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簡介
攸樂茶山,現今屬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所轄區域,也稱基諾茶山。其位於景洪市轄區內,距離景洪市區 27 公裡,其東西長約 75 公裡,南北寬約 50 公裡,地處北偉 21°59′-22°29′,東經 100°25′-101°25′之間。茶山西面與景洪市勐養鎮相連,南連景洪市勐罕鎮,東接勐臘縣勐侖鎮,東南與象明鄉相接,北靠大渡崗鄉。
雲霧中的攸樂古茶山
茶山海拔在 575-1691 米之間,地處北熱帶、南亞熱帶氣候的山區,年平均溫度 18-20 攝氏度。氣候條件優越,生物資源、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呈磚紅—紅色,以粉砂質土層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森林覆蓋率較高,有機質含量高,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
攸樂山龍帕古茶園牌坊
攸樂山茶園大部分為林茶混交林,屬雲南大葉茶種,葉型分為長葉型和橢圓型兩種;芽葉分為紅梗綠芽和綠梗綠芽兩種;亞諾古茶園中還發現比大葉種稍小一點的中葉型茶種。
攸樂山毛茶鮮葉
攸樂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臘縣境的茶山。
歷史沿革
茶山主要種茶民族為基諾族,基諾族自稱攸樂族,意為:崇尚舅舅的民族。基諾族在建國前 300 多年前剛從母系氏族跨入父系氏族,後直接邁入社會主義社會,名族性格不善溝通,勇敢善戰,清朝時期倚邦府的衰落與基諾族有著直接的關係。
代表基諾文化作品雕塑
攸樂古茶山種茶、制茶、貿茶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清朝雍正年間(1729 年),普洱府曾在攸樂山設置管理「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派五百兵丁駐防。清末年間,古茶園面積約有 1 萬畝左右,幾經滄桑,至今大部分被毀,古茶園荒蕪面積達70%以上。
攸樂山基諾族村落
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攸樂茶山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產量中歷史上最高達2000 擔以上。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1942 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造成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發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產,使產量逐漸上升。
基諾族圖騰-太陽鼓
基諾族認為山有山神,地有地神,寨有寨神,谷有穀神,他們崇尚萬物。每年祭祀的活動很多,傳統節日、喜慶豐收,生兒育女、天災人禍都要祭祀神靈。一年中最大的祭祀活動是&34; 節時的祭太陽鼓,他們視太陽鼓為神靈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徵。
攸樂茶特點
攸樂茶條索稍小,呈灰黑色,較緊結,湯色淡桔黃,湯水柔和,苦弱澀稍偏重,整體較均衡,回甘較快、生津感強,香偏弱。
攸樂茶幹毛茶
整體口感偏易武,香型類似於曼撒,舌面收斂感強於易武茶區,但不似易武茶口腔飽滿,韻亦不如易武。
茶園分布
基諾鄉土地總面積 622.9 平方公裡,其中國家自然保護區、國有林 53 萬多畝,佔全鄉總面積的57%,是典型的純山區農業鄉。據統計,攸樂茶山現有古茶園面積 2900 多畝,新式臺地茶園面積 7300 畝。
攸樂山古茶園
勐養自然保護區
我們是葉尖上的行者團隊
關於普洱茶你想知道的,我們都知道
關注我們
為您提供專業、快捷的一對一解答
我們的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生在雲南西雙版納有趣的故事
採茶做茶以及普洱茶全部的乾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