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16: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曾佳 編輯 童薈穎
9月7日下午,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義烏購用創新推動小商品專業市場電商新業態的想法和實踐。
王建軍介紹,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實體專業市場經營戶開展電商業務從原來的選擇項變成了必選項。義烏購利用自身在數字貿易平臺領域多年的經驗積累,根據專業批發市場的業務特點不斷創新電商模式,不僅大大降低了專業市場經營戶的電商獲客成本,自身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王建軍從以義烏購自身實踐為案例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專業市場電商新業態的分享。
簡化平臺流程 降低專業市場經營戶的電商流量成本
義烏購在近八年的發展過程中,對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業態有了深入的理解。義烏小商品市場有著最優質的小商品供應鏈,批發業務與零售業務的電商流程需求不同,部分資深從業者的年齡會偏大一些,義烏購針對這種情況,在滿足基本業務需求的情況下儘量簡化平臺流程,方便經營戶的操作,受到了市場經營戶的歡迎。
另外,小商品產業品種多,利潤薄,面對現在電商平臺高企的流量成本,小商品經營戶往往會覺得流量成本太高。為了讓市場經營戶獲得低成本的流量,義烏購平臺專注於吸引有效流量的關注,比如在推廣時深入研究智能匹配算法,提高投放精準度,吸引有效小商品採購商的訪問。目前義烏購平臺註冊採購商已經達到600萬,日均訪客數80萬,日均瀏覽量(PV)1500萬,這些有效流量不僅大大提高了流量的轉化率,而且因為是更專業化的流量,獲得成本會更低。義烏購專注於服務小商品優質批發商,目前平臺上有優質小商品供應商五萬多家,這些供應商分享義烏購平臺上的有效流量,平均成本大大低於同類電商平臺。
在「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下 開展國際貿易、開拓國內市場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發展階段的變化,中國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義烏市場來說意義重大。眾所周知,義烏是一個外向型的市場,義烏的小商品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出口到國際市場,與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經營戶的外貿生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義烏購加大了海外推廣力度,通過Facebook和Google等推廣渠道,讓世界各地的採購商了解到可以通過義烏購這個電商平臺與義烏市場的經營戶繼續保持生意往來,隔離病毒不隔離生意。
另外,由於義烏市場原來大部分產品都是出口的,在「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下,很多經營戶對國內市場的拓展也開始投入力量。義烏購在今年年初免費開放了所有市場經營戶發布新產品的權限,在疫情之前義烏購上的商家每天發布新品的數量在五千到六千左右,後疫情階段,每天的新品發布數量超過一萬。另外義烏購還為經營戶開通了直播功能,經營戶通過直播向國內客戶展示商品,取得了比較好地效果。
下沉批發市場鏈條 增強三四線城市小店的競爭力
由於義烏市場之前大部分都是出口貿易,有很多出口歐美的優質小商品並沒有在國內渠道流通,因此很多人對義烏小商品的概念還停留在自家門口市場裡的小商品的感覺,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小商品市場,由於批發鏈條長,貨物的質量和貨物的性價比都不能滿足現在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義烏小商品經過多年在外貿市場上的打磨,產品質量和設計理念早就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國際市場包括歐美等對品質要求嚴格的市場對義烏小商品的認可度都非常的高。在「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下,義烏的優質小商品是否可以通過電商批發平臺直接流通到三四線城市的精品小店裡去,這也是義烏購下一步的發展思路。通過電商平臺,能夠到一手的小商品供應商手裡直接採購一手貨源,降低三四線城市小店的批發成本,這勢必會增強三四線城市小店的競爭力,並且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這也符合國內消費升級,拉動內需的整體方向。
推動小商品產業帶的聚合作用 增強小商品行業的整體發展能力
經過八年的發展,義烏購為義烏市場的經營戶提供了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發展的數位化渠道。為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義烏購將戰略提升為打造全球領先的小商品數位化平臺,希望能夠整合國內的小商品產業帶,為小商品供應商和採購商提供更大的市場範圍。目前,義烏購已經與白溝電子商務協會共同舉辦招商會,為白溝地區的箱包行業、服裝鞋帽行業、玩具行業、紡織品行業等供應商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已經入駐義烏購的白溝供應商經過幾個月的體驗,都感受到了義烏購平臺低成本流量帶來的訂單效果。義烏購期待通過小商品產業帶的線上聚合,增強小商品行業整體的發展能力。
1599555300000