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驛·閩南風 專訪閩南生態走廊驛站顧問莊景輝

2020-12-12 閩南網

  重構閩南傳統古建築 煥發生態文化新生命 ——專訪閩南生態走廊驛站文化顧問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景輝

莊景輝教授近照

  我市新規劃建設的五裡亭新驛、檺林新驛、木棉新驛、馬坪新驛、甘棠新驛、三古新驛等6座驛站,自動工之日起便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新驛的仿古建築不僅精心融入漳州元素、充分體現閩南古厝文化特色,更描繪出了一幅田園都市生態畫卷,是漳州努力探索投資少、效益好、可持續的生態文明路子的縮影。近日,記者就最受市民關注的幾大問題,與驛站文化顧問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景輝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採訪。

甘棠驛站春光明媚

  問:您在對閩南生態走廊上幾座驛站的設計上,遵循怎樣的思路和設計理念?

  莊景輝:我們在設計閩南文化生態產業走廊的這幾座驛站時,是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為指導,結合美麗福建宜居環境建設的總體部署,通過沿線綠道、驛站及重要節點的打造,形成綠道串聯成線、花卉產業繁榮的古驛道風貌,希望能夠建設成集休憩、文化展示、旅遊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閩南文化風情畫廊,充分展示出「百姓富、生態美」的漳州形象。

馬坪驛站木蘭花開

  問:驛站的設計風格多選用閩南建築風格,並大量使用傳統的閩南建築工藝,您覺得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還原閩南建築風格是否有難度,難在哪裡?

  莊景輝:當然有難度。除了建築原材料的採集外,驛站裡從木石雕刻到彩繪貼金,很多都需要老工藝師傅親力親為的手工完成,而現如今能做古厝建築工藝傳承的老師傅少之又少。此次漳州六座驛站的建設,匯集了漳廈泉各地市專家和建築師傅,運用燕尾脊、泥塑、獅象座、剪瓷雕等傳統建築裝飾工藝,將富有漳州地方歷史特色的幾大名人故居用「1:1」的方式複製重建,同時在建築中融入閩南元素的創意,堪稱一大創舉。

  問:您覺得驛站的建設中,哪些細節因素最能代表閩南建築的風格。我們在實際建設中,是如何雕琢這些細節的?

三古新驛龍鳳剪瓷雕

檺林新驛樸實自然的亂毛石外牆

木棉新驛水映門第

  莊景輝:我們常說「紅磚白牆皇宮起,馬背山牆燕尾脊」,這是最能代表閩南古厝文化風韻的元素。在驛站的建設中,我們秉持著「三原」原則(原建築造型、原建築材料、原建築工藝),不僅盡最大程度保存了古建築的民俗風貌,更是在施工過程中精雕細琢,運用了許多漳州本土民俗工藝技巧,盡最大努力在復原古建築的同時進行文化傳承和保護。

  像在原建築材料方面,我們用的是最好的。「牆倒屋不塌」這是古建築最讓人嘆服的地方,我們也盡力朝這個方面靠近。比如泥塑,用漳州的牡蠣殼為原材料進行溼時塑形,最大程度沿用古建築傳統工藝;山區民居為原型的建築以亂毛石壘砌外牆體,同時採用凸稜灰條勾縫,充分彰顯建築特點。還有剪瓷雕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木雕件多運用安金彩繪,顯得富麗堂皇,安金工序更是不惜貼足多層金箔,做得相當精緻。我們的建築都有實物可以進行注釋,不僅是百分百的還原,做得還可以說是比以前的還要好。

檺林新驛碧水閒亭

甘棠新驛安金彩繪富麗堂皇

木棉新驛燕尾脊

  問:是否每一座驛站都最大程度地還原建築原型?在建築原型的選擇上,您的依據是什麼?

  莊景輝:基本上我們是盡了最大努力在還原閩南建築原型,還原的依據我認為主要從四個方面考量。一個是名人故居。我們都知道漳州的古建築非常多,那麼要選擇的一定是具有代表性和有考證意義的建築。第二個是家族宗祠。漳州的名門望族多,祠堂建設規制大、裝飾豪華,整體傳達出的是地方宗族興旺的象徵。第三個是地方的大厝。這個不一定是大家族的體現,而是一個地方在經濟發展後有能力支撐建築起來的大型房屋,這個能夠顯示出富甲門第的氣派,像早前民間曾流傳「有四落富,無四落厝」,就是對這種建築獨具奢華的真實寫照。最後一個是典型民居。這種建築在規制、特殊形式、文化意義和內涵上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按照驛站的建設,第一批建築選型我們主要從這四個方面融入到建築中來,進行有機組合。

  問:在眾多的驛站設計中,您覺得最滿意的設計是哪一座驛站?您覺得還原古建築原型,建設驛站具有怎樣的意義?

  莊景輝:可以說都非常滿意,每座驛站都呈現著獨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淵源。這次驛站的建設,能夠採用閩南古建築原型進行重構,這個創意本身就非常有意義,是用另一種形式對古建築加以肯定,並在保護和傳承閩南文化、恢復古建築方面做了典範、樹立起標杆。百年後這些驛站也將成為新的歷史,一段記載著漳州文化復興的光輝傳承。也正是因為這次提供的平臺,讓許多老工匠有機會再次展技並將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培訓出一批新傳承人,這個非常值得稱讚。最重要的是,這6座驛站涵蓋了漳州六大文化主題,與周邊的歷史古建築相呼應,未來將成為漳州乃至海峽兩岸的生態名片、文化客廳。馮思佳 蔡柳楠 吳晶芸遊斐淵/攝影)

相關焦點

  • 尋訪千年「古道」驛站——文安驛古鎮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本報記者 李波 文/圖) 文安驛古鎮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城西15公裡處,距延安市50公裡,緊鄰210國道,外連延(延安)延(延水關)高速,是太原---西安---內蒙古旅遊走廊上的重要節點。文安驛古鎮始建於西魏大統三年即公元537年,設文安郡和文安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是陝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驛站和繁華的貿易集鎮。
  • 上遊紀錄丨茶馬古道驛站:雲南驛
    大理的雲南驛古鎮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是「彩雲之南」的故裡,也是最早最早叫雲南的地方。雲南驛以雲南作為地名,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雲南驛不僅僅是古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驛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雲南驛成為中緬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舉世聞名的滇緬公路由此通過。
  • 閩南漳州古城
    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A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古城原貌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 文安驛,一個用筆畫出來的古道驛站
    文安驛,一個用筆畫出來的古道驛站文┃楊霜林當我一步邁進文安驛,眼前所見的是被拆遷後的殘垣斷壁,千瘡百孔,一片荒蕪。當地村民走向了高樓,健忘了這片曾經生他養他的土地。此情此景,使我浮想聯翩,感慨莫名,仿佛看到1000多年前,這個古道驛站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一片盛世圖景。便滋生出想用畫筆畫出這裡的場面,並用現代化的建設手法,恢復文安驛昔日的輝煌盛景。
  • 漳州圓山新城西環花海 為閩南文化生態走廊增色
    三角梅、野牡丹、月季等花卉,含苞待放  據圓山新城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該指揮部投資建設的西環花海是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的組成部分,包括約4萬株的三角梅園、約3萬株的野牡丹園、約7  西環花海沿水仙花種植基地邊緣鋪設了1300米的木質觀光棧道,沿途建有入口廣場、休息亭、景觀拱橋、觀光長廊、售賣點、茶樓、瞭望塔、水仙花廣場以及生態廁所等設施,為市民提供了近距離了解、體驗「凌波仙子」生產過程的平臺,也為市民提供休閒、賞花的好去處。
  • 「閩南瑪尼堆」:揭開閩南文化的神秘面紗!
    「閩南瑪尼堆」是全球性「瑪尼堆」現象的一個重要分支。「閩南瑪尼堆」概念的提出,是閩南文化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閩南瑪尼堆」的發現,是《鷺客社》推動廈漳泉人文同城化的一個經典案例。種種跡象表明,此類「閩南瑪尼堆」,確實很可能與避邪、鎮煞、鎮風、把水尾等風水學功能有關。2019年10月,莊國慶先生(網名金楓晚霞)給我發來了三張關於長泰縣陳巷鎮山重村的「瑪尼堆」照片。此「瑪尼堆」又名「水尾塔」,與科山「瑪尼堆」一樣是用來把水尾的。據《閩南日報》報導稱,「其始建於宋末,明代因遭受雷擊,塔剎塌毀,清代修葺。
  • 未來5年,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漳州方案出爐!
    為進一步加強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近日,漳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的通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做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紮實抓好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整體保護各項工作,在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專家評審論證、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各地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提升方案》,
  • 灌口深青村:古驛深深 古風悠悠
    徜徉在路面斑駁的古驛道,駐足在閱盡滄桑的驛樓古地,驛站成為窺視郵驛發展和古鎮興衰的一處觀景臺;行走在和風翠影中,驀然發現,寬敞的國道與悠久的古道,是那麼富有詩意地展示新的一頁地理。 古驛的前世今生
  • 灌口深青村:古驛深深 古風悠悠
    徜徉在路面斑駁的古驛道,駐足在閱盡滄桑的驛樓古地,驛站成為窺視郵驛發展和古鎮興衰的一處觀景臺;行走在和風翠影中,驀然發現,寬敞的國道與悠久的古道,是那麼富有詩意地展示新的一頁地理。然而,作為閩南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古驛站,它的存在仍然有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古驛坐落於灌口鎮深青村的西北側,見證了歷史上閩南交通的巨大變化。南宋時期,深青驛的前身是魚孚驛。那時為了完善漳泉驛道(漳州至泉州)上的郵驛設施,朝廷在同安縣境內設了兩處驛站,除了大同驛(在今同安區大同鎮),另一個就是魚孚驛(在今集美區魚孚村)。到了元代,魚孚驛移建於深青村,方才改名為深青驛。
  • 探訪樂土驛•新疆驛站博物館
    樂土驛•新疆驛站博物館  李偉歡攝  提起邊陲驛站,難免讓人想起大漠狼煙、烽火炮臺。踏入樂土驛•新疆驛站博物館,雖不見烽火,卻依然能夠體驗出樂土驛這個有著吉祥名字的地方在歷史的演變中經歷的千年風雨。  樂土驛•新疆驛站博物館主要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追溯驛站、兩漢時期的新疆驛站、隋唐時期的新疆驛站、蒙元時期的新疆驛站、清時期的新疆驛站、林公行伊犁留名樂土驛、樂土驛發展成就等,再現了自漢以來新疆驛站發展歷程以及驛站在絲路文明發展進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 白沙古道古橋古驛站
    白沙古道南北向主要有經蘭貝源通遂昌、仙居的百裡山道。有經長山石門的龍門古道,此道通麗水、溫州。東西向的就是本文開頭描寫的經湯溪、龍遊到衢州、上饒的金衢古道,這是白沙地方除水路外的主要陸路通道。歷史上,在重要的通道上,都有地方官衙設置的驛站或鋪司,如途經白沙地域的金衢古道,自金華府衙出城三公裡就有西關驛,往西過塔水橋至白沙溪沿有馬海鋪(鋪司),由馬海鋪過白龍橋,至湯溪縣界二公裡處,有山迴鋪,再之三公裡有開化鋪,再之四公裡則有白沙驛。古驛站鋪司駐有官差兵勇,驛站一般是駐有5~7人,鋪司規模稍小一點,常駐3~5人。
  • 文化尋根 解讀閩南話的前世今生
    高甲戲  2007年6月,我國批准建立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南文化作為整體文化概念,首次為官方清晰認定。然而,閩南文化是什麼?以閩南方言為根基的閩南文化體現哪些特徵?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我國著名方言學家、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如龍先生。  閩南話分布佔全國海岸線的1/3  問:閩南的概念是什麼?  答:閩南,從地理上指的是現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廈門、漳州所屬的各個縣市。然而從文化的角度說,閩南文化的概念遠遠超出了以上區域。
  • 閩南千年古城:全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最原始的閩南味
    而說起廈門的特徵,海鮮和閩南話,相信也是最為典型的,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廈門人也稱為是閩南人,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閩南人不僅是在廈門,在福建的另外兩座城市,還擁有比廈門更為悠久的閩南文化,而這就是泉州和漳州。所以,今天我要給大家說的一座閩南千年古城,也不會在廈門,而這就是漳州古城。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探尋閩南大厝的奧秘:用閩南元素賦能鄉村建設
    6年前,4名古建發燒友,懷揣著對閩南傳統建築的熱情,開始深入廈漳泉山村,探訪原汁原味的閩南大厝。這個過程,重塑了他們對閩南建築文化的認知。閩南古厝遺存風雨飄搖的境遇與瀕危的建造工藝,讓他們決心變身守護與傳承者。大厝營造學社由此而生。
  • 閩南「五腳架」的前世今生
    在閩南地區,稱騎樓為「五腳架」,即是一種外廊式建築設計,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以供行人躲避日曬雨淋
  • 金門風獅爺都產自閩南
    金門地處海隅,古時地理環境惡劣,島上多風沙,人們相信在屋頂、迎風的主要街道上或低洼處的偏僻角落,放置一種鎮風闢邪的石雕,可以嚇阻邪魔,保宅安民,這種石雕即被稱為風獅爺。  金門居民自清朝起,就開始設立風獅爺鎮風驅邪。這一神祈到底產生於何時來自何方呢?由於文獻上並無詳實記載,這個問題一直沒人能夠回答。但是此次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發現,風獅爺信仰可能來源於閩南的石獅信仰。
  • 漳州推進九十九灣「閩南水鄉」整治 讓城市更好
    近年來,漳州市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入開展「抓生態比城鄉環境」活動,著力改善提升生態環境,努力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村讓城市更嚮往。­  九十九灣「閩南水鄉」 整治一期工程國慶前完工­  27日,導報記者到九十九灣湖「閩南水鄉」示範段,看見幾個工人正在給岸邊的花草樹木澆水,三五成群的村民坐在石倉永興堂附近的岸邊休憩聊天。藍藍的天空,湖水清澈可見,岸邊綠樹與極具閩南文化元素的沿江建築融合,呈現出一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閩南水鄉美景。
  • 趁微風不燥,去趟丹霞驛吧
    以下文章來源於視覺漳州 ,作者閩南日報 視覺漳州投稿郵箱:mnrbmsb@126.com「來漳州一定要到南湖,到南湖一定要去丹霞驛。」叢間嬉戲、綠道漫步,長椅上悠閒落座……在近年來打造城市生態產品的「主文章」裡,南山文化生態園的巨大蛻變是驚喜的開篇。
  • 「祖脈秦嶺」商於古道陽城驛
    位於秦嶺山脈南麓的陽城驛景區,是陝西省商南縣在商於古道基礎上建成的312國道北側的陽城驛遺址上,建成了新陽城驛城堡,依託陽城驛、闖王寨和商南茶園,建成的商南闖王寨泉茗旅遊度假園主景區。商南縣陽城驛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