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喆文博士在《現代外語》上發表文章《當代俄羅斯話語研究的...

2020-12-25 騰訊網

作者簡介

王銘玉,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語言符號學、普通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外語教學論等。

康喆文,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語言學、翻譯學。

《當代俄羅斯話語研究的發展與反思》發表於期刊《現代外語》,ISSN:1003-6105,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文章刊發在2020年第4期。

摘要:

俄羅斯話語研究與西方理論有著淵源關係,但本土語言學色彩濃厚,經過五六十年的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在「人類中心論」範式的指導下,俄羅斯話語研究成為語言文化學、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交叉學科的熱點研究對象。在話語研究領域逐步擴大的同時,也暴露出話語理論研究系統性不強、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研究目的社會導向性不足等問題。

來源 | 科研處 黨委宣傳部

相關焦點

  • 竇衛霖:習近平對外演講親民話語特徵及其英譯特色研究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2015年6月12日上午,中國翻譯研究院在重慶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作為論壇的發言嘉賓,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竇衛霖進行了精彩發言。
  • 對我國當代宗教經典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
    會後, 中國譯協網、 宗教學術網、澳門日報等多家媒介報導了此次會議,《世界宗教研究》和《東方翻譯》等學術刊物也發表了會議綜述。翻譯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活動之一,對文明的交流與演進做出了巨大貢獻。不論中國規模宏大的佛經翻譯,還是西方波瀾壯闊的《聖經》翻譯,都是明證。直至近代以前,宗教翻譯一直是翻譯活動的重中之重;即便在非宗教翻譯躍升翻譯主流的當代,宗教翻譯依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重塑巴別塔:俄羅斯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
    俄羅斯的「超語系」研究始於1962年,為當時的青年學者伊裡奇-斯維特奇所首倡。1966年,伊裡奇-斯維特奇因車禍身亡,其同事多爾戈波利斯基與德波繼承其遺志完成了著名的《超語比較初探》。  如今,將「超語系」理論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巴別塔」Starling語料庫系統已成為當代最權威的詞源學研究語料庫之一。
  • Nature Genetics發表文章解析現代小麥的起源
    5月1號Nature Genetics發表了兩篇小麥的文章。前幾天我們還念叨著一篇文章即將在NG發表(下圖),沒成想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就上線了,而且還是雙黃蛋,其中一篇「Exome sequencing highlights the role of wild-relative introgression in shaping the adaptive landscape of the wheat genome」,我們已邀請一作賀飛給我們介紹這篇文章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先後主持四項省部級以上的項目:《英語語言文化對比研究》、《文學翻譯的創作空間》、《文本疆域的解構和重構:多維視角下的文學翻譯研究》、《中國宗教藝術論:傳統文化視角》。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分別在《外語教學與研究》、《求索》、《學術研究》、《暨南大學學報》、《南京社會科學》等全國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譯著5本。
  • 四川外語學院:08年考研招生簡章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或 《簡明法語教程》(上、下冊),孫輝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任選其中一套)  6. 226西班牙語:  《現代西班牙語》(1-2冊),劉元祺、徐蕾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西班牙語速成》(上下冊),李威倫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  010103外國哲學專業:  初試參考書目:
  • 美術研究|藝術符號學在李澤厚美學話語體系建構中的肯綮之功!
    首先,李澤厚在 1964年寫作《美英現代美學述評》[6],對蘇珊 ·朗格的觀點進行概覽性講解,這是李澤厚受到朗格影響的第一個證據。發表於1980年第3期《文學評論》的《形象思維再續談》一文中,關於藝術的分析不能離開,「因李澤厚明確提出形象思維並非思維,「情感」並引證道:之,外國好些美學理論常把藝術看作只與情感有關。例如科林伍德的情感表現說,包桑葵的使情使體說,蘇珊·朗格的情感符號說,等等。」
  • 鑄外語文化底蘊,育國際視野人才——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新時代的外語人才不僅要精通一到兩門外語,更要對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國別與區域研究等五大學科方向有深入了解,同時還要精通中國語言和文化,有中國視野和中國情懷。  擁有悠久歷史的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脈悠長、學養深厚、學風純正。
  • 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
    俄羅斯社會、文化及區域研究涵蓋俄羅斯文化學、俄羅斯思想史、當代俄羅斯社會熱點問題、俄羅斯外交、俄羅斯經貿、獨立國協國別與區域研究、上合組織區域研究、俄羅斯與中亞關係研究、斯拉夫文明研究等領域。該專業方向課程設置系統齊全,既重視專業理論素養的培育,又強調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努力培養歷史與現實結合,基礎理論研究與智庫服務兼顧的高端俄語國家及地區研究的通才。
  • 窺探《比較文學與文論話語》中的學術思想
    先生著述頗富,至今已出版專著20多部,在《文藝研究》、《文學評渺、《學術月刊》等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而本書《比較文學與文論話語—邁向新階段的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先生自關國哈佛人學、康奈爾人學訪學歸國後所發表論文的精選結集,能夠較全而地反映其治學領域及卞要的學術觀點,是一窺先生學術堂奧的較理想的學術專著。
  • 俄語翻譯家劉文飛獲得俄羅斯友誼勳章:文學無法改良社會
    11月4日,俄羅斯民眾舉行各種活動熱烈慶祝本國「最年輕」的節日——人民團結日。其中一項活動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裡姆林宮為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劉文飛頒獎,授予他俄羅斯人民友誼勳章。
  • 政治的話語分析範式
    這種範式的主要分析方法是20世紀90年代創建的批評話語分析。批評話語分析被中國學術界幾乎同步引進,但國內學術界最初主要是用於語言學上,很少的研究轉到了政治現象和政治實踐的分析上。當今各種衝突、爭端,特別是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在相當大程度上是政治價值矛盾的延伸,而實質則是政治價值、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總體性爆發。如果人類的不同政制之間存在著某種人類所普遍認同的價值,那麼,這種價值是什麼呢?現代政治生活是西方首先開啟的,現代政制的價值也是西方佔據著優先的話語權。
  • 誰言史不著當代——專家學者熱議「當代外國文學紀事(1980—2000...
    該項目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金莉主持,外語院系師生共同參與。這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多年來完成的規模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也是我國首套外國文學紀事叢書。日前,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與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的「當代外國文學紀事(1980—2000)」叢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眾多專家學者參會並探討「叢書」內容,光明讀書會摘取其中部分精彩內容,供讀者品評。
  • 聚焦歷史、時代與文學——2019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
    圍繞回顧歷史、關注當下與展望未來的學術議題,學界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專題研討會,學術期刊也刊發了系列文章。學者們聚焦歷史、時代與文學的關係,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達成共識的同時也提出了新命題和新思考。考察70年研究成績歷史地看,新中國70年文學研究在曲折中不斷前行,並逐漸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話語體系。
  • 美術研究|希望中國當代藝術留給後人的是真正的藝術而非垃圾!
    而紐約的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則嚴格規定只收藏和展出過去10年之內的藝術品。這意味著這個博物館永遠不可能有永久收藏的藏品。由於20世紀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很多美術史上的概念在中國的使用都是非常混亂的,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談論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時採用了中西兩套話語。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英文版 海外傳播座談...
    本書作者、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受邀出席此次座談會並發表講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參加會議並致辭。《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和《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是幫助中國讀者乃至世界讀者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全面了解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成果的一扇窗口、一把鑰匙,有助於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宗教的偏見及對中國宗教政策的誤解,對加強當代中外文化交流、學術溝通、精神理解等都有著非常獨特的意義。
  • 大連化物所發表C-S鍵催化活化研究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C-S鍵催化活化研究綜述文章 2020-07-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該綜述是餘正坤等於2013年發表相同題目綜述(Chem. Soc. Rev.,2013,42,599)的後續跟進報導。  過渡金屬促進惰性C-S鍵的催化活化與轉化研究,在有機合成與石油煉製工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均相過渡金屬化合物可用於難脫硫有機硫化物(如噻吩、苯並噻吩和二苯並噻吩等)的C-S鍵斷裂機理研究。
  • 廣中醫探索外語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醫院校外語人才也要有「中藥味」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葉金寶在致辭中指出,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希冀打造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高地,可謂恰逢其時。在後疫情時代,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怎麼才能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活動中大顯身手,並作為中華文明對世界的重要貢獻傳播出去,這其中有大量的學術話題需要認真研究。
  • ...學院舉辦「新時代語言科學與外語教育」高層論壇暨建院十周年院慶
    與會學者圍繞「新時代語言科學與外語教學」的主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的語言科學研究以及外語教育學建設。  論壇特別邀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院長楊亦鳴,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秘書長兼副會長張輝作為會議嘉賓進行主旨發言。
  • 翻譯研究元話語多種「轉向論」之中庸觀反思
    翻譯研究的各種「轉向」與「心為物轉」的元話語風險 翻譯研究的「轉向」伴隨著理論視閾的轉變。在 20 世紀中期以前,翻譯研究多停留於直觀感悟,從嚴格意義上講缺乏理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