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古茶山:唯有倚邦茶,才解倚邦愁

2020-09-05 草木間小茶館

倚邦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從普洱往南行沿著茶馬古道經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便進入倚邦茶山,是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至今在曼拱古茶園中還保留著基部徑圍1.2米,高6米,樹齡500年左右的古茶樹。

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鄰漫撒(易武)茶山。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是一個小葉種雜大葉種的生態型古茶園。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習崆、架布、曼拱等。

小葉種

倚邦茶芽頭較小,條索黑亮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於苦,湯質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於長於山野,環境好,山野氣韻好,杯底留香。

倚邦及其周圍各古寨出土的經過精心打磨的原始石器,表明大約新石器時代就有原始先民居住於此。《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中「舊傳武侯孔明遍歷六茶山……置木梆於倚邦」之記載,表明它興起年代不晚於蜀漢。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對「六大茶山」具體位置的記栽中有「倚邦」,證明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明代初期倚邦茶山已茶園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諾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倚邦,明代稱磨臘倚邦,傣語意為有茶樹有水井的地方。從明隆慶四年至光緒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經過改土歸流置建普洱府後,六大茶山從車裡宣慰司的轄地中劃出歸入普洱茶府。

倚邦街

據《清實錄》記載,倚邦土弁曹當齋因在改土歸流中協助清軍平亂有軍功,雍正十三年,曹當齋被清政府授封為倚邦土千總,《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開始普洱貢茶由倚邦土千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因湯色清亮、苦澀味淡、清香回甜被指定為皇帝的專用茶,曹當齋是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貢茶採辦官,是六大茶山的最高長官。

曹當齋擔任茶山土千總和貢茶官後,嚴格執行雲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條例,安撫夷民,打擊奸商,維護茶農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葉運輸,招募內地人進山墾荒建茶園,為六大茶山改土歸流後茶葉的發展創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園至少已達2萬畝以上。興盛時倚邦街上有關帝廟、石屏會館、四川會館、楚雄會館等,還有曹家大院,還有鴻昌、慶豐和、慶豐益、元昌等著名茶號。倚邦正街東西向,長達250米,寬12~16米。正街東頭通向東北方向是石屏街,東南向是曼松街。正街西頭分別是通往普文、思茅和易武、景洪的茶馬古道。英國人克拉克在光緒十一年(1886年)寫的《貴州省和雲南省》一書中記載有「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從克拉克的記載來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間已賣到印度和歐洲。

曹氏家族的記載

19世紀末,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六大茶山開始衰落,滇西發生戰亂,1856年發生在大清帝國雲南省的一次大規模回族穆斯林武裝反叛中央朝廷的起事——「杜文秀起義」,中斷了茶葉內銷通道,1937年法國人在越南阻撓雲南茶進入萊州,倚邦茶外銷受阻,隨之抗日戰爭爆發,所有茶號全部停業,1942年攸樂起義,起義軍攻入倚邦,倚邦在一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幾乎全毀,易武取代倚邦成為六大茶山的中心。熱鬧喧騰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蕭條,著名的貢茶之山曼松僅剩老茶樹一二百棵且以融入莽林中。現在古茶樹還保留較多的是麻粟樹村、倚邦、曼拱等地。

相關焦點

  • 【2017茶山行紀】我眼中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
    清朝末年,滇西戰亂,倚邦在戰爭中遭遇滅頂之災,一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倚邦在疼痛中化為灰燼,在眼淚中,一步步走向沉寂。這個時期,普洱茶的加工集散交易中心逐漸轉向易武。今天的我們,走在這殘桓斷壁的街道上,從石板的縫隙裡企圖窺視它曾經的輝煌,恍如大夢一場。唯有倚邦茶,才能解倚邦愁。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茶山所產的普洱茶緊團茶,又稱「元寶茶」,主要銷往四川、西藏、貴州各地,並部分通過寮國、經泰國銷往東南亞及港澳地區。 1942年,基諾族、瑤族起義,攻打倚邦古鎮,戰火把古鎮變成了一片廢墟,倚邦古茶山、古鎮從此走向衰落。
  • 自古貢茶出倚邦: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山的輝煌故事
    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茶的發源地,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一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從普洱往南行,沿茶馬古道,經過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才可進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習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都在其範圍內。二:歷史淵源倚邦山在明代初期就已經有成片的茶園了,很多的是少數民族都在這裡以種茶為生。
  • 行者軌跡——古六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茶山簡介倚邦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34;倚邦&34;倚邦山&34;磨臘&34;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從克拉克的記載來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間已賣到印度和歐洲。
  • 倚邦古茶山宏廬茶園,天賜普洱,世界好茶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倚邦古茶山中,有一片叫做宏廬的普洱古茶樹茶園,只要到過這裡的人,都會被這片「天地人茶」合一的世外桃源深深折服,由衷地發出「天賜普洱」的感嘆。為什麼是天賜普洱?在古六大茶山之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且落差最大。森林面積4122132畝,佔總面積的26.3%,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風速是1米/秒。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氣候溼潤,陽光充足,冬季霧多,雨量豐富,而且植被豐富,有著好茶樹生長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和自然條件。
  • 六大茶山輝煌的開始,曹當齋與倚邦茶山的故事
    你好,這是「約茶記」第151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約。本文導讀:為什麼說倚邦茶山是談及普洱茶不能繞開的所在?曹當齋又是誰?他是怎麼影響普洱茶的歷史的?來看看小約為您梳理的答案吧。曹當齋---生於茶山、長於茶山、紮根於茶山的四川移民雍正十三年開始出任六大茶山的最高長官,是第一位貢茶採辦官,為普淚茶發展作出過歷史貢獻的重要人物曹當齋祖籍四川,祖父曹大洲清康熙初年到倚邦一帶經商運茶,曹大洲娶了倚邦彝族頭人的女兒
  • 茶山行日記7:古六大茶山倚邦——塵煙之下的貢茶餘韻
    每一次來到倚邦,一定會先去老街走一走,看看即將消失的茶馬古道和青石板,努力記住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後也許會站在這座山頂對別人說:你看,這裡曾是普洱茶的集散中心。塵煙四起的歷史到了現在,倚邦留給我們最珍貴的依然是茶樹,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是價格最高也是名氣最大的。
  • 倚邦曼松——貴族茶的代表
    曼松,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境內。
  • 倚邦 | 兩朝貢茶,六山香魁
    ​普洱茶名重天下離不開原產地古六大茶山從繁榮到蕭條再到如今的復興茶山與茶的歷史相互交融為如今的普洱茶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見證六山興衰,涅槃重生倚邦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角一個極其偏遠的原始森林中,面積約360平方公裡,生態環境絕佳,產茶歷史悠久,是古六大茶山中的海拔之最,在傣語中被稱為「唐臘」,即有茶有樹有水井的地方。
  • 龍脊背上的貢茶之山—倚邦
    改土歸流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從車裡宣慰司的轄地中劃出,歸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當齋因在改土歸流中協助清軍平亂有軍功,被清政府授封為倚邦土千總(子孫世襲降為土把總)。
  • 普洱茶篇倚邦大黑樹林古樹
    大黑樹林屬於倚邦曼拱村二隊。       曼拱是倚邦古茶樹保留較多的茶區,曼拱及周圍村子還保留下很多老茶園。大黑樹林就處在離曼拱約4公裡的地方,這裡的海拔1900米左右,比曼拱要高出100~200米,不通汽車,路難走,這也許是大黑樹林被發掘晚的另一個原因。       大黑樹林為什麼叫大黑樹林?       也許因為這裡的樹真的很大!
  • 3分鐘,帶你走完這個浴火重生之地——倚邦
    【私信】我試喝茶樣倚邦,一座在雍正時被選為貢茶;一座海拔落差極大;一座歷經戰火洗禮,涅槃重生的古茶山。1、倚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隸屬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舊時倚邦稱為「磨臘」,在傣語中意為「茶井」。▲龍過河古茶園龍過河流經倚邦大街的西北方,在倚邦大街的西北方和下方分布著大片的古茶園。
  • 202萬「倚邦太上皇」,看似炒出「新高度」,實則秀出「新下線」
    曾幾何時,老班章茶王樹的68萬,冰島的88萬、99萬,都讓眾人咋舌,表示「喝不起茶了」。(「倚邦太上皇」圖片,圖片來源網絡)結果今年,倚邦一下子就蹦出一個202萬的「倚邦太上皇」。當年孫悟空出世也是日積月累,集天地之靈氣才得以出世,怎麼這號稱1700年高齡的「太上皇」以前都沒聽過呢?
  • 從銀生到普洱,從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產、運和銷流變史
    至此,以倚邦茶山為中心的六大茶山貢茶供給地始成規模。而倚邦緣何在六大茶山中獨領風騷?有3點原因:1、倚邦的在古六大茶山中歷史悠久。倚邦種植茶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南詔(三國)時期,據云南《明史》記載,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園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諾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
  • 六大茶山,傳承古今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易武和蠻磚
    唐人樊綽在其《雲南志》-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譽的普洱茶:銀生城,乃南昭閣羅鳳徵服傣族之後在西雙版納所設的軍事節度:諸山即西雙版納主要優質茶品的六大茶山: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慢撒(今易武)和蠻磚。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翻開易武茶區,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於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六大茶山大茶樹非常多,但都未能入冊,唯有這棵大茶樹入了冊,且被戴上王冠,它的「獨高大」可想而知,據說那棵茶王樹一年可摘鮮葉五擔。茶王樹就在「孔明」身邊,茶山人認為這棵茶王樹是孔明所種,(革登茶王樹應為布朗族所種)所以每年春茶開摘前,幾個茶山的茶農都要來拜茶王樹祭孔明。幾千人在大草坪上,面對孔明山叩首、敬酒、對歌、跳舞、祈禱茶山興旺,日子太平。據說在茶王樹梁子上唱什麼,對面的孔明山就會回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