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營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為紅樹林定製海水,百歲榕樹在京安家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本月底,最高級別國際園藝博覽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將在延慶長城腳下、媯水河畔揭開面紗。逛哪兒?看什麼?是市民最關心的。在世園會的核心景區,有四大主場館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從今天開始,記者帶您走進核心景區,提前探營。

帶您轉一圈

一千多種2萬多株,熱帶風情撲面

植物館可以說是四大主場館中最「熱」的場館,這個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場館是北京世園會中唯一一個熱帶植物館,匯集了一千多種、2萬多株熱帶植物。

靠近植物館的時候,一定會先被它獨特的外觀感染,走近看,場館屋頂的四周,分布著長短不一、垂直向下的鋼管,但如果把視線拉遠一點,就能很快感受到設計師的理念——升起的地平線。原來,設計師以植物根係為靈感,用3156根空心鋼管模擬地平線以下植物豐富的根系,以表達植物原本隱藏於地下的強大生命力。

植物館共分四層,一層設有紅樹林數字體驗廳和熱帶植物溫室;二層為多功能廳,會期用於舉辦各類主題展覽、企業發布和會議論壇活動;三層為企業品牌展示廳;四層的屋頂平臺設有中信自然書店、華大基因植物實驗室以及屋頂花園等。

走進植物溫室,熱帶風情撲面而來,雙眼所及之處,幾乎全是綠色。植物館分「逆境求生區」、「植物大戰區」、「萬裡長徵區」、「億年足跡區」、「變身大法區」五大展區,從南方專程「移民」北上的紅樹林將展現植物如何「逆境求生」;植物雖然不能跑,但他們遇到危險時不會坐以待斃,食蟲草等小型吃蟲植物將展現植物與動物之間的「戰爭」;珍貴的海椰子將告訴遊客它的種子如何靠堅硬的殼漂洋過海、萬裡長徵;從霸王龍時期就存在的蕨類植物將展現植物億萬年來的進化史;來自非洲的彌勒樹是植物界的駱駝,它將用大「肚子」告訴遊客在缺水的非洲如何改變自己的身體,用儲水的方式尋求生存。

哪些值得看

北方首次亮相,紅樹林「移民」真不易

走進植物溫室的正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透明水池,池內有樹有魚、有沙有蝦,甚至還會聞到一股海洋特有的味道。在水面上茁壯生長,在水面以下裸露根系的,就是紅樹林。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紅樹林是南方沿海才能見到的植物,而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將首次在北方溫室營造紅樹林生長環境。從南方海邊移栽部分紅樹林植株,將展現它們適應大海潮漲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鹽等特徵,展示它們作為海岸衛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態功能。

幫助紅樹林「移民」十分不易,甚至可以用艱難來形容。植物館溫室和景觀總負責人賀穎告訴記者,相比植物溫室內的其他植物,紅樹林是較晚入駐場館的植物,因為它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氣溫和環境的突變而受損或死亡,所以需要等天氣轉暖後才能運輸。因此,植物溫室內的3處紅樹林展示區的植物都是上個月才正式「移民」的。

運輸過程也十分曲折。在這批紅樹林中,最短的2米,最長的4米,「它們可不是坐著飛機幾個小時就能飛過來的。」賀穎說,「這些紅樹林要先從海中斷根挖出,看看拿到陸地上它們能不能適應,如果適應了,就馬上用恆溫15攝氏度的保溫箱裝箱,坐著運輸車從深圳出發,經過3天的路程,才能抵達北京。」為了讓「移民」後的紅樹林適應並順利生長,還需要給它營造「家」的氛圍。紅樹林的「家」在海洋,植物溫室就要營造海洋的環境,沙子並不理想,一方面可能含有對植物不利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在水中容易起泥,不能清晰地展示紅樹林的根系效果,「所以在專家的建議下,我們選了蠔殼。」賀穎說,蠔殼含海水自然生成的微元素群,再補充特製的海鹽,就能製成紅樹林賴以生存的「海水」了。

「海水」有了,溫度也要具備。在植物溫室的地下,有一個複雜的系統支持紅樹林以及其他熱帶植物的生長,這裡有淨化循環系統,它不僅可以淨化「海水」,還可以營造潮起潮落的效果;這裡還有控溫系統,讓室溫始終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溼度達到熱帶植物所需的溼度,這樣才能讓它們識別出植物溫室是「家鄉」,它們才能得以「安居」。

如今,3個紅樹林觀賞池已經鋪上了數噸蠔殼,正式開幕之後,工作人員會在蠔殼之上再覆蓋一層細沙,引入小魚小蝦,配以燈光的營造,為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展示唯一在北方生存的紅樹林。

除了紅樹林實物展示,植物館的一層還有一個由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打造的沉浸式數字藝術裝置展覽。這裡將用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遊客感受更具象的紅樹、沙灘、水母等。賀穎介紹,展廳共架設了100多臺投影機,是目前世界上投影數量最多、呈現效果最好的沉浸式數字體驗館,遊客只要走進這裡,揮揮手、動動腳,身邊的小魚小蝦就會跟遊客互動,趣味十足。

10噸枯木,組成世界最大枯木動物雕塑

從植物溫室內的弧形步道攀爬至頂層,便可一眼看見東南角屹立的龐然大物——「莫莉和她的一家人」。這是一組枯木雕塑藝術作品,出自英國藝術家詹姆斯·多蘭·韋伯之手,這是他為2019年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專門創作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枯木動物雕塑。這組裝置高10米,由小長頸鹿、公長頸鹿、母長頸鹿和金屬樹四部分組成,設計師為小長頸鹿起名莫莉,所以這組作品也就得名「莫莉和她的一家人」。

10噸枯木,組成世界最大枯木動物雕塑「莫莉和她的一家人」。甘南 攝

枯木來自菲律賓,是當地人砍伐後沒來得及運走被衝入海水的木頭,30年前,詹姆斯偶然在菲律賓發現了這種木頭,並發現可以用於藝術創作。於是就常年收集,並用這種已枯死的木頭製作動物雕塑,呼籲人類珍視森林和植物、愛惜地球資源。

仔細觀察,三隻長頸鹿無論是體態還是表情都栩栩如生,「這三隻長頸鹿總共用了10噸左右的枯木材料。」植物館館長助理伍薔告訴記者,長頸鹿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沒有經過打磨的枯木原態,「所以你看長頸鹿身體的紋路、下頜的弧度,能表現這些細節的枯木都非常難找。」伍薔說。

除了三隻長頸鹿,這組藝術作品中還有一棵金屬樹。「其實一開始並沒有這棵樹,長頸鹿站起來之後,我們發現這是整個植物館的制高點,高達23.5米,它們又是木質的,如果遭到雷擊,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這棵金屬樹不僅是一個裝飾,還是一根避雷針。在計算好角度和高度之後,這棵比「莫莉爸爸」還要高出兩米的鋼製金屬樹就應運而生了。

觀展解碼

百歲雲南「老爺爺」北京如何安家

如果在植物溫室行走,一定會發現在場館中央的那棵青果榕,它是全場最高、年紀最大的植物,被工作人員親切地稱為「老爺爺」。這棵今年近100歲的老榕樹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為了讓他能提前適應植物溫室的氣候,在世園會開幕之後向遊客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年10月,「老爺爺」就被運了過來。「我們可以驕傲地說,現在你看到的『老爺爺』的每一片葉子,都是在這裡長出來的。」賀穎說。

「老爺爺」的「上京路」過程比紅樹林要複雜多了。「其實當時很多機構都看上了這棵樹,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要。」賀穎告訴記者,這棵百歲老榕樹的根系太龐大了,而且生長出很多板狀根。「板狀根相當於樹的『腿』,支撐樹幹,抵禦大風等惡劣天氣,所以特別粗。」另外,「老爺爺」的樹冠也非常茂密,「是咱們現在看到的樹冠的五六倍那麼大。」

如果連根帶冠一起運輸,既不好運,又可能對樹造成傷害。植物館的工作人員為了研究如何將「老爺爺」運到北京,就接連去找雲南的苗圃和施工單位談過好幾次。最後,施工單位將樹冠上的枝幹和葉子全部砍掉,只留下主要的根系,養了半個月,每天觀察,直到樹木適應了斷根之後的狀態,才包裹起來。最後,工作人員調來運輸車,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從雲南運到北京。

「老爺爺」入駐場館的時間已經是北京的秋天了,這對於這麼大歲數的南方老榕樹來說,氣溫偏低是個風險。於是,工作人員用腳手架給它搭了一個「雅間」,動用幾十臺暖風機,配合著營養液「吊瓶」,為它取暖。入冬之後,讓「老爺爺」別受凍是場館所有工作人員最關心的事兒,「凌晨一兩點,我們怕『老爺爺』凍著,很多人穿著最厚的羽絨服,盯著溫度計,直到溫度上來了,才敢去睡。」就這樣,在工作人員的悉心守護下,「老爺爺」漸漸恢復了精神,枝幹開始發芽。「你知道,當它開始長葉子的時候,我們有多興奮嗎,都在喊:『老爺爺』活過來了。」

兩萬株熱帶植物怎麼「打針看病」

在植物館裡,有一支五六個人組成的團隊,每天一早,他們就會出現在植物溫室裡。他們手持照相機或者手機,迅速分散,各自認領一片區域,開始用雙眼認真地掃視著那個區域的植物,時而動手翻看一下葉片,時而舉起相機咔嚓拍照。他們是來自萬創青綠環境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是場館內所有植物的「醫生」。

植物館內的「植物醫生」,每天都要在場館巡診。甘南 攝

魏飛就是其中一位「植物醫生」,別看小夥子年紀輕輕,已經有了不少給植物看病的經驗。每天一進館,他就會立刻放慢腳步,雙眼鎖定步道旁的植物,挨個兒仔細查看,「葉子有沒有生病,長沒長蟲子,有沒有異常的斑點,養護工在澆水和修剪上有沒有問題,這些都要靠雙眼發現,我們還經常要小心踩著土爬到坡上去看。」魏飛笑言,他們不僅眼神兒要好,身手也要好。如果發現問題,他們就會立刻拍照,拿回辦公室會診「病情」,建立「病歷」,「開方抓藥」。「其實如果植物有病症出現,從整體狀態就能察覺了。」自從植物們開始入駐場館,細心的「植物醫生」們就開始了每天「出診」的工作。截至目前已經為不少植物看過病,他們甚至在場館內的爬坡步道上發現了特別小的蚜蟲,及時遏制了「病情」的發展。

圖片來源:除署名外均為植物館提供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葉曉彥

監製:王禕、慄晨、洪燕傑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焦點

  • 探營世園會植物館:為紅樹林定製海水,讓百歲「老爺爺」在京安家
    本月底,最高級別國際園藝博覽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將在延慶長城腳下、媯水河畔揭開面紗。逛哪兒?看什麼?是市民最關心的。在世園會的核心景區,有四大主場館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從今天開始,本報帶您走進核心景區,提前探營「四館」,「劇透」這四大主場館的看點和亮點。
  • 神秘紅樹林走進北京世園植物館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屆時,不僅將有原地保留的5萬棵樹木讓世人感受北國林地風光,還將有1200多個植物品種與中外遊客見面,帶領我們共讀一本植物百科全書。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介紹
    植物館簡介  2015年11月萬科集團與北京世園公司籤約,成為2019北京世園會全球戰略夥伴,建造和運營「植物館」項目。  植物館作為本屆世園會的四大核心場館之一,位於園區的核心位置,佔地3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60平方米,擁有北京世園會中唯一的展覽溫室。
  • 2019北京世園會 | 植物館:「升起的地平線」可俯瞰全園
    31℃還原紅樹林亞熱帶風貌進入植物館,首先進入的便是一個沉浸式展區。藍紫色光影出現,大小海魚在投影之下徜徉於牆體和地面,觀者仿佛置身深海之中,與形色各異的遊魚為伴徜徉其間。工作人員介紹,當觸摸或腳踩「海魚」時,成群的「魚兒」將會迅速散開。海水中的放大了千百倍的微生物場景下,不時會出現水母等海洋生物,遊客觸摸時就會變色。
  • 北京世園會夜景欣賞:百果園、植物館、園藝小鎮
    5月4日,我隨天津市貿促會、天津國際商會及多家會員單位代表,到北京參加世園會「天津日」活動。當天下午4時許,我們進入園區參觀,一直到晚上9點閉園。都說北京世園會夜景好看,現場欣賞後感覺確實名不虛傳,特按遊覽順序分兩期介紹給大家。題圖為北京世園會2號門入口。這是園內的世園會導覽圖,園區很大,景點也很多。
  • 這次是在北京世園會?!「紅樹林」沉浸式特展
    而這次,teamLab將帶著全新創作的數字藝術裝置展來到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快跟小編去一探究竟吧!人們借著自己的身體自由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並通過身體來認識世界。而身體擁有時間,在大腦裡,思維會與其他思維在無形中相互影響,有時也會相互混合。藝術也是這樣,移動出展廳空間後,便自主地與人建立關係,並和人的身體擁有同樣的時間。
  • 植物館 「升起的地平線」可俯瞰全園
    頂層觀景臺為遊客遊園畫上「圓滿的句號」;5省份聯合為世園會防蟲害工作護航走在503公頃的世園會核心園區內,是否會想像從「上帝視角」看世園會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近日,新京報記者來到了園內唯一可以登上頂層的場館——植物館進行探訪。
  • 探秘北京世園會:主要展館布展基本完成
    北京展園建設了牌樓和四合院;福建展園門口是一塊閩南特色的土石門;湖南園搭建的兩座假山中開闢出一條深幽小道,構成「桃花源」的景致。  看點2  植物館將再現紅樹林支柱根等特徵  昨日,植物館內正在做最後的布置。整個植物館分三層,一層主要是熱帶植物溫室,在這裡設有5大展區12個景點。
  • 揭秘世園會:聲光電數字影像還原紅樹林水下世界
    昨日,世園會開園首日,植物館門前排起長龍,排隊約5至10分鐘可進館。為保障參觀體驗,植物館開啟遊客限流模式。植物館外觀設計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揭秘1 「最科技」 最前沿 無人駕駛車輛當「保安」 北京世園會作為5G示範區,率先使用5G網絡,園區內超過
  • 【記者帶你逛世園】探秘植物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nbsp&nbsp&nbsp&nbsp今天是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的第9天,記者將帶您探秘植物館。&nbsp&nbsp&nbsp&nbsp作為北京世園會四大核心主場館之一,植物館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萬多株、1000多種植物供遊人觀賞。
  • 食人植物、箭毒木……世園會植物館裡的「奇花異草」來了解下
    齊魯網4月30日訊今天是2019年北京世園會開園的第二天,前來參觀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在園區內植物館,遊客需排隊入館參觀。在植物館裡,究竟有哪些「奇花異草」,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閃電新聞記者走進世園會植物館,為您揭秘那些備受關注的「網紅」珍惜瀕危植物。
  • 世園會主要展館布展基本完成 5G技術、8K視頻同步交付
    北京展園建設了牌樓和四合院;福建展園門口是一塊閩南特色的土石門;湖南園搭建的兩座假山中開闢出一條深幽小道,構成「桃花源」的景致。  看點2  植物館將再現紅樹林支柱根等特徵  昨日,植物館內正在做最後的布置。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介紹 教你認識奇花異草
    紅樹林適宜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為魚蝦、水禽和候鳥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環境,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物種多樣性。由於其表皮之下有著紅色的汁液,紅樹林曾被作為染料使用。  紅樹林「消浪先鋒,海岸衛士」的稱號,代表著它逆境中生長、擁有無限生機和活力。在我國,紅樹林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臺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 北京世園會旅遊攻略分享,中秋國慶北京旅遊,不妨來一波
    北京世園會到10月7日就要結束了,身在北京,當然想在結束之前區湊個熱鬧。於是,我和老妹兒決定明天帶著家人去遛遛,在去之前。我也大概看了看我關心的攻略。不是很詳細,但希望我關心的問題也是您關心的問題。分享給您。第一,怎麼去?
  • 2019端午北京世園會超全遊玩攻略 各種玩法都要試一遍
    4條世園會接駁專線包括:專線1為世園會——八達嶺長城;專線2為世園會——世界葡萄博覽園——採摘園(後黑龍廟)——輝煌國際南門——古崖居;專線3為世園會——京張路口東——柳溝民俗村;專線4為世園會——京張路口東——龍慶峽——華海田園風景區。  3.區內旅遊公交  開通4條區域旅遊專線公交。
  • 探訪青島世園會植物館:美國巨藻長度超300米
    齊魯網青島5月30訊 今天上午,"走近山東創造--全國網絡媒體齊魯行"走進青島世園會,記者了解到,國內舉辦的世園會中,青島世園會首次引進海洋植物。
  • 北京世園會閉幕之際:難忘「世園記憶」 共同綠色追求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難忘的「世園記憶」 共同的綠色追求——寫在北京世園會閉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塗銘、魏夢佳、陽娜  秋日的北京層林盡染,花團錦簇,遊人如織。長城腳下、媯水河畔,薈萃世界園藝精華的「百園之園」——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也為海內外遊客奉獻著她不倦的熱情和妖嬈。
  • 遊玩攻略:四條遊覽路線帶你逛世園會|展園|植物館|中國館|展示區...
    長城腳下,媯水河畔,2019年北京世園會昨晚開幕,4月29日至10月7日面向公眾開放。本次世園會推出四條特色遊覽路線,人們能夠觀賞到各國獨具風情的園林園藝,領略到各國各民族的精彩文化表演。
  • 聲光電數字影像還原紅樹林水下世界
    昨日,世園會開園首日,植物館門前排起長龍,排隊約5至10分鐘可進館。為保障參觀體驗,植物館開啟遊客限流模式。植物館外觀設計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植物館內,「見血封喉」——箭毒木。植物館內,「逆境求生」——紅樹林。植物館最呆萌「植物中的駱駝」之一——彌勒樹。植物館「鎮館之寶」——大板根。
  • 北京世園會開園!看植物花園、文化盛宴、科技元素三大亮點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陽娜魏夢佳)29日,北京世園會正式開園,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將「共賞一個百園之園」。這場約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聚一堂的全球盛會有哪些亮點?公眾將感受一場怎樣的「綠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