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2020-12-21 書呆子普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葡萄酒論酒莊,普洱講山頭」而六大茶山就是普洱茶名山頭,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發展至今,分為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新六大茶山:南糯、布朗、帕沙、賀開、勐宋、巴達,合稱十二大古茶山。

而我們所說的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的劃分並不是指茶樹種植年代的先後,而是茶山命名時間的先後,就相關史料顯示,新六大茶山古樹樹齡比古六大茶山要大,面積要更廣。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更迭、戰亂天災、地名更改等元素變化,所以才有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還有其他不同版本。

初代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

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蠻枝、蠻磚、易武。

初代古六大茶山與現古六大茶山之間的區別就是漫撒的沒落,易武的興起。

初代新六大茶山:佛海、勐宋、南糯、南嶠、巴達、(瀾滄)景邁。

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巴達、布朗、景邁。

兩者的區別在於初代版本中的佛海(現在的勐海)勐海是解放戰爭之後,政府於1953年1月對西雙版納傣進行地域調整和改制後才出現,並沿用至今。

那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劃分的呢?

一、歷史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裡。據史料所載,初代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歸屬於當時清朝對普洱茶進行管理的政府機構普洱府管轄,而當時因為歷史原因只有將瀾滄江以東的地區劃歸普洱府管轄,而瀾滄江以西的六大茶山沒有在管轄範圍內,所以在清朝的文獻中沒有相關記載。而初代新古六大茶山在民國及建國後才出現的。

二、地理位置

就地理位置來說,以瀾滄江為界,古六大茶山位於瀾滄江西北方向,所以被稱為江北六大茶山或江內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為於瀾滄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稱為「江南六大茶山」或「江外六大茶山」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為了方便混淆而區分出來的。

以上為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在地理位置與時間上的區別與劃分,六大茶山不僅是雲南普洱茶行業的標誌也是普洱茶品質的象徵,想要了解普洱茶當然要從山頭說起。更多關於六大茶山的知識會在後面的文章中一一為茶友講解。

相關焦點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一般認為,六大茶山是一個重要的產區。不過,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幾座山,大家的版本都不太一樣。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源於少數民族,他們的讀音會被翻譯為不同的版本。六大茶山範圍廣闊,山脈相互連接,很難徹底地把每座山區分出來。最早傳出的劃分方法是,把六大茶山當做是六座山,分別是倚邦山、攸樂山、蠻磚山、莽枝山、革登山、易武山。部分人不認同這個版本,他們傾向於把易武山一分為二,分別是易武山和曼撒山。
  • 西雙版納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南嶠山及其波瀾壯闊的雲海組圖分享
    對於古六大茶山的歷史,相信每位朋友都能把其歷史文化說得頭頭是道,似乎這也潛移默化地成為了茶友們的入門級進階考試了。遠在1957年11月至12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專業茶葉普查工作隊,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認真的實地普查,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蔣銓先生親自參加。在歷時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總共行程超過1200餘裡,他們走遍了古六大茶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訪了許多健在的男女老少,查看了許多碑石記錄。
  • 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品質特點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分別是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曼撒);目前由於普洱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又分出了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下面為你介紹新六大茶山的茶區位置和普洱茶特點。 勐海新六大茶山的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只有景邁茶山位於瀾滄縣,與勐海緊緊相連之處。
  • 新六大茶山勢頭正猛,沒喝過就虧了
    普洱茶看山頭論高低的風氣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早在1957年,西雙版納組織專業的茶葉普查工作隊,勘察了瀾滄江內的茶山,並將它們並稱為六大茶山,這六大茶山地理環境優越,茶樹資源豐富,在普洱茶產區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 新六大茶山科普篇
    雲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分別為:南糯、南嶠、勐宋、布朗、巴達和景邁茶山。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位於瀾滄縣的景邁茶山也與勐海緊緊相連。新六大茶山南糯山南糯茶山坐落於勐海縣東北側,屹立在流沙河東岸,在傣語裡,南糯是筍醬的意思。南糯山有著極好的生態環境,雨量也十分充沛,山寨裡不乏千年古樹,而古樹之上則長滿了被譽為十大仙草之一的石斛。
  •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古六大茶山,又稱江內六大茶山是指: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茶山
    地理位置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倚邦茶區產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革登茶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革登為布朗語,意為很高的地方,從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過。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面積雖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
  • 炒出天價的普洱茶,其古今六大茶山是指哪些?
    必然提到的古今六大茶山,其背後見證著普洱茶的千年發展。  不論是資深茶客,還是普通消費者,了解茶山文化能夠幫助我們在選購、品飲等技能層面更上一層。  一.包含的名寨有哪些?  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目前產量較少。  新六大茶山均集中在勐海縣境內,只有景邁山位於瀾滄縣。差異化的海拔、氣候同樣造就了新六大茶山一山一味的獨特風格。是近現代普洱茶的主要原料產地。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瀾滄江外六大茶山是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 江內「古六大茶山」歷史名茶劃分之攸樂茶山
    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亦稱「基諾古茶山」。
  • 勐往鄉曼糯村初映象,有茶友把其納入新六大茶山名錄之一
    新六大茶山的另外一種說法圖片:瀾滄縣景邁山古茶園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雙版納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南嶠山及其波瀾壯闊的雲海組圖分享》,少幫主有跟大家聊過關於新六大茶山(也稱江外六大茶山)的問題圖片:曼糯古茶園路牌地域分屬不同,就因為這樣,有的茶人就說了,景邁山屬於普洱市瀾滄縣管轄,古六山講的是西雙版納區域內的事情,所以把景邁山列入新六大茶山名錄裡有所不便,建議更換。
  • 【茶字典】古「六大茶山」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 古六大茶山與改土歸流的淵源
    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生長著大量樹齡在兩千年以上的古樹茶;瀾滄江、怒江兩岸分布著十多萬畝人工栽培的古茶山、古茶園。古六大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和景洪市境內,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分別為:倚邦、易武、攸樂、革登、莽枝、蠻磚。從唐代開始滇南多個少數民族便在六大茶山一帶建茶園,元代「六大茶山"初步形成,茶園超萬畝。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經有濮人也就是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蠻磚: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曼林的古茶園目前在勐臘縣境內的五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其茶樹樹圍大多在100釐米以上。《本草綱目拾遺》和《滇海虞衡志》中都提到六大茶山蠻磚古茶園在乾隆時達到興盛,種茶麵積1萬餘畝,茶葉年產量最高達200多噸,歷史上蠻專茶主要賣給易武茶號加工。蠻磚茶山位於高緯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區域性差異明顯,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這樣的條件下,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蠻磚茶山茶葉茶質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
  • 江內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倚邦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古道起端    由上述茶馬石板古道的分布情況可見證,「古六大茶山」茶馬石板古道起點,西南端是攸樂茨通,正南端是象明曼林或曼嶗,東南最遠端是易比。因而,許多「古六大茶山」、「茶馬石板古道路線圖」都是錯誤的。將「古六大茶山」的茶馬石板古道起點定於易武「龔家大園」山包頂並在那裡立《茶馬古道起點碑》也是欠妥的。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很多普洱茶友神往的「聖地」,以往傳統茶山考察、體驗,由於受當地人脈資源和考察時間所限,很多普洱茶發燒友不能一覽古六大茶山之全貌。 本次活動由業內資深專業茶人,帶你親臨古六大茶山最具代表性的古樹茶園實地考察體驗。特針對普洱茶友和愛茶之人,定製專業、高端、個性化的深度普洱茶獨特文化魅力的體驗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