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2020-12-17 滇藏號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倚邦普洱茶歷史

《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中記載「舊傳武侯孔明遍歷六茶山……置木梆於倚邦」,說明倚邦興起之年不晚於蜀漢時期;且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一書對「六大茶山」具體位置的記載中的「倚邦」,可證明其至少有600年的歷史。若是再尋些資料,根據云南省圖書館館藏資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號。

此外,便是英國人克拉克在光緒十一年(1886年)寫的《貴州省和雲南省》一書中記載有「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如此看來,道光年間倚邦茶便已經賣到印度和歐洲。

在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下,倚邦古茶山孕育了以「七子餅茶(即元寶茶,圓茶)」為主的普洱茶,於清朝年間尤為受歡迎。說起倚邦茶當屬曼松,追溯其原由?得說起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貢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為土把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用茶。

倚邦茶區地理環境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幾乎全是高山。與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異更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廟達到1950米,而最低處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的土壤與易武茶山的相近,這裡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氣候溼潤,陽光充足,冬季霧多,有著茶樹生長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和自然條件。

倚邦古茶山茶園分布

倚邦古茶山的茶園主要集中在曼松(含背陰山)、嶍崆、架布、曼拱、麻慄樹、彌補和倚邦老街附近等。其中,清朝時期的貢茶就出自曼松,即使是如今,曼松在普洱茶界依舊擁有極高的地位。

現今古茶樹保留較多的是麻粟樹、彌補、曼拱等村寨。單是麻慄樹的古樹茶園就有960多畝,在數目上已超過倚邦老街附近的古茶樹。

倚邦普洱茶特點

倚邦是小葉種為主,芽頭較小,條索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於苦,湯質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於長於山野,環境好,山野韻好,杯底留香。

相關焦點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 自古貢茶出倚邦: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山的輝煌故事
    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茶的發源地,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一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習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都在其範圍內。二:歷史淵源倚邦山在明代初期就已經有成片的茶園了,很多的是少數民族都在這裡以種茶為生。
  • 【2017茶山行紀】我眼中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
    倚邦的茶很獨特,正如江湖傳言,中小葉種,葉片較常見的大葉種茶細瘦孱弱,有人取名「貓耳朵」,因為獨特的挺拔和細小,無論看起來和喝起來,都讓人賞心悅目。倚邦古茶園連片情況較好,茶樹沒有經過矮化,保護較好,長勢高大挺拔,樹齡均勻,若是清晨去看,樹幹上的苔蘚滲著露珠,晶瑩翠然,霧氣繚繞,有幾分煙雨朦朧的詩意。
  • 倚邦古茶山:唯有倚邦茶,才解倚邦愁
    倚邦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從普洱往南行沿著茶馬古道經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便進入倚邦茶山,是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至今在曼拱古茶園中還保留著基部徑圍1.2米,高6米,樹齡500年左右的古茶樹。
  • 六大茶山輝煌的開始,曹當齋與倚邦茶山的故事
    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倚邦茶山明代中期已茶園成片,有倷族、布朗族、低族、哈尼族、彝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倚邦,倷語意為有茶樹有水井的地方。倚邦簡史清雍正七年(1729 年)以前, 六大茶山是車裡宣慰司的轄地。
  •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原倚邦土司之子曹仲益在《倚邦茶山的歷史傳說回憶錄》一文中說:「革登奇特的茶王樹,生長在新發寨背後的山頂上,據老人講,這棵茶王樹在光緒初年,每年尚可產茶六至七擔之多。民國初年,其根部枯乾尚存」。《勐臘縣誌》也曾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株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產幹茶一擔,已枯死。」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榮時期,茶園總面積達6000多畝,茶葉產量達100多噸。
  • 茶山行日記7:古六大茶山倚邦——塵煙之下的貢茶餘韻
    每一次來到倚邦,一定會先去老街走一走,看看即將消失的茶馬古道和青石板,努力記住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後也許會站在這座山頂對別人說:你看,這裡曾是普洱茶的集散中心。塵煙四起的歷史到了現在,倚邦留給我們最珍貴的依然是茶樹,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是價格最高也是名氣最大的。
  •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古六大茶山,又稱江內六大茶山是指: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瀾滄江外六大茶山是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 行者軌跡——古六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茶山簡介倚邦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34;倚邦&34;倚邦山&34;磨臘&34;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從克拉克的記載來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間已賣到印度和歐洲。
  • 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經有濮人也就是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古道分布    清代,記載著「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當年運輸普洱茶的輝煌歷史。其首條幹路由普洱經思茅、倚象壩、黃草壩、魚塘附近、小壩、勐旺城子,在今勐旺補遠老寨與象明倚邦地界跨小黑江上遊補遠江,過茨菇塘、曼拱老街邊,從西面進入倚邦茶山的倚邦街,然後分為4條幹路。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為了給明年的【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熱身,也為了讓全國普洱茶友了解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同時也能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核心產地及其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普洱茶厚重的歷史文化,擴大【2021年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的傳播及影響,我們發起並組織【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之旅活動。
  • 倚邦古茶山宏廬茶園,天賜普洱,世界好茶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倚邦古茶山中,有一片叫做宏廬的普洱古茶樹茶園,只要到過這裡的人,都會被這片「天地人茶」合一的世外桃源深深折服,由衷地發出「天賜普洱」的感嘆。為什麼是天賜普洱?在古六大茶山之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且落差最大。森林面積4122132畝,佔總面積的26.3%,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風速是1米/秒。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氣候溼潤,陽光充足,冬季霧多,雨量豐富,而且植被豐富,有著好茶樹生長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和自然條件。
  • 江內「古六大茶山」歷史名茶劃分之攸樂茶山
    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亦稱「基諾古茶山」。
  • 了解雲南古六大茶山之味,看這兩篇就夠了 | 第二篇
    上一期說到,古六大茶山裡面,倚邦可堪稱代表,也堪稱異類。△ 倚邦老街  清朝雍正年間,普洱府在攸樂山設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府,管轄的地域接近於今天一個州市級別,折射出當年茶葉生產的興旺。每年,宋聘號都會邀請書畫家同訪古六大茶山,並以此為靈感作六山圖,2016年,畫家玉川子劉欣一起同宋聘遍遊古六大茶山後返京作六山圖,此圖即成了六山集包裝創作源泉。
  • 六大茶山,傳承古今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易武和蠻磚
    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譽的普洱茶:銀生城,乃南昭閣羅鳳徵服傣族之後在西雙版納所設的軍事節度:諸山即西雙版納主要優質茶品的六大茶山:攸樂、莽芝、革登、倚邦、慢撒(今易武)和蠻磚。 美麗動人的西雙版納,以中國版圖上獨一無二的熱帶雨林和曼妙多姿的傣家風情而聞名天下,亦以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而成為天下茶友心中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