數據
全長6米,船體寬度1.2米。
完全由人工提供動力
4.路線
上海 ─── 韓國釜山
直線距離840多公裡預計用時一個月左右。
5.補給
淡水5桶25公升裝,罐頭,可短期保存的水果,維生素藥片。
6.基本航行設備
手持式GPS衛星定位儀,羅盤,海圖,高頻無線電,風能發電機或太陽能電池板,白色信號燈,簡單維修用工具箱,海上用灶具,防寒服,雨衣。
7.救生用具
信號彈,手動水泵, 充氣橡皮艇,救生衣,急救藥箱。
8.安全
感謝各位關心我出海後的安危,不過在海上航行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危險程度絕對比
登山或者賽車大得多。這本來也只是一次嘗試,嘗試中國人,我自己,有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以一種以前在這個國家沒有一個人試過的方式,穿越海洋。和其他做類似活動的人一樣我將攜帶必要的通訊設備,發電裝置,100多公升水按每人每天需要2公升標準計算夠我用上兩個月,足夠的食品,維生素片完全可以解決我的生存問題。即便是遇上船隻損壞,我也能夠使用救生衣,和橡皮艇逃生。不過對於這樣的冒險意外也是難免的。(以上資料由李君豪本人提供)
目前李君豪尋求各地贊助,有意者請聯繫
E-MAIL:qiaoxiong123@sina.com
TELL:023-6468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