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漳州方案出爐!

2020-12-26 閩南日報

為進一步加強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近日,漳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的通知。具體通知內容詳見下文: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的通知

漳政辦〔2020〕7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開發區管委會,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做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紮實抓好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整體保護各項工作,在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專家評審論證、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各地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提升方案》,詳見附件),進一步加強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夯實主體責任。各地各有關單位要根據《提升方案》提出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夯實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主體責任,結合工作實際,全面推進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持續加大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力度,充分激發新時代閩南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二要堅持依法行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注重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推進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歷史文脈。

三要加強創新利用。要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梳理和研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科學理念融入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與塑造城鄉特色風貌相協調,將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持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設。

四要形成工作合力。要凝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合力,充分發揮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積極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協同推進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重點任務落實。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良好氛圍,統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2日

(此件主動公開)

來源:漳州政府網

本期編輯 劉藝敏 本期組長 陳 靜

值班主任 陳益雄 總 編 輯 賴雄偉

相關焦點

  • 廈漳泉合力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16日至17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在泉州召開,來自省文旅廳、廈門、漳州、泉州的40餘名閩南文化專家、建設保護單位的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我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福建這座譽為田園都市的三線城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福建這座譽為田園都市的三線城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素有"田園之城,生態之城"之稱的該城,既是"母花果之鄉",也是中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是福建的漳州,漳州位於福建省南部,位於「閩南金三角」,作為中國海峽西岸城市之一,與臺灣島、廈門隔海相望,西南與廣東省汕頭相鄰,漳州總面積1.26萬平方公裡,截至2016年,將管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8個縣,常住人口505萬。
  • 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出爐!涉及福建安徽青海四川湖南浙江山東
    閩南文化、徽州文化、齊魯文化、熱貢文化、羌族文化、土家族苗族文化、海洋漁文化(象山)等7個均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最新出爐!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廈門市,安徽省黃山市,青海省黃南州,四川省阿壩州,湖南省湘西州,浙江省象山縣,山東省濰坊市均榜上有名。
  • 閩南千年古城:全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最原始的閩南味
    而說起廈門的特徵,海鮮和閩南話,相信也是最為典型的,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廈門人也稱為是閩南人,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閩南人不僅是在廈門,在福建的另外兩座城市,還擁有比廈門更為悠久的閩南文化,而這就是泉州和漳州。所以,今天我要給大家說的一座閩南千年古城,也不會在廈門,而這就是漳州古城。
  • 打造閩南文化生態旅遊中心,未來的漳州會有多好玩!與你家鄉有關
    打造閩南文化生態旅遊中心,傳統小吃街+夢幻美食街,非遺文化與旅遊項目結合一縣(市)一臺民俗演藝節目……未來的漳州會有多好玩!「一心」即加快推進市區漳州古城、閩南老家、閩南水鄉、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林語堂紀念館等項目建設,打造集文化、生態、溫泉、美食和購物等於一體的閩南文化生態旅遊中心。「三帶」即促進東部濱海休閒旅遊帶、中部花果茶旅遊帶和西部鄉村世遺旅遊帶的協同發展,重點培育世遺土樓、火山島和東山島等旅遊產業集群。
  • 閩南漳州古城
    風景圖集:濱州有多美之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於「海濱鄒魯」、國內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A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古城原貌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 閩南三地被列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介紹,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 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
    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 龔雯 攝   1日晚上,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活動期間,營員們將走訪考察漳州、廈門、泉州等閩南區域的文化古蹟、人文景點及專題展館,體驗茶藝、扎染等傳統文化,開展小組討論、座談交流、專題講座等活動,領略豐富多彩的閩南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漳州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臺商投資密集區,也是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是開展兩岸閩南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基地。
  • 好消息~ 《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出爐
    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2017年1月,經文化部批准,同意設立客家文化(閩西)生態和保護區,範圍包含龍巖市的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的寧化縣、清流縣、明溪縣。
  • 「不見外」的「老外」廈大外籍教授潘維廉走進漳州感受閩南文化魅力
    當天,漳州市開展的「世界看漳州」系列外宣活動之一「老外看漳州——不見外老潘漳州行」活動啟動,潘維廉教授走進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古城,參觀和欣賞這裡修繕完好的一座座古香古色紅磚騎樓,以及紮根在漳州的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八寶印泥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漳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 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日前公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7家入選。  2019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並經文化和旅遊部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 廈門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綜合體 初步選址馬鑾灣西濱村
    廈門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綜合體。昨天上午,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葉細緻接聽市長專線,在介紹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時,透露了這一消息。制定法規推動成立專家委員會非遺傳承人成主力軍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是全國首個保護地方文化的專項法規。葉細緻介紹說,我市已成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
  • 漳州未來將迎來大爆發!
    漳汕高鐵預案出爐,未來又有一條沿海高鐵要來啦!  家門口打飛的的夢想不再遙遠   今年6月份,龍文區政府網發布了《龍文區土地利用總體(2006-2020年)調整完善方案》。
  • 九十九灣——漳州城未來的新名片
    規劃圖  復興一城  在漳州人的記憶中,九十九灣形態曲折優美,全長50.5公裡,主港道長14.45公裡。  僅隔一年,2015年,漳州市政府「十三五」規劃中,將漳州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景觀區域。值得一提的是,九十九灣「閩南水鄉」項目納入其中,成為中部景觀區域的重點工程。  根據《漳州市九十九灣「閩南水鄉」沿線地塊整體城市設計》,規劃全長14公裡,近期目標是「提振一帶」,打造「漳州生態城區2.0升級版」。中期目標是「激活一區」,打造「福建省轉型升級的示範區」。
  • 2020年8月5日|早安,漳州
    這裡是《早安漳州》新聞欄目,我是主播來珍。今天是8月5日,農曆六月十六,星期三,氣溫26—31℃,天氣中雨轉小雨。提醒朋友外出記得帶上雨具,以備不時之需。今天主播推薦的是長泰半月山溫泉。景區以自然生態為主題,是集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戶外拓展訓練及高端旅遊地產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 漳州| 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成長之路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在談到城市建設的時候曾說過,一個城市建設如果「不考慮自身的文化歷史、地理氣候、山川形態、民風民俗,就喪失了內部認同感,也就失去了外部的可識別性。」而比起外部識別性的模糊,更可怕的是失去了城市生長的原動力——由內而外、由歷史到未來,可持續生長、變化和哺育公眾的城市文化。
  • 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文化深厚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漳州府志記載,在那個時代漳州出了330位進士,其中不乏狀元、榜眼、探花。那時的香港路,有一位叫林士章的南京禮部尚書。這一座尚書探花牌坊,便是在明朝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林士章而立。林士章一生的榮耀以及取得的成就都刻在了尚書探花坊上。
  • ...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名單
    最近,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作為金華市唯一一個文化傳承保護區入選。東陽素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世界木雕之都。
  • 地處「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古蹟林立、海灣眾多
    地處「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古蹟林立、海灣眾多。蚵仔煎、肉粽、三角餅,獨到風味數不勝數。聽海打石濤,食古早風味,登奇石頂峰,賞特色建築,沉浸在漳州的千年歷史之中。1 天漳州滷麵&手抓面 小米七號漳州滷麵是漳州地區獨有的麵食。需要使用鹼面(即油麵),煮後爽口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