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知道|中藥成藥的命名智慧

2020-12-16 本草頭條

中醫藥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兼容並蓄、創新開放,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我們經常會發現中藥方劑中有很多好聽的名字,例如五苓散、杏蘇散、桑菊飲等,這其實蘊藏著很大的學問知識。

| 全文約1200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中藥成藥和方劑的命名中蘊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劑名稱與中藥成藥是承載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藥劑型有40餘種,常用的劑型有丸、片、膠囊、合劑(含口服液)、顆粒、糖漿、煎膏、膏藥、酒、散、酊、茶、栓、氣霧、軟膏、錠、曲、露、糕等20多種,其中丸劑、片劑、膠囊、合劑(含口服液)、顆粒劑最多。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中醫成藥與方劑是如何命名的。

命名規律

中藥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按規定的處方、方法和標準加工製成一定的劑型,供臨床醫生辯證使用的一類藥物。中藥成藥來源複雜,其命名也是多樣化的。理想的命名,乃是對該成藥最簡練的說明和和提示,應能對該成藥的主要藥物、特點及功效等作一高度的概括。

其實任何一種中藥成藥或是一首方劑的名稱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即方名和劑名,對於中藥成藥命名的情況主要有這麼幾種。

1. 以處方組成命名

此類中藥成藥的命名主要是以組成藥劑的數目加上主藥而命名的,其功效看君藥就可知曉。如獨參丸,它的方劑中只有一味藥那就是人參;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此方由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苡仁、半夏諸藥等組成,用於溼溫初起之頭痛惡寒,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溼之功效,由於方中杏仁宣肺氣,白蔻仁調中氣,生苡仁利下溼,以「三仁」為主藥,故稱三仁湯。

2. 直接引用方劑原處方和名稱

此類中藥成藥由於對方劑組成沒有更改,則會直接使用原處方的名稱。如真人養臟湯,源自《局方·卷之六治瀉痢》純陽真人養臟湯;清瘟解毒丸,源自《真方匯錄》清瘟解毒丸;防風通聖丸,源自金劉完素《宣明論方》防風通聖丸。

3. 處方組成簡單的成藥,則直書組成藥物

此類中藥成藥由於處方簡單,會直接以其組成藥物來命名。如良附丸,其組成藥物只有高良姜和香附,故此命名;蘇冰滴丸則是方劑中含蘇合香和冰片兩種藥材;桑麻丸則是方劑組成為桑葉和黑芝麻。

4. 以主藥和功用命名

此類中藥成藥由於方劑組成複雜,多會選用主藥和其方劑主治功用來命名。如銀翹解毒片,以銀花、連翹為主藥,有散風熱解毒之功效;藿香正氣丸以藿香為主藥,治四時不正之氣所致之症;五海咳喘丸,可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方含五味子、海浮石、海螵蛸、麻黃、甘草、杏仁、石膏等藥,由於組成藥材過多故取前二藥首字名之。

5. 以中醫術語命名

此類中藥成藥大部分是描述藥物的功效,意從中醫理論而來。如瀉白丸,中醫認為肺屬金,色白,本方具有清瀉肺熱的作用,故名;金匱腎氣丸,方劑中含有桂枝、附子等藥材可溫腎暖胃,使「命門有火,腎有生氣」之態,故名。

相關焦點

  • 中藥中什麼叫「丸、散、膏、丹」? 分別指什麼東西?
    中藥中什麼叫「丸、散、膏、丹」? 分別指什麼東西?時間:2016-09-25 16:47   來源:十萬個為什麼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藥中什麼叫丸、散、膏、丹? 分別指什麼東西?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不同劑型。何謂劑型,劑型是指方劑組成後,根據病情與藥物的特點製成一定的形態。
  • 取藥縮短一個多小時 「智慧中藥房」讓患者少等候
    半個小時,就可以拿中藥了。」看到電子顯示屏上顯示的預計取藥時間,劉女士很是驚訝,她怎麼也沒想到,以前高峰期等取中藥常要2個小時,如今縮短了一個多小時,還可在寧波市中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實時查詢配藥狀態。劉女士的家住江北,偶爾要去寧波市中院就診。和眾多市民一樣,在就診後取中藥則成為大家的「槽點」,少則等半個多小時多則2個小時。
  • 濟南「智慧中藥房」:抓一劑中藥只需幾秒鐘
    12月16日,記者從濟南市衛健委、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濟南已建成三家智慧中藥房,日煎煮能力達13000方,推動了中藥集採、處方流轉、智能煎藥、網際網路問診、配送一體化,打通了中醫藥服務「最後一公裡」,大大縮短病人取藥等候時間。
  • 日本佔據世界90%中藥市場,中國專家卻熱衷寫論文?
    而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還有許多,中醫中藥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明珠。上古傳說中就有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著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也是我國最早的一本中藥學專著。同時代還誕生了由張仲景編寫的《傷寒雜病論》,以及明代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這些都充分證明,中國人在千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自然草木來治療身體的病症。
  • 濟南「智慧中藥房」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記者近日從濟南市衛健委、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濟南已建成三家智慧中藥房,日煎煮能力達13000方,推動了中藥集採、處方流轉、智能煎藥、網際網路問診、配送一體化,打通了中醫藥服務「最後一公裡」,抓一劑中藥最快只需要幾秒鐘,變「人等藥」為「藥等人」。
  • 科瑞技術推出「智慧中藥房」解決方案
    藥房或煎藥中心代煎中藥雖然已應用部分煎藥設備,但由於中藥通常一人一方,投料浸泡、啟動煎煮、設置文火時間、包裝和貼標籤等環節仍要依賴人工,且不同煎煮工人操作不一,可能也因為水量、放藥順序、煎藥時間等誤差而使藥效打折扣,甚至同一煎藥人員也無法保證品質如一。
  • 青海:科研瞄準「國際化」 藏成藥質量控制水平提升
    新華社西寧10月24日電(記者 王大千)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經過多年攻關,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等經典藏成藥質量控制研究近日取得突破,類似的大處方藏成藥進行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有了定性的方法。專家表示,這對開拓我國藏藥的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 連鎖藥店中藥品類管理現狀與中藥品類細分
    中藥的品類管理僅僅處於起步階段,比起成藥的品類劃分與管理,差距非常大,品類劃分、品類研究、品類升級、品類優化得不到重視,即便是簡單的消費者需求角度來劃分,各大連鎖對中藥都有不同的標準和叫法,這是目前OTC中藥競爭最為激烈,也是最為成熟的一個品類,因為銷售大多不受有無中藥經營資質的限制。     精緻飲片品類有可分為三小類:一類是藥食同源的精緻飲片;一類是非藥食同源精緻飲片;還有一些適合做成組合花茶、中藥湯料或者藥膳配料的中藥。
  • 〖杏林漫步〗中藥的命名:傳統文化原來博大精深
    中藥命名不是依據植物學上的分類而命名的,而是深具豐富、深奧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山海經》是根據上古時期的傳說所作的地理注說,其中記載了豐富的物產,包括植物藥59種、動物藥83種、礦物藥4種,總共146種。《山海經第一 南山經》中說:「南山之首曰昔佳山。
  • 菲律賓的中藥市場
    >   菲律賓的中藥市場   目前,在馬尼拉,中華藥商會會員開有藥店26家,藥品齊全,包括中藥飲片和中成藥。
  • 王孝濤:創立中藥炮製新學科
    以這樣一位科學巨星的姓氏命名的世界科學獎作為一種榮譽,激勵世界科學家們為之奮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可見其分量之重。中國獲此殊榮的科學家為數不多。   中國著名中藥炮製學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王孝濤1991年曾獲這一殊榮。王孝濤是溫州人。   王孝濤,1928年6月15日出生於平陽縣南湖鄉鹿角山村的一農村中醫眼科世家。
  • 中國遊客瘋搶日本漢方藥,國內的中醫藥汗顏嗎?
    如今又爆出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搶購漢方藥的新聞,連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要到國外買,國內的中醫藥汗顏嗎?在日本的「漢方」是從唐朝的時候由遣唐使傳入日本,如今的日本漢方藥館遍地開花、發揚光大,深受日本人民信賴,日本境內到處都有「漢方藥館」的存在,其實這些「漢方藥館」就是國內的「中醫院」,裡面賣的都是中成藥和藥材,與國內中藥房的無異。
  • 抓一劑中藥僅需幾秒 日煎煮13000方 濟南市智慧中藥房打通中醫藥...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 今天,記者從濟南市衛健委、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濟南市智慧中藥房項目自年初開展以來,如今建設面積已逾10000m,日煎煮可達13000方,推動了中藥集採、處方流轉、智能煎藥、網際網路問診、配送一體化,,大大縮短病人取藥等候時間。
  • 日本漢方藥比中國好?好在什麼地方?
    日本漢方藥比中國好?好在什麼地方?一直聽說日本漢方藥方面比中國做得好,有沒有朋友體驗過漢方藥或者了解?可以說一下感受嗎?針藥並用小中醫我在日本北裡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進修了三個月,應該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 別犯中藥和西藥的配伍禁忌
    中藥和西藥在臨床上聯合應用非常普遍,中西藥物間也存在著配伍禁忌,因此要高度重視。現就中藥與西藥抗生素間的配伍禁忌舉例如下。含有機酸的中藥:如五味子、金銀花、山茱萸、女貞子、烏梅、白芍、山楂、枳實、木瓜、陳皮等。⑴忌與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配伍,因這類中藥經體內代謝後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強,使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減弱。
  • 勁牌持正堂共享智慧藥房,為您送藥到家
    上午處方當日送達,下午處方次日送達,且免收快遞費用,以前在醫院取藥及回家煎藥的過程變得如收快遞般簡單。   這省心、安心、貼心的中醫藥服務,正是勁牌持正堂推廣的中藥配方顆粒共享智慧藥房。   據了解,勁牌持正堂共享智慧藥房通過與各大醫院、社會醫療機構的HIS系統對接獲取電子處方,進行專業的處方審核,為廣大患者提供藥品調劑、送藥上門等綜合藥事服務,做到了方便、快捷、安全、貼心的服務,提高了患者就醫滿意度。
  • 中藥材命名的由來,原來這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凝聚了這個民族深遠的哲學智慧。這種哲思也體現在古人對中藥的命名上。但是仔細考究起來,中藥的命名規則或言其形,或言其性,或言其質,內容很是豐富,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智慧和變化十分有趣。了解這些,你會很有受益。
  • 「雙黃連」用的三味藥主治什麼,到底有沒有用?中藥專家這麼說
    就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訪問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生藥學教研室主任趙志禮教授。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藥用植物學》主要負責人,趙志禮檢索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權威典籍,對雙黃連口服液所用三味藥的功能和主治等進行科普。
  • 化藥代理商,要不要做中藥?
    醫藥雲端工作室:挖掘趨勢中的價值 文:張廷傑 目前,化藥迎來了政策的集中「轟炸」,想對比中藥這邊似乎看來「風景這邊獨好」,那麼,很多化藥代理商都對中藥蠢蠢欲動,在現有的大政策背景下,到底要不要做中藥呢?
  • 國人到日本搶購漢方藥,幾乎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真令人羞愧
    而且日本漢方藥很受歡迎,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中,將近一半都消費在藥妝店上,日本人已佔據全球90%的中藥市場,而中國大陸只有2%。事實上,日本的漢方藥是我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目前共有294個處方被日本普遍使用,基本上是《傷寒雜病論》裡的原方,專利被日本搶註了,並改名為漢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