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國內博物館紀錄片 探尋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2 半島網

        半島記者 仲維莉

       1. 如果國寶會說話 豆瓣評分9.5

  《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文物。短小並不意味著粗糙,而是對「精」更高的要求,該片將一個個「大國重器」濃縮在了五分鐘的視頻裡,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著重講述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在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尋蹤覓源。第二季於2018年7月23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播。為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紀錄片沒有渲染獵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在每集5分鐘的時間裡,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傳奇。

2. 國家寶藏 豆瓣評分:9.2

  《國家寶藏》是央視推出的一個文博探索類節目,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各大博物館將拿出三件館藏,由不同的明星「國寶守護人」從各大博物館進行推介。

  在故宮600年之際,它將舉辦一次以《國家寶藏》為題的盛大特展,每個博物館只有一件入選,那件國寶將由大家投票選出。不過對於這個節目而言輸贏完全不重要,從它設置投票在場外這點,就足以保持節目本身的純粹性。每一件文物流傳至今都歷經多年風霜,所以必然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在節目中關於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將由講訴+演繹的形式展現。

3.BBC:中國藝術Art of China 豆瓣評分:7.9

  BBC製作,穿越中國藝術浩瀚的歷史海洋,每一集都是一個特定時代、藝術主題和地域的發現之旅。節目探索了中國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並探討了繪畫、雕塑和其他作品的歷史脈絡。涉獵的主題主要包括中國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宗教對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影響,中國藝術作為中國文人的自身修養而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獨特現象,中國藝術和西方之間的相互影響等等。將把觀眾帶入豐富而奇特的中國藝術,展現了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

4. 國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 豆瓣評分6.7

  《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大型紀錄片不僅聚焦了國家博物館的百年曆程,更是對歷史上的三次文物大徵集、兩大基本陳列從無到有、基礎工程的創新開 拓、令人矚目的「兩館合併」以及改擴建工程建設和國際文化交流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講述,並首次披露和呈現了眾多難得一見的國之瑰寶,記錄下為國博奉 獻一生的國博人和走在科技前沿的博物館文物保護與水陸空三棲考古項目等內容。全片以歷史進程為脈絡,分為《殿堂》、《陳列》、《聚寶》、《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時長50分鐘。

5. 鎮館之寶 豆瓣評分:8.3

  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從今天的地域文化中,探尋鎮館之寶文化的演變過程和歷史根源,展現鎮館之寶在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和它給現代生活帶來的改變,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片中還將展現鎮館之寶的製作、流傳、發掘、研究過程,文物所在地域的地方人文、歷史、風土人情。這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全國性的展現眾多的鎮館之寶,第一次以現代人的視角對珍貴國寶進行的文化探源。在半年多的攝製過程中,攝製組穿越北京、陝西、河南、甘肅、內蒙、等十多個省市,行程數萬公裡,實地拍攝到珍貴的文物畫面和真實的人物故事。片中採用 40多位文博專家、考古工作者、博物館講解員和大量遊客及當地群眾的採訪同期聲,鮮活生動。許多文物的發掘現場和珍貴影像資料也將在片中首次向觀眾展現。

  十集紀錄片安播出順序分別為:《清明上河圖》、《田黃三鏈印章》、《逨盤》、《馬山一號墓絲織品》、《陳國公主黃金面具》、《青州石佛造像》、《秦始皇陵銅車馬》、《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孫子兵法竹簡書》、《「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6. 博物館之夜

  《博物館之夜》是一檔周播欄目,以「大眾科普」為看點,以各家博物館的相關實景區域作為節目講述空間,以充滿神秘感的「引路人」逐步剝離出每期節目的故事線索,充分利用全國各地博物館資源優勢,揭示中國五千年歷史之秘,洞悉無奇不有的萬千世界。

  近幾年,非常多的文化節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等節目湧入觀眾視野。在這個四處充斥著明星八卦的時代,這些文化節目的出現無疑是一劑強心劑,讓那些被遺忘的文化重新回歸到年輕一代人的視野之中。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博物館奇妙夜》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博物館奇妙夜》視頻截圖。掃二維碼,看創意短視頻《博物館奇妙夜》,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本報海口12月24日訊(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周靜泊)12月22日,《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該展覽集中展示了一批海南考古的成果文物,體現海南從古到今的歷史脈絡。這批文物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 感謝這些紀錄片的存在,讓我們得知了博物館的秘密
    種種疑惑是不是圍繞在你的心間,讓你恨不得立刻走進博物館去尋找展品背後的故事?然而現在疫情還未結束,想出遠門還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國外的博物館。但是沒關係!小編整理了5個高分博物館紀錄片,讓你一次看個夠!
  • 一大波紀錄片來襲!還有蔡徐坤帶你遊覽十三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科教頻道等國內主流媒體機構也在現場設展,在展位上翹首期盼合作的到來。 開幕現場,除了更多專業硬核的大咖論壇外,小南更關注的是一大波紀錄大片即將來襲!
  • 博物館熱背後:把文物當成寶物or還原為一件「東西」?
    他在上海博物館上班,工作中的一半時間在辦公室埋首案頭,另一半時間在天南海北做田野調查。在他看來,古人留下了數不盡的文物和故事,而那些我們一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文物,已勾勒了一幅簡明中國歷史的畫卷。然而,這兩年文博類紀錄片及綜藝的火爆,又將文物背後的故事從史書裡拉到了螢屏前。從《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國家寶藏》(2017)到《如果國寶會說話》(2018),一批珍貴文物「前世今生故事」走進了年輕人的朋友圈。博物館文創也腦洞大開,越玩越high,不斷為「網紅」和「戲精」文物製造「熱點」。圖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畫面。
  • 鄭州博物館:天圓地方、鼎立中原,探尋珍貴文物的生命歷程
    鄭州市文物陳列室,便位於陣亡將士墓地烈士祠堂,1965年更名為鄭州市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名。1999年12月18日,鄭州市博物館新館落成開放,並正式更名為鄭州博物館。基本陳列《鄭州文明曙光》、《鄭州古都風採》《鄭州古代文化神韻》對外開放,2008年5月,鄭州博物館完成改造提升工程,新的基本陳列《古都鄭州》對外開放。鄭州博物館主展館,其造型酷似商代青銅方鼎,建築上方配以圓形碟狀屋頂,出簷深遠,取「天圓地方、鼎立中原」的寓意,整體建築風格粗獷而不失精美,有著極其鮮明的時代感。
  • 紀錄片《這裡是中國》探尋古今海上絲路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全景中俄合拍大型紀錄片《這裡是中國》第二季日前來到廣東陽江,開啟了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探尋之旅。1987年,英國海探測公司與廣州救撈局合作,在陽江海域搜尋一艘18世紀東印度公司沉船萊茵堡號時,意外發現了一艘南宋木質沉船,並打撈出一批精美文物。國家文物局將它命名為「南海一號」。
  • 想知道紫禁城背後的故事 你需要看看這幾部紀錄片
    半島記者 仲維莉每年都要被故宮刷屏不止一次,御花園的貓、讓人穿越明清的宮前雪、網紅文物、皇帝和後宮的那些事……每一面的故宮都讓人動情。要知道紫禁城背後的故事,除了進去瞧一瞧。你需要這幾部紀錄片來給你深度解讀。
  • 去處|探尋聊城唯一一座文物為主題的歷史博物館,傾聽永不落幕的歲月故事
    ,是聊城市唯一一座以古城區文物為主體展示古城千年歷史的博物館,共分為古城滄桑、武定天平、文明興禮三個部分。細細品味,長久存在的永遠都是那些充滿故事、意義非凡的「老東西」。以往周末總是選個精緻的咖啡館、書店,一坐就是一下午
  • 「雲上博物館」文物背後的故事:西漢彩繪負壺陶鳥
    【雲上博物館】文物背後的故事:西漢彩繪負壺陶鳥大眾日報記者 田可新2020-09-29 13:51:08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濟南市博物館在展示本館精品展覽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⑪我就是「範」,模範的「範」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⑪我就是「範」,模範的「範」 2020-10-15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宮觀止》:探尋中國歷史的文化根脈與傳承
    故宮既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博物館,又是一個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同時是一個世界遺產遺址,還是一個特殊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的博物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由《三聯生活周刊》精品創製的集成之作——《故宮觀止》。內容涵蓋對故宮文化價值的重新解讀,記錄故宮文物南遷、西遷記及對故宮文物的守護與傳承,對故宮藏寶的文化密碼進行揭密,對故宮文物的修繕與鑑定大師們的匠心匠藝進行觀察與品讀,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與運營也有詳盡解說。全方面展示六百年故宮文化底蘊,邀讀者進入一場故宮文博視覺盛宴,從中探尋中國歷史的文化根脈與現實的人文交感、傳承。
  • 古文物紀錄片綜藝走紅 視角獨特了文化味兒更濃了
    不少媒體報導顯示,文博類節目和紀錄片的熱播,也帶動了一股「文博遊」,各地的博物館成了「網紅」景點。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到《國家寶藏》,再到最新的《上新了,故宮》,近些年來,一系列綜藝節目和紀錄片將視角對準古文物,也讓古文物以一種新的姿態走進人們的生活,它不再冷冰冰,而是透著人情味和煙火氣,在類型繁冗複雜的綜藝節目和紀錄片中獨樹一幟。
  • 從孩子8歲起每天陪看1集紀錄片,他整理出40部經典歷史紀錄片
    ,今天我們同大家分享一位爸爸特地針對暑期假期給孩子整理的國內的40部歷史紀錄片。 首都篇 1、《故宮》 2005年央視製作的12集紀錄片,從故宮的肇建、作為皇家政治中心的作用、館藏文物到民國時轉變為故宮博物院,抗戰時轉移故宮文物的艱辛等多個方面,全面展示了故宮起起伏伏的歷史。
  • 博悟報導|帶你遊覽世界頂級博物館(內附紀錄片資源)
    不過別著急,在無法出門看展的日子裡,小悟為大家精選了12部高分博物館紀錄片,帶你足不出戶,遊覽世界頂級博物館,探究其中藏品及其背後的精彩故事。1《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想深入了解故宮,但又苦於空閒時間太少?
  • 看完這13部高分紀錄片,我仿佛逛遍了世界頂級博物館(點開即看)
    ,五分鐘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故宮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寶貝,每一個擺設、每一件物品、每一處設計背後都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無論你是已經帶著孩子欣賞過故宮,或者還沒有來得及帶孩子去故宮,你都可以從這部紀錄片中感受到故宮的另一番風採,聆聽故宮背後的故事。
  • 迎接博物館日 看完這幾高分紀錄片仿佛逛遍世界頂級博物館
    1.《博物館的秘密》《博物館的秘密》攝製組前往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埃及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巴黎凡爾賽宮、英國倫敦航海博物館等22個世界級博物館,並揭秘每個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背後的故事。
  • 尋味肯德基探秘之旅,探尋餐桌背後的故事
    為了探尋肯德基誘人的美食是怎樣一步一步「走上」餐桌,以及這背後所有人的辛勤勞作和努力付出。2020年12月肯德基河南探秘之旅邀請了媒體、營養學家、醫生等行業的新青年,走進肯德基後廚,參觀肯德基供應商——千味央廚,探尋肯德基美食背後所不為人知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的服務細節,以及那些發生在餐飲產業鏈各個環節裡樸素卻動人的故事。
  • 視點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比《舌尖》還震撼你!
    點擊上方▲「女性之聲」 關注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
  • 螢屏上的博物館 四十分鐘閱千年
    ,深藏於博物館裡的文物,無不帶著各自年代的故事,歷經千年歲月而來,有些曾經被帝王摩挲,有些帶著戰亂的煙火,有些寫著被偷盜的屈辱歷史。耳熟能詳或是迷霧重重,這些故事都充斥著詭秘與迷人的色彩。從蒙娜麗莎、西斯廷教堂和圖坦卡蒙國王的黃金面具到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神秘的「坦克室」,充滿了我們已知的和未知的驚人真相。紀錄片共分三季介紹22個博物館,包括巴黎羅浮宮、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開羅博物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墨西哥城人類學國家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等等。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河南文物佔三分之一
    2018年的第一天晚上10點,該片第一季如約亮相CCTV-9,採用一集主講一寶的形式,介紹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件國寶。與《國家寶藏》用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去說一件文物不同,《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只有短短5分鐘,總計100集。全片共分四季,每季25集,以時間為脈絡,依次講述國寶,目前豆瓣評價超過了9分。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是什麼,5分鐘的時間內又打算告訴觀眾什麼?日前該片總導演徐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