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2021-01-10 藥智網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國內的醫療衛生事業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醫藥也迎來了發展熱潮。

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對於這一新興的支柱性行業,各級政府不斷出臺鼓勵政策。

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並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因為中藥創新藥研發難等問題望而卻步。

那麼,國內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

對此,藥智網特別邀請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雲山製藥總廠藥物研究所的羅志波博士,做客[藥智訪談]欄目,分享中藥創新藥的立項與開發經驗。

羅志波博士

記者:當前,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

羅志波:一方面,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在醫療健康支出逐漸從疾病治療向健康護理轉變,社會醫療保障福利提升,疾病預防及早期幹預成大趨勢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獨特優勢的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另一方面,當前受到來自國外「洋中藥」的巨大壓力,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中成藥出口額所佔比例甚小,大部分被日本、韓國等佔有,因此,在保持發揚中醫藥傳統特色和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製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一代中藥新藥,提高我國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目前中藥新藥開發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隨著新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施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針對中藥研發頒布了多個文件,對藥材、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研究等內容進行指導及要求,中藥新藥研發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同時,整體政策逐漸向人用經驗傾斜,具有多年人用經驗的經驗方、院內製劑研發優勢突顯,可能成為中藥新藥開發的新趨勢。

記者: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來,中醫藥話題成為熱門話題,但是從中藥新藥的開發、審批角度來看,是非常冷門的。從2016年—2019年,每年平均過批的中藥,上市只有1—2個。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

羅志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元的。目前中藥發展存在「四期疊加」的艱難時期:醫保控費、政策調整、監管從嚴、發展停滯。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引出的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中藥監管政策收緊;同時中藥的專利保護機制、定價機制均不完善,等等原因均導致中藥利潤空間小。中藥行業前景不明朗,多個大型中藥企業開始謀求轉型,並減少對中藥新藥研發的投入,這才是每年中藥上市較少的根本原因。

近5-10年,中藥新藥研發與化藥研發理論、方法和體系相互交織,錯綜複雜。從很大程度上講,中藥新藥研製是借中醫藥理論指導之名,行植物藥或天然藥物開發之實,幾乎所有的中藥新藥研究開發都聲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但主要的研究工作與中醫藥理論的結合不是很緊密,甚至是脫節的。

在中藥新藥研究指南或技術要求中,提取工藝、質量標準、藥理試驗、臨床試驗等實質性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都是參照甚至是沿用西醫西藥或國際天然藥物研究的模式和要求來制定的。

但是,離開了中醫藥理論體系,中藥就難以真正意義上稱之為中藥,中藥複方是針對特定病症多味中藥的有機組合,方中君、臣、佐、使明確,符合中藥的藥性理論及配伍,中藥新藥的研製開發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的病理學和藥理學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研究,才能使中藥的研製更具有優勢與特色。

隨著新的註冊分類的改變,包括一些政策不斷的出臺,中藥藥物申報數量慢慢會恢復到熱度。中藥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民族文化遺產,對疑難雜病的治療有良好的效果,相對來說,中藥的生命周期,比化學藥、生物藥的要長,所以從藥物開發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未來很多企業重點考慮的發展方向。

記者:在您看來,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

羅志波:目前的中醫藥企業,可能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目前藥材市場、流通環節仍存在摻偽劣現象。中藥材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石,企業在開發中藥新藥時,需重視藥材來源對品種的影響;

第二、市場競爭力比較大,中成藥市場發展不平衡。化學藥、生物藥的蓬勃發展,國外「洋中藥」對國內中藥市場造成較大的擠壓,三醫聯動改革讓中藥的銷售承受雙重的天花板。另外,各大中藥企業扎堆某些熱門疾病領域,造成熱的太熱,冷的太冷。劑型發展也不平衡,某些傳統製劑劑型太多,而現代新製劑、新劑型又太少。多層次的「一多一少」,構成了中藥市場低水平重複的格局。

第三,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中藥新藥研究中智慧財產權和專利保護不夠。國內的法律法規對中藥的假藥、劣藥定義不夠全面,存在新藥申報資料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舊版藥品管理辦法對於中藥質量的指標不明晰,不同中藥廠家效果差異很大,在沒有參比製劑的情況下,沒辦法保證原料(藥材)質量一致性、從而穩定地控制中藥的質量。此外,我們對中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卻一直不夠重視,缺乏有效保護中藥智慧財產權的手段和方法,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識也不強,致使許多中藥智慧財產權流失。

第四,企業重銷售、輕科研;重基礎,輕臨床。多年來,不少療效平平或無治療特色的中藥新藥紛紛獲準上市,其中不少品種憑藉鋪天蓋地般的廣告宣傳和非常規的營銷手段,大肆充斥醫藥市場,取得非常可觀的效益,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影響整個中藥新藥研發的導向。中藥新藥研發投入少,沒有積累足夠的科研人才和經驗,產品科學內涵、臨床價值挖掘不夠深入。

記者:中藥研發立項的關鍵點有哪些?

羅志波:在我看來,創新就是在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前提下,能夠比別人做的更快更好,並形成一個他人無法追趕的高技術壁壘,做獨家產品,掌握市場話語權。

醫藥行業發展到現在,儘管每年依然有很多的新研究、新發現、新療法,但是仍有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某些領域仍然存在無藥可用、無藥可治、死亡率高、發病率增加、價格昂貴、終身服藥等問題。比如罕見病、中藥兒科等方面治療需求,還需要解決。

記者:中藥創新藥在臨床試驗要求上,與化藥相比有什麼優勢或劣勢?

羅志波:「病證結合」是中藥新藥臨床試驗的主要的特點。相對於化藥,中藥臨床試驗的劣勢突出在「證」的問題上,主要體現在證的診斷標準不嚴格,證的量化簡單、隨意,容易出現主觀判斷帶來的觀察結果的偏倚。

記者: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質量研究的重點是什麼?

羅志波:①藥品批間一致性是研發難點,也是質量研究的重點;需建立從藥材飲片、中間產物、製劑的整體質量控制體系;建立能夠反映中藥有效性、安全性的質量控制指標。對於中藥而言,特別是安全性指標,直接決定和影響新藥能否進入臨床和進入臨床後可能的風險與新藥開發的前景。

②挖掘創新藥的藥效價值同樣也是研發難點,考研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性。

記者:在您看來,受政策影響、市場影響、業績下滑的傳統中藥企業,應該如何尋求突破?

羅志波:目前新舊藥品管理法更替,改革中的CDE高度學習歐美審批管理植物藥的原則,嚴格圍繞「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方針管理中藥。中成藥研發擁有獨特的機遇與優勢,企業應把準政策方向,主動參與政策法規和技術要求的討論,同時把重心放在有臨床價值的產品。

中藥行業一直在提中藥的振興在於「中藥現代化」,中藥現代化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思想觀念現代化,要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第二,技術領域的現代化,通過GAP-GLP-GMP體系,強化質量控制,力求實現質量穩定可控;第三,對已有臨床療效肯定的古方、複方進行二次改造,主要是利用現代製劑技術,推動落後傳統工藝的改造,使之能被世人認可,與國際創新藥接軌,中藥現代化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中藥創新性的研究。

在開發中藥新藥產品的過程中,加強天然產物活性成分及中藥有效部位的研究,深入優勢研究和療效評價研究,探討有效部位的主次,建立複方量效關係,對有效部位中主要藥效物質基礎或者主要藥效物質群的研究是中藥複方化學研究的重點。同時不可忽視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應當通過中藥領域的率先性技術進步與創新,填補化學製藥產業由仿製向創新型轉變過程中出現的空白點。

記者:白雲山製藥作為一家大型製藥企業,有哪些中藥新藥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羅志波:企業在中藥新藥研發中,應遵循中醫藥特點,①以臨床定位為導向,開發臨床價值突出的新藥;②產品開發中,要把握好過程控制,穩定藥材質量及來源,從原料來源、生產質量標準化、臨床應用及後續二次開發幾個方面著手,逐步形成完整的藥品研發證據鏈;③加強現代新技術新方法在製劑工藝中的應用;④進行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將品種優勢發揮到最大。

企業應把握各指導文件徵求意見時機,主動參與政策法規和技術要求的討論,反饋研發中出現的難點;培養創新型人才,醫藥行業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對人才及其素質要求很高,在醫藥科技攻關、技術引進、技術開發的實踐中,應注意發揮老科技人員的作用,努力培養中青年優秀人才,創造條件,使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脫穎而出。

本期專家簡介

羅志波,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雲山製藥總廠藥物研究所主任工程師,主要從事新藥立項評估與新藥開發工作。作為負責人完成新藥項目調研超過40項,參與引進一類新藥項目8項,已成功引進立項3項。主持廣州市專利工作專項資金項目,作為主要研究骨幹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課題,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軟科學項目等6項國家、省部級項目。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中文科研論文2篇,會議論文9篇,申請專利13項(授權3項),參編專著2部。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相關焦點

  • 搶灘登陸高端製劑:中國醫藥創新的諾曼第
    中國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就好比盟軍搶灘登陸,方案有很多種,為什麼選擇諾曼第登陸?創新的路也有很多條,「First-in-class」(首創新藥),「me-too」創新,改良型創新,哪一條才是中國醫藥創新的諾曼第?
  • 日韓佔據海外80%的中藥市場份額,中國如何實現逆襲?
    在海外中藥市場上,中國擁有的專利權僅為0.3%,而日韓卻佔據了70%以上,尤其日本獲得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210個古方專利;日韓佔據了目前海外8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而中國出口的中藥卻僅佔5%左右。中國同日韓的差距為何這麼大?
  • 劉昌孝:中國的藥瓶子裡要裝自己的藥
    創新藥和仿製藥要平衡發展 藥品問題關乎國計民生,而創新是貫穿於醫藥研發產業進步的核心。但劉昌孝院士也對健康界表達了憂慮:「創新藥不是『創而新』,就能夠佔領市場的」。 國內外新藥研發如火如荼,一些有實力的本土醫藥企業普遍加強了創新藥的研發力度。
  • 中藥的國際危局:日本漢方藥將在美國獲批上市?
    2017年,全球最大的漢方藥製藥公司、日本津村製藥(Tsumura)與中國平安保險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到了2018年雙方交易完成,至今已快一年。平安人壽成為津村的第一大股東,雙方在深圳聯合設立平安津村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中藥原料藥的生產和供應。
  • 國際品牌搶灘中國女士內衣市場
    原標題:國際品牌搶灘中國女士內衣市場2019年全球內衣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500億美元左右,複合增速6.5%。中國內衣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更快,到2019年的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年複合增速為14.5%,其中女性內衣佔總市場規模的60%以上。從品牌角度來看,進口品牌約佔60%的市場份額,中國國產品牌約佔市場的40%左右。中國女士在內衣上的人均消費金額僅為20.2美元/年,為西方發達國家的1/4。
  • 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中藥市場份額:國內需加快中藥產業鏈協同發展
    【天地網訊】      近日,日本漢方藥的消息又重回人們的視線。筆者記得在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期刊《中草藥》, 2016 年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 90% 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我不知道這組數據的可靠性,但是,這種現實讓國內許多中醫藥支持者心裡很不好受。
  • 九州通開始涉足中藥及藥妝市場
    九州通開始涉足中藥及藥妝市場 CBO首頁 | 作者: | 來源:慧聰製藥工業網  2011-01-27  訪問量:7766
  • 盤點:含有中藥莪朮成份治療腫瘤的特效藥
    中醫專家:中藥莪朮治療腫瘤有特效中藥莪朮在臨床上使用十分廣泛,莪朮其活性成分為揮髮油,莪朮揮髮油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收載單列品種。近年來,隨著中醫學者、專家對中藥的研究資料增多,中藥莪朮已經在治療腫瘤、惡性腫瘤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並且,已有很多藥品問世,給腫瘤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福音。
  • 2015年牙膏市場前景看好 中藥牙膏成市場新增長點
    中新網5月11日電  曾在雲南市場佔有率高達90%,並且大量出口緬甸、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牙膏品牌三七,可以說是一代雲南人的記憶,經過多年沉寂與積澱後華麗回歸,用做藥的嚴謹精神主推藥店路線。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主張口腔養護的中藥牙膏將仍是市場主流力量,而中藥牙膏仍以本土品牌最受關注。
  • 業內:國內已初步具備做創新藥的速度、技術「土壤」
    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未來創新藥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由4.8%增長至7.5%,仿製藥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由8.7%下滑至6.0%,創新藥市場規模增速將超過仿製藥。同時,前景被廣泛的創新藥市場近年來獲得資本市場不斷入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9年中國創新藥研發領域一級市場融資案例多達130件,創新藥已經成為產業資本追逐的熱點。其中,科創板開板更是為國內專注創新藥研發、資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處於虧損狀態的藥企提供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突破了創新藥研發的融資障礙。
  • 藥知道|中藥成藥的命名智慧
    中醫藥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兼容並蓄、創新開放,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我們經常會發現中藥方劑中有很多好聽的名字,例如五苓散、杏蘇散、桑菊飲等,這其實蘊藏著很大的學問知識。
  • 首屆「品質魯藥」中藥創新發展大會在濟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3日訊 (記者 馬文文)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貫徹山東中醫藥大會精神,12月23日,由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省中藥協會主辦的山東省首屆「品質魯藥」中藥創新發展大會在濟南召開
  • 仿製藥迎來大考 創新藥剛剛上路 輔仁藥業兩條腿走路前景如何?
    對於一家有追求的藥企,該如何做選擇呢?輔仁藥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在國外,美國和印度也都是仿製藥大國,其中印度仿製藥水平與創新藥十分接近,質量高,價格低,這也是《我不是藥神》中主人公為何選擇在印度購買藥品的原因。輔仁藥業一直認為仿製藥現在乃至未來都是藍海市場,所以傾盡資源加碼仿製藥,一是進口註冊藥,把已經在印度生產、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銷售的藥,通過進口註冊引入國內。
  • 菲律賓的中藥市場
    >   菲律賓的中藥市場26家,藥品齊全,包括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成藥也有近百種,分別從中國內地、臺灣省、香港及韓國、新加坡和日本進口。
  • 疫情中收穫創新藥,大興醫藥基地加速邁向「中國藥谷」
    國內首個糖尿病創新藥上市、以嶺藥業連花清瘟顆粒4個月產值增長63%、迪安診斷每日核酸檢測量高達6萬份、科興中維新冠疫苗Ⅱ期臨床揭盲顯示良好免疫性……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正推動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
  • 立足中藥、生物藥 進軍疫苗領域 步長製藥的轉型升級之道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消費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進入2019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全面實施,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國內健康消費升級加快,醫藥工業將呈現企業創新更加活躍,行業洗牌持續加劇等趨勢。當下,中國醫藥行業正迎來一場根本性的變革。
  • 《中醫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暨中藥標杆品牌數字創新...
    近日,國家藥監局新聞司原副司長申敬旺在「中醫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暨中藥標杆品牌數字創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他認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規劃》當中提到了對中醫藥的定位,在健康保健治未病中發揮核心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攜同作用,在治療後的康復中發揮主導作用的「三大作用」是未來發展主要方向和關鍵所在。
  • 36種藥品被重點監控,多為中藥注射液、萬能神藥,百億市場再萎縮
    36品種受限,「萬能神藥」市場將逐漸萎縮健識局注意到,相比於國家版重點監控目錄,此次青島市市立醫院的監控目錄多了16個品種。這些品種大多以中藥注射劑為主。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醫療機構,都會對中藥注射液的使用越來越嚴格,禁用手段也會逐步升級。 事實上,曾有多位三甲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向健識局表示,中藥注射劑的規範使用,一是靠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醫生針對每一個患者,考慮治療的成本、收益。
  • 打破「藥罐子」,讓喝中藥像喝咖啡一樣簡單~市中醫院創新開展立...
    談起中藥,大家總會聯想到「複雜」。精確到分鐘的先煮後煮的工序,一道水兩道水的講究,為達到最佳藥效,甚至就連煲藥用的罐都有各類要求。但最近,市中醫院創新引進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系統,讓服用中藥變得像衝咖啡喝一樣簡單。
  • 少林小子與瑜伽愛好者絕壁施展「功夫瑜伽」
    少林小子與瑜伽愛好者絕壁施展「功夫瑜伽」 (1/10)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