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9年廣州文交會的重頭活動,12月28日,由黃埔區委宣傳部指導,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文創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字體大會」——2019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在黃埔區舉行。
活動以「後資訊時代」為主題,包括主題演講,論壇對話,「後信息」漢字設計探索展,「梅」漢字主題設計邀請展,「方正獎」字體設計獲獎作品展,漢儀「字體之星」大賽獲獎作品展及「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漢字設計線上開放展等7大單元。
早在1995年,著名作家Nicholas Negroponte就在其名著《Being Digital(數位化生存)》中提出了「後資訊時代」這一概念,其不僅驚人的預測了科技發展所促發的當今變化,更提出在這個已然開啟的後資訊時代,最重要的已不是信息生產與傳輸,而是「智能」的本質——基於對人需求的深度認知,施行量身定製,實現對於信息的精準識別。
有鑑於此,2019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以「後資訊時代」為主題,旨在聚焦數位化、智能時代發展趨勢,邀約中外專家學者與知名設計師,通過對當下漢字字庫研發、信息檔案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研究成果的集中研討及展示,強化漢字的感知型文字符號系統特徵,擴展漢字作為信息載體的時代作用。
據活動主辦方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文創產業協會秘書長李思慧介紹,此次漢字大會匯聚了全球知名設計師群體,包括日本字體設計大師鳥海修與高岡昌生、國際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著名設計師王粵飛、香港著名字體設計大師柯熾堅、漢儀字庫藝術顧問朱志偉、方正字庫設計總監仇寅、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中央美術學院蔣華博士等逾百位國內外設計大師。
作為活動的組成部分,大會特別邀請了國內外20位著名漢字設計大家為蘿崗香雪度身設計了「梅」字,並用3D列印出成品,在香雪公園的梅花樹下展出,供市民近距離欣賞,感受中國古老漢字的韻味。
在香雪公園的展覽現場,主辦方設計了「字體設計工作坊」「字體小劇場」「手動原盤凸版印刷機」及「寫字先生互動體驗」等系列創意活動,與社會大眾共同感受漢字設計的趨勢。
此外,大會還將在黃埔區圖書館舉辦為期一周的「後信息」漢字設計探索展、在蘿崗香雪公園舉行「方正獎」字體設計獲獎作品展和漢儀「字體之星」大賽獲獎作品展等專業漢字近十年來的優秀設計成果展,讓廣大市民可以親身感受漢字的魅力。
大會還利用了網際網路的便利,在線上展開「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漢字設計線上開放展,讓漢字文化藝術傳播得更久、更遠。
李思慧表示:「大會希望能以漢字設計為代表,進行基於文化傳承的價值導向創新性探索,發現與當下中國社會發展需求相適配的設計方法與技術,傳承創新中華文化,提升文創產業品質與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李鵬程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