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革登茶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革登為布朗語,意為很高的地方,從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過。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面積雖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
-
行者軌跡——古六茶山之「革登古茶山」
茶山簡介革登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西連莽枝山,東接倚邦山,南與蠻磚茶山相望,海拔 1300-1950 米,年平均氣溫 18.00℃,年均降水量 821.00 毫米。而另一種說法為:相傳諸葛亮曾埋馬蹬於革登,而得名革登。革登山在道光以前有上萬畝的茶園,茶園往東從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習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滾塘,茶山人都說,過去革登人很富有。歷史上現莽枝山及安樂村委會均歸屬於革登茶山。
-
「乾貨分享」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樹茶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處於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革登為布朗語,意為很高的地方,從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過。革登茶山北鄰倚邦茶山,西接蠻磚茶山,南相望於攸樂(基諾)茶山,東與孔明山相連。如今,革登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的茶山,包括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革登茶山僅存茶房、直蚌、撬頭山等幾片古茶園,累計不足500畝,剩下的只有斷碣殘碑。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詳解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樹茶的口感特點
革登古茶山在古六大茶山中,是面積最小的茶山。面積雖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革登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處於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革登古茶山的茶園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發寨、新酒房、石樑子、撬頭山等五寨,論茶質的話,直蚌寨的古樹茶最為上乘,其次的則是撬頭山。
-
唯一被載入史冊的茶樹王所在地——革登
革登,布朗語譯為「最高的地方」。傳說諸葛亮曾在此處埋下一個馬鐙,故而得名「革登」。革登茶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雖然革登在古六大茶山中佔地面積最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茶樹多為大葉種茶,以此採制的普洱茶,其條索肥大粗壯,在普洱茶界有著「香揚水柔」的泛稱。衝泡後,湯質柔和順滑、蜜香高揚、苦澀感低、滋味較為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氣韻強。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倚邦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倚邦茶山,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
-
諸葛亮送茶種,攸樂山種古茶,普洱古6大茶山之首
除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外,其它五座茶山都在勐臘縣。倚邦、莽枝、革登、蠻磚在象明鄉,曼撒在今易武鄉。今天我們要講述的茶山就是攸樂,這座歷史悠久的基諾人之山。茶山由來:攸樂茶山又名基諾山。攸樂是明清以來文獻典籍中對基諾山專用名字和對基諾族的稱呼。新中國成立以後,攸樂族名改為基諾。基諾人尊奉諸葛亮為茶祖,並自認孔明後裔。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根據當時現存的茶山範圍、茶園面積、茶葉產量等等因素,匯報了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州人民政府確認了他們的報告。(歷史上所稱六大茶山是攸樂、倚邦、莽枝、革登、曼撒(含易武))。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普洱茶是雲南的世界名片古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核心和靈魂所在 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很多普洱茶友神往的「聖地」,以往傳統茶山考察、體驗,由於受當地人脈資源和考察時間所限,很多普洱茶發燒友不能一覽古六大茶山之全貌。
-
了解雲南古六大茶山之味,看這兩篇就夠了 | 第二篇
清朝雍正年間,普洱府在攸樂山設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府,管轄的地域接近於今天一個州市級別,折射出當年茶葉生產的興旺。 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曾有一棵特大的茶樹王,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
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
雲南人為何拜諸葛亮為「茶祖」
在雲南茶農心中,茶是聖物。每年在採春茶的季節到來時,無論哈尼、基諾、壯、佤族都會不約而同地舉行祭茶儀式。祭茶是茶農對天地的感激,對先民的懷念,更是對未來的祈福。在雲南普洱茶產區有的祭的是古茶樹,有的祭的是一方山神,還有更多的是祭拜「茶祖」——孔明。 可是為什麼雲南人不祭神農、陸羽為「茶祖」而偏偏祭拜孔明呢?這還得從諸葛亮(孔明)南徵說起。雲南攸樂茶山的基諾族傳說,是諸葛亮南徵時遺留下來的。諸葛亮給他們茶籽,讓他們安居下來,種茶為生。基諾族自稱「丟落」,世代尊奉孔明。
-
六大茶山,傳承古今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易武和蠻磚
唐人樊綽在其《雲南志》-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譽的普洱茶:銀生城,乃南昭閣羅鳳徵服傣族之後在西雙版納所設的軍事節度:諸山即西雙版納主要優質茶品的六大茶山: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慢撒(今易武)和蠻磚。
-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
除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外,其它五座茶山都在勐臘縣。倚邦、莽枝、革登、蠻磚在象明鄉,曼撒在今易武鄉。今天我們要講述的茶山就是攸樂,這座歷史悠久的基諾人之山。茶山由來:攸樂茶山又名基諾山。攸樂是明清以來文獻典籍中對基諾山專用名字和對基諾族的稱呼。新中國成立以後,攸樂族名改為基諾。基諾人尊奉諸葛亮為茶祖,並自認孔明後裔。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易武,雲南的古六大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清朝道光帝曾親筆御賜「瑞貢天朝」。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倚邦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倚邦茶區內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倚邦的小葉種茶有說法是明末清初由四川人帶來的小葉種不像大葉種那樣苦澀濃烈,在六大茶山區種植後既保留了小葉種傳統的香甜柔和,又增加雲南茶區的山野氣韻,倚邦小葉利茶一到清宮內,自然被皇室所看中,定為貢茶,大小叫種混生的曼松茶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價格最高配茶
-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又稱江內六大茶山是指: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
‖革登名茶山寨——直蚌寨
important}革登茶山是雲南古六大山之一。革登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北毗鄰倚邦茶山,西接蠻磚茶山,南相望於攸樂(基諾)茶山,東與孔明山相連,約有150平方公裡的面積。當地有一座孔明山,相傳當年孔明七擒孟獲的時候,到過雲南打仗途經此地,因埋了個馬鐙在這裡,所以取名叫革登。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六大茶山與茶馬古道 六大茶山是位於西雙版納的攸樂、革登、倚邦、蠻磚、蠻枝、曼撒,這是清代的六大茶山,清代六大茶山以倚邦為主要重鎮,也是土司的所在地,據說當時六大茶山制茶人口近十萬人之多,可想像當年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