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墨脫公路2013年才通車?修了幾十年的墨脫公路有多重要

2020-09-20 福建自駕e族


墨脫,這個接近北緯30°神奇之地

它在緯度上接近上海、蘇州、杭州

卻又有著太多不一樣的地方

從百度地圖上看

墨脫縣城距離318國道之上的波密

僅僅只有不到120公裡的距離

為何卻讓它成為「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歷史上第一輛到達墨脫現車的汽車

墨脫,雖在青藏高原,但它卻又類似西雙版納和海南島,河谷裡有熱帶季雨林的景觀,是世界上最北的熱帶季雨林


雨季印度洋暖溼氣流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滲入,墨脫谷底延伸至7782米峰頂的南迦巴瓦峰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具有完整垂直地帶性的地方。



從波密縣城扎木鎮到墨脫縣城,近120公裡,從1961年,當時的西藏軍區公路部有關人員就開始了勘測工作,到2020年,59年的時間,扎墨公路從勘測到泥路再到柏油路,翻山越嶺,墨脫縣城也早已告別高物價。



這條公路有什麼特別?為何會成為眾多自駕者心目中的「必去之處」

前段時間,《三維地圖看世界》製作了一條關於墨脫公路(又稱扎墨公路)的視頻,該視頻瞬間在新浪微博平臺成為熱搜。墨脫,為何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焦點?

將手機旋轉90°橫屏觀看


從波密自駕走過扎墨公路的人都知道,前往墨脫首先需要翻越波密和墨脫的一座山:嘎隆拉山,雖然嘎隆拉隧道已於2013年被打通,不過即使如此,波密縣城前往嘎隆拉隧道口,仍然有接近24公裡的純上坡路。


這條蜿蜒盤旋的山路穿過雲蒸霧繞的森林,沿著嘎瓦龍冰川衝洗而成的小溪溯源而上,這是一段難得的自駕體驗,因為穿過嘎隆拉隧道,你就將從冰雪覆蓋的「冬天」進入到墨脫被原始森林包圍的「夏天」



扎墨公路,120公裡,穿越四季,當你在驚嘆於蟬鳴鳥叫的瀑布、河流、彩虹等一系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無不在嘆息修建這條通天之路的艱難。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李白在《蜀道難》裡描述的地貌,比起扎墨公路,也稍顯遜色。


扎墨公路沿途會伴隨兩條江河而行,一條名為嘎弄曲,一條名為雅魯藏布江。一河一江的組合,成了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水汽的主要通道,伴隨著常年都遠遠超過青藏高原其他地方的降雨量,因此沿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毀、冰崩、雪崩等自然災害也非常多。

從衛星地圖上來看,扎墨公路同時處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的交接處,板塊構造活動頻繁、山體鬆散、邊坡穩定程度低,屬世界地質條件最不穩定地區之一。

公路施工天氣記錄顯示,墨脫公路冰凍雪災最為嚴重的時期是頭一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尤其在1月至3月降雪量增加,最容易出現雪崩災害。


特別是在春天從扎墨公路進入墨脫,嘎隆拉隧道附近有極高的概率出現雪崩,因此,每年開春,扎墨公路都是一年中的限行高峰期。

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扼住了墨脫公路的咽喉,使得墨脫公路幾十年「動彈不得」。而嘎隆拉雪山,亦成為了墨脫與外界交往的滯阻,與殘酷的自然災害一起被建設者們稱之為「卡脖子」的兩隻手


提起扎墨公路,我們就避開不了修建這條公路的歷史。

早在1961年,當時的西藏軍區公路部有關人員就開始了這條路的勘測工作,1965年,試圖打通自帕隆老虎嘴沿帕隆藏布江、雅魯藏布江通往墨脫的道路,但因為山勢太險而被迫停工,這是墨脫公路的第一次修建。

1975年從波密縣開始修建的墨脫公路到達80K(也就是從波密起點往墨脫方向80公裡的地方),但由於技術條件限制,這條路於1980年停工,如今,80K仍然是墨脫公路的地標性地方。


1994年,國家又投入大量物力財力,一條泥土公路終於修成,汽車也第一次開進了墨脫縣城,這也成為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

1995年,國家再一次投資2000萬元,對墨脫公路嘎隆拉山危險段與彎道進行了加寬改造,這在相當程度上拉近了墨脫與外界的距離。

2008年9月,隨著武警交通二支隊35名工程技術骨幹和隧道掘進尖兵組成的首批先遣隊,正式踏上修建嘎隆拉隧道的徵程。嘎隆拉隧道的修建使得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西藏墨脫縣有望告別沒有公路的歷史。2010年12月15日,西藏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順利貫通。



進入2020年,扎墨公路已迎來柏油路面,2020年4月,從林芝首府八一鎮到墨脫縣城的班線客運車已開通。

墨脫的未來,如旭日一般耀眼。



-END-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墨脫公路使藏南「莫脫」有多重要?再艱難也必須修
    墨脫公路,即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墨脫鎮,路線全長117公裡,1975年動工,因惡劣的自然災害影響被迫停修,2009年再次動工,到2013年10月完工,建成之後歷經5次大修,不計其數次小修,這樣一條修建艱難的公路,為何我們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呢,它對於藏南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 蜀道難墨脫公路更難!修建38年的公路有多重要?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於2013年正式投入運營。從1975年公路通車到1981年無奈地停工,6年期間,墨脫公路只向前推進了近100公裡,由於在施工過程中不斷遭受山崩、塌方、暴雨和地震的襲擊,已經有數十名公路人將生命奉獻在這條看不見盡頭的天路上。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難度有多大?為何必須要建成
    我國雖然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狂魔這個稱號,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修建任何難度係數極大的工程的時候,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修建完成,比如說我國所修建的墨脫公路它就比較特別,他不斷建設不斷被毀,修了38年,那麼它的修建難度係數到底有多大?我國為什麼一定要將他建設完成呢?
  • 墨脫公路多難修?跨越世界兩大斷裂帶,從1965年一直修到今天
    自白堊紀以來,大峽谷地區的地殼抬升速度為30毫米/年,是世界最強烈的上升區域之一。體現在修建公路方面,則變成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毀等災害。西藏有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比登天還難。
  • 墨脫公路通車 穿越秘境快嘗鮮
    從1965年開始,曾幾次試圖修建墨脫公路,不過卻屢遭雪崩、泥石流災害而中斷修建,直至2009年4月,墨脫公路開工建設,並順利打通了嘎隆拉雪山隧道,令墨脫公路得以全線貫通,直至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從此「摘帽」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縣。墨脫公路也以「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等特色成為眾多車友希望前往體驗的全新自駕公路。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這條天路有何意義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這條天路有何意義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 不斷建不斷被毀,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難度有多大?為何必須要建成
    墨脫公路——這條結束「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縣」歷史的西藏天路,坐落在喜馬拉雅山的南端,處於我國地質環境最為複雜、地震頻繁發生的藏南地區。早在1975年正式破土動工的墨脫公路,歷經長達38年的穿山鑿巖,直至2013年才正式投運通車。
  • 墨脫公路多難修?117公裡耗費50年,通往中國最神秘的縣城
    體現在修建公路方面,則變成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毀等災害。西藏有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比登天還難。封閉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氣候環境,使墨脫成為最難抵達的詩和遠方。外界因神秘感對墨脫充滿好奇,墨脫人卻因「被神秘」而世代困擾。能不能修一條公路通往外面的世界?這是墨脫人民世世代代的期盼。
  • 墨脫公路-藏南唯一的通道
    傳統進出墨脫的有兩條道路,一條從林縣派鎮出發,翻越4200米的多雄拉山埡口1993年9月25日,扎墨剛能勉強通車,幾輛汽車第一次開進墨脫縣,次日的暴雨把公路摧毀墨脫公路通車宣告我國縣縣都通車了;正常天氣下全程行駛僅需要4個小時。
  • 中國最後一個通車的縣,有條最難修的仙境公路!
    說是,是因為在2013年10月墨脫公路建成通車,中國的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西藏墨脫縣也通上了公路,中國的2856個縣一個不少,全部緊密相連;說不是,是因為這條連接墨脫與外界的公路,每年只能通車9個月,並不能算作一條真正的暢通公路。
  • 為何要修墨脫公路?作為墨脫縣的第一條公路,它的修建有多大?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西藏自治區著名的公路—墨脫公路。「高原孤島」,每年大雪封山的8-9個月,基本上與世隔絕,以前不通公路,墨脫人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透露著艱辛,每年需要的7000-8000噸生活物資和建築材料只能等到冰雪融化的開山季節,人背馬馱運進去,而且運輸工程極為艱苦,隨時會有血崩,泥石流,猛獸和螞蟥的侵襲,所以墨脫縣迫切需要建設一條快捷的公路,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墨脫公路孕育而生。
  • 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墨脫
    2013-2018年,中科院通過紅外相機等技術,終於在旱季(10月-次年3月),在背崩鄉、墨脫鎮雅江南岸區等地,確定了墨脫僅存的1-3隻孟加拉虎非定居個體。 這就是墨脫,一個動植物都讓你目不暇接的地方。
  • 墨脫修公路為什麼這樣難:一隻母雞要150元
    目前,墨脫與外界聯繫的扎墨道路屬於非等級簡易公路,技術標準相當低、路況極差、臨時性橋涵多,時常出現雪崩、塌方和泥石流。各鄉鎮之間僅靠騾馬驛道相通,部分村之間只有羊腸小道。 「走遍全國,我沒有經歷過這麼難走的路。」熱衷於旅遊的賈先生感慨道,「開車去墨脫的路上,一邊是感覺要壓在車上的大山,一邊是陡峭的峽谷。由於回頭彎太多,長一點的車根本無法通過。」
  • 墨脫公路修建38年,為何還要不惜代價繼續?這條天路的意義何在
    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終於通車了。在施工過程中,它經歷了無數次搶修,犧牲了許多修路官兵,但依然擋不住他們的腳步。他們為什麼會為了修建這條西藏天路而死呢?。川藏一直是自駕遊的天堂。主要原因是由於它們險惡的地理環境。
  • 墨脫公路,它的修建為何要耗時如此之長,且如此之艱難呢?
    我國在墨脫公路的建設中,從前期的探討到後期的投入,中間是漫長歲月的累積和實踐,一點一滴的努力之下,墨脫公路最終通車。而墨脫公路為什麼對於我國那麼重要呢,它的修建又為何要耗時如此之長,且如此之艱難呢?高原上的隱秘蓮花談及墨脫公路,自然先要從其目的地的墨脫縣說起。墨脫一詞在藏語中的含義乃是「花朵」,在加之墨脫縣的特殊地理位置,故被稱為隱秘的蓮花,或者是高原的孤島。
  • 墨脫!墨脫!
    2013-2018年,中科院通過紅外相機等技術,終於在旱季(10月-次年3月),在背崩鄉、墨脫鎮雅江南岸區等地,確定了墨脫僅存的1-3隻孟加拉虎非定居個體。這就是墨脫,一個動植物都讓你目不暇接的地方。路,是墨脫人的恨,也是來墨脫修路人的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嘗試修建墨脫公路,均告失敗。1994年,一條簡易公路修進墨脫,第二天大部分路面毀於暴雨和泥石流。
  • 墨脫!墨脫
    2013-2018年,中科院通過紅外相機等技術,終於在旱季(10月-次年3月),在背崩鄉、墨脫鎮雅江南岸區等地,確定了墨脫僅存的1-3隻孟加拉虎非定居個體。這就是墨脫,一個動植物都讓你目不暇接的地方。路,是墨脫人的恨,也是來墨脫修路人的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嘗試修建墨脫公路,均告失敗。1994年,一條簡易公路修進墨脫,第二天大部分路面毀於暴雨和泥石流。
  • 墨脫公路修建有多難?藏南地區的重要門戶,40多年未能完全通車
    前言:墨脫縣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墨脫公路也叫扎墨公路,整條線路全長117公裡,線路的起點在波密縣扎木鎮,這條公路從1975年開始修建,1993年勉強通車,直至現在45年過去了也只能分時段的通車。
  • 墨脫公路:可惜知道得太晚,如果這樣修,我不會成為最危險的公路
    墨脫公路:可惜知道得太晚,如果這樣修,我不會成為最危險的公路!記得高中地理科普雜誌說過,到墨脫的公路70年代短暫修通過,開了4臺車進去。很快公路就因為塌方滑坡等地質原因損毀,那4臺車再也沒出來過。墨脫公路17年曾去過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