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四川以及西藏一直以來都是自駕遊的天堂,其主要原因就是得益於它險要的地理環境,在這兩個地方每修建一條公路,都需要耗費中國基建人員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甚至很多人也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在這兩個地方的中間,往西就是一大片的橫斷山脈,越過橫斷山脈就到了西藏高原這片無人區,這個也成為了中國基建工作人員的噩夢。
而有這麼一條公路就位於西藏的南部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端,這裡的地理環境複雜,而且地震頻頻發生。為了達成中國縣縣通公路的目的,這條西藏天路在1975年的時候正式破土動工,整整經歷了38年的時間,參與這條公路修建的工程人員,從壯年熬到了白頭,穿山鑿巖最終在2013年的時候實現了全線通車,而這一條公路就是墨脫公路,工程建設人員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在了這條公路的建設上,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墨脫公路剛開始修建的時候,修建這條公路的工作人員就立下誓言,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這條公路修好。而墨脫公路的修建難就難在,經歷了多次的建成、損壞,最終不得不改建的循環過程。從1975年開始建設,經過了六年的時間,才鋪設了近100km的路程,在施工期間不斷遭遇山體滑坡,暴雨導致的塌方,還有頻發的地震,不得不停工,每年可以滿足公路修建的時間也異常的短,就在這樣艱難的過程中,在這六年時間裡,34名墨脫公路人長眠於此。
在隨後的十年時間裡,經過工程人員對地形的不斷勘測,隨後也進行了五次的重新修建,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原因,仍然不能達到滿足全線通車的條件。直到08年的時候,當時中國基建團隊擁有了先進的技術,以及最新的交通工具,墨脫公路再次迎來了全線通車的希望,工程人員再次對墨脫公路險要的路段進行修改。
而在修建這條公路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嘎隆拉雪山隧道的修建,在此之前中國基建團隊,並沒有挖掘類似的,布滿斷裂帶的雪山隧道相關經驗,原計劃是打算修建一條盤山公路,受到地理環境的因素,這一座雪山一年之中有八個月是屬於大雪封山的狀態,也就意味著如果採用盤山公路的方式,一年之中將有八個月要進行封路,那麼就失去建設這條道路的意義,最終經過科研人員深思熟慮之後,下定決心要徵服這座海拔高達3700米的雪山,最終決定採用了挖隧道的方式。
嘎隆拉雪山隧道長度只有3km左右,但是卻花費了工程人員八個月的時間,施工人員總共規劃了12項的施工工藝,利用山上上百臺頂尖的挖掘鑽探設備,11處的雪山斷裂層、堅硬的低溫凍土層、地震頻發等等危機,都沒能難倒中國的工程人員,最終打通了這條隧道,只需要四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穿過這一座雪山,而原計劃的盤山公路需要四個小時才能繞過這座雪山。最難的一個階段完成之後,也為2010年的全線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目前這條公路已經實現了全線通車,但是每年仍然需要進行修修補補,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經常發生山體滑坡導致公路被掩埋,直到2017年再次啟動了對墨脫公路的修建計劃,直到目前為止,仍然在不斷的修復當中。那令人好奇的是,這條公路所通往的墨脫縣城,總人口也才1.4萬左右,在1993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當地人連汽車都沒有見過,由此可見,中國對於絕不落下一個地方的決心。
為生為中國人而感到慶幸,你們覺得修建這樣一條公路是否值得呢?向每一個墨脫公路的建設者致敬,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