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如何成為我國第一劇種的?其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2020-12-12 騰訊網

北京作為中國近幾個世紀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孕育了大量京味文化傳統,而京劇便是其中之一。

京劇作為現在中國流傳度最廣的傳統戲劇形式,其誕生的時間其實相對短暫。京劇這一稱謂第一次出現,要追溯到1876年出版的《申報》。可是這個相對年輕的曲藝形式,在兩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和歷代京劇人的艱辛付出是分不開的。

京劇最早起源於在乾隆時期入京的徽班,那時京城中流行的戲劇有崑曲,秦腔等等,那麼京劇是怎麼在這些劇中中脫穎而出的,其發展又經歷了哪些關鍵階段呢?

上圖——如今的京劇舞臺

一、四大徽班進京與京劇的發源階段

四大徽班的進京是京劇誕生的契機,已經是世人公認的事實了。而第一個徽班進京的契機是乾隆五十五年的時候,清高宗弘曆要在京城舉辦八十歲壽慶,因此廣邀天下藝人入京祝禧,而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徽班三慶班也接到了邀請入京演出。

在演出結束之後,三慶班沒有返回安徽,而是繼續在北京進行演出,並闖出了一定的名聲。在三慶班站穩腳跟之後,四喜,春臺等著名徽班也陸續進京,而慶王府出資,邀請安徽藝人組成的王府大班和春班也擁有不俗的實力,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四大徽班"。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不少小班子也都進入了京城,這讓徽班和他們的徽劇成為了能夠和崑曲,秦腔分庭抗禮的新劇種。

上圖——四大徽班的旗幟

在徽班藝人快速發展的時候,因為乾隆去世,全國的娛樂活動都被禁止,因此有不少徽班都放棄在北京城繼續發展。不過四大徽班還堅守在這裡,在國喪期間,這些徽班的藝人們潛心對京劇進行了改造。

他們對京城中流行的昆、弋、秦三大劇種的特點進行了分析,並將崑腔、京腔、秦腔、羅羅腔、梆子腔這樣的唱腔都融合到一起,創造出了全新的唱腔。並且還吸取了各劇種在表演中的長處,再加上徽劇表演中本來就有較為誇張的動作,他們將其進行了雜糅,讓自己的表演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上圖——如今的徽劇演員

最重要的是,徽班藝人對自己的語言風格進行了改造,逐漸從徽劇變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京調,這讓他們更容易被京城百姓所接受。

在曲調上,他們確立了西皮、二黃為主強調,這讓徽劇變得煥然一新,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京劇。正是這些徽班藝人的努力探索,才讓京劇擁有了堅實的發展基礎,並在之後的道光,光緒年間迎來了爆發。

二、同光十三絕與京劇地位的確立

在徽班將徽劇發展成為京劇之後,由於其唱腔富於變化,念白由充滿京味,逐漸成為了京城百姓最喜歡的戲劇種類,超過了之前的崑曲和秦腔。而真正讓京劇佔據統治地位的,還是那些優秀的表演藝術家,而其中尤其以被畫師沈容圃造像的十三位京劇演員最為突出,他們便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

上圖——《同光十三絕》局部

而在這十三位名家中,程長庚和盧勝奎可能是貢獻最為突出的兩位。程長庚現在也被人們稱為"京劇鼻祖",其祖籍安徽潛山,其祖輩都是徽劇演員,他青年時便進入京城,並拜名家為師。雖然遭遇過挫折,但是他潛心鑽研出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尤其是他在《文昭關》中扮演的伍子胥更是栩栩如生,在京城有了十分響亮的名號。

而其對於京劇發展最大的貢獻還是在讓京劇正規化這一方面上,程長庚先是將徽調中的二黃腔和漢調中的皮黃以及其餘劇種的唱腔結合,確立了京劇的標準唱腔。其次他還在北京音的基礎上,加入了湖廣,中原音韻,並將其和崑曲的抑揚頓挫有機結合,創作出京劇統一化的語言音韻。

最重要的是,在擔任戲班領導者的時候,程長庚十分注重演員的戲德問題。他嚴肅颱風,並且嚴禁旦角"站臺",也不允許任何人單獨外串,這讓京劇演員的形象變得正面起來。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則,贏得了圈內外人士的交口稱讚,為了表示對程長庚的尊敬,同行們都稱呼其為"大老闆"。

上圖——程長庚畫像

而且程長庚在提攜後輩一事上也不遺餘力,在他之後的老生"三鼎甲"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以及楊月樓等人都收到了程長庚先生的栽培,而他在晚年還創辦了四箴堂科班,也為京劇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正是因為他為京劇發展做出的這些貢獻,其才被人們尊稱為"京劇鼻祖"。

如果說程長庚最大的貢獻是將京劇的表演方式範式化的話,那麼盧勝奎的貢獻就更多集中在幕後了。雖然他在當時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老生演員,並且有著"活孔明"的美譽。但是學子出身的他,在京劇創作上的貢獻更值得我們注意。

上圖——京劇《法門寺》舞臺

盧勝奎對一些百姓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加以改編,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劇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其對於薛仁貴徵東的改編,著名的《取帥印》、《汾河灣》、《三箭定天山》等選段都出自他的手筆。除此之外,《龍門陣》、《法門寺》也都出自盧勝奎之手。

而這些劇本的創作讓京劇擁有了更強的活力,這些生動的故事不但吸引了一些新的觀眾,更擴大了京劇演員的表演空間,讓京劇具有了別樣的魅力。

三、譚鑫培和王瑤卿對於生、旦的改良

在前面提到的同光十三絕中,譚鑫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其從輩分上來說是程長庚的後輩,其也做好了承上啟下的工作。

他作為程長庚之後最著名的老生演員,對之前程長庚開創的陽剛唱法進行了改造,他吸收了海派京劇以及其他劇種的特點,用更加纏綿悱惻,細膩婉約,韻味悠長的唱腔來詮釋戲劇中的角色,這在表現人物內心活動方面顯然更有優勢。

而且這種唱法也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人們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模仿,京城中甚至出現了"滿城爭說叫天兒"的盛況,可以說譚鑫培對京劇的普及做出了莫大的貢獻,而他的唱腔也重新定義了老生這一行當。

上圖——譚鑫培塑像

而且譚鑫培還勇於嘗試新的京劇傳播手段,當時京城中的名角大部分對於灌制唱片的做法十分排斥,但是譚鑫培一人就灌制了七張唱片,還拍攝了無聲電影《定軍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影第一人,這些新傳媒手段的介入讓京劇在上世紀初期煥發了全新的活力。

上圖——《定軍山》劇照

譚鑫培依靠自己的聲望,還組織建立了正樂育化會,並當選為第一任會長。這個組織不但將京劇演員聯繫到一起,甚至還囊括了全國其他小劇種的優秀人才,這對於戲劇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譚鑫培在京劇傳播以及發展過程中做出了無可比擬的作用,梁啓超才會用下面這首詩來讚揚他:

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紀響如雷。

而除了譚鑫培之外,王瑤卿先生在京劇傳承以及旦角發展上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經過長時間的舞臺表演之後,他不但開創了融合青衣,花旦,刀馬旦於一體的花衫行當,還優化了京劇旦角的表演方式,尤其在念白上更是有著極深的造詣,這對後來京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熟知的四大名旦,都曾經接受過王瑤卿先生的指導。

而主攻旦角的王瑤卿,對於唱老生,小生,甚至花臉的後輩也多有指點。這種有教無類的教學方式,讓王瑤卿先生獲得了"通天教主"的綽號。正是由於這一代京劇藝人的無私奉獻,在上世紀初京劇才能迎來百花齊放的全盛時代。

上圖——王瑤卿舞臺照與生活照

四、 結語

京劇文化作為我國的國粹,雖然距離其正式定名僅僅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但是其繼承了中國千餘年的戲曲文化,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遺產。而其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和歷代京劇人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

在四大徽班時代,徽劇藝人們就開始吸收其他劇種的特長,將京腔京韻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之中,從而贏得了京城百姓的喜愛。程長庚先生依靠自己的出眾天賦,確立了京劇的經典唱腔與念白方式,讓京劇脫離徽劇成為了全新的劇種。盧勝奎等老先生創作的劇目則讓這個新興的戲劇有了堅實的基礎。

而之後譚鑫培先生和王瑤卿先生又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全新的表演方式,讓京劇的唱腔變得多變婉轉,能夠更好的表現人物的內心,提升了其戲劇張力,為多個行當的發展指定了範式。而且他們還積極提攜後輩,終於讓京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成為了中國最流行的戲劇藝術種類。

參考文獻:

【1】《京劇小史》

【2】《戲曲中國——京劇漫話》

相關焦點

  • 五大戲劇劇種,代表劇目有哪些?京劇的是《霸王別姬》
    中國的五大戲劇劇種和代表劇目,你都知道嗎?京劇京劇的前身是徽劇,1790年起四大徽班進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和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對比於美國和俄羅斯,是起步最晚的,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年,因為技術的落後,發展得特別的緩慢,但卻一直很穩定的發展,甚至到如今,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回顧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古詩詞如何與茶文化融合發展?千年時間經歷幾個階段?看這篇
    茶是我國的國飲,流傳幾千年,在不斷積累融和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自古以來,茶的稱謂叫法並不是一成不變,自古皆然,而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在人類不斷探索認知世界的同時,逐漸才演變成今天的茶。唐代陸羽被人尊稱茶聖,寫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裡面用到了現代字形意義上的「茶」字。
  • 【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
    誰是劇種的主流?錢平雷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幾百種戲曲劇種的,應該是京劇。而京劇的發展歷程中最傑出人物當數梅蘭芳。梅蘭芳在世界戲劇的浩瀚寶庫中,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齊名,被奉為世界戲劇的三大體系的代表人物。
  • 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桂劇
    桂劇是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廣西地方戲曲之一 。俗稱桂戲或桂班戲,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藉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戲,也多是文做。
  •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它經歷了幾個朝代與政權?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社會動蕩分裂,南北政治長期處於對峙的局面,朝代政權更迭相當頻繁。按照歷史進程,魏晉南北朝可分魏晉和南北朝兩個階段。魏晉經歷了三國(220~265年)、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三個時段的演變;與東晉政權幾乎同時並存的在北方有所謂的五胡十六國。
  • 我國哪幾個省份發展最「輝煌」?第二個在西部,第一有經濟特區
    旅行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通過接觸一些新人新物樹立新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樂觀地面對生活,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我們國家的一些城市非常友善,但有些城市卻不是,所以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國家的五個最好,你的家鄉在哪?陝西主要位於我國西部,是一個經濟發展良好的省,特別是一些特殊城市,例如西安,這是我國的新一等城市,在我國這裡都佔有很高的地位,還有西安新區,它也是國家一級的新區,許多人說它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例如優點明顯,經濟基礎優越,教育和技術人才聚集以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 京劇關(肅霜)派藝術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
    近日,「京劇關(肅霜)派藝術研究研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辦,這是首個由高校主辦,以關肅霜表演風格為主題的正式學術活動,標誌著對這位已故著名京劇大師的研究進入新階段。
  • 多劇種《牡丹亭》奼紫嫣紅開遍
    在2016年亞洲和歐美部分國家舉辦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的演出、演講和學術會議的熱潮中,由中國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戲曲學院和湯翁家鄉撫州市政府組織的各劇種「杜麗娘返鄉省親晚會」,在湯顯祖大劇院上演後,贏得了演劇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烏魯木齊成人京劇培訓是如何招生的
    烏魯木齊成人京劇培訓是如何招生的 ,「mgg6ak」 烏魯木齊成人京劇培訓是如何招生的成人戲曲學校哪家強,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形式綜合而成。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戲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 淺談:有關於月琴與京劇藝術
    中華民族戲曲藝術寶庫中,京劇是歌、舞、劇有機結合的綜合藝術。所謂戲曲就是以歌演故事,京劇屬皮黃系統,在我國戲曲藝術歷史長河中,京劇藝術雖興起較晚,只有短短二百年歷史,但因為它博採眾長、相互融化吸收。一躍成為我國戲壇的絢麗之花,遍布全國城鄉,成為劇目豐富、表演程式嚴謹、唱腔完美體制完善的重要劇種之一。京劇藝術的前身秦腔、漢調、徽調等戲曲,都源於人類勞動而產生的歌藝術,沿「詩、詞、曲」的路線發展隋唐時代已形成中國早期戲劇——歌舞與參軍戲。北宋「諸宮調」發展到南宋「雜劇」的出現是唐代戲曲雛形的進一步發展,明代各地方戲曲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 我國體育產業新階段特徵及發展趨勢前景展望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大幸福產業」的重要內容,是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動能。本文對這一新階段體育產業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 京劇漢劇大師走進南湖社區 與票友面對面
    京劇大師裴詠傑現場為票友演唱京劇    荊楚網消息(記者餘梅)第二屆湖北藝術節裡的藝術家們走下舞臺,走進社區。10月23日下午,京劇名家裴詠傑、漢劇名家程彩萍走進位於南湖松濤苑社區的南湖街老年大學,現場演唱京劇漢劇經典唱段,並與百名票友面對面交流。  「京劇雖然起源和發展時間不長,但集合了多個劇種的精髓。」下午三點,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著名京劇界麒派第三代傳人——裴詠傑先給票友們介紹了京劇劇種的特色,隨後演唱了《楚漢春秋》裡的經典唱段,贏得了現場票友們久久不息的掌聲。
  • 京劇「末」行是這樣消失的
    在元雜劇中,末的位置相當重要(就是扮演很重要的人物,如故事主人翁);在明清傳奇中,末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行當,漢劇行當中的末行就延續了這個傳統,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了京劇的行當劃分,所以在京劇中出現了末行。在京劇原來的傳統中,真正的老生只帶「黑三」鬍子(是髯口的一種,就是指黑色的有三撇的那種鬍鬚)。
  • 淺談:歌舞伎與京劇比較研究
    比如,把歷史劇、音樂劇和西洋的作曲技術融合在一起,還吸收了中國京劇藝術來進行創作。京劇是形成於北京的戲曲,也是流行於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五十五年,享譽江南的的徽班三慶班入京為乾隆帝八旬萬壽祝壽。繼此,許多徽班接踵而來,其中著名的還有四喜、春臺、和春,與三慶班合稱「四大徽班」。乾隆末年,一批漢劇演員也陸續進京。
  • 中國旅遊業經歷的四個主要發展階段
    製圖:實習生 姜舒寧旅遊業經歷的主要社會發展階段,是1978年從中國改革開放開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旅遊業直接為人服務,「貼身」感受到整個社會需求提升帶來的改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我國購物中心發展歷程的四階段:雛形-起源-發展-成熟
    回顧中國購物中心的發展歷史,總結中國購物中心近20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對未來中國購物中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綜合中國購物中心開發主體、開發理念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購物中心自身位置、規模、功能組合、專業化程度等特徵在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將中國的購物中心發展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
  • 低成本航空應當成為中國民航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基石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社科系副教授李桂進先生就《低成本航空應當成為中國民航在新發展階段發展的重要基石》發表主題演講。   今年是中國低成本航空開航15周年,明年是全球低成本航空開張50周年,此刻正是值得對低成本航空進行全面總結和深刻反思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