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背上的貢茶之山—倚邦

2020-12-21 洞悉最真的心緒

到雲南旅遊,去倚邦,是沒在我的計劃之內的。

早就聽友人說過,倚邦是貢茶之山,也是普洱茶的源頭,只是後期由於戰亂和其他一些歷史原因,讓這個繁榮的貢茶之鄉逐漸衰敗起來。

但倚邦,還留有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去回味。

倚邦街的龍脊背

倚邦老街,原是倚邦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但是其道路也有一定的講究,看起來像龍脊背。據說,這種道路中間只能允許官員進入,而百姓需從兩旁走入。在倚邦聲名鵲起時,這條路就一直延續著清代的習俗,雖然時光流逝,但其厚重的歷史底蘊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以龍脊背出名的倚邦街也吸引了無數愛茶之人爭先恐後的前來拜訪,讓人們能在歷史的塵埃中找尋逝去的光陰。

改土歸流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從車裡宣慰司的轄地中劃出,歸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當齋因在改土歸流中協助清軍平亂有軍功,被清政府授封為倚邦土千總(子孫世襲降為土把總)。從曹當齋開始,曹氏家族世襲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冊、蠻磚茶山近二百年。 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為土把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茶。倚邦實行的改土歸流政策不僅平定了戰亂,而且為倚邦茶的出名奠定了基礎,倚邦茶符合漢人追求口感細膩的特點,一經面世就獲得了大量追捧,成了當時的「明星茶」。

茶馬古道

隨著倚邦茶的出名,越來越多外來人進入倚邦開始了茶商生涯,那時交通不便,怎樣將茶葉運送出去成了當時的難題。這時,馬夫和馬就在其中扮演著交通工具的角色,於是,為了方便馬夫運茶,從倚邦街往外修了一條茶馬古道,方便馬夫們正常運茶。

茶馬古道時期,馬不能進入正街,只能在街外等候,所以有專門拴馬的地方。也在倚邦街下面設置了茶馬古道起點,所有的茶都要統一運到起點裝載,然後運往遠方。

貓耳朵

倚邦產普洱茶,主要以中小葉種為主。倚邦的茶不同於其它普洱茶山的茶,倚邦小葉種較多,人們稱其為「貓耳朵」。貓耳朵葉片較小,所以相比於大葉種,其在採摘殺青上面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採摘難,由於倚邦是中小葉種,所以在相同時間內,可採摘的茶葉產量是大葉種茶葉產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殺青難,炒制過程中,由於其更細嫩,葉片更小更薄,所以殺青過程中更難掌握炒制火溫和手法,倚邦小葉種古樹茶製作過程中,難度很高,成本很大。

雖然貓耳朵屬於倚邦山獨特的一個茶葉葉種,但是據資料顯示,倚邦古茶山現狀是,大約古樹茶中有40%左右的是中小葉種,60%左右的是中大葉種,在倚邦,小葉種和大葉種古樹混採比例較高,倚邦是整個六大古茶山中古樹茶產量最高的一個山。

崛起的倚邦茶價格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普洱茶的關注,倚邦茶葉逐漸走入大眾眼中。據普洱茶相關數據資料顯示,倚邦茶從2012年的500元/公斤已經飆升到現在的3000元/公斤,四年六倍的上漲幅度足以說明,倚邦茶受重視的程度,所以對現在的茶友來說,邊喝邊存的新型喝茶方式是老茶友最喜歡的喝茶方式。

倚邦茶特點

以小葉種聞名的倚邦茶,芽頭小,條索細,湯色主要以黃綠色為主,入口時會感覺到微微的苦澀度,但苦中帶甜,苦甜交織,澀顯於苦,內含物質豐富導致湯質飽滿;而回甘生津猛烈長久也使其區別於其他茶種,由於長期長於山野,所以其山野氣韻很足,而且香氣明顯,讓人一喝便難以忘記。此次,我有幸喝到了正宗倚邦茶,其苦甜交織的口感也俘獲了我的芳心。

在如今混亂不堪的市場中,很難會出現倚邦好茶,如果茶友們能很幸運的喝到真正的倚邦古樹茶,那就真的是且喝且珍惜了。

相關焦點

  • 倚邦 | 兩朝貢茶,六山香魁
    今天,一球君就帶大家走進西雙版納邊境的這座古城去回顧幾經沉浮的普洱茶歷史見證六山興衰,涅槃重生倚邦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角一個極其偏遠的原始森林中,面積約360平方公裡,生態環境絕佳,產茶歷史悠久,是古六大茶山中的海拔之最,在傣語中被稱為「唐臘」,即有茶有樹有水井的地方
  • 自古貢茶出倚邦: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山的輝煌故事
    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茶的發源地,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一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早上的倚邦山茶園風景一:地理位置倚邦山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的最北部,茶區的海拔差異非常大,最高點是山神廟,高達1950米。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倚邦古茶山:唯有倚邦茶,才解倚邦愁
    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鄰漫撒(易武)茶山。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是一個小葉種雜大葉種的生態型古茶園。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習崆、架布、曼拱等。
  • 茶山行日記7:古六大茶山倚邦——塵煙之下的貢茶餘韻
    說起倚邦,我們總是覺得惋惜,它曾繁華無雙的貢茶榮耀,連同塵埃一起落在老街上。每一次來到倚邦,一定會先去老街走一走,看看即將消失的茶馬古道和青石板,努力記住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後也許會站在這座山頂對別人說:你看,這裡曾是普洱茶的集散中心。塵煙四起的歷史到了現在,倚邦留給我們最珍貴的依然是茶樹,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是價格最高也是名氣最大的。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倚邦曼松——貴族茶的代表
    曼松,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境內。屬於古六大茶山倚邦的一個茶區也可說是茶寨。書中對於六大茶山,是這樣描述的:普洱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蠻磚味較勝;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為最上,有「吃曼松著倚邦」之說。歷年茶山的茶價以曼松為高者,而為何?曼松長期崛起,躋身高價茶首列?其實曼松的突顯,是時間和實力的必然結果。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 3分鐘,帶你走完這個浴火重生之地——倚邦
    【私信】我試喝茶樣倚邦,一座在雍正時被選為貢茶;一座海拔落差極大;一座歷經戰火洗禮,涅槃重生的古茶山。倚邦古茶園多沿河分布,這裡流淌著一條重要的河流——龍過河,其發源於海拔1950米的山神廟山下,曼拱小河是它的重要分流,所有的曼拱茶園沿曼拱小河分布。
  • 令人著迷的曼松古樹茶,曼松茶的口感特點,關於貢茶的秘密
    曼松茶區在古六大茶山的象明鄉內,在倚邦本地的茶葉中,以曼松茶的味道最好,自古便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古代皇帝更是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曼松茶也因「年解貢茶100擔」而得名。
  • 六大茶山輝煌的開始,曹當齋與倚邦茶山的故事
    曹當齋---生於茶山、長於茶山、紮根於茶山的四川移民雍正十三年開始出任六大茶山的最高長官,是第一位貢茶採辦官,為普淚茶發展作出過歷史貢獻的重要人物曹當齋祖籍四川,祖父曹大洲清康熙初年到倚邦一帶經商運茶,曹大洲娶了倚邦彝族頭人的女兒
  • 從銀生到普洱,從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產、運和銷流變史
    倚邦——貢茶光環(清·雍正——清末)說普洱茶的歷史,不能不提倚邦,即便它是小葉種茶。因為普洱茶最風光的貢茶年代,始於倚邦。縱觀普洱貢茶史僅供皇家享用的曼松御貢茶無疑具有最高的知名度。曼松茶品質、滋味冠絕倚邦,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更何況,曼松御貢茶經衝泡之後在杯中能根根直立懸浮,彌久不倒,煞是好看。象徵著「百官來朝」「江山永固」之意,自然深受皇帝喜愛。倚邦可以說既是原料產地,又是普洱茶加工集散中心,還是茶馬古道運輸線路上的重鎮,一時風頭無兩。
  • 繼老班章烏龍事件後,「皇家貢茶」曼松又攤上大事了!
    根據讀茶記爆料團隊的進一步調查、核實,並且連線被侵權方相關負責人之後,得知,買下當年的皇家貢茶園——位於古六山之一的倚邦象明鄉——曼松,進行古樹掛牌保護、培育種植新茶樹苗,並且於13年成功註冊「曼松」商標的公司,就是雲南則道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7茶山行紀】我眼中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
    倚邦是一塊巨大的傷疤,大到這疤痕無論經歷多少風吹雨淋都淡化不了,作為易武的上一屆普洱茶加工集散和交易中心,倚邦鼎盛時期有上千住戶,盤踞在巨龍般的山脈上的倚邦老街,也被叫做「龍脊背」石板街,倚邦建了關帝廟、川主廟、石屏會館、江西會館,街道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商鋪,商客摩肩接踵,馬幫的駝鈴聲起起落落,踏日而出,戴月歸來,多少山水朦朧的艱辛與故事。
  • 普洱貢茶大鴻興
    位於西雙版納易武茶區的六山之魂茶葉專業合作社肩負著在打造生態普洱茶文化的使命,在2018年開啟普洱貢茶新徵程!易武是茶馬古道的源頭。千百年來,居住在西雙版納山區的少數民族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一份堅持在這裡世代種植茶樹,經營茶葉,他們相信茶葉有靈氣的,把茶葉當作祭品祭祀祖先,可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糧食豐產。
  • 曼松古樹瓦雀嘴,真正的曼松皇家貢茶
    一提到曼松,大家想到的就是最貴的普洱茶,可遇不可求,產量少,一年10公斤,只聽過曼松皇家貢茶的傳說,身邊幾乎沒有人能喝到真的。真正的曼松古樹長什麼樣,如果來倚邦曼松王子山看到真正的曼松古樹,估計要哭了,是心疼的哭了,為什麼?這是什麼古樹啊,樹幹這麼小,像小樹一樣。人爬樹上採茶,都當下把樹枝壓斷了,這樣的樹產出的茶能好喝嗎?看到真樹的你也許一臉茫然,這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啊。
  • 最牛皇家貢茶就是中小葉種
    在普洱茶原產區的古茶園中有多個古茶園大葉種、中小葉種並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等。就中小葉種而言,最好的山頭當屬倚邦,因為這裡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中小葉種普洱茶!
  • 行者軌跡——古六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茶山簡介倚邦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34;倚邦&34;倚邦山&34;磨臘&34;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從克拉克的記載來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間已賣到印度和歐洲。
  • 貢茶,是什麼茶?
    朝廷甚至還設立專門的部門,來監督和管理貢茶的生產製作(如唐朝的貢茶院)。貢茶制度,成為了我們國家封建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現象,既是供奉者加官進爵的好方法,也是當地茶葉名揚天下的重要推廣方式。不過貢茶制度給民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既然要上貢朝廷,品質必然要重視,無論是外形的整齊度、均勻度、潔淨度,還是香氣口感的純正度,都是需要精細製作的。北宋的「龍鳳團茶」,有「數千工聚而造之」的記載,百姓的勞役非常重。當然,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是推動了茶葉品質的提升。
  • 六大茶山,傳承古今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易武和蠻磚
    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譽的普洱茶:銀生城,乃南昭閣羅鳳徵服傣族之後在西雙版納所設的軍事節度:諸山即西雙版納主要優質茶品的六大茶山: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慢撒(今易武)和蠻磚。 美麗動人的西雙版納,以中國版圖上獨一無二的熱帶雨林和曼妙多姿的傣家風情而聞名天下,亦以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而成為天下茶友心中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