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在其名著《國富論》裡面寫道「國家繁榮最關鍵的因素是其居民數量的增長」。
此觀點也可適用於洛陽。
當前洛陽700多萬的人口是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其發展的支撐力和推動力。洛陽人口的發展是洛陽更多融入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良性互動的重要基礎。
一、實現副中心城市建設的人口目標,任務艱巨
2020年3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洛陽召開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提出了洛陽「力爭到202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突破3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70%」的發展要求與目標。
2019年末,洛陽市總人口717.02萬人,常住人口692.2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30.95萬人。近十年,總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87%,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75%,市區人口平均增長率為3.99%。可見,洛陽人口增速緩慢,常住人口小於戶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增速小於戶籍人口增速。
《洛陽市人口發展規劃(2020-2030)》指出,2020年到2030年,洛陽人口發展將進入人口總量相對穩定、人口結構越來越老化、生育水平走低的特殊階段,203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755萬左右,較2020年新增35萬左右。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洛陽市流動人口及外來常住人口總量增速減緩,中心城區人口集聚能力不強。因而,相較於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突破350萬人的目標,可謂任務艱巨。
欲使常住人口快速增長,路徑主要有二:一是撤縣設區,擴充城區區域,增加城區容量和人口;二是大力引進和發展產業,創造就業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以就業人口增長帶動城市人口總量擴張。本文將從產業布局的角度,探討洛陽城區常住人口的增長路徑。
二、他山之石:3個城區常住人口350萬的產業分析
城市真正吸引力來源於城市本身的經濟基本面,營商環境、就業前景、生活便利性以及產業優勢和城市產業布局等因素,其中產業是否對人才形成集聚向心力尤為關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比分析城區常住人口350萬人口城市的人口及產業發展,必然能給洛陽人口與產業的發展帶來有益啟示。本文以寧波市、太原市、南昌市為例。
(一)人口發展比較
1.四城市的人口數量及密度
在洛陽、寧波、太原、南昌四個城市中,洛陽區域面積最大,戶籍人口最多,全市人口密度最小,但是由於洛陽城區面積太小,洛陽城區的人口密度反而是最大的。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除洛陽外,其餘城市的常住人口都超過了戶籍人口,且城區常住人口在全市佔比最低的為43%,高出洛陽10個百分點。2010 年開始,寧波市常住人口便高於戶籍人數,外來務工人員約佔寧波市勞動力資源總數的 40%。洛陽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且外來常住人口小於外出的常住人口,表明城市的集聚能力相對不足。
2.四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速
近十年來,洛陽全市常住人口增速顯著慢於其他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增速慢於寧波,高於太原。
(二)產業發展比較
根據對多個城市人口和產業的耦合研究,人口總量及結構與產業結構有較高的關聯水平。具體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處於中等關聯度水平,耦合作用中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關聯度較高,耦合作用較強。第二、第三產業發展能夠帶動從業人員的持續增長,而從業人員大幅度提高反過來又推動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從上表看出,四個城市三次產業的比重均是「三、二、一」的結構特徵,除太原第三產業大幅領先第二產業外,其餘城市二三產並重,第三產業佔比略高於第二產業。除了2007年、2008年外,太原從1995年開始,第三產業佔比就超過了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能夠吸引大量外來從業人員,是人口穩定和增長的支柱,進而推動經濟不斷發展。如今,各個城市不遺餘力地發展先進位造業及現代服務業。
寧波是我國先進位造業基地,擁有汽車製造、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等8大千億級產業。近十年,寧波市製造業從業人員在全行業中佔比最高,約佔全部從業人員的 43%-48%。2019年9月,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寧波製造業人才淨流入率連續18個月位居全國首位,遠超國內的其他製造業大市。除了製造業,寧波不斷發展科技與服務業,信息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勞動力資源雖然佔比不高,但增長趨勢非常顯著。2018年,寧波提出「246」現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即打造2個萬億級產業,4個五千億級產業,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太原市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2019年提出打造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術、通用航空等 6個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產業發展,非傳統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75.7%。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首批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連鎖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一,被評為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南昌市為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核心戰略,致力於構建「4+4+X」新型產業體系,即四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裝備)、四大特色優勢傳統產業(綠色食品、現代輕紡、新型材料、機電裝備製造)及若干生產性服務業。截至2018年底,南昌市共形成了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等三個千億產業,新型材料和機電裝備製造兩個500億元以上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金融、電子商務、商貿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競相發展。
三、見賢思齊:洛陽產業及人口發展的啟示
(一)優化中心城區功能定位,最大限度發揮「集聚效應」
合理的城市人口規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聚效應」,顯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洛陽中心城區人口規模仍有待提高。今年洛陽印發了《洛陽市城市建成區內工業企業搬遷改造支持政策》,推進城市建成區內工業企業退城入園。除了從環境角度考慮,洛陽也應從全城全產業出發,優化各區域功能定位,中心城區定位為高端服務、現代商貿、信息中介、創意創新等功能,周邊縣市定位為生產製造、物流運輸等功能。一方面,擴大退城入園行業範圍,分階段實施,先搬遷汙染企業,再搬遷其他企業,優化城區布局;另一方面,要大力引進新企業、新產業入城,填補城區企業退城帶來的中心城區人口外流缺口。同時,加大舊城改造速度,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中心城區容量,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二)先進位造業是人口增長的核心支柱
建國初期,國家多項重點建設項目在洛陽奠基,洛陽相繼建立了多個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重點企業,成為了一個工業名城。洛陽應不斷壯大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創新,推進產業向高端發展,打造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打造大型核心企業平臺,進而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和產業集聚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吸引先進位造企業或項目進城。以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發揮人口收入效應,促進常住人口不斷增長。
(三)現代服務業是人口發展的重要引擎
服務業是「空間厭惡」型經濟,對地理空間要求較小,能夠大幅提高人口密度。高端服務業往往利潤率更高,經濟增加值更大,能夠推進本地經濟更快發展,進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發達國家就業人口的70%以上都在服務業便是最好例證。
雖然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知識密集型企業單體對勞動力資源需求不多,但該類產業的蓬勃發展,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帶動了從業人員的迅速增加,部分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甚至成倍的增長,成為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引擎。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物流運輸、人力資源、售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引領產業價值鏈延伸和向高端提升,實現服務業與農業、工業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餐飲、養老、住宿等生活性服務業,豐富文化、醫療、旅遊等服務供給,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數。
(四)推進人口質量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企業轉型升級,高端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優化,都呼喚著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人才結構隨之發展,減緩用工荒與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要與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適應,培養或引進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或技術團隊,讓企業轉型升級能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技術培訓等,不斷提高勞動者技能,優化人口素質。深入貫徹落實「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戰略,鼓勵各類人員創新創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常住人口提供更多增長點。
結束語:成為全國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城市,是洛陽的重任與使命,也是洛陽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謹在探討,以期引起共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