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2020-09-15 易武同豐泰

易武鎮牌坊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洱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裡。」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曼撒與易武指的是同一片區,北曼撒南易武,隨著政治、戰亂等原因茶葉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的由曼撒移到了現在易武鎮。瀾滄江外六大茶山是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古六大茶山地圖

易武,雲南的古六大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清朝道光帝曾親筆御賜「瑞貢天朝」。從勐醒的岔路口上到易武大丫口,右轉就可以看到這座門樓牌坊,進去就是易武鎮了。上面赫然寫著「易武——中國貢茶第一鎮」。兩邊各有一個很是顯眼的茶字,讓人不由想到了茶在這片土地上的某種特殊和淵源的歷史意義。

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間。海拔差異大,形成了立體型氣候,具有溫溼、溫暖型兩種氣候特點,不同的小區氣候條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環境。

&34;,這是易武鎮古茶山的真實寫照。易武自古就以出好茶、出名優茶而著名。據茶葉質量檢測數據表明,這裡古樹茶葉品質優良的主要因素是:

1、植被保護較完整,生態環境平衡,大氣無任何汙染,古茶樹、古茶園四周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養分充足,極有利於茶樹的自然生長。


2、氣候溼熱,光、熱、水、土自然條件優越,使這裡的古茶樹常年生機盎然,發芽早,育芽能力強,芽肥大葉身葉背茸毛多顯毫。年可發多輪多次,年生長期長近10個月,2月下旬開採,11月中旬結束。


3、內含物豐富,在相同條件下測試,易武古茶園茶葉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兒茶素指標,明顯高於其他產茶區的同類品種茶葉。

易武山茶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香氣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著一股幽蘭香,穀雨前後所採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強烈生津好,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古茶山。

易武古茶山、古鎮,曾是&34;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歷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後期成為了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據史料已載,清嘉慶、道光年間,易武山每年產幹茶70000餘擔。所產普洱茶就源源不斷地由騾馬隊運出,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到達康藏地區,部分運銷印度、尼泊爾等國。

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茶區土壤,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成土條件下,由紫色巖和沙巖母巖上風化發育而成,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黃壤。各地土質呈微酸性反應,pH值在4.6-6.5之間。土壤養分積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機質含量4.6%以上,腐殖質厚5釐米以上。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古茶樹分布區域植被生態系統保持較好,生長著諸如椿樹、香樟樹、榕樹、漆樹、董棕等高大喬木,氣生植物多,樹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蓋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種植茶葉的理想之地。


易武大樹茶

在易武鎮,看到最多的,就是「茶」,無論是標誌還是實物。從遺留下來的建築來說,可以看出這裡曾經的繁榮。隆盛時期,「入山制茶者十萬人」。易武鎮當年的古茶莊,車水馬龍,行人的絡繹不絕,賓客滿堂,歷史上有名的老茶號,皆出於此。現如今是很多茶友瞻仰的地方。

易武茶有溫潤柔雅蜜香回甘顯著的特點。其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湯色淡黃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澀味低、回甘生津持久、葉底鮮活、均勻整齊,茶質優良極耐衝泡。從條索來看,葉片大,芽頭小,葉梗比較粗,而且長,新茶呈現墨綠淡青黃色。

如今有茶人把易武茶山總結為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分別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

易武八寨分別是:颳風寨、丁家寨(瑤族)、丁家寨(漢族)、舊廟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張家灣寨。


易武七村八寨圖

當然,易武普洱茶不僅僅是只有七村八寨這麼簡單,小微產區不斷呈現在茶友眼前,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不過沒有關係,喝自己喜歡的茶,就夠了。


文 | 雲南易武同豐泰茶號整理

圖 | 易武同豐泰實拍、網絡

-----------------------

雲南易武同豐泰茶號,始創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後於己巳年(1929年)在原產地易武舊廟寨復業制茶,恢復生產「易武同豐泰」圓茶,傳承雲南普洱茶百年製茶技藝,專營古六大茶山喬木大樹古樹普洱茶,為廣大茶友傾情奉獻收藏品飲之佳茗。

相關焦點

  • 【乾貨分享】2020年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之古曼撒,千山萬水只等你!
    易武茶山位於六大茶山東部,緊靠中老邊境,面積約750平方公裡,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因面積較大也有人將易武茶山稱為易武茶區。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
  •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但歷經損毀,目前產量是古六大茶山裡產量最小的一個。
  •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古六大茶山,又稱江內六大茶山是指: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經有濮人也就是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由上述茶馬古道路線可見,當年的「古六大茶山」範圍,尤其象明地界,幾乎到處都布滿了茶馬古道。這些道上寬約2至3米的青石板鋪墊路,並非連續的,它往往只鋪墊在江河邊、箐溝邊和低凹潮溼、路面易爛或易滑的路段,其累計總長約佔全路長的三分之二。
  • 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古六大茶山之首,「七子餅茶」的產地,就在易武古鎮
    易武茶山是傳統普洱茶的主產地,茶園面積和茶產量長期居於古六大茶山之首。是有名的"七子餅茶"產地。易武鎮位於勐臘縣東北山區,北與江城縣整董鎮接壤,南與勐侖鎮和瑤區鄉相連,西與象明鄉相望,東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千米。面積938.47平方千米,人口17420人(2017年)。
  • 行走軌跡——古六茶山之「攸樂古茶山」
    土壤呈磚紅—紅色,以粉砂質土層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森林覆蓋率較高,有機質含量高,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樂山毛茶鮮葉攸樂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臘縣境的茶山。「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派五百兵丁駐防。
  • 了解普洱,就從普洱六大古茶山開始吧
    「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境內的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歷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說法不一,儘管在1957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實地普查,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和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賀開、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兩個說法。
  • 古六大茶山與改土歸流的淵源
    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生長著大量樹齡在兩千年以上的古樹茶;瀾滄江、怒江兩岸分布著十多萬畝人工栽培的古茶山、古茶園。古六大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和景洪市境內,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分別為:倚邦、易武、攸樂、革登、莽枝、蠻磚。從唐代開始滇南多個少數民族便在六大茶山一帶建茶園,元代「六大茶山"初步形成,茶園超萬畝。
  • 蠻磚: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曼林的古茶園目前在勐臘縣境內的五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其茶樹樹圍大多在100釐米以上。《本草綱目拾遺》和《滇海虞衡志》中都提到六大茶山蠻磚古茶園在乾隆時達到興盛,種茶麵積1萬餘畝,茶葉年產量最高達200多噸,歷史上蠻專茶主要賣給易武茶號加工。蠻磚茶山位於高緯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區域性差異明顯,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這樣的條件下,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蠻磚茶山茶葉茶質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為了給明年的【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熱身,也為了讓全國普洱茶友了解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同時也能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核心產地及其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普洱茶厚重的歷史文化,擴大【2021年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的傳播及影響,我們發起並組織【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之旅活動。
  • 曼撒古茶山之古韻芬芳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把曼撒古茶放置古六大茶山的收筆之處,不知何意。但眼前所見,深感凡事應以鳳尾收官,大千世界,無不都在遵循著自然與回歸。曼撒是六大古茶山之一,現在稱為易武。易武是一個浪漫的傣語音譯,意為美女蛇住居的巖洞,大可引申為美女之城。自曼撒古寨因火因疫消失後,易武也就因運而生。這一變遷,以百年記。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一般認為,六大茶山是一個重要的產區。不過,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幾座山,大家的版本都不太一樣。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源於少數民族,他們的讀音會被翻譯為不同的版本。六大茶山範圍廣闊,山脈相互連接,很難徹底地把每座山區分出來。最早傳出的劃分方法是,把六大茶山當做是六座山,分別是倚邦山、攸樂山、蠻磚山、莽枝山、革登山、易武山。部分人不認同這個版本,他們傾向於把易武山一分為二,分別是易武山和曼撒山。
  • 江內「古六大茶山」歷史名茶劃分之攸樂茶山
    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亦稱「基諾古茶山」。
  • 易武屬於「古六茶山」,但「古六茶山」不屬於「易武山」!
    高發倡/文外界茶商把「古六茶山」的茶,都混稱為「易武片區」茶,這是嚴重的混淆、擾亂、欺騙行為!山屬概念和行政管轄都是嚴重錯誤的!雲南「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之「六大」,分別是:攸樂、莽枝、革登、倚邦、蠻磚、漫撒(即易武)。其中的「攸樂」屬於景洪市基諾鄉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