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公路,即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墨脫鎮,路線全長117公裡,1975年動工,因惡劣的自然災害影響被迫停修,2009年再次動工,到2013年10月完工,建成之後歷經5次大修,不計其數次小修,這樣一條修建艱難的公路,為何我們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呢,它對於藏南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墨脫公路在扎木鎮接318國道,出了扎木鎮之後,就被平均海拔4800米嘎隆拉雪山阻擋,扎木鎮中心海拔才2750米,近兩千米的高差,我已經望而卻步。
但墨脫公路必須建,所以當時從海拔3700米的位置,開挖嘎隆拉隧道來減小坡度,隧道長3310米,較翻越嘎隆拉雪山的路線短了24千米,同時解決了長達8個月左右的大雪封山問題,使季節性通車變為基本上全年通車,但實際全段通車時間,由於地質災害頻發時常中斷,穿過嘎隆拉隧道,就猶如打開了一扇門,門開了,按理說墨脫公路就可以沿雅魯藏布江,順勢而下進入墨脫了,情況肯定沒有這麼順利,河谷地區與兩邊山地的平均落差在2000米左右,從白雪皚皚到幽深峽谷,隨處可見的雪崩和泥石流路段,在這樣的環境下修建一條公路,我只能說太難了,1975年至1981年第一次動工,歷時6年,耗資2538萬元,施工中犧牲34人,重傷近百人,所作工程除扎木大橋及扎木至嘎隆寺段能使用外,其餘路段損毀嚴重無法使用,可見修建墨脫公路的艱難。
2008年10月,墨脫公路正式立項建設,重新規劃了嘎隆拉雪山原翻山路段,修建隧道後,裡程縮短約24公裡,國家全額投資9.5億元,2009年4月20日,墨脫公路開工建設,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雪山隧道爆破成功,墨脫公路全線貫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實現了全國縣城通車的歷史,,從修建歷程開看,墨脫公路的建成實屬不易,那為何我國不計成本,克服種種自然災害,而且還面臨著隨時會被破壞的危險,也要修建這樣一條公路呢,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解決墨脫縣不通公路的困境,墨脫縣面積3.4萬平方公裡,人口11567人,墨脫縣人員進出和物質運輸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縣派鎮至墨脫的騾馬驛道,每年只有3-5個月的時間能夠通行,大雪封山之後,墨脫與外界交通完全中斷,由於西 北 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與崗日嘎布山阻隔,加上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及帕龍藏布峽谷從一側分割,使道路難以修建,另外雅魯藏布江貫穿縣域全境。
海拔由7000多米急速過渡到低谷地帶的200米,來自印度洋的溼潤季風受地形抬升,在墨脫形成大量降雨,加上墨脫位於地震帶上,地質結構不穩定,易發生滑波 泥石流,公路成了當地的一種奢望,所以一條安全穩定的公路,對於墨脫縣尤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墨脫公路可以加強我們與藏南地區的聯繫,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我國通往藏南地區受山脈阻擋,交通不便,墨脫公路絕大部分都位於墨脫縣,墨脫縣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順雅魯藏布江往下,可避免翻越雪山直達藏南近印邊境一側,墨脫公路修通後,直通墨脫縣城,離印方實際控制的邊界線非常近,由於嘎隆拉隧道成功貫通,使得這段公路可以不受積雪限制。
這樣一來,中國開發藏南地區就有了交通的保障,而且中國軍隊可以通過這條公路,非常便揵地布署在藏南地區,因此墨脫公路的意義就在於,無論是通過談判還是通過武力,獲得藏南地區完整的主權,都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在藏南問題上,我們修建墨脫公路的決心,就代表了我們對待藏南地區的態度,墨脫公路難修,我們修成了,收回藏南再難,即使前面是再高的雪山,有著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等,不計其數的阻礙,都不能妨礙我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