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海特大橋貫通:粵西半小時經濟圈形成,雷州半島或成旅遊勝地

2020-10-11 旅遊消費視界

10月9號上午,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正式宣告順利貫通,這場苦經了4年建設的跨海大橋,如今成為了通明灣上最閃亮的明珠。

粵西地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成型

明海特大橋直接打通了東海島西南方向的海上通道,並且將東海島與雷州奮勇高新區相連向南,從此之後,旅客想來往東海島、雷州奮勇高兩地,不需要再通過疏港大道連接,原本需要80分鐘的路程,將縮短至30分鐘內,這將為粵西地區的人民提供前所未有方便!據了解,通明海特大橋還可直接與東雷高速、意味著通明海特大橋能服務更多的旅客,也將為湛江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中國基建的又一力作

跨海大橋的修建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通明灣這裡同樣面臨著颱風雷暴,熱帶風暴等惡劣的天氣,但中國基建似乎不帶怕的,通過加固橋身基礎,與各種複雜的施工工藝結合,使得通明海特大橋能夠直接抵抗16級超強颱風!同時還能順利跨過4個颱風周期,再一次使中國基建獲得了世界基建界的由衷讚嘆。

為保生態,繞出最美曲線

通明海特大橋終點對接的西岸,有著近百年歷史的紅樹林,為了能讓這一片當地的原生態樹林得到保護,施工方特地在通明海特大橋收尾處採用了S型的曲線!這是歷史的百年紅樹林和通明海特大橋,順利共存於通明灣上,也為過往的遊客增添了更多欣賞海景與西岸的角度。

雷州大道或成旅遊盛地

通明海特大橋的通車,順利將雷州半島推到各位各大熱搜,據了解,雷州大腦是我國三大半島之一,也是我國最南端的大陸,這裡是雷州民系的根據地,培育了極其豐富的雷州人文化!不少曾到此的遊客直言:雷州半島風景絕美,而且當地人也特別的親切!

雷州半島自然風光綺麗,底下有著數不勝數的著名景點,如雷州西湖、雷祖寺、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說你非要跳出一個最著名的,大多數人或許會推薦你去湛江湖光巖了,它由火山多次噴發而成,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瑪珥湖,來此看日出和日落成了很多遊客不可錯過的項目!

當然,雷州半島也是喜歡海文化遊客的必來之地,這裡與瓊州海峽,海南島相互呼應,風和日麗之時,吹吹海風,看看潮汐,也算在享受一種另類人生了!

相關焦點

  • 橋梁大事:通明海特大橋全線貫通、東江南支流港灣大橋主塔封頂
    01廣東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全線貫通近日,隨著東引橋左幅最後一榀寬幅小箱梁精準架設到位,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實現全線貫通。東雷高速是廣東省重點交通建設項目,起於湛江市東海島民安鎮,終至奮勇高新區,路線全長47公裡,設計時速100公裡。
  •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將形成「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今年暑假,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江湛鐵路則已正式開通,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業內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改變粵港澳三地旅遊流動,重構區域旅遊發展的格局;江湛鐵路開通,結束了粵西地區的「零高鐵」時代,使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遊客直接受益。
  • 【航拍廣東】巨龍正在雷州半島騰飛!潮湧粵西海岸,奮進正當其時
    但經過一代又一代原居及移民的開發,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這裡不僅成了天南重地,而且自成一種獨特的粵西文化代表,無論在嶺南還是在全國,都是一個個性鮮明的文化地標。這裡是雷州半島人海耕與農耕文化的結合部。隨著旅遊文化的不斷升溫,這裡逐漸覺醒。雖然濤聲依舊,但日月穿梭。歷經滄桑的燈塔,白天,默默地閱讀煙波浩瀚的大海神奇;黑夜裡,又用閃亮的另類語言,像眼睛一樣給每一艘經過的船指引出一條光明方向。它也像風,幫你揚起風帆,走向遼闊的大海。
  • 雷州別樣年味:聽雷劇 逛雷祖祠 感受粵西文化底蘊
    記者日前跟隨「找年味,到雷州」華南媒體採訪團抵達雷州市,體驗雷州旅遊文化。雷州是湛江的縣轄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擁有眾多文物古蹟,半島上隨處可見傳習久遠的古老民俗。還有一家號稱「中國最南半島第一家高端主題鄉宿——木榮小築」在茂德公集團的改造下小橋流水,院落深深,這是建設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 【雷州旅遊宣傳片,原來雷州這麼漂亮】
    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遊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湛江城區。雷州市境內交通有粵海鐵路、國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貫通全境。雷州市戶籍人口170萬(2010年),雷州市總面積3532平方公裡。轄街道辦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個鄉鎮,市區常住人口32萬(2010年)。全市耕地面積162萬畝,海岸線長達406公裡。
  • 雷州半島人的祖族多是從哪裡遷來的?主要在哪個朝代遷移?
    講到雷州人,應該釐清兩個概念,一是可指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二是單指雷州半島上的湛江下屬的雷州市轄內的人。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是在很古遠歷史上就有原住民的。不是完全由外地一次性大規模遷入的。比秦朝之後的漢晉唐宋各朝代出現的從中原和福建一帶先後大規模人口南遷而形成的廣東三大民系根源更早得多。生活時間更長得多。雷州半島西岸的湛江遂溪江洪鎮的鯉魚墩貝丘,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和居住環境,出土了大批古人使用的陶器、石器和蚌殼工具。證明這裡是當時的人類活動和居住的集中地。
  • 粵西湛江茂名旅遊攻略
    粵西湛江茂名那麼遠,為什麼值得專門走一趟呢?在廣東省旅遊協會和廣東省景區行業協會的組織下,記者深入一線,發現這裡風景美,氣候好,海水好,而且遊客少,性價比高,今年各景點更是有眾多看點。湛江,作為優質的深水良港,今年新增了眾多「殺手鐧」級旅遊新品。茂名,更是粵西濱海遊的代表,海島、沙灘、溫泉兼備,今年更有全新國際酒店開業。
  • 廣東湛江雷州崛起,萬達、海螺及牧原集團117億總投資雷州
    三個項目正式落戶雷州,投資總額達114億元。中國海螺與勵福環保攜手投資建設油田廢棄物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計劃建設年處理15萬噸含油汙泥、3萬噸廢礦物油和2萬噸有機廢物處理設施。萬達集團與廣州萬年攜手投資建設雷州商業商務形象地標,集購物中心、國際高星商務酒店、城市商業風情街、高端公寓、高端住宅等頂級業態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牧原集團總投資60億元,建設年出欄300萬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致力於綠色生態循環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雷州鄉村振興。
  • [分享]蘇州斜港大橋主橋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合龍瞬間 港珠澳大橋主橋全線合龍如今的伶仃洋上,青州航道橋「中國結」熠熠生輝,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海豚」塔栩栩如生,九洲航道橋「風帆」塔揚帆矗立。從高空俯瞰,港珠澳大橋猶如長虹臥波、蛟龍出水,在雲捲雲舒的海天之間,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 蘇通大橋合龍長三角再提速 構上海一小時經濟圈
    首座跨徑超千米的「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於昨天上午正式合龍、全線貫通,比原定計劃提前了近1年,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車。該橋刷新了世界橋梁史上最大主跨、最高橋塔、最長拉索、最深基礎四項紀錄,代表著世界建橋技術的最高水平。其橋頭堡南通市將改變望江「難通」的局面,融入 「上海一小時都市圈」。
  • 湛江雷州半島文化美食之旅
    ,此行將前往中國大陸的最南端旅遊,重點在雷州半島的徐聞縣、雷州市。,搭乘高鐵前往廣東最南端的湛江市(參考車次:深圳北-湛江西G604810:42-14:44以實際出票為準)高鐵平安抵達湛江西站後,由當地導遊接站後,隨即乘車前往雷州市(全程高速65公裡、車程約1小時)雷州半島是我國的三大半島之一,因地屬熱帶季風氣候,雷電特別多,故此得名雷州。
  • 雷州半島,沿襲著千年的鹽耕文明
    雷州半島(即舊時的雷州三縣:海康縣、遂溪縣、徐聞縣。)的製鹽史已有數千年歷史之久,穿越時間隧道,其發展經歷了由原始手工生產、手工機械生產到機械化、現代化生產的過程。雷州半島現代原鹽生產的演進過程清代後期,雷州半島的徐聞
  • 從粵西年例習俗看粵西的鄉土歷史以及粵西族群
    現在的湛江市位於雷州半島,中國大陸的最南端,是一個特殊的地理區域,各種特殊性造成了大家將:雷州半島,湛江市,粵西地區,粵西人,雷州人,湛江人等混淆。  一、雷州話群體  先從雷州說起吧,雷州半島得名是通常認為因為多雷暴天氣,但是現在的雷州人卻不是湛江的原住民。
  • 雷州有多「雷」?
    北宋李綱貶萬州,行次雷州,說當地「山果海鮮多不識,欲須傳與北人誇」。北宋秦少遊《海康書事十首》其八亦云:「裔土桑拓稀,蠶月不紡績。吳綃與魯縞,取具網船客。一朝南風發,家室相怵迫。半賈鬻我藏,倍稱還君息。」
  • 鼎龍集團首進雷州 落子西湖水庫旁
    半島之上雷州城央,鼎龍集團首進雷州落子西湖水庫旁,約360畝重磅水岸地塊正式亮相。該地塊面積為240360.67平方米,西側便是8.23平方公裡水域的雷州西湖水庫,擁有一線湖景資源,是雷州難得的水系景觀地塊。該地塊周邊交通暢順,配套齊全,將打造成雷州城市中軸都薈商圈。
  • 雷州半島人的祖族多是從哪裡遷來的?主要在哪個朝代遷移?
    講到雷州人,應該釐清兩個概念,一是可指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二是單指雷州半島上的湛江下屬的雷州市轄內的人。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是在很古遠歷史上就有原住民的。不是完全由外地一次性大規模遷入的。比秦朝之後的漢晉唐宋各朝代出現的從中原和福建一帶先後大規模人口南遷而形成的廣東三大民系根源更早得多。生活時間更長得多。雷州半島西岸的湛江遂溪江洪鎮的鯉魚墩貝丘,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和居住環境,出土了大批古人使用的陶器、石器和蚌殼工具。證明這裡是當時的人類活動和居住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