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往鄉曼糯村初映象,有茶友把其納入新六大茶山名錄之一

2020-12-21 雲南茶馬少幫主

尋一座山,聽一段故事喝一杯好茶,做一個好人——茶馬少幫主

親愛的百家號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茶馬少幫主!

昨晚,少幫主整理了一篇《勐庫壩糯村,優質藤條普洱茶的形象代言人》,這也是少幫主的文章裡唯一一個沒有親自踏足過的地方,所以在介紹是難免有些牽強,也收到了朋友們的批評和建議。

茶馬少幫主在此鄭重承諾,以後再給大家做分享的時候,一定是是少幫主親自踏足過的地方。這樣同時才能夠更多地保證茶馬少幫主早前允諾過的——文章所有圖片都是少幫主親手拍攝。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聊聊勐海僅存的藤條茶產區——勐往曼糯村。

陰差陽錯的邂逅,此曼糯非彼曼諾

圖片:隱藏於雲霧深處的布朗山曼諾

這一次的曼糯考察始於一場陰差陽錯的邂逅,也可以算作是上錯花轎嫁對郎。

這一期的素材是採集於去年八九月份的。去勐往曼糯之前,少幫主其實是準備繼續前往布朗山完成自己《尋味布朗山》之旅,並且目的地也選好了布朗山曼諾。但是由於那幾天連續下雨,加之時間又比較緊張,忘返一趟的時間也做不了多少考察。

圖片:勐往鄉曼糯村

就在少幫主猶豫還要不要上山的時候,兜裡的電話鈴聲響了,是勐往曼糯村的巖坎大哥打來的,說是他家當天上新房,要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去熱鬧熱鬧一下。隨即就改了道去勐往曼糯,雖說此曼糯非彼曼諾,但是至少是上山。最後的收穫也是喜出望外,不虛此行!

新六大茶山的另外一種說法

圖片:瀾滄縣景邁山古茶園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雙版納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南嶠山及其波瀾壯闊的雲海組圖分享》,少幫主有跟大家聊過關於新六大茶山(也稱江外六大茶山)的問題,依次分別是南糯山、布朗山、巴達山、南嶠山、勐宋山、景邁山。那麼問題來了,大家仔細閱讀這幾個茶山的名字後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除了景邁山,其他幾個茶山都是地處勐海縣的管轄的。

圖片:曼糯古茶園路牌

地域分屬不同,就因為這樣,有的茶人就說了,景邁山屬於普洱市瀾滄縣管轄,古六山講的是西雙版納區域內的事情,所以把景邁山列入新六大茶山名錄裡有所不便,建議更換。當景邁茶山被移除新六大茶山名錄後,勐往山也就順其自然地遞補上來了,而勐往茶山裡,又數曼糯茶山最為有名,所以有的茶友就乾脆直接把勐往茶山叫做曼糯茶山了。

曼糯初映象

圖片:勐往鄉街道

圖片:曼糯村一角

曼糯古茶山在勐海的北面,距離勐海縣85公裡,曼糯是勐往鄉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也是第一個住進勐往的布朗族村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記憶,很久以前這裡是勐海通往瀾滄的必經古道,馬邦馱運茶葉到這都會停下休息整頓,再到佛寺祭拜,祈求平安。每到佛教慶典,四面八方的人趕來更是熱鬧非凡,這裡曾經也是一片盛世。

圖片:勐海至勐往新拓寬的路面

興於交通落於交通,後來道路改道,曼糯逐漸衰落。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變動,才使得曼糯古茶園更好地被保留下來。三年前,從勐海縣城到曼糯大寨,需要驅車近三個多小時,現在通過政府翻新加寬路面後,只需不到兩個小時!

圖片:狹窄的村道

早些年,2015年以前,從勐海到勐往的路真心難走,實在是傷車。破爛的柏油路面時不時就會有一個大坑在等著你,這種路面不能等同於崎嶇的山路,而是硬著陸,一不小心掉入坑的話,不是刮傷就是直接癟掉,滴滴點點都是人民幣的交情。寧走山上三百裡,不願勐往顛簸三小時。

下期預告

圖片:曼糯古茶園裡的茶樹

篇幅所限,寫太多了的話朋友們看著也累,所以我們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明天,我們將深入曼糯古茶園,一起見證古茶園的死亡與重生。

圖片:一直在路上的少幫主

喝好一杯茶

看懂一座山

歡迎文末留言

一起分享交流關於茶的日子

我是一直在路上的【茶馬少幫主】,一名茶山民俗文化愛好者。少幫主將會堅持原創,堅持每一張照片都是自己拍攝,只為給大家呈現最真實的每一座山和每一個村。再次感謝在百家號上與大家見面的第六十三天,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劃分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布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 新六大茶山科普篇
    雲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分別為:南糯、南嶠、勐宋、布朗、巴達和景邁茶山。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位於瀾滄縣的景邁茶山也與勐海緊緊相連。新六大茶山南糯山南糯茶山坐落於勐海縣東北側,屹立在流沙河東岸,在傣語裡,南糯是筍醬的意思。南糯山有著極好的生態環境,雨量也十分充沛,山寨裡不乏千年古樹,而古樹之上則長滿了被譽為十大仙草之一的石斛。
  • 西雙版納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南嶠山及其波瀾壯闊的雲海組圖分享
    對於古六大茶山的歷史,相信每位朋友都能把其歷史文化說得頭頭是道,似乎這也潛移默化地成為了茶友們的入門級進階考試了。歷盡千辛萬苦,搜集看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古六大茶山史料提供了寶貴的、不可磨滅的證據,向州人民政府作了口頭及書面匯報,根據當時現存的茶山範圍、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曼撒、蠻磚和革登,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確認了他們的報告。
  • 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品質特點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分別是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曼撒);目前由於普洱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又分出了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下面為你介紹新六大茶山的茶區位置和普洱茶特點。 勐海新六大茶山的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只有景邁茶山位於瀾滄縣,與勐海緊緊相連之處。
  • 愛雲南:雲南新六大茶山您知道幾個?
    雲南普洱茶的產地為江內(瀾滄江)古六大山,但產量逐漸在減少,產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新六大茶山)。
  • 勐往曼糯:「勐海第一香」
    普洱茶裡有兩個曼糯山,都在勐海縣,一個位於勐海縣的布朗山,茶園靠近緬甸;另一個是勐海縣北部勐往鄉的曼糯,勐往鄉距離勐海縣有100多公裡,靠近瀾滄江流域,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勐往鄉的這個曼糯茶山。三個寨子布朗族的人口較多,因此曼糯的古茶園基本是大寨的布朗族所有。歷史上,曼糯是茶馬古道勐海——勐阿——勐往從糯扎渡過瀾滄江進思茅、普洱的必經之地,一度十分鼎盛。後來從勐海到瀾滄江的道路改去了別的地方,曼糯便漸漸冷清下來,這裡的茶也漸漸被人遺忘。茶葉不能成為養家餬口,布朗族人為了生存,將茶樹砍掉,種上糧食,古茶園大量減少。
  • 新六大茶山勢頭正猛,沒喝過就虧了
    隨著茶農茶商以及茶友的共同發掘和認可,一些六大茶山之外的茶同樣受到了廣大普洱茶愛好者的肯定。於是這些新挖掘的地區名氣逐漸增長,新六大茶山也就產生了,目前新六大茶山已經成為了現代普洱茶的主要原料產地。新六大茶山仍在西雙版納,它們和古六大茶山之間以瀾滄江為界,瀾滄江以南就是新六大茶山,分別是:南糯、南嶠、勐宋、布朗、巴達和景邁茶山。一、南糯山南糯山位於勐海縣東北側,南糯在傣語中是「筍醬」的意思,也就是這裡雨水充沛,環境良好,山間竹筍茂盛。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一般認為,六大茶山是一個重要的產區。不過,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幾座山,大家的版本都不太一樣。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源於少數民族,他們的讀音會被翻譯為不同的版本。六大茶山範圍廣闊,山脈相互連接,很難徹底地把每座山區分出來。最早傳出的劃分方法是,把六大茶山當做是六座山,分別是倚邦山、攸樂山、蠻磚山、莽枝山、革登山、易武山。部分人不認同這個版本,他們傾向於把易武山一分為二,分別是易武山和曼撒山。
  • 閱讀昭通·​群山丨巨石上的曼糯山(節選)
    他家所在的曼糯大寨有一百二十戶左右的人家,位於曼糯山的中上部,往上是古茶園通往天空,往下則是幾十公裡長的斜坡直抵瀾滄江邊。斜坡上,傳說中老虎成群的原始森林已經蕩然無存,褐紅色的土壤在零星的雜樹、秋收後發黑的玉米稈葉和殘留著一半綠意的荒草間坦然暴露,散發著覲拜陽光時眩暈的色澤。瀾滄江的對岸就是人們說的「瀾滄山」,隸屬於普洱市瀾滄縣(即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縱然茶裡草木春光無限,不如來趟西雙版納茶山行
    西雙版納普洱茶產區集中在江內(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以及江外(即瀾滄江南)新六大茶山布朗山、南糯山、南嶠、勐宋、景邁、巴達。自古以來「十二茶山」馬道駝鈴迴旋繚繞商旅塞途,構成了一幅邊塞風情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的歷史畫卷,綠意浩蕩的千年古茶樹譜寫著詩和遠方的壯美。
  • 「行走雲南」新六大茶山
    據傳說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視,當地哈尼族頭人設宴招待,席上的筍醬讓土司吃得十分喜歡,於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進貢筍醬,南糯山因此而得名。南糯山距勐海縣城26公裡,自古以來就是瀾滄江下遊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根據當地愛伲人的父子連名制可推算出他們已經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約已經歷1100多年的時間。南糯山茶園總面積有21600多畝,其中古茶園12000畝。
  • 炒出天價的普洱茶,其古今六大茶山是指哪些?
    必然提到的古今六大茶山,其背後見證著普洱茶的千年發展。  不論是資深茶客,還是普通消費者,了解茶山文化能夠幫助我們在選購、品飲等技能層面更上一層。  一.包含的名寨有哪些?  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目前產量較少。  新六大茶山均集中在勐海縣境內,只有景邁山位於瀾滄縣。差異化的海拔、氣候同樣造就了新六大茶山一山一味的獨特風格。是近現代普洱茶的主要原料產地。
  • 茶山連載︱如果你第一次去西雙版納遊茶山,建議第一站選這裡
    如果你第一次去西雙版納遊茶山,建議第一站選在南糯山西雙版納的古茶山集中在勐海和勐臘兩縣,被稱為「中國普洱茶第一縣」的勐海,是很多茶友探訪茶山必去的地方,而所選古茶山的第一站,就是距離據傣族傳說:很久以前,南糯山沒有名字,愛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連綿起伏。雨水下地,春筍破土,婦女們穿梭竹林間,挖筍做菜餚,多餘部分製成「筍醬」。曾有官員巡遊至此,愛尼人以筍醬招待,官員被筍醬的美味折服,於是將其作為貢品。此後,傣族就把這山叫作「南糯山」,愛尼人也跟著就這麼叫,就叫開了。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曼撒與易武指的是同一片區,北曼撒南易武,隨著政治、戰亂等原因茶葉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的由曼撒移到了現在易武鎮。瀾滄江外六大茶山是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兩邊各有一個很是顯眼的茶字,讓人不由想到了茶在這片土地上的某種特殊和淵源的歷史意義。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間。
  • 曼撒古茶山之古韻芬芳
    走進曼撒,頓感滿山茶氣,古韻芬芳。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把曼撒古茶放置古六大茶山的收筆之處,不知何意。但眼前所見,深感凡事應以鳳尾收官,大千世界,無不都在遵循著自然與回歸。曼撒是六大古茶山之一,現在稱為易武。易武是一個浪漫的傣語音譯,意為美女蛇住居的巖洞,大可引申為美女之城。自曼撒古寨因火因疫消失後,易武也就因運而生。這一變遷,以百年記。
  • 盤點 | 雲南的茶山名到底有多野?
    世人皆知雲南茶山美,雲南茶山多如星,但一提起某些茶山名,不少茶友還是會目瞪口呆懵了圈。那麼,雲南的茶山名到底有多野?據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當年遊歷六大茶山時,為了考證紀念其遺留下來的諸多遺器,而命名的六大茶山。《普洱府志古蹟》中便有該段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撒(易武)」。
  • 古茶第一村——南糯山
    新六大茶山,均在勐海境內。現在,也有學者不再以「新六大茶山」來稱呼,而是將勐海境內所有產茶的寨子統稱為「七十二寨」。具有1700多年植茶悠久歷史的著名古茶區南糯山,屬勐海縣格朗和鄉,位於勐海縣城東部,距勐海縣城20 多公裡。
  • 〖天下茶倉〗19大普洱茶山的特色與口感
    布朗山面積1016平方公裡,布朗族為古代濮人的後代,可以說是茶藝的始祖,是他們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布朗山的南部和西部與緬甸接壤,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  布朗族是西雙版納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源頭。國營勐海茶廠時期布朗山茶區初制所,包含布朗山與新、老班章,一年可收鮮葉300多噸,大約可製成曬青毛茶80多噸。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今天就帶著大家來初步了解一番,普洱論山頭之一部分,即古六大茶山(革登、莽枝、攸樂、倚邦、蠻磚、易武) 翻開易武茶區,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於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 西雙版納【曼囡-章家三隊-曼新竜老寨-曼班老寨】古茶山行,布朗山甜茶很甜~
    喝一泡曼囡老寨古茶山古樹茶,標準的苦茶,第一泡苦度一瞬間飛上來,苦難難受,小編的胃學茶四年半,試茶葉開始胃虛了。曼囡老寨古茶山古樹茶適合拼配,不適合單獨出貨。章家三隊普洱茶山最大的初制所,目前最大的收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