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神木頭村村民的居住和生產生活環境,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從2016年開始謀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居富民」工程,2020年5月,部分村民入住新居。(資料圖)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8日電 (記者 劉玉桃)「2013年以來,白銀市累計脫貧37萬人,貧困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5514元。」甘肅省白銀市委書記蘇君表示,白銀市精準脫貧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圖為來自全國各地客商及遊人到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田間地頭體驗採摘枸杞。(資料圖) 劉玉桃 攝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甘肅省白銀市專場新聞發布會8日在蘭州召開。會上,蘇君說,多年來,白銀市因地制宜,推廣「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和「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發展模式,讓貧困戶種上「搖錢樹」、拔掉「窮根子」,每家每戶都有了「旱澇保收」的增收渠道,貧困戶依託產業實現增收3165元,佔4000元脫貧指標的79.13%。
白銀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所轄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白銀區、平川區5個縣區均為「三西」農業建設縣,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平川區、白銀區為省定插花型扶持縣區,2017年會寧縣、靖遠縣被納入省定深度貧困縣。
圖為2020年9月9日,在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遊人在花海遊玩。(資料圖) 劉玉桃 攝
白銀市179個深度貧困村,大多地處偏遠、山大溝深,有的十年九旱,有的高寒陰冷,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很多村子缺乏基本的生存發展條件,貧困程度較深,脫貧難度大,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而艱巨。
多年來,白銀市堅持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找準「窮根」,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中解決村民增收難、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
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發展思路,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藥和小雜糧、黑毛驢、水產養殖、文冠果「十大特色產業」。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
圖為2020年初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瓜園村魚塘,引來眾多休閒垂釣的遊客。(資料圖) 劉玉桃 攝
蘇君說,針對農村產業發展「弱、小、散」問題,白銀集中精力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組合拳」,通過主動出擊,招大引強,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443家、農民合作社8080家、支持建成扶貧車間137個,吸納就業4420人,依託骨幹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十億、百億級農業產業鏈。
2019年,白銀市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剩餘的0.34萬戶1.06萬貧困人口和6個貧困村全部批准退出,如期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歷史標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