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倚邦普洱茶歷史
《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中記載「舊傳武侯孔明遍歷六茶山……置木梆於倚邦」,說明倚邦興起之年不晚於蜀漢時期;且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一書對「六大茶山」具體位置的記載中的「倚邦」,可證明其至少有600年的歷史。若是再尋些資料,根據云南省圖書館館藏資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號。
此外,便是英國人克拉克在光緒十一年(1886年)寫的《貴州省和雲南省》一書中記載有「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每年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交易往來於仰光、撣邦、加爾各答、噶倫堡和錫金。」如此看來,道光年間倚邦茶便已經賣到印度和歐洲。
在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下,倚邦古茶山孕育了以「七子餅茶(即元寶茶,圓茶)」為主的普洱茶,於清朝年間尤為受歡迎。說起倚邦茶當屬曼松,追溯其原由?得說起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貢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為土把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用茶。
倚邦茶區地理環境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幾乎全是高山。與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異更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廟達到1950米,而最低處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的土壤與易武茶山的相近,這裡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氣候溼潤,陽光充足,冬季霧多,有著茶樹生長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和自然條件。
倚邦古茶山茶園分布
倚邦古茶山的茶園主要集中在曼松(含背陰山)、嶍崆、架布、曼拱、麻慄樹、彌補和倚邦老街附近等。其中,清朝時期的貢茶就出自曼松,即使是如今,曼松在普洱茶界依舊擁有極高的地位。
現今古茶樹保留較多的是麻粟樹、彌補、曼拱等村寨。單是麻慄樹的古樹茶園就有960多畝,在數目上已超過倚邦老街附近的古茶樹。
倚邦普洱茶特點
倚邦是小葉種為主,芽頭較小,條索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於苦,湯質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於長於山野,環境好,山野韻好,杯底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