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佔據世界90%中藥市場,中國專家卻熱衷寫論文?

2021-01-16 西風原上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世界聞名,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人類歷史,加速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而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還有許多,中醫中藥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明珠。

上古傳說中就有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著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也是我國最早的一本中藥學專著。同時代還誕生了由張仲景編寫的《傷寒雜病論》,以及明代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這些都充分證明,中國人在千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自然草木來治療身體的病症。

由此可見,古代中國人既是人類醫學的先驅,也是世界藥學發展的奠基人。

人類文明瑰寶

在現代醫學和藥學都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人仍然對傳統中醫藥抱有信賴。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藥也完整地體現著中國人中庸平和的文化特點。老百姓之間流傳一種說法,叫:"西藥治標,中藥治本"。簡單地說就是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中醫卻是找準癥結,看病除根。

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醫藥也被逐漸傳播到了海外。華人醫館藥鋪在海外落地開花,是我們傳統文化輸出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也拔火罐一度成為坊間趣談。

雖然中醫藥已經聞名海外,但實際成藥銷售量卻遠遠不及我們的鄰居日本。我們80%的藥材原料都用作了原料出口。原料出口比起成藥出口來說,銷售收益的差異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中藥的療效來自於嚴格標準篩選後的藥材。好的藥材原料對採摘的時間、地點、氣候以及製作方式都有嚴苛的要求。而中醫講究"千人千方,對症下藥",千年流傳的習慣導致無法對藥材的採摘與加工做到精準化,流程化的產業水平。這也使得成藥標準模糊,直接銷售就有極大的困難。

中藥在日本的發展

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中藥產業化這個版塊上卻有了超出中國的表現。根據國內著名中藥期刊《中草藥》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都被日本人佔據,作為藥材原產地的中國大陸,卻僅佔2%。這意味著我們大量的的中藥材原料無人加工,無人生產,只能白白出口。

我們總能聽到日本某些藥品的療效好,去日本旅遊也熱衷於購買這些藥品。但實際上這些藥的相當大一部分原料就是來自於中國。這等於是捨近求遠,把錢送到別人的兜裡去。這並不是國人崇洋媚外的結果。日本的"漢方藥"成分、含量、療效都標註得非常明確;而在日銷售的中國產藥品卻對以上信息語焉不詳、消費者的選擇無可厚非。

從藥材的種植生產到銷售全程都充分體現日本精細化和標準化管理。其製藥企業的研發人員佔整體僱員的60%,研發經費佔總投入的80%。另外日本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種植與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以確保藥材的品質與療效。而最為關鍵的的一點是: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這保證了成藥出口,全球無憂。

日本人用我們的材料,通過精細加工,標準化生產,把漢方藥在全世界範圍內賣成了爆款。而且日本對於智慧財產權與專利保護意識遠遠走在我們前面,他們率先註冊專利,中國自己的中藥專利申請還不到0.3%。原本屬於中國人的文化瑰寶,卻只能躺在日本的專利名錄中。

此外日本人的野心顯然並未止步於此。日本最大的漢方製藥企業津村製藥的社長曾向日本媒體公開商業計劃:"下一步要力爭在中國市場上成為最有名的中藥品牌。" 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目前該企業在中國總共已設立四家分公司,在華年銷售額已超過千億日元,實打實地佔據著國內的中藥成品市場。

中藥學未來的發展

許多人可能有疑問,我們作為最大的中藥材原產地,竟然幹不過毫無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基礎的日本?我們有專業的中醫藥大學,有眾多中醫藥的專家,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和日本同樣的水平?

或許從另外一組數據中我們能探知端倪。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所發布的權威數據排名表明:

2017年全國的科技論文中,中醫學論文數量排名第四。2019年中醫藥論文數量已超過傳統的林業、水產、地質、化學等領域。

從這兩份報告數據,我們可以感受到國內的專家學者對中醫藥的研究力度很大,程度很深,範圍很廣。但我們面臨的現實卻是中醫藥行業的一線人才流失嚴重。SCI論文一發,職稱得到晉升,崗位津貼有了增長,但真正在一線做研發做產業的人卻少之又少。

不過好在現在的境況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扭轉。日本雖然在標準化產業化方面做得很好,但由於天然條件的限制,並沒有足夠的土地來種植藥材。另一方面,日本的整個醫療體系中並沒有專業的中醫科別,相當於沒有醫只有藥。基於長遠發展的考慮,日本也開始向中方尋求"醫藥結合"的合作。例如前文提到的日本最大漢方藥企津村就宣布與國內企業成立聯合的中藥研發公司。

津村在醫療漢方製劑領域的市場份額高達84%。對他來說,獲得中國的藥材產能資源以及消費市場是最重要的合作目的。而對中方來講,合作的目的更多是學習津村對原料的質量把控、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已經成熟的經驗與技術。

作為東亞文化的核心輻射國,中國在保護傳承自己國家文化遺產方面的意識的確不夠先進;在現階段的傳統文化管理方面也顯得較為粗略。

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燦爛的文化,本應是我們的"一個寶",卻因為種種原因變成了"一棵草"。但好在"知恥而後勇",我們已經意識到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也啟動了與行業先進國的合作。中醫藥這顆文化瑰寶在未來一定可以重放光輝。

相關焦點

  • 日韓佔據海外80%的中藥市場份額,中國如何實現逆襲?
    在海外中藥市場上,中國擁有的專利權僅為0.3%,而日韓卻佔據了70%以上,尤其日本獲得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210個古方專利;日韓佔據了目前海外8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而中國出口的中藥卻僅佔5%左右。中國同日韓的差距為何這麼大?
  • 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中藥市場份額:國內需加快中藥產業鏈協同發展
    【天地網訊】      近日,日本漢方藥的消息又重回人們的視線。筆者記得在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期刊《中草藥》, 2016 年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 90% 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我不知道這組數據的可靠性,但是,這種現實讓國內許多中醫藥支持者心裡很不好受。
  • 日本漢方藥市場佔全球90%?假的!別再妄自菲薄了!
    近幾年來,在各種網絡媒體,行業會議上,總是有報導說「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的市場,中國僅佔2%市場」等類似說法,然後就是各種痛心疾首,說日本漢方藥怎麼怎麼 ,中國中藥市場怎麼怎麼,各種感慨!咱們來分析下:日本市場到底有多大?
  • 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至今,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 中國最爭氣的小鎮,專門為日本造棺材,壟斷90%的市場
    導語:中國最爭氣的小鎮,專門為日本造棺材,壟斷90%的市場。   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在我們的印象中,能出口國外的商品在質量上一般都很好,尤其是出口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國家的商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
  • 日本沒有中醫卻賣中藥,原材料80%從中國進口,成品再賣回中國
    但就是這樣一個專屬中國的醫學藥典,卻並沒有在現代社會的中國發揚光大,但根據權威期刊《中草藥》數據顯示,日本的中藥市場,佔據了全世界的90%份額,可以說作為中藥起源地的中國,在很多國人看到之後第一時間尷尬,第二時間就會十分的懷疑並疑惑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肯德基背後的供應商:長期佔據90%的市場,被稱為「麵包大王」
    肯德基背後的供應商:長期佔據90%的市場,被稱為「麵包大王」民以食為天,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人們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喜歡吃一些吃小零食,人們花在零食上面的錢就有很大一筆。而在香港就有一家老字號食品商,它是中國食品界的大佬,肯德基背後的供應商:長期佔據90%的市場,被稱為「麵包大王」。這家公司就是具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嘉頓公司,它創立時間在1926年,創始人是張子芳先生。公司出產的食品不僅僅有麵包,還有餅乾、糖果、蛋糕等,還經常獲得國際和地區的美食大獎,肯德基,麥當勞都要找他們合作,因此被稱為「麵包大王」。
  • 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國人一直自豪地認為,中藥是我們的國粹。看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感到尷尬、窘迫。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知恥而後勇。只有詳細了解中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我們中國人的傳家寶。
  • 中國援助義大利中藥源自《傷寒論》,日本已搶註書中絕大部分古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說:其中有兩副中藥中藥,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這其中,尤其以連花清瘟最為著名,在中國古代諸多瘟疫襲來的時候,總有它的身影,金花清感藥方來自古方麻杏石甘湯,已經有近2000年歷史,記載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
  • 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的漢方藥,基本是咱老祖宗發明,日本的更香嗎
    中國人熱衷於旅遊,尤其是這幾年出國遊的國人越來越多,其中日本成中國遊客最熱門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中國遊客喜歡去日本購物,去日本搶購食鹽、馬桶蓋等東西,真的是無奇不有,更是有不少遊客去搶購日本漢方藥。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達450萬人次,中國成赴日外國遊客中最多的國家。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一周大約消費1萬元,半年的話,消費總量大約可高達500億元。而且日本漢方藥很受歡迎,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中,將近一半都消費在藥妝店上,日本人已佔據全球90%的中藥市場,而中國大陸只有2%。
  • 聚協昌抗新冠中藥獲準進入日本市場
    原標題:聚協昌 抗新冠中藥獲準進入日本市場   11月19日,記者從聚協昌(北京)藥業有限
  • 日本生物基因專家評閆麗夢論文:荒唐無稽,有何居心?
    【文/觀察者網 鞠峰】香港大學前僱員閆麗夢反覆炒作「新冠病毒人造論」並污衊中國「隱瞞疫情」,港大早已表示「她不是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主張也沒有科學根據」。但由於閆麗夢在英美媒體上反覆「作妖」,該事件在日本也有不少人關注。在推特日本搜索「武漢研究所」,閆麗夢博客的相關謠言有超過3萬次轉發。
  • 直擊:日本「漢方藥」追捧背後的中醫藥無奈
    在《世界專利資料庫》中,日本人註冊了70%以上的中藥專利;中國雖然提供了中藥古方10943個,但其中只0.3%是在國際上申請了專利。日本津村株式會社,全球最大的漢方藥製藥公司,生產超過120種漢方藥,其相關人間曾透露:漢方藥的原材料其中8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他們一年在中國市場賣貨超千億日元。他們說自己的目標很簡單,要打造中國市場上中藥第一品牌。
  • 芳香展組委會拜訪世界中聯中藥養顏分會會長苗明三等行業專家
    11月19日,芳香展負責人王文娟前往鄭州拜訪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養顏分會會長、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苗明三先生。首先,在河南中醫藥大學吳教授的陪同下,參觀了實驗室。苗明三先生是博士二級教授,博導, 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河南中醫藥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河南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國內的醫療衛生事業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醫藥也迎來了發展熱潮。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
  • 日本中藥發展值得中國借鑑
    原標題:日本中藥發展值得中國借鑑(觀點) 中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並帶來巨大收益,本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實際情況是日本中藥的實際影響力漸強,箇中原因有許多值得中國借鑑之處。
  • 日本靠著漢方藥滿世界賺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有一樣被譽為中國國粹的寶貝,長久以來不為中國人重視,甚至一度被打壓遭摧殘,它就是中藥。然而,正是這一寶貝卻被一度被日本佔有,甚至打著「漢方藥」的旗號,賣到了全世界。根據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 歐美專家新論文中的發現,對現在日本韓國很關鍵!
    雖然中國官方正在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和資源嚴防嚴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但同樣面臨疫情威脅的一些國家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時,卻給出了相對放鬆的態度。比如日本就有官員稱此次疫情是「感冒的一種」,感染者大多是輕症,在家養病即可。在鑽石公主號上500多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乘客在日本下船後,該國還允許他們乘坐公共運輸,並稱無需再進行隔離。但這引起了不少日本人的擔心。
  •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萬萬沒想到,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
  • 一瓶中藥在美國賣到脫銷背後!是國人吃中藥,給外國交專利費的悲哀
    這瓶看似普通的止咳藥,在美國被炒到了高達70美元,成為了繼老乾媽之後,中國貨再次成為美國的奢侈品。一時之間,廣大網友都在驚呼,中醫和中藥原來已經被全世界所接受。不管是網友和是媒體報導中,都可以看出,作為中醫的發源地,國人相當的自豪。 但在這背後,也許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中醫中藥已經與中國沒有太大的關係。傳承了上千年的中醫中藥早已不是中國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