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佔據海外80%的中藥市場份額,中國如何實現逆襲?

2020-12-17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導

一組數據,讓作為中藥發源地的中國非常尷尬。

在海外中藥市場上,中國擁有的專利權僅為0.3%,而日韓卻佔據了70%以上,尤其日本獲得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210個古方專利;日韓佔據了目前海外8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而中國出口的中藥卻僅佔5%左右。

中國同日韓的差距為何這麼大?

「這是個既受人們關注又跟國家戰略有關的話題。」中國中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青山近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蘭青山認為,中國在中醫和中藥的發展上,本質上講是優於日本和韓國的,因為我國有遍布城鄉的中醫醫院,我國有門類齊全的中藥產業,我們國家的報銷體系是中西藥並重的,《中國藥典》收錄了600多種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相關的教育體系也非常健全,首都有北京中醫藥大學,各省份都有中醫和中藥方面的院校,但日本沒有。

而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日本的中藥產品在市場上牢牢佔據了統治地位,就連中國人都趨之若鶩地去日本爭相購買。

受歡迎的日本漢方

剛剛從日本旅遊歸國的張可(化名)大包小包拿回來很多「寶貝」,退燒貼、滴眼液、救心丸……

最近幾年,到日本買中藥似乎成了很多中國人赴日旅遊的必選動作,網上隨處可見「去日本不得不買的34款神藥」這樣的帖子。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中國遭遇嚴重空氣汙染等背景下,日企小林製藥出品的「清肺湯DUSMOCK」成為中國遊客大量採購的對象,被當做細顆粒物「PM2.5」的對策商品。

當年,核心期刊《中草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中醫在日本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南北朝末期,中醫傳入日本,唐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中醫學也被日本全盤吸收,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日本也曾摒棄過中醫藥,但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有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陶亮(化名)給記者講了他的一次親身經歷,今年他在日本訪問期間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醫院藥店都買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個教授對他的行為表示驚訝,從包裡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東西,這位教授說,「我們日本人感冒咽痛發熱都是吃這個的!」

對於漢方,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有關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據記者了解,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

日本「帝國製藥」生產的貼敷劑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膏體1.8萬噸,相當於12億貼,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2圈,產量居世界第一。

政府支持與工匠精神

為什麼日本漢方如此受歡迎?蘭青山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成料做過精選,日本常用漢方來自《傷寒雜病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共294種,中國在生產的中成藥有1萬多個,可以生產的中成藥有6萬多個,日本把290多劑做清楚了就行了,在選擇範圍上日本佔了優勢。

日本政府給予了大量支持。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而早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此外,日本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裡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對日本漢方發展有很大助益,日本企業在中國選材的時候確實比我們要求高。」蘭青山說。

據了解,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日本還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儘量不用化肥和農藥,儘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徵。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

在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日本漢方藥對於鑑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蘭青山提到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遵從這傳統,書上怎麼寫就怎麼做,中國在現代化方面走得很遠。」

據了解,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佔日本70%以上的製藥市場的津村製藥,為了確保製藥原材料的品質,在中國建設了70餘處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而中國本土中藥企業同仁堂僅僅擁有8處GAP基地。

中國如何實現逆襲?

「藥材質量至關重要。」中國中藥有限公司科技研發部經理、中藥研究副院長、國藥種業總經理王繼永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國內流傳著一句話:「中醫栽在中藥上,中藥栽在藥材上。」

隨著中藥產業迅猛增長,野生藥材資源不斷減少,人工栽培成為解決中藥資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農藥、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燻蒸過度等不規範操作,導致藥材品質低劣,農殘、重金屬、二氧化硫、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嚴重危害消費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中藥材的安全性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中藥材生產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據了解,日本中藥的生產原料卻有75%來自從中國的進口。

趕超日韓,中國應該從藥材原料抓起。

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措施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探索中藥材溯源。早在2012年,我國已印發《關於開展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的通知》,支持河北、安徽、四川、廣西開展追溯體系建設試點;2015年發布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明確提出,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也將「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納入其中。

王繼永發現,我國中藥材質量整體合格率正在大幅提升,目前已經達到84%。

同時,他也注意到,現在進入新時代後,人們對於優質飲片的需求量提升了,不僅需要合格的飲片,還要檔次更高的飲片。

「大家的消費需求層次在提升,如果我們傳統的模式還是在維持合格的層次,就很難滿足現在的大眾需求。」王繼永稱。

在他看來,這給行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去做供給側的改革,也就是說能夠大幅提高供給側的藥材質量,滿足基本需求基礎上提高等級質量,還有就是農殘和重金屬問題,國家藥監局在驗證過程中,是對驗證過程有嚴格規範的,按照認證規範種的藥材,我們認為是安全的。

「除了合格之外,我們還做有機,最大限度降低農殘水平,我們公司包括從種源的控制,包括種植的規範化,包括選擇產區,包括做全過程的質量追溯,都是為了轉型升級,保證全過程質量的具體的舉措。」王繼永稱。

2017年7月3日,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單位成立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品牌企業、道地藥材基地和追溯服務網際網路企業共同建設中藥追溯行業服務平臺,為國家大健康戰略服務。

據了解,《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20年)》已經將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

蘭青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今天我們做經典名方就是要找回中醫藥古籍上所記載的原本的治療方法。

「中國的經典名方我們一批一批公布,其實現在市面上已有很多經典名方了,這次是100個,國家還會陸續發布很多批,比如1000個,我們再經過嚴格的工藝和監管,一致的質量標準,我們的國民會很放心。」他說。

在蘭青山看來,日本漢方發展是單方面的,日本基本上沒有漢醫只有漢藥。也就是說,日本的漢方是整個日本醫藥衛生體系當中的補充要素,而我們國家有個政策是中西醫並重,所以在整個醫療體系,包括中藥服務、中藥監管和中藥產業發展等方面,日本本質上講是落後中國的。

「如果再加上我們嚴格的監管和製藥技術的創新,我相信中藥中成藥和中藥系列產品,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肯定會超過日本。」蘭青山稱。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日本佔據世界90%中藥市場,中國專家卻熱衷寫論文?
    老百姓之間流傳一種說法,叫:"西藥治標,中藥治本"。簡單地說就是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中醫卻是找準癥結,看病除根。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醫藥也被逐漸傳播到了海外。華人醫館藥鋪在海外落地開花,是我們傳統文化輸出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也拔火罐一度成為坊間趣談。雖然中醫藥已經聞名海外,但實際成藥銷售量卻遠遠不及我們的鄰居日本。
  • 從80%市場份額到敗走越南,中國摩託車是這樣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是由於中國摩託車具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市場。街上到處都是中國摩託車。在巨大的價格優勢下,中國摩託車直接壓倒了日韓摩託車,尤其是日本摩託車。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中國摩託車在越南市場的佔有率從零飆升到80%以上,而日本摩託車的市場佔有率從1998年以前的90%以上迅速下降,已經走上了神壇。
  • 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中藥市場份額:國內需加快中藥產業鏈協同發展
    筆者記得在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期刊《中草藥》, 2016 年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 90% 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我不知道這組數據的可靠性,但是,這種現實讓國內許多中醫藥支持者心裡很不好受。但要讓中國的中藥走向世界,為中國中藥正名,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對手太厲害,自家水平太差,是更重要的原因。
  • 中國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日韓彩妝大國地位岌岌可危?
    ,然而國內主流彩妝市場長期以來卻一直被海外品牌佔據著。  近年來,隨著國產化妝品牌的不斷努力,不僅開拓越來越多的國內市場,連海外市場都開始反攻了。如此發展,會撼動日韓彩妝大國的地位嗎?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上海震亮化妝品的品牌「瑪麗黛佳」的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5%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4.8%,躋身前5位。  一位日本大型化妝品企業的經營者表示,「中國化妝品的品質在不斷提升,不知道日本產化妝品的人氣能夠持續到什麼時候」。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知名度高
    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星空聯盟搶佔中國80%國際航線份額
    晨報訊 (記者 彭宇)世界第一大航空聯盟——星空聯盟日前宣布,在中國目前開通的國際航線中,星空聯盟已經佔據了80%的份額。  作為全球最早和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至今已有16家航空公司成員,飛行網絡覆蓋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
  • 從80%到不足5%!國產摩託,是如何一步步把越南市場送給日本的!
    從80%到不足5%!國產摩託,是如何一步步把越南市場送給日本的!說起摩託車,前些年國內居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摩託車。但後來隨著禁摩限摩政策的推出,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近年來,居民的交通工具基本已經被汽車取代。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電動工具電池市場很熱鬧!日韓電池佔據主導 自主品牌發力追趕!
    目前三星SDI、LG化學、村田等日韓電池企業仍佔據著全球電動工具大部分市場份額,但近年來,自主品牌電池企業正發力追趕,天鵬電源、億緯鋰能、海四達等企業已進入到國際電動工具巨頭的供應鏈體系。電池江湖,馬去馬歸。
  • 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國人一直自豪地認為,中藥是我們的國粹。看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感到尷尬、窘迫。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知恥而後勇。只有詳細了解中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我們中國人的傳家寶。
  • 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至今,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公布,三星衛冕,蘋果逆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線下市場在2月份銷量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但由於線上市場的銷量增長,因此相互抵消之後,中國市場的下降幅度控制在38%,隨著各產業鏈的相繼復工,目前已經出現反彈跡象,未來兩三個月內有望恢復正常。
  • 城市數據解讀:中國市場日韓料理發展趨勢大PK!
    在歷史上,日本和韓國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這三個國家在地理、歷史、語言、飲食傳統和文化等方面,可以說是同種同源。   所以,日韓兩國的飲食文化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普通消費者不會產生過多的心理壁壘。加之幾十年來,日韓流行文化在中國本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化上的強勢入侵所帶來的額外紅利,導致日本和韓國兩個國家的飲食文化順理成章的逐漸佔據了中國餐飲市場的相對主流位置。
  • 天貓國際:成歐美日韓全球美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路線圖
    以連續5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的跨境電商平臺天貓國際為例,天貓國際實現了讓消費者真正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快速買遍全球的美好願望。天貓國際將今年的618打造成為一場規模最大的「出境遊購物節」。共有來自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0多個海外品牌入駐天貓國際,首發新品超40萬件,首次參加天貓國際618的進口新品牌同比增長64%。
  • 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發力拉丁美洲市場 但三星仍佔據45%份額
    原標題: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發力拉丁美洲市場,但三星仍佔據45%份額   據
  • 丘比歷經3年開發 佔據中國蛋黃醬市場大半份額
    原標題:丘比歷經3年開發 佔據中國蛋黃醬市場大半份額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調味料生產商丘比推出的蛋黃醬佔據約60%的國內市場份額。丘比蛋黃醬在日本是做沙拉的必需調味料,而在中國,做水果拼盤用的甜味蛋黃醬(中國翻譯為:沙拉醬)卻非常暢銷。
  • LCD面板市場已近黃昏,日韓廠商也轉向其他業務
    有業內人士分析,LCD面板價格今年暴跌的原因就是中國本土的LCD廠商產能大增。數據顯示,國產LCD面板的份額快速增加,Q2季度份額為45%,前三季度數量佔比約48%,面積佔比亦達到45%。中國面板公司可能會在第六代柔性OLED、Y-OCTA和TFE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噴墨印刷設備的費用也會增加。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面板廠商並未停止對高世代LCD面板產線的投資,產能依然維持增長。在大量投產的繁榮現象背後,中國大陸的面板產業仍舊有一定的ODM特徵,即採用海外的材料和裝備,通過引進或改良的技術進行量產,利潤水位接近微笑曲線低端。
  • 空調海外市場全景圖
    日韓其他品牌及本土企業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產業在線報導顯示,2014年,本土企業Voltas在空調板塊佔比接近20%;三星佔據印度分體機13%的份額;印度今日商業報導,2018年LG在印度變頻房間空調市場佔比增加到約38%。中國品牌也在印度不斷擴張空調產業版圖。
  • 家用電器從越南市場看中國家電品牌的競爭力,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長期來看,我們認為隨著越南人均GDP進一步增長,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越南家電市場發展前景可期。3)從均價上來看,2018年越南空冰洗的均價分別為為419美元、286美元、265美元,與我國仍有約1倍價差。越南家電市場競爭分散,日韓仍舊為越南市場主流品牌。從歐睿數據上來看,我們發現:1)日韓品牌仍舊在越南家電市場佔據主要的位臵,且日系品牌為主導。
  • 蘇州稻香村領跑月餅市場 線上線下銷售份額均佔據首位
    (原標題:蘇州稻香村領跑月餅市場 線上線下銷售份額均佔據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