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墨脫公路更難!修建38年的公路有多重要?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2020-08-30 戰情開講了

文/白夜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我們自古以來對入川山路險峻的描述,但對今天的中國建造者來說,獨樹一幟的世界基建實力讓蜀道不再是難題,而從蜀道到西經橫斷山脈,一直到西藏高原這片生機盎然的地帶,才知道這裡是當今中國建造者的「夢魘」。這條西藏天路位於喜馬拉雅山南端,是我國最大的藏南地區,也是地質環境最複雜、地震最頻繁的地區,它的建成將徹底結束「中國最後一個沒有公路的縣城」的歷史。

墨脫公路於1975年正式開工建設,經過38年的穿山越嶺鑿巖,於2013年正式投入運營。很多人提出質疑,為何墨脫公路會成為中國公路史上最難跨越的障礙?難道還有比西藏鐵路還要難建設的通路嗎?實際上,墨脫公路是需要不斷的建設並改造修繕的。從1975年公路通車到1981年無奈地停工,6年期間,墨脫公路只向前推進了近100公裡,由於在施工過程中不斷遭受山崩、塌方、暴雨和地震的襲擊,已經有數十名公路人將生命奉獻在這條看不見盡頭的天路上。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我國組織了五次對墨脫公路的建設,但仍未取得較大進展。直至2008年我國重修墨脫公路翻山越嶺段時,新技術和車輛的投入,墨脫似乎又迎來了希望。在墨脫公路建設過程中要穿越的高原山脈「嘎隆拉雪山隧道」,高度3700米。經反覆測量,墨脫公路的建造者們終於決定利用隧道來打通他們眼前的這座巨大的雪山。聚集了數百臺最先進的挖掘鑽井設備之後,歷時8個月才將長度僅3公裡的嘎隆拉隧道打通,這也為2010年底全線貫通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我國要花費38年時間來修建這樣一條公路呢?要知道,墨脫縣是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過去兵員出入和軍事物資需要運送主要靠騾馬走的驛道,運輸能力和效率相當低,而且成本很高,較差的路況讓安全性也不能得到保障。我國投入數十億資金對進藏軍民融合是有重大幫助的,正是國防建設和局部戰略的重要意義的體現。墨脫公路的修建將不會存在像對印反擊戰中我軍後勤補給跟不上和難以迅速支援撤退的問題。

其次,墨脫公路對維持邊境穩定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條直通藏南的通道,對我軍掌握戰略主動,維護地區和平和扼守邊境都有著關鍵的作用。而在如今困難和複雜環境下建設成的公路,對我國未來組織高原工程的建設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建設公路的縣,墨脫公路的開通證明我國堅持任何地方的發展都不能落下的戰略不是空談。綜合來看,開通墨脫公路無論是從民用戰略意義還是軍用戰略意義上都至關重要,這便是值得數十年建設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不斷建不斷被毀,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難度有多大?為何必須要建成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我們自古以來對入川險峻山路的描述,但時至今日對於中國的建設者來說,獨傲全球強勁的基建實力讓蜀道不再是難題,但是從蜀道再往西部越過橫斷山脈,直至西藏高原這片生命的禁區,才知道此地才是如今中國建設者的噩夢。
  • 墨脫公路使藏南「莫脫」有多重要?再艱難也必須修
    墨脫公路,即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墨脫鎮,路線全長117公裡,1975年動工,因惡劣的自然災害影響被迫停修,2009年再次動工,到2013年10月完工,建成之後歷經5次大修,不計其數次小修,這樣一條修建艱難的公路,為何我們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呢,它對於藏南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 墨脫公路修建38年,為何還要不惜代價繼續?這條天路的意義何在
    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終於通車了。在施工過程中,它經歷了無數次搶修,犧牲了許多修路官兵,但依然擋不住他們的腳步。他們為什麼會為了修建這條西藏天路而死呢?。川藏一直是自駕遊的天堂。主要原因是由於它們險惡的地理環境。
  • 墨脫修公路為什麼這樣難:一隻母雞要150元
    新華社記者 塗洪長 攝「墨脫人前莫言路」 到過墨脫的人都說:「墨脫人前莫言路」,意思是說這世上再沒有比到墨脫更難走的路了。 由於物資難以運進,在墨脫城一瓶啤酒要25元,一隻母雞要150元左右……而且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2008年,墨脫年人均現金收入只有1702元。
  • 為什麼墨脫公路2013年才通車?修了幾十年的墨脫公路有多重要
    1961年,當時的西藏軍區公路部有關人員就開始了勘測工作,到2020年,59年的時間,扎墨公路從勘測到泥路再到柏油路,翻山越嶺,墨脫縣城也早已告別高物價。,前往墨脫首先需要翻越波密和墨脫的一座山:嘎隆拉山,雖然嘎隆拉隧道已於2013年被打通,不過即使如此,波密縣城前往嘎隆拉隧道口,仍然有接近24公裡的純上坡路。
  • 墨脫公路多難修?117公裡耗費50年,通往中國最神秘的縣城
    我時不時地關注墨脫是因為我曾經連續兩個春天去過這個神秘的縣城,在這世上再沒有比到墨脫更危險更難走的路了,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是最恰當的形容。一路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雅魯藏布江,走過山澗、沙石、流水、鐵索橋、叢林等地貌,還將遭遇「四怕」:怕雪崩、怕泥石流、怕猛獸、怕螞蟥。沿途諸多艱險,因此每次進入墨脫定然是一次生命的賭博。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這條天路有何意義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這條天路有何意義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 中國最難修的三條公路,尤其是第一條,修建時有3000多人喪生
    在如今不管是出門旅行,還是工作需要都少不了交通工具,有了交通工具讓我們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有交通工具的前提是,首先得要有交通通道,汽車有公路,輪船有水路,飛機有航路,火車有鐵路。而下面我們要一起來看的是,中國最難修的幾條公路,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墨脫公路多難修?跨越世界兩大斷裂帶,從1965年一直修到今天
    2020年3月16日凌晨,目前唯一能進出西藏墨脫境內的扎墨公路K53—K52路段發生2處雪崩(一處覆蓋路段150米左右,另一處45米左右),導致公路中斷,具體修復通行時間另行通知。我時不時地關注墨脫是因為我曾經連續兩個春天去過這個神秘的縣城,在這世上再沒有比到墨脫更危險更難走的路了,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是最恰當的形容。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難度有多大?為何必須要建成
    我國雖然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狂魔這個稱號,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修建任何難度係數極大的工程的時候,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修建完成,比如說我國所修建的墨脫公路它就比較特別,他不斷建設不斷被毀,修了38年,那麼它的修建難度係數到底有多大?我國為什麼一定要將他建設完成呢?
  • 墨脫公路修建有多難?藏南地區的重要門戶,40多年未能完全通車
    前言:墨脫縣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墨脫公路也叫扎墨公路,整條線路全長117公裡,線路的起點在波密縣扎木鎮,這條公路從1975年開始修建,1993年勉強通車,直至現在45扎墨公路對於我國來說,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的藏南地區就位於墨脫縣城的南側,
  • 墨脫公路,它的修建為何要耗時如此之長,且如此之艱難呢?
    我國在墨脫公路的建設中,從前期的探討到後期的投入,中間是漫長歲月的累積和實踐,一點一滴的努力之下,墨脫公路最終通車。而墨脫公路為什麼對於我國那麼重要呢,它的修建又為何要耗時如此之長,且如此之艱難呢?高原上的隱秘蓮花談及墨脫公路,自然先要從其目的地的墨脫縣說起。墨脫一詞在藏語中的含義乃是「花朵」,在加之墨脫縣的特殊地理位置,故被稱為隱秘的蓮花,或者是高原的孤島。
  • 墨脫公路-藏南唯一的通道
    傳統進出墨脫的有兩條道路,一條從林縣派鎮出發,翻越4200米的多雄拉山埡口第一次修建從1975年動工,耗時數十年,多次建成而被各種地質氣候災難衝毀1993年9月25日,扎墨剛能勉強通車,幾輛汽車第一次開進墨脫縣,次日的暴雨把公路摧毀
  • 為何要修墨脫公路?作為墨脫縣的第一條公路,它的修建有多大?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西藏自治區著名的公路—墨脫公路。「高原孤島」,每年大雪封山的8-9個月,基本上與世隔絕,以前不通公路,墨脫人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透露著艱辛,每年需要的7000-8000噸生活物資和建築材料只能等到冰雪融化的開山季節,人背馬馱運進去,而且運輸工程極為艱苦,隨時會有血崩,泥石流,猛獸和螞蟥的侵襲,所以墨脫縣迫切需要建設一條快捷的公路,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墨脫公路孕育而生。
  • 中國非常難修的一條公路,全長達117公裡,耗時52年建成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非常難修的一條公路,全長達到了117公裡,耗時52年才建造而成,在2017年才得以通車。而且墨脫公路的建造年代更接近現代,中國的修路技術已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在如此背景下仍然需要耗費這麼長的時間,可見這一工程之艱難。那麼墨脫公路的建造究竟難在哪裡呢?
  • 中國最後一個通車的縣,有條最難修的仙境公路!
    中國最後一個通車的縣,有一條最難修的高海拔公路如果在去年有人問你,中國已經實現了縣縣通公路的目標嗎?正確的回答是,是也不是。說是,是因為在2013年10月墨脫公路建成通車,中國的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西藏墨脫縣也通上了公路,中國的2856個縣一個不少,全部緊密相連;說不是,是因為這條連接墨脫與外界的公路,每年只能通車9個月,並不能算作一條真正的暢通公路。
  • 中國最難修的公路:不斷被毀不斷修建,就算再難也未放棄
    公路作為我國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連接著各個大小城市、城鎮與農村,大大縮短了出行時間,而在我國西部多山地區,複雜的地形導致與外界聯繫困難,國家為了幫助山區人民打開視野,修建了公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在這「方便」之後,看不到的是大批勞動人民的艱辛修建之路。
  • 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117公裡修了50年,當地景色宛如仙境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基建水平非常厲害,除了技術高超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修建的速度非常快。而現在中國基本上每一個縣城的公路都已經修通了,可以說再也沒有那種與世隔絕的小縣城了,這也得益於中國那麼多辛苦奉獻的基建工人。
  • 中國最難修的公路,117公裡修了50年,實現全國公路「縣縣通」
    前些年,有關媒體在網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溫州語、粵語、蘇州語、閩南語、上海話等五大語系的學生都進入了網絡,而溫州話、蘇州話和上海話則進入了網絡,這五大語系真的很難學嗎?先說說吳的方言聲調,吳語有36個聲母,60個韻母,吳語的子音有數不清,聲母數是全國最多的,以蘇州語和上海話為代表的吳方言,採用多聲多調的方法,讓許多地方的人不知道,當然,吳方言中最難的就是溫州話,支支體系太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