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茶山行紀】我眼中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

2020-12-12 南茗佳人

與普洱茶交手的這些年,你是否光彩依舊,興致盎然?

——題記

每一次出發之前,都盡力把自己放空,以便能夠存儲更多的東西,保持天真無知的眼光去看待面前的世界,唯有這樣,所見才能成為所得。

落花時節又逢君。

每到春茶,這句詩真是適用於每一座山頭,不停的行走之間,會遇到那些同樣用腳步丈量著普洱茶生命的做茶人,或點頭微笑,或互訴衷腸, 卻絕口不提八千裡路的艱辛,只訴風花雪月,這是某種不可言的默契,因為都經歷過,彼此心知肚明,再言說就顯得矯情。

也會遇到一些茶友,興致盎然,頗有「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看的我們只能暗自慨嘆老了老了,歲月一去不復返。

歲月在別處映刻著蒼老,在普洱茶上卻成了滄桑,比如腳下的這條滿布傷痕的青石板路,青石稜角圓潤光滑,碎屑混著歲月被磨成齏粉,灰飛煙滅,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倚邦,飄落的齏粉裡,有我們再也看不到的輝煌。

倚邦是一塊巨大的傷疤,大到這疤痕無論經歷多少風吹雨淋都淡化不了,作為易武的上一屆普洱茶加工集散和交易中心,倚邦鼎盛時期有上千住戶,盤踞在巨龍般的山脈上的倚邦老街,也被叫做「龍脊背」石板街,倚邦建了關帝廟、川主廟、石屏會館、江西會館,街道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商鋪,商客摩肩接踵,馬幫的駝鈴聲起起落落,踏日而出,戴月歸來,多少山水朦朧的艱辛與故事。

清朝末年,滇西戰亂,倚邦在戰爭中遭遇滅頂之災,一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倚邦在疼痛中化為灰燼,在眼淚中,一步步走向沉寂。

這個時期,普洱茶的加工集散交易中心逐漸轉向易武。

今天的我們,走在這殘桓斷壁的街道上,從石板的縫隙裡企圖窺視它曾經的輝煌,恍如大夢一場。

唯有倚邦茶,才能解倚邦愁。

倚邦的茶很獨特,正如江湖傳言,中小葉種,葉片較常見的大葉種茶細瘦孱弱,有人取名「貓耳朵」,因為獨特的挺拔和細小,無論看起來和喝起來,都讓人賞心悅目。

倚邦古茶園連片情況較好,茶樹沒有經過矮化,保護較好,長勢高大挺拔,樹齡均勻,若是清晨去看,樹幹上的苔蘚滲著露珠,晶瑩翠然,霧氣繚繞,有幾分煙雨朦朧的詩意。

倚邦古樹茶,入口甘甜,花香蘊在茶湯裡,裹成一團,欲散未散,三泡過後,回甘生津如溪流潺潺,幽靜綿軟,花香中的甜如山嵐暈開,甘甜一點點鋪滿口腔,喉嚨有花香湧出,茶湯流經之處,如溪流流經荒野,生機盎然,六七泡之後,混合著森林氣息的山野花韻遊走在呼吸間,喉韻清涼如飲山泉,淳冽甘潤。

品倚邦,如賞一場春花,花未開時的欲語還休,花開時的粲然怒放,花落時的幽然清寂,徐徐鋪展,層疊錯落,美不勝收。

也許,那些傷痛換來的甘甜,都藏匿在倚邦古樹茶的滋味裡。

2017年南茗佳人抵達古六大茶山的第一站,就迫不及待的選擇了倚邦,第一次來的小夥伴說,想來驗證書裡看到的那些讓人嚮往的描述是不是真的,一步一步走過倚邦老街時,五六人靜默無聲,既已來到,言語是多麼蒼白。

2017年,南茗佳人推出了《古六大茶山》套裝,作為一份帶著我們某些寄託與感懷的茶品,其中的《倚邦》選用了龍過河古茶園的春茶,龍過河是一個搬遷寨,茶山上有很多因為交通極其不便利而集體搬遷的寨子,人可以離去,茶樹卻依舊堅守,龍過河古茶園是典型的森林生態古茶園,樹齡均勻,中小葉種,經反覆試喝,品質穩定,表現出色,如倚邦一般,經得起老茶客推敲,耐得住新茶友細品。

本文首發於說茶網,經授權發布

相關閱讀

行603公裡,途經少數民族村寨,終於見到了800年的茶王樹!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賽冰島」小戶賽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豆腐寨、大戶賽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那賽、那蕉、壩糯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壩歪、糯伍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南迫、地界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冰島老寨(二)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話江湖之冰島老寨(一)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第九/十站:景邁山、那卡、滑竹梁子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第八站:廣別老寨、老曼峨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第七站:南糯山石頭老寨、賀開茶山、老班章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第五站:古六山之—蠻磚、攸樂以及貢茶曼松

【2017南茗佳人茶山行】第四站:古六大茶山之——倚邦、革登、莽枝

雲南茶山的這種路,駕齡沒有十年的老司機根本開不了......

【2017年茶山行】這段路,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冒著生命危險找茶」

南茗佳人2017古樹茶春茶火爆預售中

相關焦點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六大茶山輝煌的開始,曹當齋與倚邦茶山的故事
    你好,這是「約茶記」第151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約。本文導讀:為什麼說倚邦茶山是談及普洱茶不能繞開的所在?曹當齋又是誰?他是怎麼影響普洱茶的歷史的?來看看小約為您梳理的答案吧。文思維導圖,歡迎保存倚邦的歷史地位六大茶山輝煌的開始;普洱茶歷史總要走向的一環;改土歸流後,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
  • 倚邦古茶山:唯有倚邦茶,才解倚邦愁
    倚邦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從普洱往南行沿著茶馬古道經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便進入倚邦茶山,是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至今在曼拱古茶園中還保留著基部徑圍1.2米,高6米,樹齡500年左右的古茶樹。
  • 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 自古貢茶出倚邦: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山的輝煌故事
    喜歡喝茶、特別是喜歡喝普洱茶的朋友們,一定聽過一座叫「倚邦山」的茶園。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茶的發源地,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一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習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都在其範圍內。二:歷史淵源倚邦山在明代初期就已經有成片的茶園了,很多的是少數民族都在這裡以種茶為生。
  • 茶山行日記7:古六大茶山倚邦——塵煙之下的貢茶餘韻
    每一次來到倚邦,一定會先去老街走一走,看看即將消失的茶馬古道和青石板,努力記住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後也許會站在這座山頂對別人說:你看,這裡曾是普洱茶的集散中心。塵煙四起的歷史到了現在,倚邦留給我們最珍貴的依然是茶樹,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是價格最高也是名氣最大的。
  •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主要是由於兩座茶山交織相連,難分你我,而且兩座茶山所種茶樹口感也極其接近,而且兩山也有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古茶樹。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經有濮人也就是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為了給明年的【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熱身,也為了讓全國普洱茶友了解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同時也能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核心產地及其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普洱茶厚重的歷史文化,擴大【2021年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的傳播及影響,我們發起並組織【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之旅活動。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瀾滄江外六大茶山是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 行者軌跡——古六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茶山簡介倚邦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34;倚邦&34;倚邦山&34;磨臘&34;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從克拉克的記載來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間已賣到印度和歐洲。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在古代,名滿天下的普洱茶,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翻開古書,會看到關於普洱茶產地的記載。一般認為,六大茶山是一個重要的產區。不過,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幾座山,大家的版本都不太一樣。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源於少數民族,他們的讀音會被翻譯為不同的版本。六大茶山範圍廣闊,山脈相互連接,很難徹底地把每座山區分出來。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古道分布    清代,記載著「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當年運輸普洱茶的輝煌歷史。其首條幹路由普洱經思茅、倚象壩、黃草壩、魚塘附近、小壩、勐旺城子,在今勐旺補遠老寨與象明倚邦地界跨小黑江上遊補遠江,過茨菇塘、曼拱老街邊,從西面進入倚邦茶山的倚邦街,然後分為4條幹路。
  • 江內「古六大茶山」歷史名茶劃分之攸樂茶山
    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亦稱「基諾古茶山」。
  • 六大茶山,傳承古今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易武和蠻磚
    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譽的普洱茶:銀生城,乃南昭閣羅鳳徵服傣族之後在西雙版納所設的軍事節度:諸山即西雙版納主要優質茶品的六大茶山: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慢撒(今易武)和蠻磚。 美麗動人的西雙版納,以中國版圖上獨一無二的熱帶雨林和曼妙多姿的傣家風情而聞名天下,亦以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而成為天下茶友心中的聖地。
  • 古六大茶山與改土歸流的淵源
    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生長著大量樹齡在兩千年以上的古樹茶;瀾滄江、怒江兩岸分布著十多萬畝人工栽培的古茶山、古茶園。古六大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和景洪市境內,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分別為:倚邦、易武、攸樂、革登、莽枝、蠻磚。從唐代開始滇南多個少數民族便在六大茶山一帶建茶園,元代「六大茶山"初步形成,茶園超萬畝。
  •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古六大茶山,又稱江內六大茶山是指: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