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2月28日,「中國字體大會」——2019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活動在黃埔區舉行。大會匯聚全球知名設計師群體,包括日本字體設計大師鳥海修與高岡昌生、國際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方正字庫設計總監仇寅、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等逾百位國內外設計大師。
這場漢字主題盛會以「後資訊時代」為主題,包括主題演講、論壇對話、「後信息」漢字設計探索展、「梅」漢字主題設計邀請展、「方正獎」字體設計獲獎作品展、漢儀「字體之星」大賽獲獎作品展及「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漢字設計線上開放展等7大單元。
在「後資訊時代」探討漢字設計的新可能
何為「後資訊時代」?早在1995年,著名作家Nicholas Negroponte就在其名著《Being Digital(數位化生存)》中提出了「後資訊時代」這一概念,他提出在這個已然開啟的後資訊時代,最重要的已不是信息生產與傳輸,而是「智能」的本質——基於對人需求的深度認知,施行量身定製,實現對於信息的精準識別。
本次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以「後資訊時代」為主題,旨在聚焦數位化、智能時代發展趨勢,邀約中外專家學者與知名設計師,通過對當下漢字字庫研發、信息檔案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研究成果的集中研討及展示,擴展漢字作為信息載體的時代作用,以漢字為媒介,共同探索新時代設計的思維與技術發展路徑,為當代設計語境中啟發新思潮、觸發新可能。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在演講中介紹了自己近年來融合了漢字的幾個設計作品,其中包括了為廣州設計的首個城市形象LOGO——一個由「廣州」二字組合成廣州塔的圖形。他認為設計師不同於藝術家,作品不能單純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應以滿足人們需求為主要目的,同時帶來美的感受。一個設計師應當時刻關注當下潮流、審美的趨勢,捕捉到細微的變化並融入到設計作品當中。
設計師陳嶸在演講中提出,近年來,字體設計是設計界的一個熱詞,各類字體大賽、字體設計作品展覽此起彼伏,但大部分注意力都關注在字體造型和字體技術上,我們更應該從字體的本質進行思考。文字作為信息傳遞的重要符號,閱讀性是重要指標,在進行字體設計的時候,設計師應當基於對排版、閱讀的深入研究來進行設計。
自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設計師蔣華以「漢字之道」為題進行演講,提出漢字設計應當開拓「古」的維度,探索一種從中華文化的大地生長出來的,真正具備「自主性」「開源性」「超越性」的設計體系。
展覽與「香雪節」同期舉行
大會特別邀請了國內外20位著名漢字設計大家為蘿崗「香雪」度身設計「梅」字,並用3D列印出成品,在蘿崗香雪公園的梅花樹下展出,供市民近距離欣賞,感受中國古老漢字的韻味。
從一面來看是傳統書法的『梅』字,另一面看是一簇簇扭曲的線條構造的抽象化『梅』字,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畢學鋒的設計作品體現了漢字的兩種不同氣質,前者代表傳統文化對梅花美好品質的頌揚,後者傳達出充滿現代科技感的創意。設計師杜峰松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著手,沒有局限於「梅花」,卻從「梅雨」展開想像,他的「梅」字仿佛一絲絲雨絲落到地面,引起大小不一的漣漪,是一場梅雨的藝術表達。
充滿創意和視覺衝擊力的立體「梅」字與梅花盛景相映成趣,給觀者帶來全新的賞梅體驗,成為一次置於自然環境中的藝術展覽。
此外,大會還在黃埔區圖書館(香雪館)舉辦「後信息」漢字設計探索展、在鍾氏大宗祠舉行「方正獎」字體設計獲獎作品展和漢儀「字體之星」大賽獲獎作品展等專業漢字近十年來的優秀設計成果展,讓廣大市民可以親身感受漢字的魅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繆璟 何瑞琪 通訊員黎俊怡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