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日本「漢方藥」追捧背後的中醫藥無奈

2020-11-08 家國記憶

日本的漢方藥很火,相關資料顯示:1976年,日本醫療部門就把漢方藥納入醫保,到如今,漢方藥發展為294個,有漢方藥廠200多家,從事漢方的醫師已超過10萬人。

中國遊客去日本,採購清單必備之一是漢方藥。在很多國人的眼中,這是好玩意。

這種心態之下,造成在日本的銀座、在上野購物一條街、在好心導遊指引的購物店,滿滿都是大把掏錢的中國遊客,而商場裡也在最醒目的地方寫明促銷、打折、可以掃碼支付等信息,商場裡的導遊員,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更會主動上前和你套近乎,攀老鄉,說是留學日本的大學生。

日本漢方藥暢銷背後,是中國的尷尬和無奈。

一方面,藥方來自中國。數據顯示,目前日本普遍應用的294個處方,均搶註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然後改名為「漢方藥」。在《世界專利資料庫》中,日本人註冊了70%以上的中藥專利;中國雖然提供了中藥古方10943個,但其中只0.3%是在國際上申請了專利。

另一方面,原材料來自中國。日本津村株式會社,全球最大的漢方藥製藥公司,生產超過120種漢方藥,其相關人間曾透露:漢方藥的原材料其中8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他們一年在中國市場賣貨超千億日元。他們說自己的目標很簡單,要打造中國市場上中藥第一品牌。

早在2016年,中國藥學會核心雜誌《中草藥》上就曾經刊文指出:對於世界中醫藥市場,日本佔據90%的份額,中國大陸僅僅為2%。


更急人的一點,技術比咱強。在實踐中日本人獨闢蹊徑,他們所有的漢方藥都是統一配方、統一投放劑量、標準化生產工藝、流程,並且幾乎所有的漢方藥都是顆粒劑。他們生產的漢方藥,有統一編碼,包裝上都有號碼,每種號碼對應一種藥品,所有製藥公司的同一藥品編號都是相同的。


很多遊客在日本買回來的「救心丸」,就是仿我們「六神丸」。遺憾的是,我們一直秉承千百年不變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但日本人卻增加了新功能,搶了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相對於我們傳統的湯劑與「代客煎藥」,隨身攜帶的漢方藥更是簡便了許多。

其實,日本漢方藥超越我們的時間並不長,還是在1980年的時候,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也就是說,我們被落下,是最近這40年間的事情。


不僅日本人喜歡中醫藥,對中藥痴迷的還有印度人。

他們最直接的行動就是來中國留學。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在華留學生有超過2.3萬人,認真分析一下這兩萬多名來華的印度學生,會吃驚地發現,他們基本都是來學醫的。無論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亦或名聲稍微小一點的合肥,蚌埠、張家口等醫學院裡,市場會發現三五成群、一嘴的咖喱印度學生。

印度醫院認可中國醫學院的文憑,通過簡單的考核後就可以上崗,而在中國留學的經歷,更容易讓印度人認可他們的中醫藥水平。

那麼,為什麼咱們的醫院、醫生不重視中醫呢?

其實也不盡然。1929年,在上海舉辦的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就提出來:「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

中國人在發論文方面很領先。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所發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全年的中醫學論文21727篇,在國內論文數最多的10個學科(自然科學)中排名第四。

我們的醫院似乎不重視中醫,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很多,但2018年7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舉辦的春播行動第五屆高峰論壇上,白巖松的一句話或許很有道理:中醫不受醫院的重視,原因就是因為中醫能給醫院帶來了利潤太低了,不需要用各種檢查的設備和醫療器械,不需要用各種進口的藥物。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在日本深受歡迎的「漢方藥」,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傳統中醫藥的無奈
    仿佛國內難以買到這些產品,只有日本才有賣一般,但是你知道嗎?在我們盲目追捧日本產品的同時,日本其實也在追捧我們產品,只不過他們所追捧的東西與我國遊客完全不同。而這源自中國的漢方藥,沒曾想居然被日本發揚光大,甚至不少的遊客去日本旅遊,就是衝著漢方藥而去。而在中國遊客的大力追捧之下,日本的漢方藥產業也是蒸蒸日上,還形成了大量的本地品牌。像大國藥妝以及松本清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且還安排了大量的導購員,能夠說的一口流利的中文,專門為中國遊客服務,由此可見漢方藥在日本有著多受歡迎了。
  • 日本「漢方藥」啟示錄
    儘管日本漢方藥材80%依賴從中國進口,但在這些藥材的栽培指導、質量管理、國際化路線等方面,不乏值得中國中醫藥借鑑之處。同時,其面臨的課題或許也正是中醫藥需要面對的。近日,《環球》雜誌記者探訪了位於大阪市、已有87年歷史的漢方藥企業栃本天海堂(以下簡稱栃本)。  在日本,一般認為日本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醫藥,但其在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儘管日本漢方藥材80%依賴從中國進口,但在這些藥材的栽培指導、質量管理、國際化路線等方面,不乏值得中國中醫藥借鑑之處。同時,其面臨的課題或許也正是中醫藥需要面對的。
  • 記者調查:日本「漢方藥」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新華社東京8月31日專電 日本「漢方藥」如何做到世界一流新華社記者方藝曉在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中醫藥法草案的現場,如何通過完善立法保障中藥材品質引起與會人員熱議。事實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通過立法、規範流程、嚴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醫藥的生產與推廣,大約用了15年時間完成了漢方藥製劑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過程。中醫中藥在日本頗為流行,被稱為「漢方醫」、「漢方藥」。
  •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萬萬沒想到,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
  • 日本漢方藥火爆背後:775萬瓶人氣感冒藥遭召回,跨境買藥風險有多大?
    01 代購「漢方藥」怎麼火了起來? 龍角散、太田胃散、各類減肥藥、跌打損傷藥膏等,非處方藥早已成為跨境代購的主力軍。 在《日本藥局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一項比較研究中發現,244類中藥用植物中,94.6%為同屬同種或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品種。可以說,中藥和漢方藥的生物植物來源總體是一致的。 隋唐時期,日本推古天皇推崇並大力學習中國社會制度和文化,多次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國。
  • 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的漢方藥,基本是咱老祖宗發明,日本的更香嗎
    中國人熱衷於旅遊,尤其是這幾年出國遊的國人越來越多,其中日本成中國遊客最熱門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中國遊客喜歡去日本購物,去日本搶購食鹽、馬桶蓋等東西,真的是無奇不有,更是有不少遊客去搶購日本漢方藥。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達450萬人次,中國成赴日外國遊客中最多的國家。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一周大約消費1萬元,半年的話,消費總量大約可高達500億元。而且日本漢方藥很受歡迎,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中,將近一半都消費在藥妝店上,日本人已佔據全球90%的中藥市場,而中國大陸只有2%。
  • 銳參考|日本漢方藥對中醫藥的啟示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文/楊汀)一般認為日本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醫藥,但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儘管80%日本漢方藥材從中國進口,但在栽培指導和質量管理、國際化路線等方面不乏值得中國中醫藥借鑑之處。其面臨的課題或也是中醫藥需要面對的。
  • 日本備受追捧的漢方藥,大都是《傷寒雜病論》的原方,真不該買啊
    但是其實中國遊客在國外購買的許多商品,其實都是從我們自己國家流傳出去的,就比如在日本旅行的中國遊客,瘋狂搶購的漢方藥。日本作為亞洲地區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憑藉著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眾多具有特色的美麗景觀,一直都深受遊客的青睞。
  • 平安保險成日本最大漢方藥企業最大股東
    平安保險成日本最大漢方藥企業最大股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25日消息,日本最大漢方藥製造商津村9月22日宣布,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展開資本合作。平安保險的子公司將接受津村實施的第三方定向增發,成為掌握10.04%表決權的最大股東。本次的交易金額達到273億日元。希望正式進軍中國市場的津村和希望加強制藥業務的中國平安保險的需求不謀而合。
  • 對不起,你託人從日本帶的漢方藥,在日本真沒啥人用
    中國人熱捧的日本漢方,號稱能治便秘、耳鳴、貧血、高血壓、月經不調。其實,日本人沒這麼傻。5萬元一盒的漢方藥,你買不買打著漢方旗號,就能賣假藥輕鬆詐騙130多萬?這條奇葩新聞最近火了。比較早的說法是:日本人拿著我們老祖宗的精華,用著來自中國的廉價藥材,加工出來的漢方藥卻壟斷了世界上的中醫市場,佔了全世界中藥市場的70%~80%。這當然是謠言。
  • 中國遊客在日本搶購的漢方藥,基本都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
    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一般情況下都會準備一份必買清單:面膜、潤膚露、漢方藥、卡西歐手錶。或許你不需要,但架不住親朋好友的囑託和代購啊。據日本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約450萬人次,是赴日外國遊客最多的國家。
  • 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日本街景(來源:naramachiinfo.jp)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介紹到日本。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
  • 日本藥企何以盯上中國霧霾商機
    令國人備受困擾的灰霾天氣,卻給小林這樣的日本製藥企業帶來新的商機?該說法乍聽起來讓人錯愕,但卻也並非網友惡搞或空穴來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日前報導說,瞄準了中國遊客旺盛需求的小林製藥,計劃在2017年將一款名為「清肺湯DUSMOCK」的漢方藥增產30%,並準備以「適合空氣汙染」等噱頭製作海報,在中國遊客經常光顧地區的約60家藥店大力推廣。
  • 日企盯上中國霧霾商機 賣「漢方藥」給中國人抗霾
    即將再次到來的霧霾,又讓中國人準備好各種應對霧霾的手段,但是日本企業早早就盯上了中國的霧霾商機,除了口罩、空氣淨化器,日本小林製藥將增產中藥(日本稱「漢方藥」)「清肺湯DUSMOCK」賣給了中國遊客。據悉,「清肺湯DUSMOCK」於2014年9月在日本上市,在日本國內主要是以40~50多歲的吸菸者為主要銷售對象。共有兩種型號,12袋裝的每盒不含稅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89.2元),24袋裝的每盒不含稅2700日元(約合人民幣160.5元)。也就是說,在日本,這是一款針對吸菸者的中藥。但這種清肺湯現在成了中國遊客的最愛。
  • 日本拿著中國的藥材賺了全地球的錢 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
    日本街景 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  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
  • 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日本街景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
  • 與「日本漢方藥第一人」談中藥抗疫
    一位74歲的日本女患者,在住院的第4、第5天服用麻黃湯,第6~8天服用越婢加術湯和桂枝湯,同時使用了洛匹那韋/利託那韋。13天後,病毒監測結果顯示由陽性轉為陰性。  在日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與中醫藥頗有淵源的「漢方藥」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沒有疫苗的時代,漢方醫學在日本主要的醫治對象就是傳染病。」
  •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時間: 2018-05-21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希文 自入春以來,由於氣溫變幻無常,感冒咳嗽頻發,很多赴日遊客便在自己的購物清單中加入了一款擁有神奇止咳療效的
  • 日本漢方藥市場佔全球90%?假的!別再妄自菲薄了!
    1、日本中藥材原料價值6億美元/年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中藥材約2.5億美元,提取物約2.5億美元,合計5億美元(數據來源:行業公開數據、醫保商會報告數據),日本80%的中藥材原料從中國進口,由此可推斷日本國內產的中藥材價值約1億美元,全日本每年中藥材價值合計約6億美元。
  • 抗新冠中藥「金花清感顆粒」獲批登陸日本市場
    日前,金花清感顆粒已經獲得相關批准,並成功在日本東京的診所開始銷售,早在半年前,日本醫療臨床專家就開展了關於金花清感顆粒療效的研究。截止目前,第一階段成果已經發表,今年八月底,日本厚生勞動省及其他相關部門正式批准金花清感顆粒作為藥品進入日本。後續的研究成果也將陸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