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2020-12-18 騰訊網

至今,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

但權威期刊《中草藥》最近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讓人感到尷尬。

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知恥而後勇。

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

日本街景

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

南北朝末期,中醫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中醫學也被日本全盤吸收,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

日本漢方醫學和中國中醫是同根同源、同根異枝。

日本遣唐使

雖然在近1000年的時間裡漢方醫藥保護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來卻受到極大挑戰,甚至一度被拋棄。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相繼來到日本。日本起初還把他們稱為「蠻人」。但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日本醫生發現,和粗糙的中醫人體圖譜相比,即使看不懂「蠻人」的文字,他們的人體解剖圖卻更為精準。中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

一場戰爭更是動搖了政府對中醫的態度。

1853年、1854年美國佩裡艦隊兩次「叩關」,砸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開明派也逐漸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性。

明治天皇即位後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戰爭」中打敗幕府軍隊。這時的戰爭已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大刀長矛,而是用上了火槍火炮,死傷規模更大。隨軍的老中醫束手無策,但從英國使館招聘來的西醫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很多人很快恢復,又投入戰鬥。

18世紀中後期日本人所著《紅毛雜話》中的顯微鏡

明治維新,可以說就是日本拋棄源於中國的文明,全面擁抱西方文明的過程。

西醫「理所應當」地取代了中醫。

日本政府「封殺」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容,廢止漢方藥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只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

中醫藥在日本復興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

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隨即,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一處漢方藥店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

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一家漢方藥店的宣傳畫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一位長期關注中藥海外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編者,日本最大的漢方藥製藥企業——津村藥業,是我國中成藥國際化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家企業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製藥有限公司,2005年大規模進行美國FDA申請,無論是在日本國內市場,還是在美國市場,津村都奠定了極其穩固的市場地位。對於津村藥業,國內中藥企業並不陌生,其漢方藥中的草藥,大約80%需從我國進口,津村藥業已先後在我國建立了70多個GAP藥材種植基地。

在基礎研究方面,津村藥業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藥理、毒理、劑型成分分析的標準化、規範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藥業在全面傳承了中醫藥的精髓之後,又科學化地將其與西方醫藥學接軌。

反觀國內中藥企業,首先在中藥材基地的源頭方面,就遠不如津村藥業的布局。同仁堂十幾年前進行了藥材種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國內擁有8個GAP基地,是我國擁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藥企業,但較之於津村藥業70多個基地,可謂懸殊。

在日本,超市藥店中賣得最火的,莫過於漢方藥,甚至中國遊客來此都會大買特買,帶回去分贈親友。

日本人為什麼走在了前面?

據說,日本醫學權威大肪敬節在彌留之際曾激勵弟子們: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核心期刊《中草藥》於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了逆襲?

中國引進的大塚敬節所著《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金匱要略研究》

1、政府支持

除了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減輕患者採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明治政府曾頒布法律廢止漢方醫學,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綜合大學醫學部、醫科大學、藥科大學、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裡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面向大眾的讀物2、重視創新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

日本製藥企業的科技人員佔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其研發費用佔整個國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鍾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佔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日本漢方藥大多採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為最大限度保留藥效,藥物提取過程採取溫浸提取、減壓濃縮、噴霧乾燥、真空冷凍乾燥等技術和設備。

3、嚴苛的質量控制

中醫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隨意」。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邀請十六位資深中醫教授進行診斷,結果判斷舌質淡紅、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就極力壓縮這種「人為」因素。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點擊播放 GIF 1.2M

改源感冒藥生產線

日本還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儘量不用化肥和農藥,儘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除了檢測性狀、乾燥減重等項目外,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鑑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徵。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顯然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

比如,津村製藥的「六君子湯」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

4、重視傳承

中藥原料、中醫典籍,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

中藥強調「道地藥材」。「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個。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來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比如,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是2016年的3倍。

漢方藥原料展示

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不同於西醫,中醫的智慧植根於中國傳統古籍之中。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不僅注重古代書籍,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漢方藥原料

其他國家也在學習中藥

美國方面也不乏「臥底」。一位藥界人士告訴記者,幾年前美國人曾以旅行團的方式到山西運城來治療結核病,當地有一位老中醫有獨門絕技。他曾公開打擂臺:「你們哪家醫院說治不好,最後發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這裡。我保證一個月好轉,三個月出院。」而美國病人來此,正是為了拿到他那張治療結核病的方子。再比如冠心病,現在是人類的頭號殺手,現況是國人現在把國外的支架當寶貝,要知道,支架只是暫時的解決了狹窄問題,後續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們老祖宗給我們丟下來的絕技中,就有治療冠心病的絕技,只可惜我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008年,美國有關部門又撥款500萬元給北京協和醫院,委託該院幫其了解我國中藥材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

如今中國六七十歲的老中醫,到美國去就有可能享受「敞開綠卡」的特殊優待。

一位中醫學教授,在國內開不了藥店,更開不起醫院——他是老師 ,沒有辦法考執業醫師,沒有處方權。開醫院則必須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檢驗員、藥師,以及5名以上的醫生。63歲那年,他遠赴重洋。在美國,直接住在兒子家裡坐診。

為了給其他醫生也留點飯吃,他的規矩是一天只看30個病人。為了避免低劣藥材之禍,特意從香港進口藥材。一個月收入9萬多美元,交完稅還有6萬多。在美國,10萬美元就可以買一棟房了。「在美國開診所什麼都不要,但是就一條,每隔一天衛生部門會來檢查處方,他們想學東西。」

湖南中醫學院一位副教授將自己在美國的考察,寫成了《美國市場中草藥的熱銷,對我國的中草藥研究的反思與建議》一文。他在文中談道:「1994年美國已經通過一條法規,中草藥這樣的補充品,不經FDA批准,就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在有機食品專賣店銷售。看見美國有機食品專門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中草藥製劑,真是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中草藥製劑在美國這麼受歡迎,中醫藥發展有望。慚愧的是在琳琅滿目的中草藥製劑中,沒有一種是中國製造的產品。」

韓國的稱中醫為韓醫,所設的中醫文化展館

嬰兒使用尿不溼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將美國加州寶寶公司生產的一種純中藥軟膏抹上去,10分鐘內紅色炎症就會消失。

我國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後,開發出「救心丹」,曾一度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年銷售額1億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漢方藥「正露丸」,也已經返銷中國。

在向中國申請中藥專利的國家裡,以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最熱衷。2006年底,葡萄牙國立波爾圖大學正式開設中醫專業,並招收了首批27名學生。來中國研讀自然科學的外國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人數位居第一。

中醫藥在全世界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我國的貢獻,僅在於為日韓等國的漢方藥提供原材料。

相關焦點

  • 日本拿著中國的藥材賺了全地球的錢 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
    但權威期刊《中草藥》最近透露:  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讓人感到尷尬。  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知恥而後勇。  日本政府「封殺」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容,廢止漢方藥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只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  等到清末,大量中國人也開始到日本學習西醫。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魯迅先生。  中醫藥在日本復興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
  • 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知恥而後勇。只有詳細了解中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我們中國人的傳家寶。西醫「理所應當」地取代了中醫。日本政府「封殺」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容,廢止漢方藥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只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等到清末,大量中國人也開始到日本學習西醫了。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魯迅了。
  • 日本靠著漢方藥滿世界賺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有一樣被譽為中國國粹的寶貝,長久以來不為中國人重視,甚至一度被打壓遭摧殘,它就是中藥。然而,正是這一寶貝卻被一度被日本佔有,甚至打著「漢方藥」的旗號,賣到了全世界。根據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 日本佔據世界90%中藥市場,中國專家卻熱衷寫論文?
    老百姓之間流傳一種說法,叫:"西藥治標,中藥治本"。簡單地說就是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中醫卻是找準癥結,看病除根。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醫藥也被逐漸傳播到了海外。華人醫館藥鋪在海外落地開花,是我們傳統文化輸出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也拔火罐一度成為坊間趣談。雖然中醫藥已經聞名海外,但實際成藥銷售量卻遠遠不及我們的鄰居日本。
  • 日本沒有中醫卻賣中藥,原材料80%從中國進口,成品再賣回中國
    但就是這樣一個專屬中國的醫學藥典,卻並沒有在現代社會的中國發揚光大,但根據權威期刊《中草藥》數據顯示,日本的中藥市場,佔據了全世界的90%份額,可以說作為中藥起源地的中國,在很多國人看到之後第一時間尷尬,第二時間就會十分的懷疑並疑惑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太無恥了,這些酒店光靠浴缸就把錢賺了
    我發現近年來豪華酒店的軟服務花樣真是越來越多了,甚至有的酒店光憑一個浴缸就吸引了大批大批的簇擁者。今天,我們盤點了幾個光靠浴缸就圈粉無數的酒店浴室,這裡每個浴缸都是眾多網紅達人打卡的目標。價格:700+/晚地址:3 - 5 Suong Nguyet Anh Street, District 1, Ho Chi Minh, 第一郡, 胡志明市, 越南Fivelements Puri Ahimsa相信我,這絕對是一家光靠浴缸就把錢賺了的酒店
  • 如果一定要談錢,中醫的收入應該高過西醫!
    在現在嚴峻的醫療大環境下,若不及時選擇急轉彎,真的不知何時才能逃出困境……如果一定要談錢,中醫的收入應該高過西醫!如果一定要談錢,那麼中醫的收入應該高過西醫才對!為什麼?因為成本不高。如果效價一樣,那麼成本越低利潤當然就越高。本文為劉力紅受聘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時的講話。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受聘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客座教授!
  • 日本媒體:中國每年高鐵虧那麼多錢還在建設,錢多炫富?
    如今人們的出行越來越方便,最大的功臣自然是屬於發達的鐵路運輸系統,而我國的鐵路系統也是全世界獨一檔的存在,四通八達的鐵路系統讓我們不管去哪都很方便。鐵路系統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讓我們如今還在積極的建設。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雖然看起來高鐵站等地每天人流量絡繹不絕的,但事實上它們每一年都處於虧損的狀態,不止中國,全世界的鐵路運輸系統基本上都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所以他們也不樂於修建。日本媒體:中國每年高鐵虧那麼多錢還在建設,錢多炫富?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萬萬沒想到,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
  • 日本漢方藥的「神話」從何而來?
    這些人對於基本經濟數據一無所知也不願去查證,對於中藥和漢方製劑一知半解,只是盲目的貶低。   簡單總結一下這些粗鄙、盲目、非理性的認知,主要集中於一下幾個方面:1.日本漢方製劑產業規模比中國大的多!2.日本佔據全世界90%以上的中藥銷售額,中國作為傳統中藥大國份額極其小!
  • 聽一位西醫婦產科主任講她和中醫的故事
    【聽一位西醫婦產科主任講她和中醫的故事】孩提時代的她,患血液病,被西醫放棄,被中醫救回;青年時代的她,因為稟賦不足,只能靠中藥將養身體,堅持臨床超負荷工作;中年時代的她,發現中醫藥對輔助生殖的神奇作用;退休後的她,一個西醫卻一直在給那些家境困難、做不起手術、用不起西醫方案的患者,用中藥調經助孕圓媽媽夢!
  • 日本中藥發展值得中國借鑑
    原標題:日本中藥發展值得中國借鑑(觀點) 中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並帶來巨大收益,本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實際情況是日本中藥的實際影響力漸強,箇中原因有許多值得中國借鑑之處。
  • 致命的中藥注射劑
    中藥注射劑是從中藥或天然藥物中提取有效物質而製成的,可以注入人體使用。然而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在中藥穩定性和安全性遭受質疑的同時,中藥注射劑導致的不良反應也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2006年6月,在發生449例可疑不良反應後,含魚腥草注射劑被上海緊急叫停。
  • DNF開發商去年賺62.3億,那麼騰訊靠DNF一年賺多少錢?
    有這麼一個問題,相信800萬勇士跟小編一樣都很好奇,那就是:騰訊靠DNF一年賺多少錢?據說,DNF養活了數以萬計的專業玩家,即搬磚黨和工作室,甚至還貢獻了韓國濟州島50%的稅收!更讓人驚訝的是,近期DNF開發商母公司NEXON的財務報表顯示,DNF去年為期賺了62.3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DNF平均每個月為期貢獻了5個億人民幣!細思極恐的一個數據!一、NEXON2017年財報顯示:去掉Neople等子公司的業績,去年的銷售為60.7億元!
  • 吃中藥長大的鴿子,市場行情太好,男子靠這個賺了一大筆錢
    為此,小彭想出了中藥調理的辦法,在鴿子食物裡加上板藍根、黃芪等中藥材,按照鴿子的習性,配套不同的療程,在流感方面的預防做的非常完善。正是因為不斷的學習和鑽研,小彭已經成了一個養鴿專家,因為養的鴿子品質好,不少買家都在排隊籤單。
  • 銅鑼灣藥房:「錢就是這麼好賺」
    中新社香港12月23電 題:銅鑼灣藥房:「錢就是這麼好賺」  中新社記者 梁今  聖誕零售旺季臨近,銅鑼灣成為香港零售業的主戰場之一。人流密集的街道上,名店林立,藥房在這個零售商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如何迎接聖誕的零售旺季?  「我們怎樣迎接聖誕的零售旺季?
  • 中藥「出國」之路,還需等待多久?
    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中國首部《中醫藥法》。中醫藥行業已經苦等這部法律多年。然而,中醫藥為己正名的道路依然崎嶇。
  • 它是中國國粹 卻被韓國申「遺」成功 被日本搶走210個古方專利
    中醫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中國偉大的國粹。19世紀初西醫傳入中國之前,中醫以其獨到的陰陽五行理論與辯證論治的實踐方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保護了中國人上下5000餘年。鴉片戰爭後,教會醫院由沿海進入整個內地,幾十年間教會醫院在各地比比皆是,成為和教堂一樣引人注目的教會標誌。但民間對西人和西醫的懷疑、恐懼是社會民眾的普遍心理反應。
  • 靠賣萌,幫日本年賺16億!中國第一出海網紅,讓全世界眼紅
    就在最近還有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多地政府展開激烈競爭,為的就是能夠得到一個機會,從中國把這種「特產」租借回去,供起來讓日本人看。  但是,最後結果可能比申辦奧運還不可預測,因為日本已經被中國拒絕了很多次。  這種「特產」,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以賣萌為生,人見人愛,魅力無法抵擋。
  • 中國遊客在日本狂消費,日本商家道出實情:錢都被中國人賺走了!
    近幾年來出境遊是很火熱的,大多是周邊的一些國家,日本也在其中,而且還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去日本旅遊,給日本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因為我們中國遊客去一個地方可不僅僅就只是玩一下,還會瘋狂購物,我們以為日本的商家賺了很多錢,但是日本商家道出實情:錢都被中國人賺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