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大波浪時代退場,隨之跨步而來的是都市圈時代」,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說,「房地產普漲時代結束,雙循環經濟政策下,作為增量存在的雄白新局,將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12月3日,以「京雄謀定 白溝機遇」為主題的2020白溝產業新城高峰價值論壇圓滿舉行,大咖齊聚雄安,論道新區發展。
樓市資本論認為,在中國經濟主旋律回到以國內為主的雙循環基礎上,城鎮化的深度改革與發展也推向前來。拋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以存量發展為主的城市圈,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像雄安新區+白溝這種組合,以增量發展為主的環雄都市圈,才是為雙循環經濟提供不竭動力的源泉。畢竟,較之在原有基礎上升級迭代,一步到位的新城建設無疑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更為巨大。
樓市資本論將「雄安+白溝」定義為「雙循環下的中國引擎城市」,也與馬光遠「雄白新局將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觀點不謀而合。
【一】雄安+白溝: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馬光遠發言稱, 「十四五」規劃建議裡對未來城鎮化的基本擘畫是: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這相當於宣告,中國的城鎮化正式進入都市圈時代。
他表示,中國城鎮化的路徑是正確的,第一,搞一批國家中心城市;第二,發展十大城市群;第三,就是千年大計,雄安。並強調說,目前的城市發展都是在存量裡面找機會,像雄安、白溝這樣的新城市新規劃的增量機會,屈指可數。
的確,國家賦予雄安新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使命。在這種情況下,佔據環京環雄核心衛星城的白溝,最先站上了發展的風口。
白溝區位優勢很明顯:位於京津雄三角腹地,北距北京102公裡,東至天津108公裡,南到保定62公裡,最關鍵的是,緊鄰雄安新區,距核心啟動區僅12公裡。白溝坐中四聯,既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承載地,又是京雄發展軸的關鍵節點,已經搶佔了未來城市、智慧經濟和智能製造等產業輻射發展的制高點。
一般而言,都市圈一旦成形,其核心城市的擠出效應會導致產業、人口外溢到周邊中小城鎮,從而使得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都能分享很大的發展機會。而在適當距離設立的超大型新城,無疑會極大的加速這個過程,因為新城充滿更多機會和選擇的自由,從北京、天津到雄安+白溝的發展路徑,就是以新城和周邊中小城市建設為支點推進全域城市化之路,也勢必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戰略樣本。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坐擁國家經濟發展主力軍之一京津冀區域的政策優勢和貼身千年大計未來之城雄安的區位便利,白溝能夠最大程度的吸收京津雄三大城市的發展動能,加速實現自身「燃燒式發展」。
【二】雄安白溝正四處擴大朋友圈
自雄安新區誕生,雄白融合發展就隨之提上日程。在進入雙循環經濟發展的當下,雄安與白溝,不僅是區域發展的增量,更是全國乃至全球發展的增量,雄白兩城的國際、國內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第一,擴大海外朋友圈。
雄安新區一設立,便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要成為世界舞臺上萬眾矚目的城市。
中國城市群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可表示,中國已經從一個地區性大國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作為北京新兩翼之一的雄安,當然要對標全球,迎接八方來客。
早在2018年,外交部向全球推介雄安新區時,英國就主動要求與雄安合作建設「中英國際金融城」,共同打造雄安面向全球的首個良好國際示範區。
就在今年9月下旬,由河北省政府主辦,省工信廳、雄安新區管委會等承辦的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雄安新區開幕,來自義大利、法國、美國、日本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52家企業參展,海外展商比例超60%,共展出全球設計精品3000餘件,為雄安新區城市未來發展搭建高端交流平臺。
雄安的國際朋友越交越多,緊鄰的白溝自然也近水樓臺先得月。今年4月份,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決定在白溝產業新城落地具體合作,將共同打造中外人才交流基地,舉辦國家級人才交流峰會和全球行業人才論壇,同時積極推動國際間的經濟往來和友好事業發展,吸引出國留學、移民移入等大批相關行業進駐,在人才培訓、國際勞務輸出、國際教育資源引進等領域展開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從中央金融城建設到眾多國際活動舉辦,雄安+白溝將成為中國擴大海外朋友圈的重點城市。
第二,擴大國內朋友圈。
雄安新區不僅海外受青睞,在國內更受寵愛。從剛設立起,北京天津高層就踴躍發聲,雄安需要什麼京津就堅決支持什麼。
近期,北京市發改委領導在對《北京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表態時,再次強調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同為北京「兩翼」,北京將堅持把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分內之事。
除了各地政府,央企也是雄安新區的主力親友團。據不完全統計,從雄安新區規劃發布至今,己有87家央企包括:中核、航天科工、中國船舶、中國兵器、中國電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在內的諸多央企、國企分別以分公司、子公司以及設立辦事處、與雄安本地企業設立合資公司的形式,入駐雄安。其他,如高新科技、金融類企業對於加入雄安就更是趨之若鶩了。
部分入駐雄安機構(雄安官網截圖)
在雄安匯聚國內政府、企業機構等高端人脈資源的同時,樓市資本論獲悉,白溝作為雄安徵遷臨時安置區域,在2019年容城縣徵遷工作中,已經有5000多名群眾在白溝租房居住。雄安與白溝兩地的交往正在變得更加頻繁。再一次,白溝有力證明了,雄安承接首都,白溝承接雄安的事實。白溝即是雄安朋友圈裡最貼心的存在。
【三】雄白助推中國高鐵經濟新循環
如今,中國經濟的雙循環新風吹起,而引擎城市白溝業已就緒。
回顧歷史,1820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3, 1840年鴉片戰爭後,全球經濟重心出現了第一次大轉移,經濟霸權轉移到英國。第二次大轉移是主場是二戰以後的美國,第三次大轉移是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第二強,同時亞洲經濟佔全球的比重超過歐美成為第一。
馬光遠預計,第四次大轉移將會在2030年出現,屆時中國的經濟總量會超過美國,重回全球第一,其核心關鍵點就是中國高鐵經濟的崛起。
中國的「高鐵時代」已經到來。2018年,中國高鐵旅客人數突破20億;2019年,同比增長8.4%達到36.6億人次。在龐大客流基礎上,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高鐵經濟」已經形成。並且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如近年來,珠三角北移,長三角膨脹,京津冀擴容等,高鐵規建愈是密集。
馬光遠講到,「京津冀一體化的第一部就是交通一體化,搞了京津冀軌道交通公司,每年的規劃主要就是修高鐵。我們能來到2020白溝產業新城高峰價值論壇,講京津冀一體化,講城市群的發展,講同城化、都市圈,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路很好。如果沒有路,如果沒有高鐵,白溝和北京就是兩個地方,吹的再像花一樣,也很遠。」
樓市資本論很早就提出,雄安和白溝區域,已是全球高鐵站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方圓15公裡內,便密集布局了白溝站、白洋澱站、雄安站、雄安西站4大高鐵站,讓產業資源投入與產能全國輸出,更為便利。
樓市資本論認為,高鐵的本質是加快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在城市間的流動。尤為值得關注的是15公裡坐擁4座高鐵站的白溝產業新城,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貫穿全球市場,加速箱包、商貿、物流等產業崛起,創造出巨大的發展機遇和財富機會。
【四】多種力量促成產業大升級
在馬光遠眼中,坐享區位優勢,高鐵貫通下的白溝產業新城,就是北方城市發展非常成功的樣本,是未來大城市「郊區化、多中心、產城融合」發展重心的典範。
在京津冀輻射,雄安利好不斷發酵下,環雄都市圈城市運營的主導力量隆基泰和,形成以「地產開發」為主體,以「產業發展和文商旅」為兩翼的產業板塊基本格局。
在「深耕京津冀、布局全中國」的宏大格局中,紮根白溝數年,結合白溝「北移東擴」的城市發展規劃,在此匠心打造白溝產業新城。白溝產業新城整體規劃7.2平方公裡,定位為支持雄安建設,助力雄安發展,是一座融養、教、居、產、商、遊於一體的產城融合新區。目前,白溝產業新城已引進了優客工場、物美超市、阿里巴巴1688、高力國際等多個企業。
正像馬光遠所說,白溝趕上了風口,第一個風口是自己製造的,第二個風口則是趕上了中國的高鐵發展,第三個是趕上了雄安,按照雄安的發展定義白溝產業新城,正好也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
樓市資本論相信,「千畝產業城,世界大都會」,白溝與雄安,與中國的發展風口正一併而來。國家、城市以及眾多企業的發展正凝聚一起,共同熔鑄著時代新變革,開拓出經濟雙循環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