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頻「秀肌肉」:無人駕駛路線大比拼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科技企業頻「秀肌肉」:無人駕駛路線大比拼

進入2020年最後一個月,今年持續火爆的無人駕駛,依然消息不斷。

「終於可以不用安全員了,責任重大啊。」12月7日晚8點,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更新了自己的百家號動態。當日下午,百度獲得北京市首批無人化路測通知書的消息傳出,它意味著未來其相關無人車在測試時可以取消安全員。

而在這一消息傳出的第二天,2020阿波羅生態大會上,百度一舉推出囊括智艙、智駕、智圖、智雲在內的「樂高式」解決方案,其中輕量級的Apollo Lite解決方案尤為引人注意。取消了雷射雷達,代之以10線攝像頭的配置,也標誌著百度純視覺應用方案的正式亮相——傳感器和算量更輕、感知力更強,當然更重要的是,成本也更低。

除了百度之外,其他國內無人駕駛科技企業也消息頻傳。儘管深圳市交管局稱,AutoX並未獲得其發放的測試牌照,但後者公布的車內全無人、無遠程遙控的Robotaxi車隊在12月3日還是刷了屏。文遠知行近日則曬出其Robotaxi相關數據,稱一年內安全完成超過14萬次出行,服務用戶數超6萬。

「經過了前幾年的技術研發和初步實測,我認為今年和明年將是自動駕駛廣泛路測的階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一旦進入實測階段,自動駕駛行業整個格局將會呈現巨大的變化。」

12月3日,在廣州舉辦的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表示,我國智能汽車行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

高健表示,車聯網方面,預計2025年全球聯網汽車數量將接近7400萬臺,其中中國的聯網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自動駕駛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國17個城市已累計發放約282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業界的態度也相當樂觀。今年9月,李彥宏甚至直接放話稱,5年之內無人駕駛技術將大規模商用。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則表示,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

摩根大通研究分析則稱,2019年至2025年,中國L1到L5級的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實現33%的年均增長率,並於2025年達到約71億美元。

不僅是數字的提升,從技術實現而言,經過了長時間帶安全員的路測後,行業終於開始思考怎樣變身真正的「無人車」。

在今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Apollo「5G雲代駕」功能:當無人車遇到難度較高的路障時,可向「5G雲代駕」求助,後臺控制艙的雲代駕司機可當即接管,遠程操縱車輛回歸正常行駛。AutoX近日放出的全無人、無遠程遙控的Robotaxi車隊,同樣標誌著這一努力方向。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則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明年無人駕駛的測試深度、測試城市數量都可能上到新一個臺階。

所謂測試深度,既包括目前業內已經在探索取消安全員,也包括測試道路及測試面積的增加。「明年許多城市看到自動駕駛趨勢,可能會進一步鋪開測試,這個趨勢是比較明顯的。」

車路協同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路線,國內布局也在提速。「車路協同非常強大。」一位行業內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單車傳感器可能因各種因素導致誤識別及誤判,但車路協同對路況把握的精確度則高很多。」

不過考慮到當前車路協同仍處於規劃建設狀態,目前行業處於相對早期。

發展時間更長的單車智能路線,則強調車輛本身的能力,目前業內分為融合感知模式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識別模式。包括谷歌、百度等企業均採用融合感知模式,傳感器中除了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之外,還加入了雷射雷達。純視覺模式則主要依賴攝像頭感知,完全模擬人類視覺。

從感知原理而言,雷射雷達打點反射的方式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存在,從而構成後續行車快速決策的基礎。攝像頭的原理則是將感知的二維畫面轉變為三維畫面,隨後判斷物體體積再進行行車決策,「這種方式對算力的要求很高。」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該人士同時指出,視覺識別方案的觀測距離大約為200米,雷射雷達則能夠實現500米範圍內的360度觀測,並在200米距離內實現釐米級精度。因此從可靠性上而言,要實現高達99.999999%的車規級安全性,顯然融合感知模式更優。

但相對於視覺識別方案而言,融合感知模式顯然也更貴。該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最貴的64線及128線雷射雷達,單個可能需要超過80萬元。國產企業禾賽科技的產品價格在萬元級別。

相較之下,特斯拉方案中的360度環視攝像頭單個僅幾十元至數百元,毫米波雷達價格區間在千或萬級別,超聲波雷達價格更是低至不到10元一個。要實現車規級安全性,特斯拉方案全部套件可能不到1萬元,而融合感知方案則需要幾十萬元。

或許這也是百度進一步推出Apollo Lite輕量級方案的原因之一,這意味著百度也踏上了純視覺識別的路線。據介紹,該方案採用10路攝像頭,擁有超過30個深度學習網絡,然而整體算力小於30TOPS。同時,面對複雜城市道路,該解決方案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

「這個方案的推出,其實是為了滿足主機廠需求。」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當前城市道路還無法進行完全無人駕駛,而是側重輔助駕駛,這種L2+場景下其實可以簡配,而L4級別技術的Apollo Lite用在L2+場景下綽綽有餘。

「雷射雷達因其空間信息豐富等優勢,一直是無人駕駛的主旋律,然而它存在缺乏RGB圖像的遠視解析度等缺陷,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盤和林評論道,「百度此次做出的轉變是一個革新性的嘗試,既克服了雷射雷達的弊端,也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從目前來看這種環視方案的應用前景更好。」

但這也不意味著融合感知模式就此退場。「視覺識別要想完全清晰地識別路況需要算力提升,但實現車規級安全性的算力,業內目前認為並不樂觀。」前述觀察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如果未來隨著國產雷射雷達量產爬坡實現成本大幅下降甚至等同於當前視覺識別方案,感知融合模式必然會進一步普及。」

相關焦點

  • 日產東京車展大秀肌肉:多項「黑科技」吸引眼球
    較之往屆,今年的東京車展場地規模更為開闊,本土化運營更為日系車輛品牌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大秀技術的絕好機會。但眾多歐洲品牌的集體缺席也使得本屆車展幾乎成為「右舵車」一脈的狂歡。作為日本汽車工業的代表品牌之一,日產也在本屆車展上「大秀肌肉」。
  • 無人駕駛漫談
    什麼是無人駕駛呢?簡單想一個場景,駕駛員坐在駕駛位上睡覺,車在路上自由地行駛,無論是啟動,制動,巡航還是轉彎,完全由車輛系統自動完成,這就是無人駕駛。當然了,駕駛位上也可以不做人,也可以躺在後排座位上,哈哈,其它一切需要自然人介入的駕駛過程,都不是無人駕駛,目前大多號稱自動駕駛或者碰瓷自動駕駛的車企,頂多是輔助駕駛,脫離不了人的幹預。
  • 鄂爾多斯這家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獲得百餘項國家專利!
    5G、大數據、AI、共享經濟、「無人駕駛」……這些都是連接未來的關鍵詞,過去幾年間,「無人駕駛」技術在全國「遍地開花」:2018年4月,上海松江產業園區誕生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清潔車;2019年8月,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相城)的5G無人配送車;9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
  • 商湯「擠入」無人駕駛賽道 被投企業回應稱不擔心競爭
    商湯科技為何「擠入」L4級別無人駕駛賽道並突然加速?對此,商湯科技研發執行總監石建萍在發布會上表示:「在AI+新基建時代,出行產業的智慧化升級將帶來服務創新、管理創新以及模式創新。商湯科技將通過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全面賦能打造』聰明的車』與』智慧的路』。」
  • 攜手全球捷運,主線科技無人駕駛卡車加速駛入港口智慧物流
    圖:主線科技無人駕駛卡車全球捷運物流集團成立於2007年,專注於國際物流各環節的數位化垂直運營及細分行業端到端解決方案。集團與國內主要港口、內地樞紐及各大主要班輪公司緊密合作,客戶包括沃爾瑪、宜家、飛利浦、通用電器等國際企業及DHL、德迅、APL物流、CEVA等全球物流公司。全球捷運致力於物流的數位化發展和資源的整合,與業界一道,共創物流共享新生態。在籤約儀式上,全球捷運集團董事長劉潔表示:「全球捷運始終關注並致力於應用前沿技術創造更好的物流產品與服務。
  • 用掌紋支付車票 西媒:中國無人駕駛公交車凸顯科技進步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西媒稱,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無人駕駛公交車的發展,中國首款熊貓智能巴士投入使用意味著重大科技進步。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2日報導,公交車駛上會展舞臺已經很不尋常,更神奇的是這是一輛無人駕駛公交車。因此當投入城市運營的中國首款自動駕駛公交車——熊貓智能巴士平穩地駛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舞臺,實現震撼首發時,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海波鬆了一口氣,他後來承認說,「舞臺空間狹小,又有各種幹擾,我擔心車輛會出意外」。
  • 艾康尼克攜無人駕駛概念車上海車展首秀
    我們以振興天津市汽車工業為使命,這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以領先的汽車製造和互聯科技打造出融合舒適性、娛樂性、辦公功能性為一體的終極出行體驗,打造成真正令用戶滿意的新能源車。」無人駕駛概念車MUSE全球首秀,深耕未來智能出行艾康尼克此次參展的5款車型分別是ICONIQ SEVEN II VIP版和尊貴版、超級跑車Lykan和Fenyr、以及一輛無人駕駛概念車MUSE。
  • 馭勢科技 機場無人駕駛革新運輸方式
    這個時候沒有司機、沒有方向盤,不用踩剎車就能自動完成避讓、變道、停泊等駕駛操作的機場無人駕駛模式,非常適合被廣泛運用。作為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馭勢科技自主研製的物流車於2019 年 12 月在香港機場正式開啟常態化「真正無人」的運營。目前,這也是全球第一例在機場實際環境運行的無人駕駛量產落地項目。
  • 人工智慧下完圍棋又比賽車 無人駕駛賽車首戰或在北京
    昨天,英偉達在GTC大會上公布新一代顯卡Tesla P100的時候,順便宣布兩樣新產品:其一是需要大量GPU運算加持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伺服器;另一個則是一輛無人駕駛的類F1外形賽車——自然,這輛車裡裝備了英偉達基於新顯卡的無人駕駛行車電腦Drive PX 2。英偉達CEO黃仁勳在發布會上表示,這種無人駕駛賽車將會應用在今年即將舉行的無人駕駛賽車賽事Roborace當中。
  • 韓國舉辦無人駕駛汽車慶典,三星、SK電信等大企業都參加
    芯科技消息(文/西卡),韓國以「5G連接未來交通」為主軸,舉辦無人駕駛汽車慶典,SK電信、KT、三星電子、LG電子等15家企業皆會參與,首爾市中心也將開放無人駕駛汽車運行。據《韓聯社》報導,首爾市、國土交通部、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表示,22日將在首爾麻浦區上巖洞舉行「上巖無人駕駛汽車慶典」,屆時將有4輛無人駕駛巴士、3輛無人駕駛汽車在世界盃北路指定路段行駛,並展示多種無人駕駛技術。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在汽車相關產業,投資機構大多來源於兩大門派,一派為華平、IDG等跨行業投資的專業金融投資機構,這些金融機構主要是因為看好無人駕駛未來前景,目的是獲得超額收益,實現資本的快速增值;一派為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由車企全資設立、主要從企業訴求出發的產業基金,與純正的金融機構不同,這些傳統車企涉足無人駕駛領域主要是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從而淪為類似「鳳凰、永久自行車」的代工廠商。
  • 無人駕駛商業化的春天從臨港開始?這一點優勢的確全球少有
    在這場科技盛宴上亮相的,除了各大人工智慧企業、知名科學家外,還有一個人們備受期待的身影:那就是剛剛揭牌成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8月30日,作為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重點打造的十大主題論壇之一,2019無人駕駛高峰論壇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二號會議廳召開。
  • 國防科技大學進行無人駕駛汽車高速公路自主駕駛試驗
    國防科技大學進行無人駕駛汽車高速公路自主駕駛試驗 王握文/解放軍報 2017-03-11 12:12
  • 19臺無人駕駛車景區「路演」
    龍靈山自動駕駛主題景區位於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以下簡稱「武漢示範區」)內,由武漢車百智能網聯研究院統籌建設,攜手東風集團、海梁科技、百度、深蘭科技、智行者、新石器、文遠知行等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先企業,在7個領域進行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
  • 福建莆田:湄洲島設置3條無人駕駛擺渡路線
    福建莆田:湄洲島設置3條無人駕駛擺渡路線 2019年11月28日 14:58   來源:福建日報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除了主線科技之外,自動駕駛企業在商業化進程中多次迎來實質性進展。而與此同時,在疫情與物流需求的催化下,自動駕駛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就在11月,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和圖森未來分別宣布獲得融資,嬴徹科技表示將加速在L3級別自動駕駛重卡量產和商業化運營方面的進程。
  • 日產聯手DeNA,將在日本測試無人駕駛計程車
    IT之家2月23日消息 2018年2月23日,日產宣布將會DeNA進行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的商用。DeNA是一家總部位於東京的線上服務企業,他們最為人熟知的項目是與任天堂聯手製作了手機遊戲《火焰紋章:英雄》。
  • 滿滿黑科技!平湖這家數位化農業企業很神奇
    ,一臺臺植保無人駕駛機器人、農產品無人運載車在園區內和作物間行走自如,炫酷的場景像極了美國科幻大片中的場景。 據了解,綠跡農業科技公司是我省第一批機器換人的數位化農業企業。2020年下半年,隨著北鬥高分基站的的建成和兩臺農產品無人運載車的引進,這裡開始往機器換人的數位化農業方向發展。綠跡農業科技公司基地技術員林柏祥告訴記者,從前想要在農業領域投入無人車,有比較大的技術難點。「農業園區的地面有壟地,起伏不平,人員流動也大。而在大棚裡,無人機無法使用,而無人車由於信號差,運用也比較難。」
  •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上演無人巴士懸浮魔幻秀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上演無人巴士懸浮魔幻秀。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中國「巴士懸浮第一人」談蘇陽魔幻表演。紅網時刻4月24日訊(記者 湯紅輝)4月24日中午12:30,中國第一臺正式上路常態化運行的無人駕駛巴士和中國「巴士懸浮第一人」談蘇陽,兩個第一同時亮相擁有十個世界第一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上演了一場無人駕駛巴士人體懸浮魔幻秀,隨後,張家界大峽谷景區負責人宣布:景區將開通首條無人駕駛公交運行線路,以供遊客乘坐。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AutoX、滴滴、百度、文遠知行等國內的科技巨頭、創業公司紛紛在核心城市試點RoboTaxi運營。 儘管各家的RoboTaxi持續落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行駛中均配備有安全員,而最終去掉安全員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今年Waymo在美國鳳凰城推出了一些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國內出於政策和技術等因素,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不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企業也進行無安全員的駕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