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札記:重新科普一下藏南的歷史問題

2020-12-11 基因看歷史

★關於藏南問題,去年「洞朗衝突」時我已經寫過很多篇,但發現仍然有許多在網友對幾個關鍵點的理解仍然是錯的,所以今天再寫一下。主要誤解點:①清朝對西藏的控制力。②清軍對藏南的控制力。③明朝和我朝上世紀的控制力。■正方:我,略。觀點:略,下面分解。■反方:部分網友。觀點①清朝駐軍「西藏」,注意是「西藏」。觀點②清軍控制藏南,清廷勘定了「國界」。(一)清廷駐軍西藏兵力薄弱自1716年(康熙五十年),準噶爾軍入侵西藏起,清廷對西藏的控制正式開始,駐軍也是自那時候開始的,兵力一度曾高達5000人,分布在3個地方,分別是拉薩、昌都,和日喀則,主要是前兩個地方,後者只是情報站(圖)。此後經雍正、乾隆朝的歷次裁撤,一度又只剩下100人不到的中央派駐軍政大臣留守拉薩,而駐軍則1兵無存。1750年(乾隆十五年),因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扎勒」的叛亂,清廷才又恢復在西藏的駐軍,兵力2000人,此後一直堅持到清末。但仍然是重點駐防昌都和拉薩,其他地方一無兵馬涉足。(二)藏南的隱患:不屬中央管轄,長期自立■雜瑜&波密土王「雜瑜」就是察隅,是察隅的舊時名字,今天我們看到的藏南區劃,無論是我國的,還是印度的,都是二戰結束後的設置,舊時藏南一般只分為 3 個板塊,分別是:東察隅/中洛隅/西門隅(圖2)。■波密土王而上述藏南三地區,歷來不屬於拉薩直接管轄,是非常強大的地方實力「波密土王」的領地(圖3),號「噶朗王」。這三個地方主要生活著「門巴族」與「珞巴族」,其民族屬性和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大藏」似有不同,可能因此而不服管教。清廷與波密土王的交集,僅在康熙出兵準噶爾時曾「順路」滅了它,但此後又撤軍並授權給西藏噶廈政府(即拉薩方面)管轄,而噶廈方面也是授權波密土王管轄,都不是直接控制。此後波密土王一直維持著他的「噶朗第巴」政權,與拉薩時好時壞,中央政令不通此地。1837年(道光十六年),由於無法忍受波密土軍的劫掠,清廷出兵助拉薩剿滅了亂軍,但同時卻承認了「噶朗王」的名義,允許波密僅向噶廈交付酥油差即可,其他稅賦一律赦免(圖3)。直到1927年,噶廈才最終平服波密土王,將其領地納入勢力範圍,重收課稅。(三)趙爾豐進軍藏南是怎麼一回事?網上盛傳清末趙爾豐曾出兵藏南,並擊敗英國侵略者,勘定國界,維護主權。然而,此與事實不符。清末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英、法、德等西方列強不停蠶食我國領土,其中英軍大肆侵食藏南和滇西。此時,清廷終於意識到邊疆地區的「放羊」隱患,於是推行「改土歸流」。1910年,時清廷川滇邊防大臣趙爾豐面對岌岌可危的西藏局勢,急遣兩路四川新軍從甘孜出兵進入西藏,其中,有一路進入了藏南:「清軍後營管帶程鳳翔」率1營兵力約450-500人進入察隅——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駐軍藏南。出發前,趙爾豐曾經吩咐程鳳翔曰:「如倮羅(門巴與珞巴族)尚未投英,交龍旗給其頭人,令其開明界址;若倮羅已投英,龍旗交雜瑜頭人,樹在與倮羅交界地方」。於是,程鳳翔試圖在當地強行施行改土歸流,並試圖在察隅地區的中部地區「瓦弄」設立界碑,與那裡的實際控制者英國侵略者「平分」察隅,分別是英軍控制「下察隅」,清廷控制「下察隅」。一些歷史資料說程鳳翔成功設立了界碑,並且趙爾豐也給波密土王頒發了中央官印。界碑之事,即使有,也肯定已經被破壞丟失,總之目前一無所獲,而且也未經公認。趙爾豐頒發官印並不是事實,因為清軍很快就在次年別因「辛亥革命」爆發而撤軍,程鳳翔進抵察隅之時,一直僅維持著一個營的兵力,期間與英軍也未發生衝突,所謂「強行改土歸流」顯然只能是空話。趙爾豐的行動從頭到尾沒有獲得清廷支持。

結論:藏南地區的不穩定,顯然是長期的,終清一朝都未對藏南實行過有效控制。趙爾豐與程鳳翔的行動應該得到我們的肯定,他們在極有限的條件下為維護國家主權盡最大的努力付出,是英雄所為,當之無愧。然而,從1904年英國單方面與西藏籤訂《拉薩條約》(涉及山南、亞東、甘孜三個地區)就可以看出,藏南早已經被侵佔。1958年,我新中國政府駐藏官員楊公素說過一句話:「那一年,我第一次看到《麥克馬洪線》」——由於西藏在清末時的脫離,導致西藏與英國方面的所有交涉,中央都一無所知。1932年的「青藏內戰」,也只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川軍所為,與民國中央政府幾乎沒有關係,而且此後川軍又撤出了藏區。藏南,依舊遙不可及。那麼,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強力控制藏區邊境的,是誰了?答:毫無疑問是本朝與英勇的解放軍。

相關焦點

  • 邊境風雲錄之藏南補給問題
    ​提起藏南問題,很多朋友的固有印象是藏南補給太困難了,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在60年代。比如,靠近藏南的墨脫縣,以中國基建狂魔,世界第一的工程建造能力,直到2013年才給通上公路。問題是,西藏方向這麼難,為什麼老是想著從這裡進入?相對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部,南部可以說是一馬平川。從雲南省,經過緬北一小部分,連接瓦弄,進入藏南。遠離世界第一屋脊,遠離世界第一大峽谷,它不香嗎?
  • 藏南,倉央嘉措的故鄉,翻看塵封的歷史,憧憬美好明天
    翻看藏南塵封的歷史中印邊境線東段,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有一處美麗富饒的土地,這裡便是藏南。它北依喜馬拉雅山,南接印度阿薩姆平原,自古以來這裡都是中國的領土,古代屬西藏地區管轄,也被稱為蕃,是吐蕃的一部分,屬門隅、珞瑜、察隅三個地區。藏南,這裡塵封著一段讓人不堪回首的歷史。
  • 地緣政治:這是關於藏南問題的最有深度的分析
    關於藏南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從地緣政治上說說藏南問題。  這篇文可能有人看過,但是未必能看的很明白,今天我就將該文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同時配上更加清晰的圖片。  而且,從人文地理來看,藏南屬於西藏是毫無疑問的,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神王」六世達賴就出生於山南。  因此這塊地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保住的.....
  • 中印藏南地區爭端的由來
    最近一個月以來,中印在洞朗地區對峙引起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想知道被印度佔領的我國領土藏南地區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藏南地區問題的起因是什麼,下面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藏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東經92度至97度之間,中印邊界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內。如果你認為藏南地區是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那就大錯特錯了,藏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球分布最北的熱帶地區。
  • 原神旅行者札記在哪裡看 歷史記錄查看方法攻略
    標籤: 3D 冒險 開放 二次元 立即下載 在原神裡,旅行者札記也就是歷史記錄
  • 圖文說話:中國9萬平方公裡藏南地區的歷史變遷
    比起失去的西部地區拉達克,在東部的藏南,這裡土地肥沃,植被茂密,是一塊肥肉。印度人在英國主子的撐腰支持之下,向北、向西、向東,開疆擴土,儼然就是南亞小霸王。說起中國的藏南地區,這9萬平公裡的熱土,目前有6.5萬被印度實控,而且還成立了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 札記應該怎麼寫?基本上是隨心所欲,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讀...
    一、隨心所欲,落筆成文讀《季羨林全集》札記寫到第九篇了,有必要聊一下札記這個話題。何謂札記?「現漢」的解釋是,「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古稱小竹片或小木片為札,故稱札記。札記的前提是讀書,故也稱讀書札記。
  • 談談藏南地區的那些事
    前言:關於藏南,很多國人都沒有忘記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藏南地區對於我國而言的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藏南地區的位置。其實藏南被佔領土並不是網絡上傳說的90000平方公裡,而是麥克馬馬洪線牽涉的爭議區總面積為90000平方公裡,我國當然控制了一部分,不可能會失去大部分爭議區,否則我國的領土為960萬平方公裡就要大大縮水。下面,我們來談談藏南地區對於我國的重要性。藏南被印度佔領,將會長期威脅我國西南地區的邊防安全。
  • 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後,為什麼沒有趁勢解決藏南問題?
    藏南是繼外蒙古之後,中國人心中又一個永遠的痛。這是一塊超過九萬平方公裡的肥沃土地,西藏最美麗的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稱。自無恥的英國人搞出麥克馬洪線之後,中國歷屆政府一直試圖收復藏南,但因種種原因始終無法成功。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建國後的對印度自衛反擊戰。
  • 中國抗議印度總理訪藏南
    對於這種自私、狹隘、奉行挑釁國策的國家,中國有必要重新審視中印關係,單方面是搞不好雙方關係的。   戴旭表示,印度的這種做法除了會使外交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升到戰略層面解決之外,就是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此外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如果一方執意要破壞雙方關係,另一方就沒有必要太在意了。
  • 問曰:讀史何以明鑑
    古來君子讀史,為知天下興替,為識國之政要,為謀官場要職。而我讀史,獨少了功利,只為讀而讀,反而有所收穫。我想這是讀史教會我的第一個道理:讀書求知,當少一些對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書中多有典故,有很多時興的話,千百年前就已流傳。
  • 一種全局性地緣讀史方法:方輿格局讀史
    歷史對人類,特別是我們很重要。誇張點的說,歷史某種程度而言就是我們的信仰:當年漢代置五經:《詩》《書》《禮記》《易》《春秋》。其中《尚書》與《春秋》都是歷史書。《禮記》是先秦禮制,也算歷史的一部分。只有《詩》主修辭,《周易》主哲思,相對而言不以歷史為主。
  • 墨脫公路使藏南「莫脫」有多重要?再艱難也必須修
    墨脫公路,即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墨脫鎮,路線全長117公裡,1975年動工,因惡劣的自然災害影響被迫停修,2009年再次動工,到2013年10月完工,建成之後歷經5次大修,不計其數次小修,這樣一條修建艱難的公路,為何我們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呢,它對於藏南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 中國藏南地區。
    這就是中國藏南地區。紅線和綠線之間就是被印度佔領的藏南地區,紅線現在就是中國和印度的實際控制線。但是最近很多記者在報導中印爭端的同時,把這條線都給當成邊境線了。建議記者在報導之前先去了解一下麥克馬洪線再說。
  • 藏南地區那麼美,卻一直被印度佔領著
    整個藏南一片蔥鬱,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中國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亦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西藏東南林芝地區中段,坐落著世界聞名的山峰——南迦巴瓦峰。據傳,在藏傳佛教中,南迦巴瓦峰是眾神聚會的地方,終年煙霧繚繞,難得睹其真貌。
  • 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史可以明鑑 但把歷史當八卦講站不住腳
    (原標題: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史可以明鑑 但把歷史當八卦講站不住腳)
  • 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今年1月掛牌成立,其院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了一篇題為《在對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周群,系「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
  • 藏南•藏北
    《藏南•藏北》正值藏南賞花季節匆匆趕往遙遠藏北假如不是遙遠也不會讓兒女情長打溼了眼眶必定,那是人間天堂荒涼、滄桑為何辜負了嚮往原諒我今天,不是來旅行觀光不,今天應該懷揣一顆旅行的心別對妻子此刻發來視頻滋生怨恨哪怕四目相對時老淚縱橫藏南、藏北等到藏南桃花凋謝我在藏北陪你看雪
  • 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真相都在這裡
    想必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中印曾在1962年關於藏南地區的歸屬問題,進行了一場階段性的戰爭。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中國反而放棄了藏南,許多人為此感到十分不解。按照常理,獲勝方不會後退的,究竟這背後有何隱情?下面,鏟史官就與大家來分析一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打仗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藏南明珠,達旺
    是西藏藏南地區開發較早,比較富裕的地方,人稱「藏南明珠」。達旺達旺也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出生地,他是西藏歷史上著名詩人。給達旺的歷史留下厚重一筆。行走在達旺小鎮,滿街都是繁華的商品,琳琅滿目,品種繁多。但又不失古樸民風,街道兩旁建築一律是原汁原味的藏族風格,處處留有中華民族的烙印,延續著一代又一代中華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