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2020-12-13 小洋老師談育兒

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天生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卻是需要所有的父母學習和重視的。

新手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真的不夠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常常會莫名其妙、手足無措,因為初為父母的角色,誰都沒有經歷過育兒「崗前培訓」,孩子出生時更沒有附帶「說明書」,所以育兒路上也只能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知不覺間孩子長大了,家長似乎才學會如何去對待孩子。正因為這些因素,就更需要家長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要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我們對孩子的愛有很多方式,但請記住要表達出來!比如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可以通過這些形式,來表達我們的愛,也更能讓孩子深刻感受我們的溫暖,培養出有「愛」的孩子。

第一,要多給予孩子「愛的抱抱」,當寶寶需要時,隨時給予孩子一個大大擁抱,深情地、全心意地抱著孩子,擁抱的同時寶寶感受到的並不僅僅是體溫,更是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也可以多親親寶貝、多摸摸寶貝的頭,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情感,尤其是入睡前給寶寶一個安吻,可以舒緩寶寶的情緒,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第二,嘗試多去把微笑送給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你的微笑對於孩子就是全世界最溫暖的陽光,而且能夠給予孩子很大的鼓勵,讓孩子勇敢地進行探索,一步一步地前進。

第三,當孩子有一些好的表現時,請為孩子鼓掌喝彩,或者豎起大拇指,孩子小時候的自信,很多是來源於最親近人的鼓勵,及時孩子有時候聽不懂,但是從你的眼神和表情中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

第四,對於1歲以上的孩子,更要關注與孩子的溝通,注重情感的交流,每天固定一些時間,來進行親子交流,當孩子有表達需求時,我們要耐心並專注地聽孩子講完,比如我們可以每天固定5分鐘,專門用來和孩子溝通情感的時間,因為寶寶小,時間太長孩子也理解不了,並且孩子專注力有限,所以5分鐘是足夠的。每天睡覺前也可以專門安排一點時間給孩子講故事,美好的睡前故事,會增加孩子對媽媽的親子依戀。

第五,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出發,多揣摩孩子的心思,比如寶寶為什麼喜歡搶東西?為什麼害怕毛毛蟲?站在孩子的角度後,那似乎很多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最後,就是對孩子的愛要勇敢說出來,「愛」需要用行動來表示,「愛」讓孩子充滿勇氣和力量,把愛說出來,就是最直接的行動,寶爸寶媽們,愛他就向他「表白」吧!

小洋老師談育兒

相關焦點

  • 「你乖我才愛你」?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過,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並且指出,要去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爸爸一點都不愛我」?如何對孩子表達「愛」,是家長一生的修行
    一舉一動都告訴著我們,他對女兒的愛是無私而全心全意的。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明明和孩子拌嘴了,生著氣,可是到了吃飯的時候還是會喊孩子一起吃;明明吵架被氣得要「死」,可是仍然能夠放下尊嚴,給孩子解決問題。母愛無聲而有形。如何正確對孩子表達愛,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 如何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學會表達是關鍵
    如何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學會表達是關鍵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但是比較內斂的父母會羞於將我愛你掛在嘴邊的,總是默默地去為孩子鋪好一切的路。寧願自己肩膀上千斤重擔,也不願意讓孩子受苦。但在眾多的研究中表明在充滿幸福感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願意去關愛他人。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這個大家心目中的「奇蹟男孩」所有的底氣,都來自父母對他深深的愛。那些毫無保留的愛,給了他源源不斷的能力和安全感,成為他成長路上最美的底色,讓他用勇氣和力量去直面生活的一切。然而,中國式父母不缺乏對孩子的愛,但是,卻缺少對愛的表達。明明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卻從來都不說。
  • 愛孩子有講究,如何給孩子適當的愛,智慧父母這樣做
    大姑子一家住了短短三天,大家真的開了眼界知道什麼是對孩子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關愛了。愛孩子人人都會,但是如何給孩子愛,這裡面就有了一定的學問。因為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往往都是傾其所有,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能看到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哪怕是屬於孩子正常的活動看到都心疼。
  • 「黃磊含淚表達不想女兒長大」: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指向分離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並非無窮,因為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去闖天涯。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分離焦慮,然後才能慢慢緩解它。因為有時的意識到,就是在解決問題。2.父母與孩子無法「分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前面說了,父母對孩子會有分離焦慮,但這個分離是必須要完成的,否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如何讓孩子更聰明?學學霍思燕的教育理念:用「愛的藝術」教育
    除此之外,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孩子也願意向他們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甚至有些時候會說出「我愛你」的話語。 看起來較為平常,卻是很多普通家庭父母所無法比擬的。或許在這些父母的想法之中,他們認為將愛說出口較為困難。 而孩子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談論自己的關愛。
  •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樊登老師曾說:「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因為加了條件的愛,會引導孩子朝愛的反方向發展。你要求孩子考高分,允諾他考到前幾名就買手機,他可能會反過來要求你多賺錢,換輛高檔車送他去學校。許多父母沒有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打著「愛孩子」或者「為孩子好」的旗號,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如果孩子做不到,愛就會變成粗暴的交換與威脅。
  • 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愛?給予孩子真切的愛,學會理解愛
    讓孩子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揉揉膝蓋,這也算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孩子慢慢長大了,對我們說的愛,愛的表達方式有逐步的認知。在小的時候,他不想我們離開身邊,就說:「媽媽你愛我,那媽媽你不要上班」;想我們抱抱,就說:「媽媽你愛我,那你抱抱我」;覺得被媽媽愛著就是一種被需要。那我們今天就圍繞「愛」這個話題,探討一下,發表個人見解。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愛?一、愛是什麼?
  •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與倫比?推翻認知,事實證明孩子們更愛我們
    天性使然,當有了自己的寶寶,每位家長都會全身心投入到對孩子的呵護中,傾其所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可越是這樣,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越會覺得,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與倫比的,而孩子對父母的愛卻常常被大人們忽視。
  • 如何正確表達愛意 誇獎孩子不能籠統地說"你真棒"
    誇獎孩子不能籠統地說「你真棒」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黃佔玲) 近日,自治區圖書館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耀芳進行了名為《如何愛,孩子才能收到愛》的家庭教育講座。劉耀芳稱,在生活中,不少父母向孩子表達愛意的方式多為誇讚,即誇讚孩子做得好,常用「你真棒」、「你真厲害」等詞彙,實際上,對於4~7歲的孩子而言,誇讚應該要具體,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劉耀芳說,4~7歲正是孩子開始對外界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除了對外面的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之外,也會對自身有好奇感。他們想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 請對孩子大聲說出你的愛
    活動中,親子之間互相傳達愛的信息,拉近了彼此的感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父母卻很少把對孩子的愛說出來,並且習以為常。  廣州皓藝女性心理研究中心佟梅梅老師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適時地向孩子表達一些「愛的宣言」,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 父母以愛為名做出某些行為,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現在,我們鼓勵父母重新審視自己對親子教養的觀念,以及自己用什麼方式經營親子關係。父母也應該了解,有時候在當下認為是在愛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其實不是最有愛的處理方式。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但親子之間的羈絆幾乎是神聖的。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一、耐心與堅定父母心中要秉持一個理念,2歲寶寶如此讓人抓狂,是因為成長的表現,這是一件好事兒。而且孩子就算再憤怒、發火,總是有投降的時刻。作為父母,要耐心地等待寶寶投降的時刻,當2歲寶寶無理取鬧、哭得聲嘶力竭的時候,你要溫柔的表示你可以理解他的行為。但同時,你的眼神堅定,讓2歲寶寶感受到,你不會受他的要挾!
  • 不完整的家庭,如何讓孩子獲得完整的愛,章早兒育兒分享
    曾經有一組數據表明,單親家庭成長出來的孩子心裡都有缺陷,到最後無論如何做都彌補不了內心的創傷,因為單親家庭分開之後孩子經常都是單獨跟著爸爸或者是跟著媽媽,在內心得不到愛的滋養之後,就沒有能力去愛他人。章早兒:不完整的家庭,如何讓孩子獲得完整的愛那麼在大眾的眼中,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性格上都會特別敏感而又懦弱。而章早兒童年也是經歷了父母離異,但是媽媽卻很智慧地告訴她,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我們絕對不會讓你受到的愛比別人少一分,你爸爸和我分開並不是爸爸的錯,爸爸是優秀的。
  • 父母對孩子的稱呼影響孩子的性格?第二種叫法,多數家庭都愛用
    平時叫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多叫法,有時候會叫他們的全名;有時候會叫他們的小名;有時候會叫他們寶貝;也有時候會叫他們"小皇帝"、"小祖宗".....我們可能會覺得那只是一種稱呼而已,那是無關緊要的,可是並不是這樣的。身邊的人如何稱呼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
  • 無法恨孩子,如何愛孩子
    這個"完美媽媽"要溫柔、體貼、對孩子的任何呼應要百分百回應、要百分之百愛自己的孩子....很多"新手媽媽教導指南"在教育我們如何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卻忘了告訴我們媽媽"愛孩子之前,先允許自己恨孩子"。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睿智燈塔-孩子愛插嘴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插嘴的毛病
    此外,家長缺少對孩子行為表達上的約束,也會讓孩子無法意識到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以上就是孩子愛插嘴的原因。因此,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既不能放任不管,也要注意處理方式。那麼,孩子愛插嘴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插嘴的毛病呢?以下是睿智燈塔育兒導師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儘早讓孩子獨立,營地教育是給孩子的一份愛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一句很走心的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營地教育讓孩子邁出獨立的一步成偉鋒本人非常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